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帕米尔早白垩世大陆弧演化:对沉积岩底垫作用的响应
1
作者 马鑫 王健 +3 位作者 但卫 王强 唐国荣 唐功建 《地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58,共20页
南帕米尔发育早白垩世大陆弧岩浆活动,岩浆产物从初始S型花岗岩向后期I型花岗岩的转变记录了弧演化过程。本文对南帕米尔穆尔加布岩体中二云母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进行锆石U-Pb年龄和Hf-O同位素、全岩主量、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分析... 南帕米尔发育早白垩世大陆弧岩浆活动,岩浆产物从初始S型花岗岩向后期I型花岗岩的转变记录了弧演化过程。本文对南帕米尔穆尔加布岩体中二云母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进行锆石U-Pb年龄和Hf-O同位素、全岩主量、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二云母花岗岩形成于115.2 Ma,具有高SiO_(2)、Al_(2)O_(3)含量和低MgO含量;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过铝质特征,为S型花岗岩;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s)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亏损重稀土元素(HREEs)和高场强元素(HFSEs);具有富集的Sr-Nd同位素组成((^(87)Sr/^(86)Sr)i=0.710543~0.712025,ε_(Nd)(t)=-9.4)、变化较大的锆石ε_(Hf)(t)值(-10.0~1.8)和δ^(18)O值(6.2‰~9.3‰),与变杂砂岩和变泥质岩的白云母脱水熔融的熔体特征一致;源区由70%沉积岩、20%下地壳基底和10%幔源岩浆组成,沉积源中加入了富石榴子石的深部地壳组分而导致Nd-Hf同位素解耦。黑云母花岗岩形成于104.8 Ma,具有高SiO_(2)、K_(2)O含量和低MgO含量;富集LREEs和LILEs,亏损HFSEs,具有Eu负异常(Eu/Eu*=0.43~0.76);具有富集的全岩Sr-Nd同位素((^(87)Sr/^(86)Sr)i=0.710781~0.711090,ε_(Nd)(t)=-10.8~-10.7)和锆石Hf同位素(ε_(Hf)(t)=-11.9~-4.1)组成,以及变化较大的锆石δ^(18)O值(6.9‰~9.7‰);来源于混合源区的高程度(15%~50%)部分熔融,包含65%帕米尔下地壳、15%变沉积岩和20%软流圈地幔。古特提斯洋闭合期间,Karakul-Mazar三叠纪沉积岩底垫到中南帕米尔的下地壳基底。早白垩世低角度俯冲的新特提斯大洋板块发生脱水反应,驱动Karakul-Mazar沉积岩部分熔融,并伴有深部地壳组分的加入,形成了穆尔加布二云母花岗岩。随后,新特提斯大洋板块发生板块沉降,大量软流圈地幔上涌触发岩浆爆发,造成下地壳部分熔融,并伴有少量底垫沉积物的贡献,形成穆尔加布高δ^(18)O值黑云母花岗岩。岩浆源区中沉积岩与下地壳的主次关系控制了南帕米尔早白垩世大陆弧演化,沉积岩的底垫与耗尽使初期S型花岗岩向后期Ⅰ型花岗岩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帕米尔 大陆弧 底垫作用 二云母花岗岩 黑云母花岗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准噶尔卡拉麦里地区黄羊山花岗岩和包体LA-ICP-MS锆石U-Pb测年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49
2
作者 杨高学 李永军 +3 位作者 吴宏恩 司国辉 金朝 张永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197-3207,共11页
高精度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黄羊山岩浆混合花岗岩加权平均^(206)Pb/^(238)U年龄为311±12Ma,首次获得闪长质微细粒包体加权平均^(206)Pb/^(238)U年龄为300±6Ma,在误差范围内完全一致,均属于晚石炭世,前者代表黄羊... 高精度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黄羊山岩浆混合花岗岩加权平均^(206)Pb/^(238)U年龄为311±12Ma,首次获得闪长质微细粒包体加权平均^(206)Pb/^(238)U年龄为300±6Ma,在误差范围内完全一致,均属于晚石炭世,前者代表黄羊山岩浆混合花岗岩成岩年龄,后者代表暗色闪长质微粒包体的形成年龄,表明两者是同时代形成的,属于300Ma前后准噶尔周边地区后碰撞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寄主岩石具有高硅、低铝、贫钙镁、富碱和高分异的特征,寄主岩石、包体和辉绿岩脉成分均落在了混合趋势线上,寄主岩富集Rb和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及Zr、Hf等高场强元素,亏损Ba、Sr、Ta和Ti等元素,δEu值(为0.01)极低,具有低的^(87)Sr/^(86)Sr初始比值和高正的ε_(Nd)(t)值。黄羊山碱性花岗岩是在后碰撞拉张的构造背景下,幔源岩浆发生底垫作用,由于幔源岩浆底垫作用,下地壳温度升高而熔融形成酸性壳源岩浆,部分幔源岩浆沿着地壳中的深断裂带上涌,发生不同程度壳幔混合形成的,其中闪长质微细粒包体就是基性的幔源岩浆和酸性的壳源岩浆不同程度的混合的记录者,研究区的辉绿岩脉是幔源岩浆直接分异演化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准噶尔 卡拉麦里地区 黄羊 混合花岗岩 包体 锆石 U-PB 测年 地质意义 EASTERN JUNGGAR AREA MAGMA MIXING 幔源岩浆 HOST ROCK HIGH TEMPERATURE 加权平均 辉绿岩脉 底垫作用 PRODUCT MIXING PROC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