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东昆仑造山带三叠纪岩浆混合成因花岗岩的岩浆底侵作用机制 |
谌宏伟
罗照华
莫宣学
刘成东
柯珊
|
《中国地质》
CAS
CSCD
|
2005 |
165
|
|
2
|
汉诺坝榴辉岩相石榴辉石岩——岩浆底侵作用新证据 |
樊祺诚
隋建立
刘若新
周新民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71
|
|
3
|
乌拉特中旗克布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SHRIMP定年:早二叠世华北克拉通底侵作用的证据 |
罗红玲
吴泰然
李毅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61
|
|
4
|
新疆北部晚古生代的底侵作用——来自橄榄玄粗岩与埃达克岩的证据 |
赵振华
熊小林
王强
白正华
乔玉楼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16
|
|
5
|
安徽铜陵地区中生代幔源岩浆底侵作用——来自矿物巨晶和岩石包体的证据 |
杜杨松
秦新龙
李铉具
|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44
|
|
6
|
华北板块北缘早白垩世的底侵作用:来自麻粒岩包体的证据 |
贺元凯
吴泰然
荆旭
罗红玲
赵磊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8
|
|
7
|
武当地块西部席状基性侵入岩群地球化学特征:南秦岭古生代底侵作用的依据 |
赵国春
胡健民
孟庆任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15
|
|
8
|
辽西中生代陆内底侵作用背景下形成的安山岩 |
邵济安
路凤香
李伍平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14
|
|
9
|
印度—欧亚大陆碰撞过程中冈底斯带岩浆底侵作用的年代学限定:SHRIMP锆石U-Pb年龄证据 |
董国臣
莫宣学
赵志丹
王亮亮
陈涛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5
|
|
10
|
底侵作用(underplating)及其壳—幔演化动力学意义 |
金振民
高山
|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6 |
86
|
|
11
|
关于底侵作用和拆沉作用在南海中的指示意义 |
蔡周荣
夏斌
王冉
吕宝凤
|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6
|
|
12
|
论玄武岩底侵作用与长英质火成岩形成的关系——以华东南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为例 |
章邦桐
凌洪飞
陈培荣
|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4
|
|
13
|
华北克拉通北缘显生宙四次底侵作用及其构造岩浆活动与深部背景 |
邵济安
周新华
张履桥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5
|
|
14
|
湘南前寒武纪地壳性质与早中生代玄武岩浆底侵作用 |
郭锋
范蔚
林舸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
1998 |
3
|
|
15
|
底侵作用与红花沟金矿田金成矿的动力学关系探讨 |
佘宏全
张德全
丰成友
徐文艺
闫升好
李大新
董英君
|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1
|
|
16
|
西藏冈底斯南带辉长岩及其所反映的壳幔作用信息 |
董国臣
莫宣学
赵志丹
朱弟成
宋云涛
王磊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68
|
|
17
|
底侵玄武质下地壳的熔融:来自安徽沙溪adakite质富钠石英闪长玢岩的证据 |
王强
赵振华
熊小林
许继锋
|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175
|
|
18
|
东准噶尔卡拉麦里断裂以南幔源底侵体、“钉合花岗岩体”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
田健
廖群安
樊光明
聂小妹
胡朝斌
王富明
陈帅
吴魏伟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12
|
|
19
|
苏鲁地区地壳岩浆底侵的地球物理判识 |
杨文采
汪集旸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45
|
|
20
|
古太平洋岩石圈消减与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火成岩成因——岩石圈消减与玄武岩底侵相结合模式的补充证据 |
李武显
周新民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3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