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2篇文章
< 1 2 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试主义教育”的“应试规训”及其消解 被引量:29
1
作者 周序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3-159,共7页
在追求高考升学率这一目的的统摄下,"应试主义教育"当中不仅存在对学生的规训,也存在对教师教学的规训。这一规训拥有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消解了教学的教育性。应试规训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在工具理性的主导下,我们对基础教育... 在追求高考升学率这一目的的统摄下,"应试主义教育"当中不仅存在对学生的规训,也存在对教师教学的规训。这一规训拥有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消解了教学的教育性。应试规训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在工具理性的主导下,我们对基础教育长期持有一种"工具化"的定位,这种定位与我国传统文化和现实社会生活都有密切联系,因而生命力较强,它消解了基础教育的主导价值。要消解"应试规训"对教学的束缚,就必须对基础教育的价值进行重新定位,走出惟"工具理性"的传统误区,实现"工具理性"和"认知理性"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试主义教育 应试规训 工具理性 认知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主义视角下的应试教育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涛 陈玉玲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1-15,共5页
交易费用是考试制度存在的根源,考试制度的消极方面极端化发展的结果就是应试教育。从制度主义的视角分析应试教育的危害、要素、自我强化机制,以从制度入手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最终达到"帕累托最优"的制度均衡状态。
关键词 应试教育 交易费用 囚徒困境 路径依赖 制度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应试教育”价值的虚无主义实质 被引量:3
3
作者 程从柱 杨传勇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29-34,共6页
虚无主义作为一个复杂的哲学问题,在价值论意义上,主要指向人类价值世界的"虚无"。现代社会遭遇虚无主义问题是现代性人类文明的历史性命运。将虚无主义话语植入当代教育研究中具有学理的必要性。以虚无主义的问题视角来批判... 虚无主义作为一个复杂的哲学问题,在价值论意义上,主要指向人类价值世界的"虚无"。现代社会遭遇虚无主义问题是现代性人类文明的历史性命运。将虚无主义话语植入当代教育研究中具有学理的必要性。以虚无主义的问题视角来批判性审查当前的"应试教育",不难看出其所造成的价值"虚无性"后果,表现在:优良传统教育精神的失落、教育制度设计在伦理意义上的平等性缺失以及教育内在价值的贬斥和异化。认清应试教育的虚无主义实质,克服当前教育的价值误植和虚化,是对我国当代教育理论以及教育实践变革和创新的极大考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无主义 应试教育 现代性 价值幻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试改革如何冲破应试主义的藩篱——兼论大规模教育考试改革的几个趋势 被引量:1
4
作者 章建石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0-43,共4页
《应试主义》一书对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应试主义倾向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我国,高利害性考试对教育教学发挥着强烈的反拨作用,在实践层面承担着引领教育改革的任务,这个现实在教育领域将长期存在,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难题。在... 《应试主义》一书对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应试主义倾向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我国,高利害性考试对教育教学发挥着强烈的反拨作用,在实践层面承担着引领教育改革的任务,这个现实在教育领域将长期存在,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难题。在这个背景下,围绕考试本身进行的改革,其意义将显得格外重要与关键。考试应当考查什么样的能力、以什么知识为载体来考查、知识如何呈现、考试结果如何解释等,正在以特有的方式影响着学校教育,也为冲破应试主义提供了一个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试改革 教育领域 主义 应试 规模 教育工作者 真实性评价 反拨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对立性 被引量:57
5
作者 刘朝晖 扈中平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3-8,共6页
从事实的角度看,“应试”仅仅是一个中性词,它既不必然是贬义的,也不必然是褒义的。但“应试教育”与“应试”不能混同。“应试教育”并不是因为教育中存在着“应试”的“事实”,而是因为有其特定的“价值”,故“应试教育”在根本... 从事实的角度看,“应试”仅仅是一个中性词,它既不必然是贬义的,也不必然是褒义的。但“应试教育”与“应试”不能混同。“应试教育”并不是因为教育中存在着“应试”的“事实”,而是因为有其特定的“价值”,故“应试教育”在根本上是一个价值判断而不是一个事实判断。从价值判断的意义上讲,应试教育是一个特定的贬义性概念。同理,对与之对应的“素质教育”的概念亦当用这样的思维方式来把握。对“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概念的把握方式以及怎样理解“对立”的内涵,是认识两种教育是否具有对立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试 应试教育 素质 素质教育 中性 价值 对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应试主义的社会根源 被引量:24
6
作者 戚务念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3-174,共12页
对应试教育的批判与治理一直勉力前行却始终收效甚微。鉴于人们对于应试教育的概念认知偏差,本文借用应试主义这一概念以作汉语语境的界定。关于应试主义的根源,当前多从教学认识论、教学双基目标论等微观层面以及高等教育资源短缺论、... 对应试教育的批判与治理一直勉力前行却始终收效甚微。鉴于人们对于应试教育的概念认知偏差,本文借用应试主义这一概念以作汉语语境的界定。关于应试主义的根源,当前多从教学认识论、教学双基目标论等微观层面以及高等教育资源短缺论、高考惯习论、应试主义机制论、科举溯源论等中观层面出发进行探讨,然而这些视角多陷入明希豪森困境,并伴有决定论、宿命论色彩。应试环节是如何从教育诸环节中"脱嵌"出来并凌驾于教育之上的,需要考察其外部作用力。从社会不平等与社会流动、信任危机与分割的社会体制等视角考察应试主义的社会根源,可以作为一种尝试。应试教育的出现,是社会特征在教育体系的反映。中国的社会流动模式更多地表现为庇护性流动,重视教育是中国特色的文化产物。世纪之交以来高等教育扩张也增加了中下层子弟上大学的机会,在社会不平等的社会传导机制作用下,学生(及家庭)更主动地参与到升学竞争中来。评价标准的客观偏好使得应试教育的成绩效应强于素质教育,这进一步强化了应试教育的组织化行动。这一客观偏好的出现,并非源于中国社会诚信中的"道德真空",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社会转型背景下延续着的中国传统的特殊主义信任模式与反映公共生活秩序的普遍主义信任模式的冲突。当前的应试主义体制其实与中国社会组织特征是紧密相连的。应试教育的组织化链条在体制可控的范围内以"分而治之"的策略施行,是对行政发包制与晋升锦标赛体制下各自为战的分割、封闭的社会组织特征的利用与反映。面对这一复杂问题的治理,呼唤一个适应中国的逻辑自恰的大理论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试主义(应试教育) 明希豪森困境 社会不平等 社会流动 社会信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育的竞争与应试教育 被引量:29
7
作者 江峰 林玲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3期72-78,共7页
人力资本理论关于不同人力资本含量的劳动力具有不同的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的论述 ,揭示了教育竞争的根源。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近二十年来 ,教育供给 (尤其是能提供高质量教育服务的供给 )与教育需求 (尤其是对高质量教育服务的需求 )... 人力资本理论关于不同人力资本含量的劳动力具有不同的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的论述 ,揭示了教育竞争的根源。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近二十年来 ,教育供给 (尤其是能提供高质量教育服务的供给 )与教育需求 (尤其是对高质量教育服务的需求 )之间的严重失衡现象 ,是导致教育竞争过度并诱发应试教育现象的客观原因。“证书主义”、“文凭至上”推动教育竞争向更加无序和背离教育目的的方向发展。扭转应试教育现象的根本出路在于大力改革与发展教育事业。用人制度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竞争 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 教育需求 教育供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试教育条件下的学生学习行为模型 被引量:10
8
作者 钱林晓 王一涛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5-58,共4页
在应试教育社会背景不变的条件下,单纯强调学校的教育改革,减少学校教育中的应试教育内容增加素质教育内容,不可能真正改变学生所面临的应试教育压力。本文通过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建构应试教育条件下学生学习行为模型,对模型进行分析推... 在应试教育社会背景不变的条件下,单纯强调学校的教育改革,减少学校教育中的应试教育内容增加素质教育内容,不可能真正改变学生所面临的应试教育压力。本文通过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建构应试教育条件下学生学习行为模型,对模型进行分析推演,并借助该模型的结论解读当前的教育实例,论证了上述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试教育 学生 行为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看我国全运会赛制的改革 被引量:4
9
作者 凌平 陆剑峰 +1 位作者 何正兵 冯宇超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24-27,共4页
“应试体育”的弊端已逐渐被国人所认识 ,而“应试体育”的弊端则鲜为人知。全运全作为“应试体育”的主要表现形式 ,已逐渐显露出滞后于时代发展的迹象。全运会需要与时俱进 ,它不能游离于时代经济、文化、体育的发展而固步自封。中国... “应试体育”的弊端已逐渐被国人所认识 ,而“应试体育”的弊端则鲜为人知。全运全作为“应试体育”的主要表现形式 ,已逐渐显露出滞后于时代发展的迹象。全运会需要与时俱进 ,它不能游离于时代经济、文化、体育的发展而固步自封。中国教育界提出用“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 ,体育界也同样应该远离“应试体育”。各地的“全运战略”应该包容更大比重的“素质体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界 “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 全运会 赛制 中国教育 全面发展 转轨 战略 弊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评传统教学评价机制的功与过——兼析应试教育的历史与未来 被引量:6
10
作者 高会宗 李春仁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3-34,共2页
传统的教学评价机制无论在封建社会服务于科举取仕,还是在当代用于选拔人才,都曾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功不可没。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它自身也在部分地发生变异或异化。在当代中国,它已开始直接影响教育本身,本末倒置,迫使教育为它服务,... 传统的教学评价机制无论在封建社会服务于科举取仕,还是在当代用于选拔人才,都曾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功不可没。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它自身也在部分地发生变异或异化。在当代中国,它已开始直接影响教育本身,本末倒置,迫使教育为它服务,从而异化出应试教育的怪胎。因此,我们应很好地研究如何重新使它“归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教学 教学评价 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 归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应试教育的新形态 被引量:33
11
作者 郑若玲 徐东波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1-38,共8页
对试点高考综合改革的5省(市)的多所高中、高校进行调研发现,新高考促进了学生个性化、高中多样化发展,但高中应试教育的立场没有改变。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存在应试教育的新形态,主要表现为功利化选课、套餐化教学等。基于“欲求—执行”... 对试点高考综合改革的5省(市)的多所高中、高校进行调研发现,新高考促进了学生个性化、高中多样化发展,但高中应试教育的立场没有改变。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存在应试教育的新形态,主要表现为功利化选课、套餐化教学等。基于“欲求—执行”理念,应试教育新形态的成因有:高中利益相关者强烈的“升学”“升学率”欲求,学生的畏难、自利、从众心理,校领导向现实妥协和追逐效率的心理。为治理高中应试教育新形态,教育行政部门应调整新高考可选科目组合、完善选考科目考试实施办法、建立选科引导联动机制、完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高考 应试教育 新形态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重心的转移与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引出的思考 被引量:3
12
作者 龚正伟 黄超文 凌月红 《体育学刊》 CAS 1998年第1期47-48,共2页
面向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走上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快车道,教育重心发生了战略性的转移。这主要体现在战略思想、战略模式与战略实施等几个方面。在这一变革过程中,需要重新认识学校体育的理论与实践,率先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 面向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走上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快车道,教育重心发生了战略性的转移。这主要体现在战略思想、战略模式与战略实施等几个方面。在这一变革过程中,需要重新认识学校体育的理论与实践,率先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推动整个素质教育的改革与深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 学校体育 转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证基础教育健康发展——关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 被引量:95
13
作者 王策三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9-84,共26页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有其合理成分 ,但更带来一系列令人困惑的问题。保证基础教育健康发展 ,要顺乎历史进程 ,端正方向 ,创造条件 ,提高质量。长达 1 0年围绕上述提法的讨论 ,...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有其合理成分 ,但更带来一系列令人困惑的问题。保证基础教育健康发展 ,要顺乎历史进程 ,端正方向 ,创造条件 ,提高质量。长达 1 0年围绕上述提法的讨论 ,其意义远远超出争论问题本身。它关涉到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许多重大问题 ,引发、开阔了思路 ,进行了广泛探讨 ,获得了重要成果。我们能从中总结教育领导、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科学研究等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 全面发展教育 基础教育 发展 教育质量 教师 教育结构 教学 教育方针 办学方向 课程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应试教育与学生创造力培养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34
14
作者 柯政 梁灿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2-82,共11页
虽然很多人理所应当地认为,应试教育阻碍了中国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但目前没有基本的证据能证明中国学生总体创造力水平低于其他国家,因而不能简单断言应试教育制约了中国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但这并不意味着应试教育与学生创造力水平无关... 虽然很多人理所应当地认为,应试教育阻碍了中国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但目前没有基本的证据能证明中国学生总体创造力水平低于其他国家,因而不能简单断言应试教育制约了中国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但这并不意味着应试教育与学生创造力水平无关。一个更加合理的解释是:应试教育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它对“抬升底部”卓有成效,但会比较明显地阻碍拔尖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这有直接和间接的多方面的事实证据支撑。应试教育对拔尖学生的创造力水平有着明显的负面作用,并不意味着其他群体的学生不受其影响,而是说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拔尖学生受影响和制约的程度更加突出。借用“创造力成分理论”提供的分析框架,这种负面影响可能通过3个机制发生作用:即降低拔尖学生的知识掌握宽度和深度,降低冒险质疑精神以及对不确定的容忍态度,弱化学习的内在动机。虽然拔尖学生数量占比不多,但这不是小问题,而是直接关系国家安全和竞争力以及教育系统完善的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试教育 创造力 拔尖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试教育的经济解释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世忠 王一涛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05年第3期24-27,共4页
教育是实现社会流动的重要途径,每个家长都希望子女能够通过教育向更高的社会阶层流动。在当前的劳动用人体制和教育评价体制这两大“约束条件”下,家长对教育的重视转化成了对考试成绩的追求。改革应试教育,就要改革促使应试教育得以... 教育是实现社会流动的重要途径,每个家长都希望子女能够通过教育向更高的社会阶层流动。在当前的劳动用人体制和教育评价体制这两大“约束条件”下,家长对教育的重视转化成了对考试成绩的追求。改革应试教育,就要改革促使应试教育得以形成的“约束条件”——劳动用人体制和教育评价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试教育 用人体制 教育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基于《教育规划纲要》及教育历史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5
16
作者 郭法奇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5-10,共6页
30年的教育发展,完成了教育改革的阶段性任务,同时也经历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转变和博弈的过程。30年的教育改革在观念和制度上虽然有许多尝试和努力,但没有消除应试教育的影响,素质教育推进仍然困难。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应在加强素质... 30年的教育发展,完成了教育改革的阶段性任务,同时也经历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转变和博弈的过程。30年的教育改革在观念和制度上虽然有许多尝试和努力,但没有消除应试教育的影响,素质教育推进仍然困难。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应在加强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注重个性发展的教育,保证每一个学生的机会均等和个性发展,为不同学生提供多样性发展的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 个性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战略的转移: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 被引量:24
17
作者 徐晓云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2-5,共4页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是教育思想上带有根本性的重要转变,也是当前教育基本理论要研究的重要问题.何谓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有什么弊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有何不同?为什么要实现这一转变?怎样实现这一转变?本...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是教育思想上带有根本性的重要转变,也是当前教育基本理论要研究的重要问题.何谓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有什么弊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有何不同?为什么要实现这一转变?怎样实现这一转变?本文试从这几方面择要简述,来探讨这一转变的历史必要性.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中国教育的出路——从“应试教育”到创新教育 被引量:5
18
作者 孙世敏 苏蔓莉 《辽宁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21世纪 中国教育 应试教育 创新教育 教育模式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高考改革遭遇“应试教育”掣肘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边新灿 李祎 范笑仙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2-110,共9页
满载素质教育理想的新高考改革启动后成效初显,但是也受到"应试教育"惯性的顽强阻碍和掣肘,出现了改革理念获得高度认同和实际推进中我行我素、功利应试倾向仍然非常严重的强烈反差。新高考改革推进何以如此艰难,"应试教... 满载素质教育理想的新高考改革启动后成效初显,但是也受到"应试教育"惯性的顽强阻碍和掣肘,出现了改革理念获得高度认同和实际推进中我行我素、功利应试倾向仍然非常严重的强烈反差。新高考改革推进何以如此艰难,"应试教育"落后的教育行为何以能顽强生长?本文着重探讨其成因也尝试提出对策。考试不是"应试教育"倾向、行为的根本原因,但它放大、加剧了"应试教育"行为的片面性、短视性、投机性。社会公共职位任职资格和优质教育机会资源的稀缺性是"应试教育"产生的客观基础;优质教育机会资源的公共性、高利害性,使公平成为公众对其分配制度的最强烈诉求;公平与效益的两难制衡及对统一笔试评价模式的路径依赖,是"应试教育"产生的制度诱因和助燃剂;学历文凭的出现使教育的功利应试倾向更趋复杂;个体过度功利化、短视化,是"应试教育"产生的直接原因;社会"集体无意识"在公众道德和文化心理层面给"应试教育"行为提供了支撑。对"应试教育"要正名,如继续使用,需由权威文件明确界定以免产生歧义;也可改为"教育的过度应试(或过度功利化)现象(倾向)",或恢复"片面追求升学率"。对教育的过度应试现象要树立综合治理、长期治理的理念,确立"正视无法改变的,改变可以改变的,引导可以改变的"和"道术并举、标本兼治"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高考改革 应试教育 成因和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宗室教育及应试问题散论 被引量:7
20
作者 葛庆华 《中州学刊》 CSSCI 1999年第1期119-122,共4页
宋代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本文依据历史文献资料,论述了宗室教育及应试的有关问题。宋王室为加强对子弟的教育,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和正规的教官制度,以及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体系,使宋代的宗室教育日趋完善而成熟;同... 宋代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本文依据历史文献资料,论述了宗室教育及应试的有关问题。宋王室为加强对子弟的教育,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和正规的教官制度,以及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体系,使宋代的宗室教育日趋完善而成熟;同时广开考选之门,使疏属宗室通过多种形式的考试获得差遣的机会。这两种措施的实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宗室子弟 教育 应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