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型高等教育发展的“德国之路”——评《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定位的重构及其影响》
1
作者 陈洪捷 《重庆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作为一个研究议题,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在国内颇受关注,有大量的研究,但在现实中却似乎不被重视。有不少中国的高校曾经明确以德国的应用科学大学为办学目标,或去德国现场考察,或请德国专家来中国交流指导,但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应用... 作为一个研究议题,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在国内颇受关注,有大量的研究,但在现实中却似乎不被重视。有不少中国的高校曾经明确以德国的应用科学大学为办学目标,或去德国现场考察,或请德国专家来中国交流指导,但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应用科学大学中的“应用”二字让不少人感到不够档次。国内的高校,但凡有点实力,总会把目标定位为“研究型”或“研究、教学型”高校,因此对应用型、教学型的应用科学大学的研究有渐行渐远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 应用型高等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应用科学大学教师实践能力建设的经验、表征与启示
2
作者 侯佛钢 常晋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4-121,共8页
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加速转型,迫切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着力提升教师实践能力。欧洲应用科学大学以其鲜明的实践导向教育特色著称,其教师队伍建设总体呈现出准入门槛高、选聘标准严、聘用机制活、兼职教师多、实践导向明等特... 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加速转型,迫切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着力提升教师实践能力。欧洲应用科学大学以其鲜明的实践导向教育特色著称,其教师队伍建设总体呈现出准入门槛高、选聘标准严、聘用机制活、兼职教师多、实践导向明等特点,在教师实践能力建设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一般而言,欧洲应用科学大学运用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式约束和引导教师实践能力,通过多主体、多元化的形式锤炼和提升教师实践能力,依托实践性、情境性的模式发展和强化教师实践能力。鉴于此,我国应构建实践导向的教师实践能力建设体系,建设专兼结合的高质量师资队伍,完善教师实践培训的长效机制,强化教师实践能力建设的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科学大学 教师实践能力 应用型高校 教师队伍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技术文化与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定位、专业与师资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洪捷 巫锐 +4 位作者 高帆 徐理勤 鱼顺 任平 王兆义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0期3-25,34,共24页
工业技术文化伴随工业生产而形成与发展,是关于工业生产与技术的价值信念体系,它是工业社会的主导文化,也是以职业技术类教育为代表的现代教育的价值基础。德国的工业技术文化在产生渊源和作用方式上都具有特异性,它为德国的校企合作提... 工业技术文化伴随工业生产而形成与发展,是关于工业生产与技术的价值信念体系,它是工业社会的主导文化,也是以职业技术类教育为代表的现代教育的价值基础。德国的工业技术文化在产生渊源和作用方式上都具有特异性,它为德国的校企合作提供了文化上的共通性和亲缘性,为相关制度的高效运行提供了保障和前提。笔谈对德国技术类教育的几个剖面分别进行分析,结合相关的案例,从宏观或中观视角,观察工业技术文化如何在其中发生作用,以及在工业技术文化视角下,教育调控、双元制等如何得以协调运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技术文化 技术教育 应用科学大学 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 “双元制” 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兰应用科学大学专业博士学位项目改革及启示 被引量:3
4
作者 武学超 杨晓斐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6-93,共8页
为加快高层次职业人才培养,提升应用科学大学战略地位,荷兰政府积极推进应用科学大学学位体制改革,授权在应用科学大学设立专业博士学位项目。荷兰专业博士学位项目以欧洲博士学位通用能力标准为依据,明确规定了不同于专业硕士和工程博... 为加快高层次职业人才培养,提升应用科学大学战略地位,荷兰政府积极推进应用科学大学学位体制改革,授权在应用科学大学设立专业博士学位项目。荷兰专业博士学位项目以欧洲博士学位通用能力标准为依据,明确规定了不同于专业硕士和工程博士的专业博士能力标准,注重通过产科教协同机制和实践研究反哺机制培养博士生解决复杂实践问题的能力,强化教授团队对博士生的专业指导,以三级质量保障机制监测博士生学习质量。荷兰应用科学大学专业博士学位项目具有较强的赋能社会增值和职教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对我国加快推进高层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兰 应用科学大学 专业博士 职业教育 学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曼海姆应用科学大学数字化转型:动力、路径及启示 被引量:7
5
作者 张润丽 郄海霞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6-63,共8页
在内外动力的驱动下,德国曼海姆应用科学大学通过建设先进基础设施、成立数字化管理机构、建设高水平数字化师资队伍、创设数字素养教育模式以及校际共享阶段性转型成果五方面的措施,实现该校数字化全方位、系统性转型。该校数字化转型... 在内外动力的驱动下,德国曼海姆应用科学大学通过建设先进基础设施、成立数字化管理机构、建设高水平数字化师资队伍、创设数字素养教育模式以及校际共享阶段性转型成果五方面的措施,实现该校数字化全方位、系统性转型。该校数字化转型中具有动态调整数字化教育过程、系统规划数字化转型范围、全员参与数字化转型三大经验。我国职业院校在数字化转型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借鉴:在数字化基建方面,加快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搭建数字化转型交流平台;在数字化教学中,灵活转变组织结构,建设高水平数字型师资队伍;在数字生态上,系统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打造沉浸式数字化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海姆应用科学大学 数字化转型 动力 路径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型本科高校抑制学术漂移的内外机制:基于对瑞士七所公立应用科学大学的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江小华 黄倩馨 彭丽华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7-107,共11页
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转型发展中面临严峻的“学术漂移”问题。通过对瑞士七所公立应用科学大学的深入研究,总结出这些大学抑制学术漂移的内外部机制。研究发现,瑞士在宏观机制方面通过立法规制应用科学大学的类型地位和办学使命,以联... 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转型发展中面临严峻的“学术漂移”问题。通过对瑞士七所公立应用科学大学的深入研究,总结出这些大学抑制学术漂移的内外部机制。研究发现,瑞士在宏观机制方面通过立法规制应用科学大学的类型地位和办学使命,以联合治理规范各类型高校各司其职,设立质量认证和保障机构来评估各类高校的办学方向和质量,并采取差异化经费拨款引导各类高校合理定位与发展。在高校内部,瑞士公立应用科学大学优先录取有实践经验的学徒制学生,基于自下而上的申报制度设立符合市场和地区需求的应用型专业,提供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性课程,重点招聘和培养具有行业经验的教师。基于以上分析,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提出三方面的建议:政府应设立多元化的制度保障机制以应对政策漂移风险,强化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的规范性同构作用以促进整体制度环境的改善和优化,鼓励应用型高校借鉴合理的内部制度以抑制教师、课程和学生漂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士应用科学大学 学术漂移 抑制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士应用科学大学改革探析 被引量:6
7
作者 邢媛 陈士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52-55,共4页
瑞士自20世纪90年代设立应用科学大学(UAS)以来,与传统大学遵循“同等层次,不同类型”的原则在实用和基础领域发挥着各自的作用。本文介绍了瑞士UAS的发展背景,并在组织管理和教学、科研与服务等方面与瑞士传统大学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应用科学大学 瑞士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兼论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 被引量:31
8
作者 徐涵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7-104,共8页
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当下教育改革的重点,梳理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可以为我国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实施了一系列人才培养的改革措施,主要包括... 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当下教育改革的重点,梳理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可以为我国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实施了一系列人才培养的改革措施,主要包括增设跨学科的复合专业、注重综合职业能力和跨专业能力的培养、设置"模块化"课程体系以及引入双元学习课程等。我国应通过明确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办学定位、建立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模式,构建应用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等措施,推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应用科学大学 人才培养模式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发展历程、改革趋势及其启示 被引量:4
9
作者 闫哲 郝天聪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7-91,共5页
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办学类型,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并逐渐形成了自身的办学特色。近年来,在人口结构变化、博洛尼亚进程、"工业4.0"战略、高等教育多样化评估等背景下,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推出了一系列改革... 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办学类型,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并逐渐形成了自身的办学特色。近年来,在人口结构变化、博洛尼亚进程、"工业4.0"战略、高等教育多样化评估等背景下,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这些改革经验可以为我国发展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提供以下启示: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拓宽招生范围与生源渠道;提高专业硕士学位比例,试点设置专业博士学位;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灵活调整人才培养定位;着手建立应用性评估标准,完善分类动态评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应用科学大学 改革趋势 技术应用型本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发展历程的探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董慧超 邓泽民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34-39,共6页
本文从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产生的背景出发,梳理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发展历程,探寻此类高等教育机构成功的原因,以期启发我国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建设。
关键词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 发展历程 应用技术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共同高等教育空间”下的瑞士路径——瑞士应用科学大学的发展与特色 被引量:3
11
作者 韩静 张力跃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69-74,96,共7页
1999年《博洛尼亚宣言》旨在创建一个统一的"欧洲高等教育空间",加速欧洲共同体的互动交流。在这一背景下,瑞士应用科学大学的创建借鉴了以德国为代表的欧共体国家的经验,同时又在顺应本国经济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不断形成自身... 1999年《博洛尼亚宣言》旨在创建一个统一的"欧洲高等教育空间",加速欧洲共同体的互动交流。在这一背景下,瑞士应用科学大学的创建借鉴了以德国为代表的欧共体国家的经验,同时又在顺应本国经济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不断形成自身发展特色,包括入学资格多样化且突显实践性;师资队伍要求高且注重国际化;资金支持力度大且来源渠道广;专业设置范围广且接轨地方经济与产业结构,为其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科学大学 瑞士 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士应用科学大学发展特色审视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晓斐 武学超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76-81,共6页
在创新驱动战略下,为培养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瑞士政府根据"平等但不同类"的原则创建了应用科学大学体系。在其发展过程中,瑞士应用科学大学表现出一系列发展特色:办学导向凸显应用性,财政来源多元化,... 在创新驱动战略下,为培养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瑞士政府根据"平等但不同类"的原则创建了应用科学大学体系。在其发展过程中,瑞士应用科学大学表现出一系列发展特色:办学导向凸显应用性,财政来源多元化,学科发展差异性,人才培养互补性与协同性,管理模式的分类共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士 应用科学大学 发展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新学位制的实施及案例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蒋培红 威尔福雷特-斯第勒 张朝然 《职业技术教育》 2008年第25期81-85,共5页
在欧洲高等教育改革行动“博洛尼亚进程”的影响下,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建立并实施了新的“学士/硕士”两级学位体系,新的学位体系拥有了与综合性大学相同并等值的学位体系,实施板块化课程设置,引入欧洲学分体系和相对成绩等级体系,... 在欧洲高等教育改革行动“博洛尼亚进程”的影响下,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建立并实施了新的“学士/硕士”两级学位体系,新的学位体系拥有了与综合性大学相同并等值的学位体系,实施板块化课程设置,引入欧洲学分体系和相对成绩等级体系,对应用科学大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表现在规范了目前的学位体系,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机会和流动性等,但在培养质量和社会认可等方面还面临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科学大学 新学位制 学士/硕士学位 德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芬兰应用科学大学区域协同创新模式及思考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晓斐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6-62,共7页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芬兰应用科学大学治理经历了由集权管制到自治赋权的根本转型,赋予了应用科学大学区域协同创新的治理逻辑。在推进协同创新过程中,塞纳应用科学大学承载着区域协同创新促进者的角色,萨塔昆达应用科学大学承载着区域...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芬兰应用科学大学治理经历了由集权管制到自治赋权的根本转型,赋予了应用科学大学区域协同创新的治理逻辑。在推进协同创新过程中,塞纳应用科学大学承载着区域协同创新促进者的角色,萨塔昆达应用科学大学承载着区域技术开发者的角色,于韦斯屈莱应用科学大学承载着区域多样化发展者的角色。芬兰应用科学大学区域协同创新模式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应用型大学应明确服务区域发展的办学理念,增强内部治理能力,充分考虑不同区域发展的特殊性,从而有效推动区域协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兰 应用科学大学 治理逻辑 区域协同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教师教学信念的生成与启示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巾帼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6-102,共7页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教师教学信念的生成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它是一种建立在德国历史文化传统、制度现实及整个社会有关职业的信念体系和精神基础之上的观念,是指导其教学科研等职业活动的引擎和动力。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教师教学信念的生成经...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教师教学信念的生成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它是一种建立在德国历史文化传统、制度现实及整个社会有关职业的信念体系和精神基础之上的观念,是指导其教学科研等职业活动的引擎和动力。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教师教学信念的生成经验为我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师德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应立足于我国的文化语境、法律制度、教师所在学校的特征定位,通过塑造我国文化语境下的教师道德信念、建立整体统一的师德师能评价制度、更加关注教师的内隐性要素、凸显自身师德建设的特色加强应用技术大学师德建设,使我国应用技术大学师德建设能够独树一帜,发挥教师教学信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应用科学大学 教师 教学信念 师德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应用科学大学研究职能定位与实践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朋 杨雪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6-80,共5页
20世纪末,在欧盟陆续实施里斯本进程、地平线2020等战略的社会背景之下,欧洲应用科学大学获得了拓展研究职能的机遇和动力,以"巴斯德象限"理论定位研究职能,及时制定研究规划与计划,深入开展研究、开发与创新等应用研究实践活... 20世纪末,在欧盟陆续实施里斯本进程、地平线2020等战略的社会背景之下,欧洲应用科学大学获得了拓展研究职能的机遇和动力,以"巴斯德象限"理论定位研究职能,及时制定研究规划与计划,深入开展研究、开发与创新等应用研究实践活动,完善研究绩效评价和质量保障体系,为欧洲国家的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高质量技术转移和高素质人力资源保障,成为影响区域发展的智慧伙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职能定位 欧洲应用科学大学 研究开发创新 智慧伙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兰应用科学大学办学经验及其启示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炜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7期70-73,共4页
荷兰应用科技大学在荷兰经济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专业建设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要求;学校与企业密切合作,构建了"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体系;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实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面向世界就业的学... 荷兰应用科技大学在荷兰经济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专业建设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要求;学校与企业密切合作,构建了"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体系;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实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面向世界就业的学生等办学经验对我国职业院校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兰 应用科学大学 办学经验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应用科学大学博士生培养模式探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志伟 余烁 张文征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5-93,共9页
德国部分应用科学大学自201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开始以社会实用功能为抓手,从而突出应用型博士生的实践优势。虽然此项改革受到争议和质疑,但目前已形成三种成熟的授予博士学位的培养模式,包括与综合型大学联合培养、内部设立博士中... 德国部分应用科学大学自201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开始以社会实用功能为抓手,从而突出应用型博士生的实践优势。虽然此项改革受到争议和质疑,但目前已形成三种成熟的授予博士学位的培养模式,包括与综合型大学联合培养、内部设立博士中心独立培养、应用科学大学之间跨校构建博士中心联合培养等。这三种模式均以应用科学大学为主导,烙印了其专业特长和实践元素。从博士生入学、就读到完成学业的培养过程中,应用科学大学也形成了以锻造和提升应用技能水平为核心和目标的特征。对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所主导的博士生培养模式和过程特征进行梳理及分析,将有助于透过争议厘清其质量水平和实用功能,从而为我国应用型高校在研究生培养中,尤其是博士学位授予这一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应用科学大学 博士学位 研究生教育 学位授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改革探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董仁忠 陈莹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0期86-92,共7页
社会环境的变化已经对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提出新的挑战。德国政府出台若干推动应用科学大学改革的政策举措,使得应用科学大学重新明确自身定位,加强与职业教育相融合、与继续教育相对接、与综合性大学相协同。
关键词 德国 应用科学大学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发展历程、演进规律及未来展望 被引量:4
20
作者 贺艳芳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73-79,共7页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专业学校的建立和发展,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导致职业知识的存在形态与传承模式发生了根本改变,这种改变推动应用科学大学不断深入发展,从工作中依靠经验传承知识的非正式学习到补充实践中所需理论知...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专业学校的建立和发展,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导致职业知识的存在形态与传承模式发生了根本改变,这种改变推动应用科学大学不断深入发展,从工作中依靠经验传承知识的非正式学习到补充实践中所需理论知识的专业学校,再升格为有机结合工程科学知识与技术等复杂知识的应用科学大学。在这样的演进过程中,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成为和普通大学同等重要的教育类型,企业和企业专家依旧是其未来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伙伴,应用科学大学承担着成为科学、社会和经济之间桥梁的作用,坚持实践性教学和应用型科研定位的同时,创造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双赢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 发展历程 工业化 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