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打造卓越工程师摇篮 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被引量:68
1
作者 汪泓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10,共2页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优先发展“交通运输工程”学科领域的专业,在本科和硕士两个层面、三个专业与方向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制定了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创立了学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机制,学校以强化工程实践能...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优先发展“交通运输工程”学科领域的专业,在本科和硕士两个层面、三个专业与方向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制定了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创立了学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机制,学校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与企业合作,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工程创新能力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培养:卓越工程师 校企互动 “双师型”师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教融合背景下集成电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
2
作者 邵琳 张悦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5-153,共9页
集成电路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领域,该专业人才培养对国家科技实力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新工科建设等推动下,我国集成电路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不断迭代升级,为行业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但目... 集成电路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领域,该专业人才培养对国家科技实力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新工科建设等推动下,我国集成电路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不断迭代升级,为行业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但目前,集成电路领域仍面临严峻的核心技术和人才短缺问题,高校培养体系与企业实际需求存在明显错位,产教融合的紧迫性日益凸显。从产教融合视角看,集成电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课程体系偏重理论、校企导师协同不够、教学实训真平台不足、研究选题学校主导偏多、多元评价标准欠缺。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集成电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V模型”系统架构以高校与企业协同为核心,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训条件、课题研究和学位评价等方面重塑人才培养从“入口”到“出口”的全过程,可实现人才培养全链条的产教深度融合,有利于培养出大批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卓越工程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人才培养模式 集成电路专业 卓越工程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卓越计划”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被引量:128
3
作者 叶树江 吴彪 李丹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0-112,共3页
在工业化背景下,为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工程技术人才,国家决定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以此来培养大批各类工程师。在对国内外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工程应用型... 在工业化背景下,为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工程技术人才,国家决定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以此来培养大批各类工程师。在对国内外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工程应用型人才需求分析,确定应用型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构建应用型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体系,将培养标准转化为知识、能力、素质大纲。并提出了更新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方式来实施人才培养新途径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 卓越工程师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工程教育体系的探索 被引量:26
4
作者 韩新才 闫福安 +4 位作者 王存文 余响林 喻发全 王凯 陈启明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17,32,共6页
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是国家培养新型工业化人才的重要举措,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为了切实提高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武汉工程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针对我国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根据学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基... 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是国家培养新型工业化人才的重要举措,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为了切实提高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武汉工程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针对我国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根据学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基础与条件,在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改革、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了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工程教育体系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以期为我国高校化工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 工程教育 人才培养 培养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型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的探索 被引量:33
5
作者 季沛 韦钢 杨宁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9-40,共2页
文章结合应用型高校的办学特色,从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专业遴选、培养标准、培养模式、保障措施等方面探索了应用型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以充分体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以及... 文章结合应用型高校的办学特色,从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专业遴选、培养标准、培养模式、保障措施等方面探索了应用型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以充分体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以及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高校 卓越工程师教育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卓越计划”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14
6
作者 吴瑾 王宜怀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2013年第4期35-38,47,共5页
卓越工程师培养是高等教育尤其是工科院校目前面临的重要任务。当下,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着思想发生错位、实践性并未凸显、生源质量下降、师资力量弱化等问题。在对高等工程教育培养现状的理性分析基础上,指出实施"卓越工程师教... 卓越工程师培养是高等教育尤其是工科院校目前面临的重要任务。当下,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着思想发生错位、实践性并未凸显、生源质量下降、师资力量弱化等问题。在对高等工程教育培养现状的理性分析基础上,指出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主要途径:提升教育理念,明确培养定位;提高教师素质,打造优秀团队;强化实践环节,加强校企合作;优化育人环境,创新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 卓越计划” 应用型人才 培养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高校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探索与实践——以桂林理工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欧阳菲 王葆华 +2 位作者 冯佐海 杨启军 付伟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2013年第6期37-40,共4页
提出"卓越工程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全面的实践能力,专业发展的前瞻意识,自主学习的素质以及能够在工程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结合桂林理工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确定培养"卓越... 提出"卓越工程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全面的实践能力,专业发展的前瞻意识,自主学习的素质以及能够在工程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结合桂林理工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确定培养"卓越工程师"应坚持明确人才培养的特色目标;建立完备地教学管理及质量监督保障体系;打造教研水平突出的师资队伍;优化教学环境,深化理论、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组织多形式的课外科技活动等原则,同时就科技进步及行业发展形势下培养"卓越工程师"进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 地方高校 人才培养 探索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和“卓越”视域下的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 被引量:6
8
作者 胡晓倩 董丽丽 +2 位作者 毕淑峰 吕顺清 许竟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8期231-233,共3页
以"创新"和"卓越"为指导,充分考虑地方高校的"地方性应用型"以及生物行业的多样性和实践工程能力,从"突出专业特色、突出实践创新、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强化学生工科和创新能力、培养质量监控保... 以"创新"和"卓越"为指导,充分考虑地方高校的"地方性应用型"以及生物行业的多样性和实践工程能力,从"突出专业特色、突出实践创新、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强化学生工科和创新能力、培养质量监控保障体系"等方面阐述了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措施,旨在促进突出"创新能力、工科素养和应用型"的生物技术人才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 卓越 生物技术专业 应用型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型卓越结构工程师工程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庄鹏 刘栋栋 +1 位作者 曾杰 赵赤云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20-23,共4页
根据卓越计划的总体要求,首先分析了旨在提高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工程能力要求的实践环节教学内容及其过程安排。在此基础上,结合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办学特色,从培养卓越结构工程师工程能力的需求出发,以工程制图训练、SAP2000结构分... 根据卓越计划的总体要求,首先分析了旨在提高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工程能力要求的实践环节教学内容及其过程安排。在此基础上,结合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办学特色,从培养卓越结构工程师工程能力的需求出发,以工程制图训练、SAP2000结构分析软件训练为主要训练模块,构建起大学一二年级本科生工程实践课程的基本框架。介绍了目前大学里土木工程专业一二年级本科阶段,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同时,对于土木工程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基于卓越结构工程师工程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课程建设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结构工程师 实践教学 应用型 工程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卓越计划”为导向的应用型院校人才培养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鑫 白凌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2-44,共3页
尽管我国应用型院校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但是在人才培养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卓越计划"是教育部为深化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而提出的重大改革项目。文章提出了以"卓越计划"为导向的应用型院校人才... 尽管我国应用型院校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但是在人才培养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卓越计划"是教育部为深化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而提出的重大改革项目。文章提出了以"卓越计划"为导向的应用型院校人才培养路径:完善卓越课程体系,加快卓越实践基地建设;建设卓越教师队伍;政府加强政策与资金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计划 应用型院校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地质类卓越工程师本科教育方案 被引量:5
11
作者 庞岚 杨伦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76-78,共3页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地质工程实际为背景,探索基于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地质类卓越工程师本科教育方案,引导并推进我校工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高质量的工程人才。
关键词 工程创新人才培养 地质类卓越工程师 本科教育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张涛 齐欣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37-240,共4页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分析了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体系现存的问题,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与能力导向教育思想相结合,从两个方面对传统的工程管理专业教育教学理念进行...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分析了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体系现存的问题,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与能力导向教育思想相结合,从两个方面对传统的工程管理专业教育教学理念进行了创新。以施工为主的传统的工程管理专业知识体系优化为面向"策划-设计-施工-运营"的知识体系;将毕业生的执业岗位从过去以建造师为主向咨询工程师、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建造师等全寿命期的执业岗位转变,显著提高了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执业能力。实践表明,该模式对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型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管理专业 应用型人才 实践教学 卓越工程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科学技术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以吉林警察学院为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蒋焕 王闯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35-38,共4页
结合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理念,按照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通用标准和刑事科学技术类行业标准,吉林警察学院构建并实践了刑事科学技术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体系:以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形成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持续优化机制... 结合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理念,按照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通用标准和刑事科学技术类行业标准,吉林警察学院构建并实践了刑事科学技术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体系:以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形成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持续优化机制;以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为依托,构建立体化、全方位、递进化的实验教学体系;以公安基层工作为导向,探索多渠道的课程教学资源建设路径与方法;以'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为引导,打造满足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师资队伍。该体系下,学生工程意识与工程实践能力明显增强,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具有可复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科学技术 卓越工程师 人才培养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国内外校企合作模式比较 被引量:12
14
作者 陈子辉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51-254,共4页
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是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的主要实施措施,开展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研究对"卓越计划"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通过对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的校企合作教育进行分析,归纳为"学校为主体""企... 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是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的主要实施措施,开展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研究对"卓越计划"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通过对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的校企合作教育进行分析,归纳为"学校为主体""企业为主体""项目合作"3种模式。比较研究国内的校企合作教育,主要采取了"顶岗实践""工学交替""联合培养"模式;通过分析这些模式,根据存在的3点共性问题,提出了多种模式并举、构建行业平台两项建议,为高校实施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 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技术型本科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湖北大学知行学院为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洁 刘爱红 +1 位作者 章焰 刘齐 《农产品加工》 2019年第13期106-108,共3页
结合湖北大学知行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特点和发展方向,依据"植根产业升级转型,引领企业技术创新,推动高等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规格差异化培养"的总体思路,在新工科的背景下,对应用技术型本科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卓越... 结合湖北大学知行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特点和发展方向,依据"植根产业升级转型,引领企业技术创新,推动高等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规格差异化培养"的总体思路,在新工科的背景下,对应用技术型本科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卓越工程师"食品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进行了实践探索,为培养食品安全领域高级应用型、复合型技术人才提供建议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质量与安全 人才培养模式 卓越工程师 课程体系 复合型技术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理工学院的人才培养特点对我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启示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硕豪 刘孟玥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16,共3页
深入剖析了素有"卓越工程师的摇篮"之称的印度理工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其特点,即延聘名师,尊重学术自由;苛刻的入学条件和学习要求;国际合作,资源共享;重视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实施通识教育,跨学科培养人才。尝试为我国高校... 深入剖析了素有"卓越工程师的摇篮"之称的印度理工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其特点,即延聘名师,尊重学术自由;苛刻的入学条件和学习要求;国际合作,资源共享;重视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实施通识教育,跨学科培养人才。尝试为我国高校实行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提供若干有益启示:走国际合作的道路;还实践和创新应有的地位;回归"学术本位",尊重学术自由;跨学科培养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理工学院 人才培养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型高校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微生物学课程改革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侯进慧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3期4074-4077,共4页
立足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实际,以徐州工程学院国家级"卓越计划"实施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微生物学教学改革实践为基础,讨论了开展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微生物学教学改革措施,以为相关课程的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 应用型高校 微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7
18
作者 蔡悦 常飞 +3 位作者 夏明 张凝 王储炎 吴茜茜 《农产品加工》 2022年第2期94-98,101,共6页
卓越工程师计划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通过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合肥学院生物工程专业为例,通过阐述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建设思路和建设方案,进而重点分... 卓越工程师计划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通过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合肥学院生物工程专业为例,通过阐述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建设思路和建设方案,进而重点分析开展过程中存在问题和实践对策,以期为其他高校的生物类及其相近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 生物工程 工程实践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与海洋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19
作者 马维林 王树青 +1 位作者 王许洁 刘鹏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A01期296-299,共4页
通过对国内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调研,并结合中国海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发展特点和优势,分别从专业发展定位、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完善等方面,对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 船舶与海洋工程 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创新人才 卓越工程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器械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改革 被引量:6
20
作者 赵展 喻洪流 +2 位作者 蒋清锋 胡秀枋 张宇玲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67-170,共4页
根据医疗器械专业"医工结合"的特点,面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医疗器械人才培养有其特殊性,对医疗器械卓越工程人才培养实施实验教学改革,目标清晰,方向明确,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提高实验教学... 根据医疗器械专业"医工结合"的特点,面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医疗器械人才培养有其特殊性,对医疗器械卓越工程人才培养实施实验教学改革,目标清晰,方向明确,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为宗旨,调整实验课程体系,建立"产、学、医"联合实验平台,"三师型"实验教学团队与"创新实验项目驱动型"实验教学模式,完善实验教学质量激励机制,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建立了一套医疗器械行业人才培养的新型实验教学体系与模式,对创新型医疗器械卓越工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器械 卓越工程师 人才培养 实验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