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胃肠激素、内脏蛋白及疼痛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21
1
作者 周志林 梅勇 +2 位作者 戴军 杨旭辉 赵志辉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8期1654-1657,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胃肠激素、内脏蛋白及疼痛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进行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8例,观察组实施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实施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检...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胃肠激素、内脏蛋白及疼痛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进行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8例,观察组实施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实施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转铁蛋白(TRF)、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RE)、P物质(SP)、缓激肽(BK)、前列腺素-E2(PGE_2)水平。结果:术前,两组的GAS、MTL、VIP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3、5d,两组的GAS、MTL、VIP均比术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5d的GAS、MTL、VIP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的TRF、RbP、ALB、PRE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3、5d,两组的TRF、RbP、ALB、PRE均比术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5d的TRF、RbP、ALB、PR、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SP、BK、PGE2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3、5d,两组患者的SP、BK、PGE2均比术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5d的SP、BK、PGE2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可帮助患者更快的恢复胃肠功能,且造成的疼痛应激更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 胃肠激素 内脏蛋白 疼痛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患者围术期肿瘤标志物、疼痛与炎性应激的变化 被引量:9
2
作者 谢晓阳 李季 +2 位作者 易军 高健 王毅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8期1117-1119,1122,共4页
目的:分析食管癌患者围术期肿瘤标志物、疼痛与炎性应激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48例食管癌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同期的48例同龄健康人员为对照组,然后将观察组手术前1d和手术后1、3、7、14d的血清肿瘤标志物、疼痛与炎... 目的:分析食管癌患者围术期肿瘤标志物、疼痛与炎性应激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48例食管癌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同期的48例同龄健康人员为对照组,然后将观察组手术前1d和手术后1、3、7、14d的血清肿瘤标志物、疼痛与炎性应激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前1d及术后1、3、7、14d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均高于对照组,但术后3、7、14d均低于本组术前及术后1d,同时观察组术前至术后1、3、7d的血清疼痛与炎性应激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4d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围术期肿瘤标志物、疼痛与炎性应激指标变化较大,肿瘤标志物持续降低,疼痛与炎性应激则先升后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围术期 肿瘤标志物 疼痛应激 炎性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腹腔镜手术对局限性肾癌患者机体抗氧化能力与疼痛应激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徐洋涛 潘岩 +1 位作者 孙志青 刘晨溪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4期1547-1549,共3页
目的:研究及分析后腹腔镜手术对局限性肾癌患者机体抗氧化能力与疼痛应激状态的影响程度。方法:将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56例局限性肾癌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8例进行开放性手术治疗,观察组28例则进行后腹腔镜手术... 目的:研究及分析后腹腔镜手术对局限性肾癌患者机体抗氧化能力与疼痛应激状态的影响程度。方法:将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56例局限性肾癌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8例进行开放性手术治疗,观察组28例则进行后腹腔镜手术治疗,然后将两组术前及术后1、5d及10d的抗氧化能力与疼痛应激状态相关血清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术前两组抗氧化能力与疼痛应激状态相关血清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5d及10d观察组的抗氧化能力与疼痛应激状态相关血清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手术对局限性肾癌患者机体抗氧化能力与疼痛应激状态的影响更为积极,因此更为适用于局限性肾癌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腹腔镜手术 局限性肾癌 机体抗氧化能力 疼痛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肛门直肠镜下微创手术对直肠癌患者疼痛应激、胃肠激素、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叶绍兵 刘高 +1 位作者 蒲志忠 谢敏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7期1328-1331,1336,共5页
目的:探讨经肛门直肠镜下微创手术对直肠癌患者疼痛应激、胃肠激素、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接受经肛门直肠镜下微创外科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患者64例,纳入对照... 目的:探讨经肛门直肠镜下微创手术对直肠癌患者疼痛应激、胃肠激素、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接受经肛门直肠镜下微创外科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患者64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疼痛应激、胃肠激素、血管内皮功能以及肿瘤标志物变化。结果:术前,两组疼痛应激指标、胃肠激素、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以及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SP、BK、PGE2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0.05),GAS、MTL、VIP、VEGF、MMP-9、ET-1、CEA、CA724、CA125、CA19-9水平均较术前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术后SP、BK、PGE2、VEGF、MMP-9、ET-1、CEA、CA724、CA125、CA19-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GAS、MTL、VI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肛门直肠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对直肠癌患者的疼痛应激小,患者胃肠激素影响轻微,能更有效降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肿瘤标志物水平,更有助于患者免疫功能恢复,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镜 直肠癌 疼痛应激 胃肠激素 血管内皮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式对食管癌患者疼痛应激及消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赵龙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565-567,共3页
目的:观察及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对食管癌患者疼痛应激及消化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8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56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56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开胸手术组(A组,28例)和胸腔镜手术组(B组... 目的:观察及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对食管癌患者疼痛应激及消化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8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56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56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开胸手术组(A组,28例)和胸腔镜手术组(B组,2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d及术后1、3、7d的疼痛应激、胃肠激素血清水平及胃部消化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术前1d的疼痛应激、胃肠激素血清水平及胃部消化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术后1、3、7dB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胸腔镜手术对食管癌患者疼痛应激及消化功能的影响明显优于开胸手术,对患者术后不适感及消化功能均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胸手术 胸腔镜手术 食管癌 疼痛应激 消化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肝癌根治术对患者疼痛应激、胶原蛋白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黄为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7期940-942,946,共4页
目的:研究腹腔镜肝癌根治术对患者疼痛应激、胶原蛋白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12月于本院进行肝癌根治术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开腹手术组,41例)和观察组(腹腔镜手术组,41例),比... 目的:研究腹腔镜肝癌根治术对患者疼痛应激、胶原蛋白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12月于本院进行肝癌根治术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开腹手术组,41例)和观察组(腹腔镜手术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d及术后1、3、7d的血清疼痛应激、胶原蛋白及其代谢产物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后1、3、7d的血清疼痛应激、胶原蛋白及其代谢产物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1d的血清疼痛应激指标明显高于本组其他时间点的检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腹腔镜肝癌根治术对患者疼痛应激、胶原蛋白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优于开腹手术,患者受到的手术创伤较小,且恢复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根治术 肝癌 疼痛应激 胶原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痛信号分子对肿瘤微环境的重塑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林风池 李未鹏 +2 位作者 宋鹏 苏海翔 王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92-597,共6页
癌痛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随着对癌痛分子机制的深入了解,研究者发现癌痛不仅是肿瘤的结果,同时还对肿瘤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癌痛伴随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内皮素B受体(endothelin B receptor,... 癌痛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随着对癌痛分子机制的深入了解,研究者发现癌痛不仅是肿瘤的结果,同时还对肿瘤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癌痛伴随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内皮素B受体(endothelin B receptor,ETBR)、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A(tropomyosin-receptor kinase A,TrkA)、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1.3(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 1.3,Nav1.3)、Nav1.7、Nav1.9、P物质(substance P,SP)、神经激肽-1受体(neurokinin-1 receptor,NK-1R)、瞬时受体电位通道蛋白A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A1,TRPA1)和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TRPV1)等多种“癌痛信号分子”的激活,可通过影响肿瘤微环境中细胞外基质机械强度、酸碱度、钙离子浓度以及活性氧含量等,为肿瘤的增殖、侵袭和转移提供有利条件;同时,肿瘤微环境中的多种细胞也会通过释放化学信号、产生机械刺激增强癌痛信号分子的作用。本文总结了癌痛信号分子在重塑肿瘤微环境中的关键作用以及促进肿瘤恶性进展的过程,揭示“肿瘤-癌痛-肿瘤微环境-肿瘤进展”的交互机制,为癌痛的有效管理和肿瘤治疗策略的创新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痛 肿瘤 肿瘤微环境 疼痛应激 疼痛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