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易逝期胁迫强度对虾夷扇贝活力可恢复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亚烜 刘俊荣 +4 位作者 刘洋 闫丽新 王选飞 徐昙烨 田元勇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33-740,共8页
为探究捕后早期胁迫与活品贮藏特性间的关联,将捕后操作分为品质易逝期(QDP)与后易逝期(P-QDP)两个阶段,分别模拟始于采捕的海上环节和陆基暂养净化环节,考察采捕至码头期间即易逝期的重要胁迫对后易逝期复水效果的影响。试验以虾夷扇贝... 为探究捕后早期胁迫与活品贮藏特性间的关联,将捕后操作分为品质易逝期(QDP)与后易逝期(P-QDP)两个阶段,分别模拟始于采捕的海上环节和陆基暂养净化环节,考察采捕至码头期间即易逝期的重要胁迫对后易逝期复水效果的影响。试验以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捕后早期最常见的缺氧及碰撞两种操作为胁迫因子,对活体原料进行24 h缓冲以模拟离水点扇贝(I组),然后进行易逝期冷却缺氧36 h,设缺氧E和缺氧碰撞E-S两个胁迫处理组,期间分别于0、3、6、12、24、36 h进行采样分析,每次采样10只,最后进行后易逝期复水处理,将处于胁迫状态的扇贝置于循环海水系统中复水3 d,并设湿藏对照组,测定各试验组的ATP关联物、核苷酸能荷(AEC)、磷酸精氨酸(ArP)、pH值及糖原含量,结合感官评价对扇贝活力进行跟踪分析。结果表明:活体原料的应激状态经24 h缓冲后,各项活力指标均得以有效恢复,其中ATP含量、糖原含量及AEC值呈明显上升;缺氧和碰击对易逝期内的扇贝活力均造成损伤,出现不同程度的缩边,严重时可达到9 mm;易逝期结束时,E和E-S组的各项生化指标并无明显差异(P>0.05),但E-S组对外界刺激响应更加迟钝;后易逝期复水3 d后,观察到E和E-S组活品的可恢复性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E组各项生命指标几乎恢复至初始状态且对外部刺激的反应非常灵敏,而E-S组各项生命指标均不可恢复且呈下降趋势,同时对外部刺激的反应非常迟缓。研究表明,虾夷扇贝采捕后存在品质易逝期QDP,易逝期胁迫强度的调控对后易逝期P-QDP环节的活品活力状态有延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 易逝期 胁迫应激 应激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