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水质安全应急调控与处置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王浩 郑和震 +1 位作者 雷晓辉 蒋云钟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共6页
为应对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可能存在的突发水污染事故,加强突发水污染事故的应急防治和管理,建立"数值模拟—评价诊断—溯源预测—应急调控—污染处置"5大环节于一体的突发水污染应急调控与处置技术体系,包括闸泵群控制下水... 为应对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可能存在的突发水污染事故,加强突发水污染事故的应急防治和管理,建立"数值模拟—评价诊断—溯源预测—应急调控—污染处置"5大环节于一体的突发水污染应急调控与处置技术体系,包括闸泵群控制下水量水质模拟技术、水质安全评价诊断技术、突发水污染溯源预测技术、水污染应急调控技术和水污染应急处置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应用于示范工程和系统平台,适用性强,可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干线输水水量水质安全,实现"一渠清水北送"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 突发水污染事故 应急调控与处置技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污染应急调控处置启动判别技术: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史斌 秦韬 +3 位作者 姜继平 王卓民 王鹏 袁一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3-128,共6页
针对突发水污染灾害的特点,把应急处置工程决策纳入应急预警范畴,构建了拓展后的应急预警新框架,为应急处置小组等利益相关者提供系统化的信息支持。综合考虑污染物水溶性、挥发性、持久性和污染性等污染物自身属性及污染发生季节、发... 针对突发水污染灾害的特点,把应急处置工程决策纳入应急预警范畴,构建了拓展后的应急预警新框架,为应急处置小组等利益相关者提供系统化的信息支持。综合考虑污染物水溶性、挥发性、持久性和污染性等污染物自身属性及污染发生季节、发生位置和迁移特征等水环境属性,进行污染威胁度评估;进一步结合事故现场及河道沿岸等工况条件生成应急调控处置工程的启动准则。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放水河节制闸-蒲阳河节制闸"典型渠段,以甲苯运输泄漏为事故情景,依托调水工程实际参数和实地调控处置设施,进行案例分析。该预警模式(突发污染应急调控启动判别模型)链接了污染输移、水力调控措施与应急调控处置措施,在传统以水质预测为主的污染预警基础上向减灾过程推进了一步,提供了更为完整的预警信息和决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水污染 应急调控处置 应急预警 威胁度指标体系 南水北调中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数字奥运架构有效的网络应急处置体系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宏志 蔡瑜坤 《信息网络安全》 2006年第7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网络技术 应急处置 数字奥运 架构 网络安全问题 社会发展 全球一体化 体系建立 信息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三五”期间食品安全监管技术支撑体系研究重点领域建议 被引量:12
4
作者 毛婷 姜洁 路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02-308,共7页
本文围绕检验检测、评估评价、监管执法、应急处置等方面,分析研究国内外食品安全监管支撑技术发展现状,针对我国相关技术的薄弱环节,结合近年来国内外食品安全科技创新规划布局情况,对"十三五"期间食品安全监管技术支撑体系... 本文围绕检验检测、评估评价、监管执法、应急处置等方面,分析研究国内外食品安全监管支撑技术发展现状,针对我国相关技术的薄弱环节,结合近年来国内外食品安全科技创新规划布局情况,对"十三五"期间食品安全监管技术支撑体系研究重点领域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监管技术支撑体系 研究重点领域 食品检验 评估评价 监管执法 应急处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调水工程受水区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申芳 杨晓灵 王丽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8-84,共7页
建立科学、合理、可行的引调水工程受水区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体系对解决引调水工程受水区水污染防治问题至关重要。以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受水区为例,在统筹考虑受水区河流水系分布、水环境现状、水污染防治形势等因素的基础上,... 建立科学、合理、可行的引调水工程受水区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体系对解决引调水工程受水区水污染防治问题至关重要。以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受水区为例,在统筹考虑受水区河流水系分布、水环境现状、水污染防治形势等因素的基础上,以控制单元为抓手,以水功能区水质达标与污染物入河总量可控为底线,以污染防治措施为手段,以“天空地一体化”水环境监测体系和水环境风险应急处置系统为保障,通过科学核算控制单元水域纳污能力,合理制定污染物排放控制总量方案,建立了“抓手+底线+方法+手段+保障”五位一体的引调水工程受水区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体系。结果表明:该技术体系科学、合理,具备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通过抓手、底线、方法、手段、保障等5项关键技术的应用,可有效解决引调水工程受水区的水污染问题,实现“增水不增污”的目标。在全面落实170项水污染防治规划措施、完善水环境风险应急处置系统的基础上,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建成通水后,2035年工程受水区废污水入河量虽较现状增加了183.22%,但污染物COD、氨氮、总磷入河量较现状均有减少,减幅分别为13.2%,61.7%,77.5%。研究成果可从关键技术体系的视角为管理决策者提供指导,可为引调水工程受水区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防治 引调水工程受水区 关键技术体系 控制单元 水环境监测体系 水环境风险应急处置系统 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