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多语多灾地区应急语言服务需求研究——以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
1
作者 王慧彦 刘晓静 +5 位作者 刘晓海 韩红梅 朱艳华 单青生 王琪 黄萱 《灾害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50,共7页
多语多灾地区是应急管理工作开展重点区域。该文以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发现当地常规性应急语言服务机制较成熟,但存在应急语言服务行业差异显著,服务体系不完善,服务形式较落后等问题。多语多灾地区应急语言服务需精准定位服务对象... 多语多灾地区是应急管理工作开展重点区域。该文以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发现当地常规性应急语言服务机制较成熟,但存在应急语言服务行业差异显著,服务体系不完善,服务形式较落后等问题。多语多灾地区应急语言服务需精准定位服务对象,覆盖应急全过程并注重区域差异性,提升服务主体意识,规范服务保障。从应急语言服务的语种选择、区域应急语言人才库构建、应急术语规范化、与新技术融合等方面,为提升我国应急语言服务能力提供建议。该研究旨在明确多语多灾地区应急语言服务需求,为政府部门完善应急语言服务机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语多灾 应急语言 应急语言服务需求 甘孜藏族自治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惠托育服务精准供给的优化路径:基于家庭需求的差别化识别
2
作者 洪秀敏 勾嘉雯 赵思婕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75,共9页
优化普惠托育服务精准供给是缓解供需结构性矛盾、降低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的重要举措。依据供需适配理论,从需求的精准识别出发,确定了相关性、相适性、质量性、可及性四个维度下17个普惠托育服务需求要素;基于Kano模型分析三岁以下... 优化普惠托育服务精准供给是缓解供需结构性矛盾、降低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的重要举措。依据供需适配理论,从需求的精准识别出发,确定了相关性、相适性、质量性、可及性四个维度下17个普惠托育服务需求要素;基于Kano模型分析三岁以下婴幼儿家庭对普惠托育服务的差别化需求,揭示犹豫送托、计划送托、实际送托三类家庭的需求差异,并依据需求识别结果确定普惠托育服务要素的供给优先序。研究发现,家庭普遍重视普惠托位的数量、全面性的服务质量、便利性的服务距离与合理化的服务价格;不同类型家庭对普惠托育服务要素的需求迫切程度存在差异:犹豫送托家庭强调托位规模与服务价格,计划送托家庭关注托幼一体服务,实际送托家庭注重服务质量与师资。普惠托育服务应从精准识别需求、精准统筹结构、精准提升质量、精准递送服务这四个方面实现精准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惠托育服务 精准供给 需求识别 KANO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大语言模型探索性研究——以命名实体识别任务为例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思得 李东升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2-121,共20页
[目的/意义]智慧服务已成为高校图书馆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赋能了高校图书馆智慧化服务,带来了服务模式与流程的重构,有助于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命名实体识别是自然语言处理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对图书馆智慧... [目的/意义]智慧服务已成为高校图书馆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赋能了高校图书馆智慧化服务,带来了服务模式与流程的重构,有助于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命名实体识别是自然语言处理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对图书馆智慧化服务产生重要影响和价值,可有效识别信息中的人名、地名、组织机构、资源利用、服务特色和文化推广等实体,为知识组织、信息检索等提供支持。[方法/过程]本文利用命名实体识别技术分析高校图书馆智慧化服务系统的应用前景,通过构建高质量的高校图情语料库,提供高质量训练数据,以满足领域内特定的实体识别需求的准确性和适应性,为优化图书馆智慧服务系统提供基础。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ALBERT-BILSTM-CRF模型,用以验证命名实体识别任务的效果,将该模型应用于高校图书馆服务推荐和知识图谱的案例分析,并与现有的国内外主流大语言模型进行了效果比较。[结果/结论]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高校图情领域命名实体识别的性能,有助于实现图书馆智慧化服务的推广与应用,同时也减少了资源浪费和训练成本。此外,本文还探讨了服务于图书馆领域大语言模型LibraryGPT的可能性,以便对未来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推广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智慧服务 命名实体识别 语言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需求导向下的应急语言服务体系刍议 被引量:19
4
作者 殷志平 《语言战略研究》 2020年第3期12-22,共11页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语言服务具有高度的复杂性。为提供合用的语言服务,建立有效的应急语言服务体系,须准确识别语言服务需求。借鉴管理学的顾客识别模型,建立了“服务对象——服务需求细分——服务对象期望值——赈灾响应者语言能力(调节...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语言服务具有高度的复杂性。为提供合用的语言服务,建立有效的应急语言服务体系,须准确识别语言服务需求。借鉴管理学的顾客识别模型,建立了“服务对象——服务需求细分——服务对象期望值——赈灾响应者语言能力(调节)——服务需求清单”的应急语言服务需求识别模型。基于需求识别模型,分析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语言服务实践,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开展应急语言服务需求和语言水平人口统计学调查,建设应急语言服务学以及在不同层面建立适应需求的语言服务体系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语言服务 服务需求 应急语言服务需求识别模型 应急语言服务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务组装需求分析的一种形式化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志雄 陈松乔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11-212,215,共3页
在对服务组装需求分析的研究过程中,提出一种新的基于XML的从软件模型到程序流程的映射机制。利用XML(schema)对服务组装规约进行形式化描述,采用数据绑定技术对XML文档描述的软件模型进行解析,最后通过映射生成程序流程。实例证明了该... 在对服务组装需求分析的研究过程中,提出一种新的基于XML的从软件模型到程序流程的映射机制。利用XML(schema)对服务组装规约进行形式化描述,采用数据绑定技术对XML文档描述的软件模型进行解析,最后通过映射生成程序流程。实例证明了该技术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求分析 服务组装 可扩展标记语言 软件模型 程序流程 数据绑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ano模型的就诊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史慧君 孙媛媛 殷陈君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172-178,共7页
目的研究基于Kano模型与用户需求分类的就诊服务系统的设计原则与设计路径。方法通过服务蓝图等调研方法获取用户在就诊体验过程中的原始需求,利用Kano模型将原始用户需求进行分类,借助四象限散点模型分析识别需求的重要度与急需度,依... 目的研究基于Kano模型与用户需求分类的就诊服务系统的设计原则与设计路径。方法通过服务蓝图等调研方法获取用户在就诊体验过程中的原始需求,利用Kano模型将原始用户需求进行分类,借助四象限散点模型分析识别需求的重要度与急需度,依据需求优先级实现就诊服务系统设计创新。结果以就诊服务系统设计为例,获得用户在体验过程中的需求原始描述,并对需求重要度进行优先级排序,提出具体的设计策略及原则,从方便预约、就诊时位置导航、建立个人病历系统和服药便利4项用户需求出发,形成一款针对就诊服务系统的APP设计。结论利用Kano模型的用户需求分类及重要度识别方法进行缺口分析,探索出针对就诊服务系统的技术路径和设计原则,为后续相似研究提供一定的方法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NO模型 用户需求 重要度识别 就诊服务系统AP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eb应用服务器中WebService引擎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5
7
作者 赵劼 官荷卿 陈宁江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85-287,347,共4页
Web Service为程序之间的交互提供了基础,实现了独立于程序设计语言的一致化编程模型,并以通用的方法进行应用程序集成。分析了Web应用服务器实现Web Service的关键需求,阐述了在应用服务器中基于SOAP的Web Service引擎的设计与实现,介... Web Service为程序之间的交互提供了基础,实现了独立于程序设计语言的一致化编程模型,并以通用的方法进行应用程序集成。分析了Web应用服务器实现Web Service的关键需求,阐述了在应用服务器中基于SOAP的Web Service引擎的设计与实现,介绍了实现Web Service引擎的若干关键技术和解决办法。Web Service引擎已在自主研发的OnceAS应用服务器中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B应用服务 引擎 编程模型 程序设计语言 应用程序 SOAP 交互 自主研发 需求 一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代码开发范式的Web Service生成方法 被引量:5
8
作者 朱绍宏 覃章荣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2-97,共16页
针对目前软件开发人员在手工开发Web Service程序过程中出现效率低下、容易出错等问题,本文基于低代码开发范式,结合需求原型化技术RM2PT,提出一种Web Service自动生成方法。首先,根据操作契约中的OCL表达式与数据基本操作的语义关系,... 针对目前软件开发人员在手工开发Web Service程序过程中出现效率低下、容易出错等问题,本文基于低代码开发范式,结合需求原型化技术RM2PT,提出一种Web Service自动生成方法。首先,根据操作契约中的OCL表达式与数据基本操作的语义关系,建立两者之间的转换规则;其次,根据Web Service功能模块的代码特征构建转换模板;然后建立解析和处理需求模型的转换算法;最后,使用转换规则、转换模板和转换算法直接将需求模型自动转换为目标应用程序。通过使用4个软件开发案例对提出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约93.3%的系统操作可以实现自动生成。相比传统的软件开发模式,本文方法可以由需求模型自动生成标准化Web Service程序,提高了软件开发效率与质量。此外,本文方法支持快速原型开发和迭代开发,用户可以通过GUI验证、编辑与修改需求,重新生成应用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求模型 WEB服务 低代码 统一建模语言 对象约束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