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峰后裂隙岩石非线性损伤特性与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5
- 1
-
-
作者
谢璨
李树忱
平洋
李景龙
李术才
-
机构
山东大学岩土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
出处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128-2136,共9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51379113
No.51134001)
+2 种基金
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博导类专项科研基金(No.20120131110031)
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No.201313JQE27042)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No.ZR2013EEQ023)~~
-
文摘
在地下洞室、隧道等工程中,裂隙岩石峰值强度后的损伤破坏特性及演化机制对控制围岩稳定至关重要,目前,对岩石峰后的损伤破坏特性研究不充分,认识不全面,易出现大体积塌方、大变形等工程事故。针对峰后裂隙岩石的力学性质,开展室内三轴试验,分析其非线性损伤破坏特性;假设岩石损伤满足Weibull分布规律,引入损伤变量,推导出峰后裂隙岩石非线性损伤破裂本构方程;将上述本构方程与能量耗散原理、应变能密度理论相结合,建立了峰后裂隙岩石的非线性损伤破坏准则;采用FISH语言开发了基于上述破坏准则的峰后岩石损伤破裂计算程序,用连续的方法模拟分析了峰后裂隙岩石的非连续损伤破裂过程,揭示了裂隙岩石峰后损伤破坏特性及其演化规律,并与裂隙岩石的三轴压缩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上述本构方程与判别准则能较好地模拟峰后裂隙岩石非线性损伤破裂过程。为有效控制围岩稳定提供一种新的理论分析手段。
-
关键词
非线性损伤
应变能密度理论
峰值强度后
数值模拟
-
Keywords
nonlinear damage
strain energy density theory
post-peak strength
numerical simulation
-
分类号
TU45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