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岩石蠕变应变能密度演化时效特征与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 1
-
-
作者
刘之喜
赵光明
孟祥瑞
顾清恒
秦志宏
-
机构
铜陵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安徽理工大学深部煤炭安全开采与环境保护全国重点实验室
-
出处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3-166,共14页
-
基金
安徽省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特殊支持计划资助项目
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学术科研活动资助项目
+4 种基金
高校协同创新项目(GXXT-2021-075)
安徽省高校科研平台创新团队建设项目
安徽省高校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024AH051854)
铜陵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2024 tlxyrc04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2374074)。
-
文摘
为了探究岩石单轴蠕变的应变能密度演化规律及其损伤本构模型,利用单轴蠕变-卸载试验,系统性地研究了煤、泥岩、白砂岩和红砂岩4种岩石的蠕变应变能密度演化规律。着重探讨了岩石在蠕变过程中应变能密度的转化与耗散机制,建立了不同脆性程度岩石的损伤蠕变本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 4种岩石的弹性应变能密度随蠕变时间的延长而呈线性减少的趋势,即存在线性衰减特征;(2)结合单轴蠕变-卸载试验结果,提出了一种基于弹性应变能密度线性衰减特征的岩石蠕变应变能计算方法;(3) 4种不同脆性程度的岩石蠕变产生的耗散应变能密度与输入应变能密度随着时间增加而增长,其增长可分为衰减增长阶段、匀速增长阶段以及加速增长阶段;(4)在蠕变过程中,随着蠕变时间的增加,岩石耗散应变能密度占输入应变能密度逐渐增大,在加速蠕变与峰后的临界点达到最大,脆性程度越高加速蠕变与峰后临界点耗散应变能密度占输入应变能密度比例越大;(5)构建了基于应变能耗散的黏弹塑性-损伤耦合本构模型,该模型能够有效描述不同脆性岩石在蠕变过程中的变形曲线。
-
关键词
蠕变
卸载
应变能密度演化
损伤变量
本构模型
-
Keywords
creep
uninstall
evolution of strain energy density
damage variable
constitutive model
-
分类号
TU45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