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应变的应变硬化指数演化行为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崔学习 关铂镔 +3 位作者 周兵营 吴向东 万敏 韩非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4-170,共7页
为准确描述变形过程中双相高强钢板的应力应变关系,针对3种双相高强钢板应变硬化指数的演化行为进行了试验研究与理论模型预测。借助单向拉伸试验机和自主研发的DIC应变测量系统,获得了3种材料的真实应力-真实应变曲线,基于经典的Hollo... 为准确描述变形过程中双相高强钢板的应力应变关系,针对3种双相高强钢板应变硬化指数的演化行为进行了试验研究与理论模型预测。借助单向拉伸试验机和自主研发的DIC应变测量系统,获得了3种材料的真实应力-真实应变曲线,基于经典的Hollomon流动应力模型,得到了其应变硬化指数的演化历程,发现3种材料应变硬化指数与真实应变呈非线性变化关系。为了更好地预测应变硬化指数的演化行为,提出了可以描述其值变化的非线性数学模型,并结合经典的Hollomon流动应力模型,提出了基于n值变化的修正的Hollomon-n流动应力模型,最后通过3种材料的真实应力-真实应变曲线验证了所提出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高强钢板 应变硬化指数 数字图像相关法 应变演化 流动应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土应变硬化指数理论及其分数阶微积分理论基础 被引量:21
2
作者 殷德顺 和成亮 陈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62-766,共5页
应变硬化型岩土的三轴试验应力应变曲线能够表现出不同的弯曲程度,而应力应变曲线的弯曲程度是岩土应变硬化能力的体现,但已有的研究中还没有相应的参数来描述岩土的硬化能力。为了获得反映岩土应变硬化能力的参数,从而有助于了解岩土... 应变硬化型岩土的三轴试验应力应变曲线能够表现出不同的弯曲程度,而应力应变曲线的弯曲程度是岩土应变硬化能力的体现,但已有的研究中还没有相应的参数来描述岩土的硬化能力。为了获得反映岩土应变硬化能力的参数,从而有助于了解岩土的塑性性能和指导土体的合理承载,根据Hollomon提出的描绘金属塑性拉伸变形的指数方程(经验公式),提出了岩土应变硬化指数理论。通过许多三轴试验,发现岩土应变硬化指数理论提出的岩土应力应变关系符合乘幂函数关系的假设能够被验证,岩土的应变硬化指数能够反映岩土的硬化能力。岩土的力学性质介于理想固体和理想流体之间,其应力应变关系既不遵守胡克定律,也不遵守牛顿黏性定律,而是遵守介于它们之间的某种关系。利用分数阶微积分理论给出了恒应变率加载情况下的土应力应变关系。关系式显示应力应变之间也呈乘幂函数关系,说明岩土分数阶应力应变关系能够为岩土应变硬化指数理论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硬化指数 分数阶微积分 三轴试验 理论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_(2)AlNb合金应变速率敏感指数和应变硬化指数与变形参数和晶粒尺寸关系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朱艳春 邵珠彩 +3 位作者 罗媛媛 黄志权 牛勇 秦建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2-157,共6页
以Ti_(2)AlNb合金板材为研究对象,基于变形温度为1 273~1 423 K、应变速率为0.001~10 s^(-1)范围内的等温恒应变速率热压缩实验,深入分析了变形参数和微观组织对应变速率敏感指数m和应变硬化指数n的影响。结果表明:Ti_(2)AlNb合金的流... 以Ti_(2)AlNb合金板材为研究对象,基于变形温度为1 273~1 423 K、应变速率为0.001~10 s^(-1)范围内的等温恒应变速率热压缩实验,深入分析了变形参数和微观组织对应变速率敏感指数m和应变硬化指数n的影响。结果表明:Ti_(2)AlNb合金的流动应力随变形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降低而减小;Ti_(2)AlNb合金等温压缩过程中的峰值m为0.61,出现在1 323 K/0.001 s^(-1);当变形温度为1 273~1 323 K时,m随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减小,当变形温度为1 373~1 423 K时,m随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增大;当应变速率为0.001 s^(-1)时,n随应变的增大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而当应变速率为0.01~10 s^(-1)时,n却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Ti_(2)AlNb合金应变硬化指数n值和应变速率敏感指数m值均随着晶粒尺寸的增大而减小;Ti_(2)AlNb合金板材较优的加工区间为1 273~1 323 K/0.001~0.01 s^(-1)以及1 373~1 423 K/0.1~1 s^(-1)。这对通过工艺优化组织,进而改进Ti_(2)AlNb合金板材的性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_(2)AlNb合金 应变速率敏感指数 应变硬化指数 组织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F钢应变硬化指数n值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春光 蒋光锐 +1 位作者 李晓刚 刘立现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176-178,共3页
分析了IF钢应变硬化指数n值的影响因素,探讨了影响IF钢n值的主要工艺因素。对应变硬化指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降低碳含量(0.0020%→0.0013%)和钛含量(0.07%→0.06%)、提高轧后冷却速度、提高退火温度(820→840℃)和降低平整伸长率(0... 分析了IF钢应变硬化指数n值的影响因素,探讨了影响IF钢n值的主要工艺因素。对应变硬化指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降低碳含量(0.0020%→0.0013%)和钛含量(0.07%→0.06%)、提高轧后冷却速度、提高退火温度(820→840℃)和降低平整伸长率(0.8%→0.6%),可以明显提高IF钢的n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F钢 应变硬化指数 晶粒尺寸 第二相析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变硬化指数模型及其在汽车前纵梁成形和回弹仿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余海燕 周辰晓 沈嘉怡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72-777,771,共7页
采用单向拉伸实验对汽车用TRIP600、DP600、DQSK、IF、BH300和DDQ钢板的应变硬化指数(n值)进行测定,以揭示n值随塑性应变的变化规律。通过归纳的方法建立了n值经验模型,并基于该模型进行汽车前纵梁的回弹仿真。结果表明:这6种钢板的n值... 采用单向拉伸实验对汽车用TRIP600、DP600、DQSK、IF、BH300和DDQ钢板的应变硬化指数(n值)进行测定,以揭示n值随塑性应变的变化规律。通过归纳的方法建立了n值经验模型,并基于该模型进行汽车前纵梁的回弹仿真。结果表明:这6种钢板的n值均随塑性应变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不同钢材在初始硬化水平、硬化速率和高硬化水平持续时间方面有不同表现;考虑n值随塑性应变的变化可在不同程度上提高汽车前纵梁回弹仿真的精度,最大可达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硬化指数 塑性应变 高强度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载荷连续球压痕法评价金属材料的屈服强度和应变硬化指数 被引量:8
6
作者 金桩 赵建平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2-77,共6页
对现有球压痕测试材料力学性能的方法进行改进,采用连续循环加载方法代替多点单次加载方法得到金属材料的载荷深度曲线,通过量纲分析和有限元分析拟合出压头压入金属材料过程中的无量纲函数及对应的表观应变函数,并得到不同金属材料的... 对现有球压痕测试材料力学性能的方法进行改进,采用连续循环加载方法代替多点单次加载方法得到金属材料的载荷深度曲线,通过量纲分析和有限元分析拟合出压头压入金属材料过程中的无量纲函数及对应的表观应变函数,并得到不同金属材料的弹塑性参数和应力-应变曲线,通过试验数据对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计算得到的金属材料弹塑性参数与试验数据的误差均为5%左右,且两者的应力-应变曲线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压痕法 有限元分析 屈服强度 应变硬化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球压痕试验检测金属材料应变硬化指数方法的修正 被引量:2
7
作者 张云涛 邓小伟 +2 位作者 吴益文 于洪洁 余征跃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0-75,共6页
采用连续球压痕试验获取金属材料压入载荷-深度曲线,将该曲线计算转化为表征应力-应变数据并拟合即可得到应变硬化指数n;通过采用材料塑性拓展指数确定材料完全塑性变形区间,采用迭代算法对塑性约束因子进行修正以及考虑压痕堆积效应获... 采用连续球压痕试验获取金属材料压入载荷-深度曲线,将该曲线计算转化为表征应力-应变数据并拟合即可得到应变硬化指数n;通过采用材料塑性拓展指数确定材料完全塑性变形区间,采用迭代算法对塑性约束因子进行修正以及考虑压痕堆积效应获得真实接触深度对连续球压痕试验测定n值方法进行修正。采用修正方法得到6061铝合金、6063铝合金、45钢、ST钢、AIF1合金、X52钢、X60钢、SK3钢等8种材料的n值,并与单轴拉伸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未修正方法得到的n值与拉伸试验结果的相对误差均在10%以上,采用3种方法修正后相对误差减小,除X60钢的相对误差为8.6%外,其他均在5%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球压痕试验 应变硬化指数 完全塑性区间 塑性约束因子 真实接触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变速率对0Cr25Ni20奥氏体不锈钢应变硬化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姜民主 龚红英 +2 位作者 宋春雨 黄继龙 刘正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7-90,共4页
在室温拉伸试验的基础上从应变速率敏感指数、应变硬化指数出发,研究了应变速率对0Cr25Ni20奥氏体不锈钢室温应变硬化行为的影响,并分别提出了基于应变速率敏感指数、应变硬化指数的0Cr25Ni20奥氏体不锈钢本构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能... 在室温拉伸试验的基础上从应变速率敏感指数、应变硬化指数出发,研究了应变速率对0Cr25Ni20奥氏体不锈钢室温应变硬化行为的影响,并分别提出了基于应变速率敏感指数、应变硬化指数的0Cr25Ni20奥氏体不锈钢本构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应变速率对真实应力-应变曲线的敏感性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Cr25Ni20奥氏体不锈钢 应变速率 应变敏感性指数 应变硬化指数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验研究Q345钢和20Cr13合金应变硬化关系曲线 被引量:5
9
作者 聂振超 刘光连 +1 位作者 刘曦程 刘思聪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33-240,共8页
对Q345钢和20Cr13合金进行单轴拉伸试验,获得应变硬化曲线,用于研究两种金属的应变硬化指数n变化规律和应变硬化关系曲线。应变硬化关系曲线的研究从常用金属幂乘关系经验模型和基于应变硬化指数的物理意义建立模型两个方面进行。结果... 对Q345钢和20Cr13合金进行单轴拉伸试验,获得应变硬化曲线,用于研究两种金属的应变硬化指数n变化规律和应变硬化关系曲线。应变硬化关系曲线的研究从常用金属幂乘关系经验模型和基于应变硬化指数的物理意义建立模型两个方面进行。结果表明:两种金属的n值均不为常数,Q345钢的n值与真应变ε呈幂指函数关系,20Cr13合金的n值与对数真应变lnε呈三次多项式关系;修正后的Swift与Ludwik模型拟合效果要优于原模,且修正的Swift模型要优于Ludwik和Hollomon模型;基于n值的物理意义分别建立的描述Q345钢和20Cr13合金应变硬化关系曲线的两个新模型的拟合效果都优于常用经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345 20Cr13 应变硬化曲线 应变硬化指数 屈服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痕响应各向异性板料的硬化指数
10
作者 惠钰 吴建军 +2 位作者 王明智 展学鹏 樊赫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85-692,共8页
正确识别各向异性材料力学性能中的应变硬化指数是金属成形模拟分析的重要部分。针对各向异性材料,讨论了单一方向的应变硬化指数对复杂应力问题求解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扩展孔洞模型计算等效应变硬化指数的新方法。基于该方法,以T... 正确识别各向异性材料力学性能中的应变硬化指数是金属成形模拟分析的重要部分。针对各向异性材料,讨论了单一方向的应变硬化指数对复杂应力问题求解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扩展孔洞模型计算等效应变硬化指数的新方法。基于该方法,以TC1M钛合金板为研究对象,结合数值分析推导出载荷-接触半径曲线斜率变化比与等效应变硬化指数的关系式。通过对比和分析单一硬化指数和等效硬化指数对有限元模拟结果中材料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验证了球形压痕法所得等效应变硬化指数对复杂应力问题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板料 应变硬化指数 球形压痕 复杂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方法分析高锰钢和18-8不锈钢加工硬化行为的对比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俊良 文玉华 +1 位作者 李宁 王兆昌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8-71,共4页
对高锰钢和18-8不锈钢进行了室温拉伸试验,通过Hollomon法和Crussard-Jaoul法分析了高锰钢和18-8不锈钢的加工硬化行为。结果表明:Crussard-Jaoul法比Hollomon法能更好地分析高锰钢和18-8不锈钢加工硬化行为的特点和机制;18-8不锈钢以... 对高锰钢和18-8不锈钢进行了室温拉伸试验,通过Hollomon法和Crussard-Jaoul法分析了高锰钢和18-8不锈钢的加工硬化行为。结果表明:Crussard-Jaoul法比Hollomon法能更好地分析高锰钢和18-8不锈钢加工硬化行为的特点和机制;18-8不锈钢以位错滑移为塑性变形机制,高锰钢在低应变阶段(e≤0.07)也以位错滑移为主要的塑性变形机制,但当真应变超过0.07时,则以孪生为主要的变形机制;正是孪晶的产生导致了高锰钢和18-8不锈钢加工硬化行为的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锰钢 18—8不锈钢 加工硬化 应变硬化指数 孪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应力-应变的定义及其力学特征 被引量:37
12
作者 李玉兰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8-60,共3页
材料的真应力和真应变与常用的工程应力 应变有明显的差异 ,作者从真应力和真应变的定义出发 ,论述了塑性材料在轴向拉伸条件下变形过程的力学行为 ,阐明了应变硬化、最大均匀真塑性应变、应变硬化指数的相互关系。真应力 应变曲线直... 材料的真应力和真应变与常用的工程应力 应变有明显的差异 ,作者从真应力和真应变的定义出发 ,论述了塑性材料在轴向拉伸条件下变形过程的力学行为 ,阐明了应变硬化、最大均匀真塑性应变、应变硬化指数的相互关系。真应力 应变曲线直观地反映了材料拉伸变形时的应变硬化行为 ,其数学表达式为Hollomon公式。由拉伸实验得到的logσ logε曲线的斜率即为应变硬化指数 ,其数值与材料拉伸变形时的最大均匀应变相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应力 应变 应变硬化 应变硬化指数 力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21G钛合金平面应变变形行为及其机理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欣雨 贾蔚菊 +1 位作者 毛小南 尹雁飞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9-56,共8页
利用平面应变压缩实验,研究TC21G钛合金在变形温度为870~940℃、应变速率为0.1~1 s^-1条件下的变形行为,并分析显微组织的演变过程。同时,研究加工参数对应变硬化指数n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应变速率一定的条件下,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 利用平面应变压缩实验,研究TC21G钛合金在变形温度为870~940℃、应变速率为0.1~1 s^-1条件下的变形行为,并分析显微组织的演变过程。同时,研究加工参数对应变硬化指数n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应变速率一定的条件下,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显微组织中β相的含量增加,合金的流变应力降低;而在变形温度一定的条件下,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可动位错的迁移速率增加,从而使合金的流变应力升高。TC21G钛合金在两相区进行变形,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应变量的增加以及应变速率的降低,片层α相的球化程度增加。基于显微组织的分析可知,应变硬化指数n值与绝热升温效应,β相的动态再结晶(DRX)以及动态回复(DRV)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21G钛合金 平面应变压缩 动态再结晶 应变硬化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16铝合金高温流变应力行为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张继祥 冯伟 +1 位作者 文辉 安国银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5-8,共4页
在变形温度420~540℃、应变速率0.001~1s-1时,利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采用圆柱体等温热压缩试验对6016铝合金热变形流变应力行为进行研究,讨论实验条件对应变硬化指数n和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m的影响。结果表明:6016铝合金流变应... 在变形温度420~540℃、应变速率0.001~1s-1时,利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采用圆柱体等温热压缩试验对6016铝合金热变形流变应力行为进行研究,讨论实验条件对应变硬化指数n和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m的影响。结果表明:6016铝合金流变应力受应变速率和变形温度的影响明显,流变应力随变形温度升高而降低,随应变速率提高而增大;当温度大于420℃时,应变硬化指数n受温度和应变速率影响较小;温度为500℃、应变速率为0.001s-1时,其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m达到0.3036;可用Zener-Hollomon参数的双曲正弦形式来描述6016铝合金热压缩变形时的流变应力行为;拟合曲线与实验曲线能很好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16铝合金 热压缩 流变应力 应变硬化指数n 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挤压态6061铝合金低周疲劳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林 郝艳君 +3 位作者 马春艳 计海涛 车欣 陈立佳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2010年第5期496-500,共5页
为了确定固溶处理、时效处理及固溶+时效处理对挤压变形6061铝合金的疲劳变形行为和疲劳寿命的影响规律,针对不同处理状态的挤压变形6061铝合金进行了低周疲劳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低周疲劳加载条件下,不同处理状态的挤压变形6061铝合金... 为了确定固溶处理、时效处理及固溶+时效处理对挤压变形6061铝合金的疲劳变形行为和疲劳寿命的影响规律,针对不同处理状态的挤压变形6061铝合金进行了低周疲劳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低周疲劳加载条件下,不同处理状态的挤压变形6061铝合金均呈现明显的循环应变硬化,且随着外加总应变幅的增加,循环应变硬化效果愈明显;在较高的外加总应变幅下,固溶态6061铝合金的疲劳寿命最长,而时效态6061铝合金的疲劳寿命最短,当外加总应变幅较低时,挤压态6061铝合金的疲劳寿命高于经过热处理的合金的疲劳寿命;此外,固溶处理可明显降低挤压变形6061铝合金的循环应变硬化指数和循环强度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61铝合金 挤压变形 热处理 低周疲劳 循环应力响应 疲劳寿命 循环应变硬化指数 循环强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局部性能的球形压痕评价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崔航 陈怀宁 林泉洪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2-95,共4页
简介了近几年采用球形压痕法在测试材料性能方面的最新发展和应用。首先概括了球形压痕理论的研究与发展,重点介绍了球形压痕法的应用研究。采用球形压痕法并结合有限元模拟可以获得材料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拉伸强度、应变硬化指数... 简介了近几年采用球形压痕法在测试材料性能方面的最新发展和应用。首先概括了球形压痕理论的研究与发展,重点介绍了球形压痕法的应用研究。采用球形压痕法并结合有限元模拟可以获得材料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拉伸强度、应变硬化指数、断裂韧度和应变速率敏感度等性能。通过球形压痕法与通常测试方法比较的结果证实,球形压痕法可以有效评价材料的性能,随着研究和应用工作的不断深入,球形压痕技术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成为评价材料局部性能最方便、最简单且相当准确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压痕 材料性能 应力应变曲线 屈服强度 应变硬化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工艺对3003铝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樊奇 韩杰 +1 位作者 胡在兵 曹晓卿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8-181,共4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轧制后3003铝合金板材退火后的显微组织,利用室温拉伸试验、杯突试验和布氏硬度试验测试不同退火工艺后板材的性能,讨论了退火温度和保温时间对该合金显微组织、伸长率、屈强比、应变硬化指数、杯突值和硬度值的影响... 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轧制后3003铝合金板材退火后的显微组织,利用室温拉伸试验、杯突试验和布氏硬度试验测试不同退火工艺后板材的性能,讨论了退火温度和保温时间对该合金显微组织、伸长率、屈强比、应变硬化指数、杯突值和硬度值的影响。结果表明:3003铝合金板材应变硬化指数和杯突值随退火温度的升高、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达到一定温度和时间后呈下降趋势;硬度则随退火温度的升高、保温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达到一定温度和时间后趋于稳定;结合显微组织的分析,确定退火温度460℃,保温1 h对3003铝合金板的塑性变形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03铝合金 再结晶退火 应变硬化指数 杯突值 布氏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材料塑性参数仪器化压入识别方法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德军 陈伟 +1 位作者 宋仲康 郭俊宏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58-973,共16页
采用有限元数值仿真结合仪器化压入实验的方法,选择Vickers压头和面角为172&#176;的四棱锥压头用于金属材料塑性参数的仪器化识别,通过量纲分析和有限元数值仿真建立基于压入比功We/Wt的金属材料塑性参数仪器化压入识别方法和基于名... 采用有限元数值仿真结合仪器化压入实验的方法,选择Vickers压头和面角为172&#176;的四棱锥压头用于金属材料塑性参数的仪器化识别,通过量纲分析和有限元数值仿真建立基于压入比功We/Wt的金属材料塑性参数仪器化压入识别方法和基于名义硬度Hn的金属材料塑性参数仪器化压入识别方法。根据识别方法的精度分析结果,确定条件屈服强度σ0.2和应变硬化指数n作为金属材料塑性参数识别的目标参数。6061铝合金、S45C碳钢、SS316不锈钢、SS304不锈钢和黄铜5种金属材料条件屈服强度σ0.2的识别误差为-17.5%-4%,基本满足工程需要,验证本研究中建立的金属材料塑性参数仪器化压入识别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性 仪器化压入 屈服强度 应变硬化指数 特征应力 特征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碳低硅TRIP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澍 周磊 +1 位作者 符仁钰 李麟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11-14,共4页
采用Gleeble3500对中碳低硅TRIP钢进行了连续退火模拟,研究了不同两相区及贝氏体区等温温度对组织、力学性能及应变硬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80℃+400℃处理时获得最大的残余奥氏体量、伸长率及强塑积。450℃贝氏体等温时残余奥氏... 采用Gleeble3500对中碳低硅TRIP钢进行了连续退火模拟,研究了不同两相区及贝氏体区等温温度对组织、力学性能及应变硬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80℃+400℃处理时获得最大的残余奥氏体量、伸长率及强塑积。450℃贝氏体等温时残余奥氏体转变量最大,由于残余奥氏体稳定较差,大量转变发生在变形早期阶段,其对伸长率的贡献不大。与之相反,400℃时残余奥氏体的力学稳定性较好,能较均匀且缓慢地发生转变,从而获得最好的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碳低硅TRIP钢 组织 力学性能 瞬时应变硬化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入比功的金属材料塑性参数仪器化压入识别方法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伟 马德军 宋仲康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9-97,共9页
通过量纲分析和有限元数值仿真,建立对应Vickers压头和面角为172°的四棱锥压头的特征应力和特征应变与压入比功的函数关系式,并建立了基于压入比功的金属材料塑性参数仪器化压入识别方法。根据识别方法的精度分析结果,确定条件屈... 通过量纲分析和有限元数值仿真,建立对应Vickers压头和面角为172°的四棱锥压头的特征应力和特征应变与压入比功的函数关系式,并建立了基于压入比功的金属材料塑性参数仪器化压入识别方法。根据识别方法的精度分析结果,确定条件屈服强度σ0.5和应变硬化指数n为金属材料塑性参数识别的目标参数。6061铝合金、S45C碳钢、SS316不锈钢、SS304不锈钢和黄铜5种金属材料条件屈服强度σ0.2的识别误差均为-14.4%~4.0%,应变硬化指数n的识别误差均为-0.009~0.063,满足工程需要;验证了所建立的金属材料塑性参数仪器化压入识别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化压入 条件屈服强度 应变硬化指数 特征应力 特征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