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最大往返剪切作用面上应变破坏标准的应力条件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刚 陈正汉 王权民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0-92,共3页
通过一系列的动三轴试验,探讨以应变为破坏标准的最大往返剪切作用面上的破坏应力条件。试验结果表明:破坏应力条件仍符合张克绪提出的公式,参数k,c是破坏振次与破坏应变标准的二元线性函数。
关键词 最大往返剪切作用面 应变破坏标准 应力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最大往返剪切作用面上应变破坏标准的应力条件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慧 余湘娟 梁万金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6年第1期93-96,共4页
基于文献[1]提出的最大往返剪切作用面上的液化应力条件和粉煤灰的动三轴试验数据,运用回归分析方法拟合曲线及相关参数建立了粉煤灰的破坏应力条件,并应用F检验法对参数的回归效果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参数的回归效果高度显著。得... 基于文献[1]提出的最大往返剪切作用面上的液化应力条件和粉煤灰的动三轴试验数据,运用回归分析方法拟合曲线及相关参数建立了粉煤灰的破坏应力条件,并应用F检验法对参数的回归效果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参数的回归效果高度显著。得出的破坏应力条件表明初始剪应力与动剪应力的倒数间并不呈线性关系,而是二次多项式关系,这与张克绪所提出的应力条件存在着差异。因此,可初步认为张克绪的液化应力条件不能直接运用于粉煤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最大往返剪切作用面 应变破坏标准 破坏应力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荷载作用下结构性软粘土的变形和强度特性 被引量:82
3
作者 陈颖平 黄博 陈云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65-1071,共7页
采用萧山原状和重塑软粘土在不同压力下固结后进行动力试验,探讨结构性软粘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合适的动应变破坏标准。文中比较了按本文提出的破坏标准与破坏应变标准取为5%和10%时的动强度差异,结果表明,在破坏振次较小时,本文提出的... 采用萧山原状和重塑软粘土在不同压力下固结后进行动力试验,探讨结构性软粘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合适的动应变破坏标准。文中比较了按本文提出的破坏标准与破坏应变标准取为5%和10%时的动强度差异,结果表明,在破坏振次较小时,本文提出的应变破坏标准更为合理;随着振次的增大,不同应变标准下的动强度差异性逐渐减小并趋于同一个稳定值——土体的最小动强度。固结压力对结构性软土动强度的影响较大,当固结压力小于土体结构屈服应力时,原状土动强度明显高于重塑土;而当固结压力超过土体结构屈服应力时,两者的动强度基本趋于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荷载 软粘土 结构性 应变 应变破坏标准 动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黏土的循环剪切变形特性
4
作者 齐剑峰 栾茂田 +2 位作者 冯秀丽 马太雷 聂影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40-340,共1页
利用土工静力-动力液压三轴-扭转多功能剪切仪,针对饱和黏土,在不固结不排水(uu)条件下进行了应力控制式循环扭剪和竖向-扭转耦合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探讨了初始预剪应力和应力反向对应力-应变关系特性的影响。并阐述了... 利用土工静力-动力液压三轴-扭转多功能剪切仪,针对饱和黏土,在不固结不排水(uu)条件下进行了应力控制式循环扭剪和竖向-扭转耦合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探讨了初始预剪应力和应力反向对应力-应变关系特性的影响。并阐述了不同循环应力模式下孔隙水压力发展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初始预剪应力对循环应力-应变关系的模式有明显的影响,当初始预剪应力较大且没有应力反向发生时,变形以累积效应为主,当初始剪应力为0时,变形以循环效应为主;不固结不排水条件下的循环孔隙水压力总是在围压附近波动,孔压的波动范围似乎随循环应力的增大而增大,但不具有孔压累积升高的特点。综合考虑剪切变形和正向偏差变形的共同效应,同时为了能够反映平均残余变形和循环变形的影响,建议了一个综合应变破坏标准的算式。进而通过利用试验数据与目前常用的应变标准比较,表明这种破坏标准具有普遍适用性和较好的稳定性,适用于判定各种应力条件下黏土试样破坏及其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特性 循环剪切 黏土 应力-应变关系 饱和 循环孔隙水压力 应变破坏标准 耦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