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FBG传感器网络的结构应力定位 被引量:1
1
作者 金靖 叶向宇 +1 位作者 林松 刘佳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39-41,44,共4页
工程结构长期受到结构应力的作用,会产生微应变,导致结构的损伤积累和抗力衰减。为对应力进行定位,基于光纤Bragg光栅(FBG)传感器搭建了应力定位系统,通过一种基于参考数据的算法对金属铝板的应力位置进行识别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具... 工程结构长期受到结构应力的作用,会产生微应变,导致结构的损伤积累和抗力衰减。为对应力进行定位,基于光纤Bragg光栅(FBG)传感器搭建了应力定位系统,通过一种基于参考数据的算法对金属铝板的应力位置进行识别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与稳定性,预测误差在厘米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BRAGG光栅传感器 应力定位 训练样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强应力定位万能顶尖
2
作者 古华 张晓芳 《机械工艺师》 CSCD 1991年第5期28-28,共1页
随着机械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顶尖的结构也在不断改进,功能在逐步完善。目前,顶尖基本有三大类,即固定顶尖、回转顶尖和强应力定位万能顶尖。强应力定位万能顶尖是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现就该顶尖的技术特点与固定顶尖、回转顶尖作一... 随着机械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顶尖的结构也在不断改进,功能在逐步完善。目前,顶尖基本有三大类,即固定顶尖、回转顶尖和强应力定位万能顶尖。强应力定位万能顶尖是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现就该顶尖的技术特点与固定顶尖、回转顶尖作一对比。一、固定顶尖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固定顶尖(又称死顶尖)在工作时与中心孔在相对滑动下接触定位,即动定位。其特点是:定位精度较高,但不能承受大的切削负荷和较高的转速。此类顶尖在结构上也作了些改进,如为了改善动定位摩擦副间的润滑,在顶尖上开油槽注油润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定位 万能顶尖 定位 顶尖
原文传递
四川芦山M_S7.0地震余震序列双差定位、震源机制及应力场反演 被引量:63
3
作者 赵博 高原 +2 位作者 黄志斌 赵旭 李大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385-3395,共11页
2013年4月20日发生了四川芦山MS7.0地震,主震中位于青藏地块与华南地块结合部的龙门山断裂带南端.本研究用双差定位法对芦山地震主震及余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得到主震位置为(30.29°N,102.97°E,17.82km)及4100多次余震重新定... 2013年4月20日发生了四川芦山MS7.0地震,主震中位于青藏地块与华南地块结合部的龙门山断裂带南端.本研究用双差定位法对芦山地震主震及余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得到主震位置为(30.29°N,102.97°E,17.82km)及4100多次余震重新定位结果.利用GSN/IRIS台网和国家台网及四川省区域台网的波形数据对主震及部分余震进行了震源机制解反演.结果表明,主震为一次逆冲地震,根据余震序列分布确定发震断层面走向为200°,震源机制解断层倾角为45°.基于震源断层面解和断层滑动方向,采用力轴张量计算法得到了研究区域的平均主压应力方向约为N112°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余震序列 双差定位 震源机制 平均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解译的大跨度桥梁预应力束定位技术 被引量:4
4
作者 苗永抗 宋树峰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10,共5页
由于预应力束施工定位与设计存在偏差,有效预应力不足,导致部分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桥主梁跨中出现不同程度下挠,且桥梁下挠在整个服役期内不稳定。为分析定位偏差对有效应力的影响,提出以竖弯为主、平弯为辅的空间预应力束数字模型解译... 由于预应力束施工定位与设计存在偏差,有效预应力不足,导致部分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桥主梁跨中出现不同程度下挠,且桥梁下挠在整个服役期内不稳定。为分析定位偏差对有效应力的影响,提出以竖弯为主、平弯为辅的空间预应力束数字模型解译方法,编写基于数据库和插值函数驱动的大跨度桥梁任意断面预应力束定位服务程序。结果表明:大跨度桥梁预应力束定位角度偏差增加1°,预应力损失增量增加10.9%;通过研究解译方法得到的预应力束曲线与模型曲线吻合良好,提取的定位数据满足施工要求。研究成果在昌景黄(南昌—景德镇—黄山)铁路等多个铁路桥梁建设中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梁 应力定位 模型解译 语言编程 施工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渡长江大桥隧道锚施工关键技术 被引量:11
5
作者 田国印 徐桂权 王安鑫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9-43,共5页
重庆市江津中渡长江大桥主桥为(50+600+65)m的双索面悬索桥,北岸锚碇采用隧道锚,隧道总长82m,锚塞体长60m,落差高达36m,与水平线倾角为37°,隧道锚围岩以泥岩为主。锚塞体段为较坚硬泥岩,爆破采用三台阶开挖法,利用绞车牵引矿车有... 重庆市江津中渡长江大桥主桥为(50+600+65)m的双索面悬索桥,北岸锚碇采用隧道锚,隧道总长82m,锚塞体长60m,落差高达36m,与水平线倾角为37°,隧道锚围岩以泥岩为主。锚塞体段为较坚硬泥岩,爆破采用三台阶开挖法,利用绞车牵引矿车有轨运输方式出渣;锚塞体采用锚杆和钢拱架支护;预应力定位支架采用分节段整体滑移施工法;锚塞体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采用水平分层浇筑,分层埋设冷却水管降低温差,保护层设置防裂钢筋网;隧道锚张拉压浆正式施工前进行模拟压浆试验,并采用智能压浆设备确保压浆质量。通过采取以上技术措施,顺利完成了隧道锚施工,缩短了工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索桥 隧道锚 锚塞体 大落差 应力定位支架 大体积混凝土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