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锆合金包壳管氢化物应力再取向研究概述 被引量:5
1
作者 徐春容 赵文金 +1 位作者 邓治国 徐蒋明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9-22,27,共5页
分析了不同锆合金包壳管氢化物应力再取向的应力阈值和影响因素。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应力、温度、热循环次数和氢含量等。
关键词 锆合金包壳 氢化物 应力再取向 应力阈值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向应力及热循环对N36管材氢化物应力再取向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谢梦 徐春容 +2 位作者 陈善华 陈乐 戴训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0-93,96,共5页
采用高压釜渗氢、拉伸试验机进行氢化物应力再取向、金相显微镜和图像处理观察测量氢化物取向因子等方法,研究了环向应力和热循环次数对N36锆合金管材氢化物应力再取向的影响,获得了氢化物应力再取向分布规律。结果表明,F_N^(40°)... 采用高压釜渗氢、拉伸试验机进行氢化物应力再取向、金相显微镜和图像处理观察测量氢化物取向因子等方法,研究了环向应力和热循环次数对N36锆合金管材氢化物应力再取向的影响,获得了氢化物应力再取向分布规律。结果表明,F_N^(40°)随应力和热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大,最后趋于稳定,并且整个试样壁厚截面上的(F_N^(40°))均未超过0.5。在200~400℃上进行1个热循环周次时,氢化物应力再取向的应力阈值在80~95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36锆合金 氢化物 应力再取向 取向因子(FN4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燃耗乏燃料组件包壳氢化物应力再取向对运输安全影响的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汪俊 申腾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06-1211,共6页
目前国内外压水堆核电厂所使用的核燃料组件逐步向长周期高燃耗转变。高燃耗组件燃料棒锆合金包壳内的氢化物应力再取向现象显著,导致包壳强度和韧性降低,在厂外运输中更易受到外部作用而破裂,失去对燃料芯块的包容限制功能。本文通过... 目前国内外压水堆核电厂所使用的核燃料组件逐步向长周期高燃耗转变。高燃耗组件燃料棒锆合金包壳内的氢化物应力再取向现象显著,导致包壳强度和韧性降低,在厂外运输中更易受到外部作用而破裂,失去对燃料芯块的包容限制功能。本文通过对氢化物应力再取向机理的分析,确定乏燃料包壳能够保持强度和韧性的条件,并结合具体型号的乏燃料组件运输容器设计,提出并实践了一种通过容器内温度场分析判断高燃耗乏燃料组件厂外运输条件下保持安全性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化物应力再取向 高燃耗乏燃料组件 厂外运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裂纹锆合金包壳管氢致多场耦合行为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夏仲佳 张靖宇 丁淑蓉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56-1062,共7页
考虑氢化物应力再取向,给出了锆合金包壳管氢致多场耦合行为的理论模型。建立了相应的多场耦合计算方法,编程获得了有限元程序。针对内压作用下的含轴向裂纹包壳管,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对其氢致多场耦合行为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考虑氢化物应力再取向,给出了锆合金包壳管氢致多场耦合行为的理论模型。建立了相应的多场耦合计算方法,编程获得了有限元程序。针对内压作用下的含轴向裂纹包壳管,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对其氢致多场耦合行为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含大量固溶氢原子的含裂纹包壳管,只有裂纹尖端区域析出较多的氢化物,这主要是由于此处存在很大的静水应力梯度和氢原子浓度梯度,并具有较低的氢原子固溶度;裂纹尖端析出的氢化物绝大部分沿包壳管径向,致使包壳管易于产生径向开裂,威胁其安全性;内压施加完成后,因氢化物析出膨胀,裂纹尖端区域的环向应力、径向应力、静水应力及其梯度均随时间而降低,导致氢化物析出逐渐减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裂纹锆合金包壳管 氢化物应力再取向 氢致多场耦合行为 有限元计算 径向开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