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响应面法优化库德毕赤酵母强化发酵工艺生产清香型白酒 被引量:2
1
作者 赵港国 李晓晓 +4 位作者 张婧靖 王军燕 麻静静 甄攀 贾丽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4-229,共6页
为了稳定和提升清香型白酒中乙酸乙酯的含量,以高产乙酸乙酯库德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FJZ强化发酵生产清香型白酒。以酒醅中乙酸乙酯和总酯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探究接种量、大曲添加量、料液比、发酵时间、发酵温度... 为了稳定和提升清香型白酒中乙酸乙酯的含量,以高产乙酸乙酯库德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FJZ强化发酵生产清香型白酒。以酒醅中乙酸乙酯和总酯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探究接种量、大曲添加量、料液比、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对清香型白酒酒醅中乙酸乙酯和总酯含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基于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接种量4%、大曲添加量10%、料液(高粱与水)比1∶1(g∶mL)、发酵时间21 d、发酵温度27℃。该优化条件下,酒醅中总酯含量为(4.75±0.06)g/kg,乙酸乙酯含量为(1.25±0.02)g/kg,分别比未强化发酵提高了55.74%和76.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德毕赤酵母 强化发酵 乙酸乙酯 清香型白酒 工艺优化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酸预处理和库德毕赤酵母发酵的蜈蚣藻多糖利用制备生物乙醇研究
2
作者 丘仪 杨贤庆 +4 位作者 李春生 戚勃 赵永强 潘创 陈胜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59-166,共8页
蜈蚣藻多糖含量丰富,价格低廉,具有发酵生产生物乙醇的潜力。该研究以蜈蚣藻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确定最佳稀酸预处理蜈蚣藻水解液的条件为料液比1∶20(g∶mL)、时间1.8 h、温度100℃、稀硫酸质量分数为3%,获得的还原糖含... 蜈蚣藻多糖含量丰富,价格低廉,具有发酵生产生物乙醇的潜力。该研究以蜈蚣藻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确定最佳稀酸预处理蜈蚣藻水解液的条件为料液比1∶20(g∶mL)、时间1.8 h、温度100℃、稀硫酸质量分数为3%,获得的还原糖含量最高,达到37.64%。对稀酸预处理蜈蚣藻水解液中单糖组成和含量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稀酸预处理能够显著提高蜈蚣藻水解液中单糖含量,半乳糖和葡萄糖是其中含量最高的单糖组分。利用库德毕赤酵母对蜈蚣藻水解液进行发酵,结果发现该菌具有良好的生长和产乙醇能力,而且接种量的增加能够显著提高菌株的生物量和乙醇发酵特性。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蜈蚣藻水解液中各单糖含量与生物量和各乙醇发酵参数呈显著负相关,生物量与各乙醇发酵参数呈显著正相关,表明蜈蚣藻水解液中单糖的消耗在库德毕赤酵母的生长和乙醇生产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酵母菌的生长状况直接关系到乙醇的发酵生产。相关性网络图显示,葡萄糖和半乳糖的消耗对库德毕赤酵母生物量增加和乙醇生产的影响最大。结果表明,利用蜈蚣藻为原料通过稀酸预处理结合库德毕赤酵母发酵,具有生产生物乙醇的应用潜力,该研究也为其他海藻发酵生产生物乙醇提供重要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蜈蚣藻 酸水解 生物乙醇 库德毕赤酵母 还原糖含量 单糖组成 相关性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德毕赤酵母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 被引量:2
3
作者 蔡爱华 陈海珊 +2 位作者 周玉恒 覃香香 张厚瑞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7-53,共7页
库德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对木质纤维素稀酸水解物3大代表性毒物——脂肪酸、呋喃及酚类化合物均有优良的降解活性,是纤维水解物耐毒发酵菌种改造重要的基因组资源。文章研究了库德毕赤酵母原生质体制备、再生的影响因素,确定... 库德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对木质纤维素稀酸水解物3大代表性毒物——脂肪酸、呋喃及酚类化合物均有优良的降解活性,是纤维水解物耐毒发酵菌种改造重要的基因组资源。文章研究了库德毕赤酵母原生质体制备、再生的影响因素,确定了适宜的原生质体制备条件,旨在为通过基因组改组策略构建耐毒发酵菌株奠定基础。结果表明:选择对数生长中期的细胞,以0.8 mol/L甘露醇作为渗透压稳定剂,0.1%ED-TA-Na2+0.3%β-巯基乙醇预处理30 min,用3.0%蜗牛酶+0.5%纤维素酶在30℃下酶解2.5 h,其原生质体达到61%,原生质体再生率达到32%;毒物会强烈抑制原生质体再生,不宜直接以毒物作为再生前融合子的检出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德毕赤酵母 木质纤维 稀酸水解物 毒物 原生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MT的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解析盐胁迫提高库德毕赤酵母耐热性机制 被引量:4
4
作者 刘秋影 李春生 +3 位作者 杨贤庆 王悦齐 吴燕燕 马海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102-110,共9页
利用串联质谱标签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单独热胁迫组和热-盐共胁迫组之间的蛋白质组差异,筛选与耐热性提高相关的关键蛋白。结果发现,热休克蛋白12以及麦角固醇生物合成蛋白(ergosterol biosynthetic protein,ERG)28、ERG25等麦角固... 利用串联质谱标签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单独热胁迫组和热-盐共胁迫组之间的蛋白质组差异,筛选与耐热性提高相关的关键蛋白。结果发现,热休克蛋白12以及麦角固醇生物合成蛋白(ergosterol biosynthetic protein,ERG)28、ERG25等麦角固醇合成相关酶的表达在盐胁迫后显著增加,有利于维持热胁迫下细胞内蛋白质和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稳定。盐胁迫显著提高谷胱甘肽S-转移酶Y-2基因的表达,对抑制热诱导的脂质和蛋白质氧化损伤有重要作用。同时,盐胁迫显著提高热胁迫下碳水化合物代谢和能量代谢通路中多种酶(己糖激酶、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磷酸甘油酸变位酶2、磷酸甘油酸激酶、乙醇脱氢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6A、V型质子ATP酶亚基c’)的表达,有利于细胞内ATP合成和酵母菌耐热性的提高。本研究结果为耐热酵母菌的基因工程改造以及其高温乙醇发酵能力的改善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库德毕赤酵母 交叉保护 盐胁迫 耐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羊乳-FOS/GOS库德毕赤酵母DS8-1微胶囊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月 高云云 +7 位作者 李珊 李王强 李宝坤 卢士玲 蒋彩虹 王庆玲 董娟 李宇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4-103,共10页
前期从新疆传统乳制品酸驼乳中筛选得到一株具有潜在益生特性的库德毕赤酵母DS8-1(Pichia kudriavzevii DS8-1),为增加菌株对体外环境的抗性,以海藻酸钠为壁材使用锐孔法制备酵母菌微胶囊。将干燥的藻酸盐(SA)微胶囊外包山羊乳或在微胶... 前期从新疆传统乳制品酸驼乳中筛选得到一株具有潜在益生特性的库德毕赤酵母DS8-1(Pichia kudriavzevii DS8-1),为增加菌株对体外环境的抗性,以海藻酸钠为壁材使用锐孔法制备酵母菌微胶囊。将干燥的藻酸盐(SA)微胶囊外包山羊乳或在微胶囊壁材中添加低聚果糖(fructooligosaccharides,FOS)/低聚半乳糖(galactooligosaccharides,GOS)分别制备3种酵母菌微胶囊:SAM微胶囊、SAMF微胶囊和SAMG微胶囊。对微胶囊进行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模拟胃液的耐受性、消化液的释放特性和贮藏稳定性实验,研究冻干微胶囊对菌株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羊乳包衣的3种冻干微胶囊(SAM微胶囊、SAMF微胶囊和SAMG微胶囊)的菌株活力为7.16~7.67(lg(CFU/g))。与SA微胶囊相比,SAMF微胶囊在连续的模拟消化液处理后能够延缓酵母菌的释放,提高菌株存活率,以及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SAMG微胶囊在-20、4、25℃贮藏30 d后菌株活力在7(lg(CFU/g))以上。结论:在海藻酸钠中添加FOS/GOS且使用羊乳包衣可用于包埋库德毕赤酵母,制备的酵母菌微胶囊具有提高菌株活性的作用,在功能性食品输送体系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德毕赤酵母 海藻酸钠 低聚果糖 低聚半乳糖 山羊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砷酸盐胁迫下库德毕赤酵母代谢物的变化 被引量:3
6
作者 戚晓雪 徐莹 汪东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8-16,共9页
砷酸盐[arsenate,As(Ⅴ)]作为水体中砷的主要存在形态之一,通过食物链影响食品安全。微生物砷脱除技术以其安全经济的优势成为解决食品砷污染途径之一。对砷的脱除能力是微生物脱砷技术的前提和基础。库德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 砷酸盐[arsenate,As(Ⅴ)]作为水体中砷的主要存在形态之一,通过食物链影响食品安全。微生物砷脱除技术以其安全经济的优势成为解决食品砷污染途径之一。对砷的脱除能力是微生物脱砷技术的前提和基础。库德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作为一种多抗性酵母,可耐盐、高温和重金属(镉、锌和铜)等。该文研究了As(Ⅴ)对P.kudriavzevii A16生长的影响,并运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了砷酸盐胁迫与正常培养条件下P.kudriavzevii A16之间的差异表达代谢物及代谢通路的变化。砷酸盐胁迫与正常培养相比,正离子模式下检测到317个差异代谢物,169个显著上调表达,148个代谢物显著下调表达;负离子模式下,检测到差异代谢物329个,其中171个显著上调表达,158个代谢物显著下调表达;差异代谢物的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富集通路主要涉及谷胱甘肽代谢、氨酰tRNA合成等代谢通路,As(Ⅴ)促进了酵母细胞能量代谢,增强了其抗氧化性能。该文从代谢组学水平解析了砷酸盐胁迫下库德毕赤酵母代谢物的变化,为指导微生物法脱砷技术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德毕赤酵母 砷酸盐 代谢组学 代谢物变化 砷脱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培养基优化提高过表达MET14基因的重组库德毕赤酵母M48脱镉能力的研究
7
作者 徐婉莹 戚晓雪 +1 位作者 徐莹 汪东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288-297,共10页
对一株具有高镉抗性和镉脱除率的过表达MET14基因的重组库德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 M48进行培养基优化研究,以其脱镉率和生物量的综合值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25-1部分析因设计和中心组合设计优化培养基成分,为后期将重... 对一株具有高镉抗性和镉脱除率的过表达MET14基因的重组库德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 M48进行培养基优化研究,以其脱镉率和生物量的综合值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25-1部分析因设计和中心组合设计优化培养基成分,为后期将重组菌株M48做成脱镉制剂提供研究基础。结果表明,最优培养基成分为:葡萄糖23.42 g/L,酵母浸粉27.72 g/L,磷酸二氢钾2.04 g/L。在此条件下得到的M48脱镉率为79.63%,生物量为9.95 g/L,分别是未优化前的2.70倍和1.16倍。本研究通过优化重组菌株M48的培养基成分,有效提高了其脱镉率和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德毕赤酵母 重组菌株 培养基优化 脱镉率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高温酵母的筛选鉴定及发酵性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毕金丽 刘娅 +3 位作者 张殿朋 刘莉 史吉平 王建平 《中国酿造》 CAS 2013年第5期107-110,共4页
为获得耐高温酵母菌,从白酒糟醅中分离筛选出1株在45℃生长良好且产乙醇能力较高的酵母菌株。经ITS和26S rDNAD1/D2区域序列分析比对,结合菌落菌体形态鉴定其为库德毕赤酵母。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0℃,与安琪酵母相比较,高温条件下生长优... 为获得耐高温酵母菌,从白酒糟醅中分离筛选出1株在45℃生长良好且产乙醇能力较高的酵母菌株。经ITS和26S rDNAD1/D2区域序列分析比对,结合菌落菌体形态鉴定其为库德毕赤酵母。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0℃,与安琪酵母相比较,高温条件下生长优势明显。以浓度为10%(w/v)的葡萄糖为底物,在45℃进行静置发酵,其产乙醇浓度为18.74g/L,安琪酵母产乙醇浓度为11.40g/L,该菌株较安琪酵母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高温 库德毕赤酵母 筛选 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桃汁中酵母菌的分离鉴定及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罗玲 何静 +4 位作者 徐丽萍 李丽 沈才洪 严想 郭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3-110,共8页
该研究采用传统培养分离方法从自然发酵的猕猴桃汁中分离筛选酵母菌,并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菌种鉴定。采用该菌株发酵猕猴桃-苹果梨复合果酒,并以酒精度及感官评分为响应值,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 该研究采用传统培养分离方法从自然发酵的猕猴桃汁中分离筛选酵母菌,并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菌种鉴定。采用该菌株发酵猕猴桃-苹果梨复合果酒,并以酒精度及感官评分为响应值,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优化发酵工艺。结果表明,从猕猴桃汁自然发酵液中分离筛选出一株酵母菌株AY1-1,经鉴定为库德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其发酵猕猴桃-苹果梨复合果酒的最优发酵工艺为:发酵温度21℃、AY1-1接种量0.4%、初始糖度20.8%、猕猴桃果汁与苹果梨果汁质量比1.6∶1.0,在此发酵工艺条件下,猕猴桃-苹果梨复合果酒色泽淡黄,澄清透明,酒味纯正,有明显的猕猴桃和苹果梨复合果香,口感细腻,复合果味与酒味协调,感官评分为(91.3±0.1)分,酒精度为(11.5±0.1)%vol,总酸含量为4.9 g/L,总糖含量为3.7 g/L,未检出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其他致病菌,其理化及微生物指标符合相关国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苹果梨复合果酒 响应面法 酒精度 库德毕赤酵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糖蜜总糖中提高蔗糖纯度的菌株分离鉴定及生物纯化性能 被引量:2
10
作者 覃香香 周玉恒 +3 位作者 蔡爱华 陈海珊 沈育伊 张厚瑞 《广西科学》 CAS 2013年第1期40-43,共4页
从甘蔗糖厂周边环境采集污泥、土壤及污水样品,通过甘蔗糖蜜纯化发酵试验筛选提高甘蔗糖蜜总糖中蔗糖纯度的菌株,并对菌株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比较和26S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结果筛选获得1株提高甘蔗糖蜜总糖中蔗糖纯度... 从甘蔗糖厂周边环境采集污泥、土壤及污水样品,通过甘蔗糖蜜纯化发酵试验筛选提高甘蔗糖蜜总糖中蔗糖纯度的菌株,并对菌株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比较和26S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结果筛选获得1株提高甘蔗糖蜜总糖中蔗糖纯度的菌株m-6。菌株m-6纯化发酵10h,甘蔗糖蜜中葡萄糖、果糖的去除比例分别为96.5%、100%,蔗糖在糖蜜总糖中的纯度由初始的55.6%提高至85.7%,菌株m-6对甘蔗糖蜜有良好生物纯化作用。菌株m-6属于库德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糖蜜 生物纯化 库德毕赤酵母 蔗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露中组胺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及耐受性 被引量:7
11
作者 朱翠翠 王海英 +2 位作者 赵玉莹 徐莹 汪东风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15,共8页
生物胺(biogenic amines)在某些食品尤其是发酵食品中广泛存在,具有一定的食用安全隐患。为获得用于鱼露等发酵食品的生物胺降解菌,从天然发酵鱼露中采用双层显色培养基法初步筛选出不产生物胺的菌株,再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进行复筛... 生物胺(biogenic amines)在某些食品尤其是发酵食品中广泛存在,具有一定的食用安全隐患。为获得用于鱼露等发酵食品的生物胺降解菌,从天然发酵鱼露中采用双层显色培养基法初步筛选出不产生物胺的菌株,再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进行复筛,得到一株具有高效组胺降解能力的菌株MZ5。经鉴定该菌株为库德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该菌株在组胺质量浓度10~200 mg/L、乙醇体积分数0~5%、pH 5~7、NaCl质量浓度0~8 g/dL范围内均表现出较高的组胺降解活性。当初始组胺质量浓度为50 mg/L,pH为7时,组胺降解率高达98.61%。菌株Pichia kudriavzevii对乙醇、pH、盐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可作为发酵制剂,该研究结果为开发发酵食品生物胺降解剂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胺 分离筛选 组胺降解菌 耐受性 库德毕赤酵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