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73年炉霍大地震(M_S=7.6)最大余震(M_S=6.3)的库仑破裂应力触发 被引量:34
1
作者 刘桂萍 傅征祥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5-182,共8页
1973年 2月 6日在四川省炉霍发生MS7 6大地震 ,震后在震中周围出现丰富的余震 ,其最大余震 (MS6 3)发生在鲜水河断裂和玉树 -甘孜断裂之间的正断层活动区内。本文根据震源机制解、地表破裂、同震位错分布、地震地质构造等资料 ,建立... 1973年 2月 6日在四川省炉霍发生MS7 6大地震 ,震后在震中周围出现丰富的余震 ,其最大余震 (MS6 3)发生在鲜水河断裂和玉树 -甘孜断裂之间的正断层活动区内。本文根据震源机制解、地表破裂、同震位错分布、地震地质构造等资料 ,建立炉霍走滑大地震破裂的弹性位错模型 ,计算该大地震在周围正断层滑动方向上引起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 (ΔCFS)。结果表明 ,最大余震发生在库仑破裂应力增加 (ΔCFS >0 )的地区 ,ΔCFS =4 5MPa。因此认为 ,最大余震可能是由主震引起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触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73年 炉霍地震 库仑破裂应力触发 地质构造 震源机制解 地表破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库仑破裂应力变化与云南龙陵震群序列的应力触发 被引量:12
2
作者 吴小平 付虹 +5 位作者 Michel Bouchon 胡家富 胡毅力 黄雍 虎雄林 解朝娣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11-1122,共12页
计算和研究了1976年云南龙陵Ms7.3、Ms7.4双主震产生的完全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及其对后续震群序列的动态和静态应力触发作用.结果显示,龙陵第2主震受到了第1主震的动态和静态库仑破裂应力的触发作用.龙陵双主震的13个后续强余震中,发生在... 计算和研究了1976年云南龙陵Ms7.3、Ms7.4双主震产生的完全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及其对后续震群序列的动态和静态应力触发作用.结果显示,龙陵第2主震受到了第1主震的动态和静态库仑破裂应力的触发作用.龙陵双主震的13个后续强余震中,发生在龙陵三角形块体内部的强余震,90%都受到了第1或第2主震的动态库仑破裂应力触发或静态库仑破裂应力触发作用,发生在三角形块体外部的强余震,2/3受到了第2主震的动态库仑破裂应力触发作用.从触发作用的强度和范围上看,第2主震的动态和静态库仑破裂应力触发作用都大于第1主震.就近场而言,受到龙陵双主震的动态和静态库仑破裂应力触发作用的余震数目相当,但动态库仑破裂应力的触发作用范围大于静态库仑破裂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库仑破裂应力变化 动态和静态库仑破裂应力触发 云南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3年2月24日新疆巴楚—伽师M_S6.8地震的静态库仑应力触发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王琼 陈学忠 王海涛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13-220,共8页
2003年2月24日新疆巴楚—伽师发生MS6.8地震,截止2004年6月30日发生了7次MW5以上的中强余震,序列的余震丰富、强度大.本文求算了MS6.8主震及其序列中主震和中强余震共同在后续中强余震(7次MW5.0以上余震)破裂面上产生的静态库仑破裂应... 2003年2月24日新疆巴楚—伽师发生MS6.8地震,截止2004年6月30日发生了7次MW5以上的中强余震,序列的余震丰富、强度大.本文求算了MS6.8主震及其序列中主震和中强余震共同在后续中强余震(7次MW5.0以上余震)破裂面上产生的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情况.考虑到震中定位的误差,分几种情况分别讨论了此次MS6.8主震及其中强余震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情况,并定量分析了MS6.8地震序列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与断层类型的关系及其静态应力触发模型作用的延迟时间和空间范围.认为采用哈佛大学矩心矩张量目录的震源机制解、矩心深度和新疆震中定位结果较合理,由此得到的7次中强余震均发生在库仑破裂应力增加的区域.综合分析表明,巴楚—伽师MS6.8主震对后续中强余震具有一定的触发作用,而中强余震之间的触发作用不显著.但由于目前震源定位精度的限制,不能肯定序列中7次中强余震是完全受MS6.8主震触发而发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楚-伽师 Ms6.8地震 静态库仑破裂应力 触发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