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歇曝气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处理农村废水及其效果的模拟预测 被引量:10
1
作者 孙佳峰 宋小燕 +2 位作者 郁强强 刘锐 陈吕军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2-158,共7页
采用两种不同运行模式的间歇曝气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IASBR)处理农村废水,反应器连续稳定运行235d,考察了5个工况下,缺氧/好氧循环次数、进水碳氮比(C/N,质量比)、水力停留时间(HRT)等对总有机碳(TOC)、氨氮、TN、TP去除效果的影响。... 采用两种不同运行模式的间歇曝气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IASBR)处理农村废水,反应器连续稳定运行235d,考察了5个工况下,缺氧/好氧循环次数、进水碳氮比(C/N,质量比)、水力停留时间(HRT)等对总有机碳(TOC)、氨氮、TN、TP去除效果的影响。在进水C/N低时,缺氧/好氧循环次数为4的1~#IASBR的脱氮效率及稳定性明显比缺氧/好氧循环次数为2的2~#IASBR高,而脱碳和除磷效果无显著差异。氨氮去除方面,在进水C/N较低的工况1(C/N平均为2.3)、工况2(C/N平均为2.2)和工况4(C/N平均为2.0)下,1~#IASBR的出水氨氮质量浓度明显比2~#IASBR更低,而在进水C/N相对较高时两者无显著差异。TN去除与氨氮去除有类似规律。构建以进水TOC、氨氮、TN、TP、C/N和HRT、缺氧/好氧循环次数为输入的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P-ANN)模型,对TOC、氨氮、TN、TP的去除率进行模拟预测,结果显示以上4个输出参数在训练组中的预测结果和实际检测结果之间绝对平均误差分别为2.65%、5.27%、3.56%、34.56%,在测试组中的预测结果和实际检测结果之间绝对平均误差分别为2.74%、3.40%、5.13%、28.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曝气活性污泥 人工神经网络 反向传播算 农村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处理染料废水 被引量:8
2
作者 苏晓丽 刘汉湖 +1 位作者 鲁璐 秦伟伟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9-42,共4页
以染料废水为处理对象,对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工艺和粉末活性炭(PAC)-SBR工艺处理染料废水进行对比试验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运行参数。结果表明:PAC-SBR工艺比传统SBR工艺所需的缺氧搅拌、曝气时间更短,出水水质和污泥沉降性... 以染料废水为处理对象,对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工艺和粉末活性炭(PAC)-SBR工艺处理染料废水进行对比试验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运行参数。结果表明:PAC-SBR工艺比传统SBR工艺所需的缺氧搅拌、曝气时间更短,出水水质和污泥沉降性能更好,更耐冲击负荷。PAC-SBR工艺在相对较短的周期内处理染料废水的效果更好,COD去除率达84.5%,色度去除率达8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废水 活性污泥 粉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培睿 李宗义 +1 位作者 王鸿磊 王海磊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3期72-75,共4页
综合论述了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SBR)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介绍了
关键词 废水处理 活性污泥 SBR 工作原理 处理工艺 生物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混凝工艺处理屠宰废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振鹏 齐巍 +1 位作者 于静杰 崔玉波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12-114,共3页
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和混凝方法相结合的工艺处理屠宰废水,以肉鸡加工废水为处理对象的试验结果表明,SBR系统运行参数为:进水0.5h,曝气6.0h,沉淀1.0h,排水0.5h;进水COD800~1000mg/L,COD去除率为91%左右。再将出水进行混凝沉淀处... 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和混凝方法相结合的工艺处理屠宰废水,以肉鸡加工废水为处理对象的试验结果表明,SBR系统运行参数为:进水0.5h,曝气6.0h,沉淀1.0h,排水0.5h;进水COD800~1000mg/L,COD去除率为91%左右。再将出水进行混凝沉淀处理,其去除率75%左右,最终出水COD在30mg/L以下,达到回用水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混凝 工艺 屠宰废水 试验研究 肉鸡加工废水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序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处理漂油废水 被引量:10
5
作者 周岳溪 杨延捷 岑运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70-72,共3页
采用循序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处理某造漆厂的漂油废水。试验结果表明,稳定运行阶段,工艺的运行时序为:进水1h,厌氧搅拌4h,好氧10h,沉淀及排水各1h。进水COD为1200~8200mg/L时,COD的去除率为80%以上... 采用循序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处理某造漆厂的漂油废水。试验结果表明,稳定运行阶段,工艺的运行时序为:进水1h,厌氧搅拌4h,好氧10h,沉淀及排水各1h。进水COD为1200~8200mg/L时,COD的去除率为80%以上,最高达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 活性污泥 漂油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反硝化聚磷菌的培养驯化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明明 孙力平 +1 位作者 许艳梅 史忠伟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22,共4页
以某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作为种泥,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进行反硝化聚磷菌(DPB)培养驯化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厌氧-好氧,厌氧-换水-缺氧,厌氧-缺氧,厌氧-缺氧-短时曝气4个阶段培养驯化,系统出水效果良好:出水PO43--P的质量浓度稳定在... 以某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作为种泥,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进行反硝化聚磷菌(DPB)培养驯化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厌氧-好氧,厌氧-换水-缺氧,厌氧-缺氧,厌氧-缺氧-短时曝气4个阶段培养驯化,系统出水效果良好:出水PO43--P的质量浓度稳定在0.5 mg.L-1以下,平均除磷率达96%;出水COD稳定在50 mg.L-1以下,平均去除率达77%。DPB占聚磷菌的比例约为65.02%。当投加不同含量的NO3--N时,硝酸盐的含量只影响吸磷速率而不影响吸磷量。当缺氧段DPB体内的PHB为限制因素时,缺氧吸磷过程在不同NO3--N含量下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聚磷菌 活性污泥 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水碱度对厌氧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艺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岳秀萍 付梅红 +1 位作者 李亚新 曹京哲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57-1263,共7页
厌氧序批式活性污泥法(ASBR)试验装置有效容积6L,间歇运行,用葡萄糖人工合成废水为底物,进水COD0浓度6700mg.L-1,进水中逐步减少碱度(Alk)投加量。考察了COD0/Alk分别为1.0:1、2.0:1、2.5:1、3.4:1、4.2:1和4.8:1等6种碱度条件下的挥发... 厌氧序批式活性污泥法(ASBR)试验装置有效容积6L,间歇运行,用葡萄糖人工合成废水为底物,进水COD0浓度6700mg.L-1,进水中逐步减少碱度(Alk)投加量。考察了COD0/Alk分别为1.0:1、2.0:1、2.5:1、3.4:1、4.2:1和4.8:1等6种碱度条件下的挥发性脂肪酸(VFA)、碳酸氢盐碱度(BAlk)、CO2分压和pH的变化规律,以确定偏酸性条件下ASBR工艺的运行效果和稳定性。结果表明,进水碱度对VFA、BAlk、CO2分压和pH均有影响,对反应初期的产酸速率的影响尤其突出。COD0/Alk=1.0:1时,消化液pH基本保持在7.20以上;COD0/Alk=3.4:1时,反应初期产酸速率增加,出现了pH<6.5的时段,消化过程已经向偏酸性发酵状态发展;COD0/Alk≥4.2:1之后,反应期内大部分时段的pH低于6.5,最低pH为6.10,偏酸性程度增大,但进行的仍是典型的以CH4为最终产物的厌氧消化过程。所有碱度条件下的COD去除率均≥97%,证明了ASBR工艺在低pH、低碱度下实现产甲烷过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活性污泥 碱度 PH 挥发性脂肪酸 CO2分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种菌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军 刘宝章 杨瑞成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6-19,共4页
SBR是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的简称 ,尤其适用于难处理废水的治理。生物增强技术是向系统中投加特殊微生物以提高处理效果。利用拟除虫菊酯类、杂环类农药废水作为唯一能源和碳源 ,从被废水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出降解能力较强的细菌W1... SBR是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的简称 ,尤其适用于难处理废水的治理。生物增强技术是向系统中投加特殊微生物以提高处理效果。利用拟除虫菊酯类、杂环类农药废水作为唯一能源和碳源 ,从被废水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出降解能力较强的细菌W1、W 2、Y3,混合培养后获得性状稳定、降解能力强的生物活液ALMO。将这种ALMO直接投加到SBR活性污泥中 ,以及用ALMO进行挂膜得到的菌膜 ,进行SBR反应 ,处理菊酯类、杂环类综合农药废水 ,均取得了较好的增强效果 ,当处理CODCr质量浓度为 30 0 0~ 4 0 0 0mg/L的农药废水时 ,投菌法、菌膜法对COD的去除率分别比SBR活性污泥提高了 5 %~ 10 %、10 %~ 2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R 生物增加菌 菊酯 杂环类农药 废水处理 间歇活性污泥 活性污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反应池的细胞自动机模型 被引量:2
9
作者 张芳芳 李明军 崔鹏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7910-7914,共5页
根据活性污泥法的去污机理和细胞自动机的特征,结合序批式反应池的特点,建立了序批式反应池的细胞自动机模型,并利用实际参数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描述出污水中有机物被吸附再被降解的过程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死亡等过程... 根据活性污泥法的去污机理和细胞自动机的特征,结合序批式反应池的特点,建立了序批式反应池的细胞自动机模型,并利用实际参数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描述出污水中有机物被吸附再被降解的过程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死亡等过程,从而描绘了有机物的去除过程和活性污泥的生长过程曲线,实现了污水处理过程的可视化,为复杂系统控制奠定基础。最后,分析了该模型的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自动机 活性污泥 复杂系统 反应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艺释磷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殷成强 潘杨 +3 位作者 章双双 孟璇 廖烜弘 顾瑛杰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2-95,99,共5页
由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和生物选择器构成1种新型SBR工艺,以通过污泥转移实现除磷优势菌种的筛选,强化除磷效果。以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转移量和COD/ρ(PO_4^(3-)-P)对释磷的影响。结果表明,比释磷速率(SPRR)与污泥转移量关系为y... 由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和生物选择器构成1种新型SBR工艺,以通过污泥转移实现除磷优势菌种的筛选,强化除磷效果。以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转移量和COD/ρ(PO_4^(3-)-P)对释磷的影响。结果表明,比释磷速率(SPRR)与污泥转移量关系为y=exp(1.28+5.468.15x^2)(y=SPRR/(mg·g^(-1)·h^(-1))),中值误差为1.52%,系统在33%的转移量下其最大比释磷速率可达8.97 mg/(g·h);进水COD/ρ(PO_4^(3-)-P)对释磷和除磷影响显著,COD/ρ(PO_4^(3-)-P)=45~96时,比释磷速率、PHB合成量、释磷量较高,磷去除效率可达90.8%以上,出水PO_4^(3-)-P的质量浓度在0.5 mg/L以下,这说明该工艺可适用于南方低碳源污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活性污泥工艺 污泥转移 比释磷速率 COD/ρ(PO43--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处理毛纺厂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韩相奎 乔佳 +1 位作者 高斌 夏志云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72-175,共4页
采用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处理毛纺厂废水。试验结果表明,经4h曝气处理,进水COD为190~650mg/L时,出水COD始终低于100mg/L,去除率大多在80%~90%之间,色度去除率大多在50%以上,出水COD和色... 采用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处理毛纺厂废水。试验结果表明,经4h曝气处理,进水COD为190~650mg/L时,出水COD始终低于100mg/L,去除率大多在80%~90%之间,色度去除率大多在50%以上,出水COD和色度均达到行业排放标准。还对较低COD浓度下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的COD降解过程进行了研究,推导出一级反应动力学关系式Sr=So(1-10 ̄(-k)1 ̄t),并以试验数据进行了拟合,求解出动力学常数k_1和S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 活性污泥 毛纺厂 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处理碱法草浆造纸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崔延瑞 胡兰群 吴青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4期61-64,共4页
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处理碱法草浆造纸废水COD的去除率高达80%,处理后出水COD小于450mg/L,达到了国家GB8978-1996规定的排放标准.并研究了不同进水方式对COD去除率及去除速度的影响和反应过程中DO与COD的相关性.
关键词 活性污泥 草浆造纸废水 COD SBR 生物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源下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中反硝化除磷菌培养及驯化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廉今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03-306,共4页
采集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A/O工艺回流活性污泥作为污泥样品,利用SBR反应器,以硝酸盐为电子受体,在低碳源下,培养和驯化反硝化除磷菌。第一阶段采用厌氧/好氧/沉淀/排水的运行方式10周期,第二阶段采用厌氧/好氧/缺氧/好氧/沉淀/排水运行方... 采集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A/O工艺回流活性污泥作为污泥样品,利用SBR反应器,以硝酸盐为电子受体,在低碳源下,培养和驯化反硝化除磷菌。第一阶段采用厌氧/好氧/沉淀/排水的运行方式10周期,第二阶段采用厌氧/好氧/缺氧/好氧/沉淀/排水运行方式40周期。反硝化脱氮除磷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经培养驯化得到的反硝化除磷菌处理低碳源废水,PO43--P的去除率达96%,出水浓度稳定在0.4 mg/L以下;NH4+-N去除率达78%,出水浓度稳定在3 mg/L以下;COD的去除率达86%,出水浓度稳定在20 mg/L以下;表明采用SBR反应器进行反硝化菌的培养驯化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活性污泥(SBR) 低碳源 反硝化除磷菌(DP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单级自养脱氮特性试验研究
14
作者 吕永涛 王磊 +3 位作者 孙婷 王旭东 王韬 王志盈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3-56,共4页
为使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系统中单级自养脱氮获得稳定运行效果,对脱氮性能、单周期氮素转化特性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氮元素守恒和计量关系探讨其脱氮途径。结果表明,进水氨氮负荷为0.494 kg.m-.3d-(1n=50)时,TN平均去除率、最高去除负荷和去... 为使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系统中单级自养脱氮获得稳定运行效果,对脱氮性能、单周期氮素转化特性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氮元素守恒和计量关系探讨其脱氮途径。结果表明,进水氨氮负荷为0.494 kg.m-.3d-(1n=50)时,TN平均去除率、最高去除负荷和去除速率分别达81.8%、0.493 kg.m-.3d-1和0.201 kg.kg-.1d-1。单周期过程中氨氮和TN几乎呈线性去除;ρ(NO2--N)变化不大,维持在4 mg·L-1以下;ρ(NO3--N)则由12.9逐渐升高最终达到28.6 mg·L-1。ρ(DO)由0.4降低到0.2最后升至0.3 mg·L-1,pH先由8.02升高到8.15后缓慢降低至7.98。系统中产生的硝酸盐与消耗的氨氮质量比为0.08~0.12,小于"基于亚硝化的自养脱氮工艺"。通过计量关系分析系统中除短程硝化和厌氧氨氧化的协同脱氮作用外,还存在自养反硝化的辅助脱氮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单级自养脱氮 短程硝化 厌氧氨氧化 自养反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曝气调节-混凝沉淀-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处理涂装废水
15
作者 杨志勇 何争光 +1 位作者 温晓灿 丁玉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9-71,共3页
介绍一种涂装厂电泳线涂装废水的处理工程设计实例。通过预曝气调节-混凝沉淀-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工艺处理该类废水,COD、BOD5、石油类、S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6%、91.8%、69%、79.8%,出水各项指标均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介绍一种涂装厂电泳线涂装废水的处理工程设计实例。通过预曝气调节-混凝沉淀-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工艺处理该类废水,COD、BOD5、石油类、S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6%、91.8%、69%、79.8%,出水各项指标均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装废水 混凝沉淀 活性污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浮—水解—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处理高浓度特种丙烯酸废水 被引量:10
16
作者 黄益宏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6-128,共3页
采用气浮—水解—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处理高浓度特种丙烯酸废水,研究了投加生活污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及厌氧水解时间、SBR曝气时间、污泥负荷等因素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按1∶1体积比投加生活污水,厌氧水解时间2d,序批式活性... 采用气浮—水解—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处理高浓度特种丙烯酸废水,研究了投加生活污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及厌氧水解时间、SBR曝气时间、污泥负荷等因素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按1∶1体积比投加生活污水,厌氧水解时间2d,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曝气时间10h(进水后期曝气1h,共曝气11h),污泥负荷小于或等于0.08kg/(kg.d)时,出水COD小于85m g/L,满足处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浮 水解 活性污泥 特种丙烯酸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处理核苷酸废水的试验研究
17
作者 何萍 蒋文化 +2 位作者 万永仙 宋雅健 马三剑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56-59,共4页
采用垂直厌氧折流板反应器(VABR)—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处理核苷酸废水。结果表明:在(37±2)℃下,采用VABR处理核苷酸废水,当COD容积负荷在13.4kg/(m3·d)左右、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4h时,COD去除率基本在85%以上,厌氧微... 采用垂直厌氧折流板反应器(VABR)—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处理核苷酸废水。结果表明:在(37±2)℃下,采用VABR处理核苷酸废水,当COD容积负荷在13.4kg/(m3·d)左右、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4h时,COD去除率基本在85%以上,厌氧微生物对该废水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SBR运行开始阶段,好氧活性污泥对低浓度段废水的适应性非常好,COD去除率在80%以上,出水COD稳定在200mg/L以下;考虑到厌氧出水的色度和Cl-浓度较高,建议进行深度处理,以满足达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酸废水 垂直厌氧折流板反应器 间歇活性污泥 厌氧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酯对序批式活性污泥法运行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范荣桂 赵丹 +5 位作者 王博文 尹利鹏 王世玉 姜清凤 张世强 邹京京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79-1284,共6页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邻苯二甲酸酯(PAEs)在废水处理系统中广泛存在,难降解且易产生累积。PAEs的长期积累难以从废水处理工艺上解决。以序批式活性污泥(SBR)工艺处理人工配置的氨氮废水为例,考察PAEs存在条件下对SBR反应器运行的干扰。结果...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邻苯二甲酸酯(PAEs)在废水处理系统中广泛存在,难降解且易产生累积。PAEs的长期积累难以从废水处理工艺上解决。以序批式活性污泥(SBR)工艺处理人工配置的氨氮废水为例,考察PAEs存在条件下对SBR反应器运行的干扰。结果表明:随着原水中PAEs浓度增加,SBR反应器的活性污泥中,微生物最终能够以PAEs为唯一碳源;PAEs为10~150mg/L时,其浓度的变化对SBR反应器内活性污泥性状有明显影响,悬浮固体(MLSS)最终维持在2 000mg/L;随PAEs浓度的改变,SBR反应器内COD去除率变化不显著,而氨氮去除率随着PAEs浓度的升高而降低,最低值约为50%;亚硝态氮出现积累现象,积累量最高时接近60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 活性污泥 驯化培养 脱氮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型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系统及其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宁 赵修华 +2 位作者 王华 李光明 赵建夫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0-113,共4页
介绍改良型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MSBR1)系统及其运行和特点,并对脱氮除磷机理进行分析。MSBR系统综合了 SBR技术和活性污泥法的优点,是对现有脱氮除磷技术A2/O、Bardenpho、Phoredox等工艺的总结和提高。该系统不需设初沉池和二沉池,... 介绍改良型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MSBR1)系统及其运行和特点,并对脱氮除磷机理进行分析。MSBR系统综合了 SBR技术和活性污泥法的优点,是对现有脱氮除磷技术A2/O、Bardenpho、Phoredox等工艺的总结和提高。该系统不需设初沉池和二沉池,能在恒水位条件下连续进水和出水,具有处理效率高、一体化和自动化程度高、造价和运行费用低、操作简便等一系列优点,是国内外一种先进的去除营养(BNR)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反应器 MSBR 脱氮除磷 A^2/O 二沉池 SBR技术 改良型 工艺 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序批式活性污泥工艺脱氮除磷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陈红 李昊翔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235-1238,共4页
采用强化序批式活性污泥(SBR)工艺进行废水处理,实验考察了各阶段运行时间、碳氮比等对化学需氧量、氮磷去除率的影响.确定了强化SBR工艺最佳运行方式为:进水搅拌1h,曝气5h,停曝搅拌2h,沉淀2h,一个工艺周期为10h,碳氮比为18.当进水总磷... 采用强化序批式活性污泥(SBR)工艺进行废水处理,实验考察了各阶段运行时间、碳氮比等对化学需氧量、氮磷去除率的影响.确定了强化SBR工艺最佳运行方式为:进水搅拌1h,曝气5h,停曝搅拌2h,沉淀2h,一个工艺周期为10h,碳氮比为18.当进水总磷为10mg/L-1,氨氮为100mg/L-1时,氨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达85%及78%;与普通SBR工艺相比,强化SBR工艺的氨氮和总磷去除率分别提高约13%及12%.结果表明,强化SBR工艺在进水搅拌阶段使磷得到了充分释放;在停曝搅拌阶段混合液得到了充分的反硝化,提高了脱氮效果,同时由于抑制了聚磷菌释放磷而提高了除磷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工艺 脱氮工艺 除磷工艺 废水处理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