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Ⅲ型登革病毒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研究
1
作者 李刚 王飞 +2 位作者 郭日波 柯伟民 廖育煌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3期235-237,共3页
本文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Ⅲ型登革病毒基因。所设计引物在E基因组,引物2位于核苷酸序列的1139~1158位,引物1位于1453~1471位,反应产物为333bp,内含1个HindⅢ限制性内切酶位点,酶切后有128 bp和199 bp两个片段。... 本文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Ⅲ型登革病毒基因。所设计引物在E基因组,引物2位于核苷酸序列的1139~1158位,引物1位于1453~1471位,反应产物为333bp,内含1个HindⅢ限制性内切酶位点,酶切后有128 bp和199 bp两个片段。产物在含溴化乙锭的2%琼脂糖中电泳。采用RT-PCR法可测出少至5个半数组织细胞培养感染量(TCID_so)的病毒R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聚合链反应 登革病毒 异性研究 E基因 组织细胞培养 引物 敏感性 限制性内切 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甲基化酶基因COMT和CCoAOMT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吕萌 倪志勇 +3 位作者 王娟 李波 罗淑萍 范玲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13-719,共7页
本研究利用半定量RT-PCR分析方法探索了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木质素合成途径中甲基化酶基因家族COMT和CCoAOMT在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时期纤维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COMT1,COMT2,COMT3和CCoAOMT1,CCoAOMT2在棉花的7个组织器官(... 本研究利用半定量RT-PCR分析方法探索了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木质素合成途径中甲基化酶基因家族COMT和CCoAOMT在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时期纤维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COMT1,COMT2,COMT3和CCoAOMT1,CCoAOMT2在棉花的7个组织器官(根、茎、叶、子叶、花瓣、雄蕊、胚珠)中都有表达,其中COMT1和CCoAOMT1在各组织中的表达趋势类似,COMT2,COMT3和CCoAOMT2表达趋势各异。在5~25d的棉纤维发育过程中,COMT1和COMT3表达稳定,COMT2表达量逐渐增加。而CCoAOMT基因家族的2个基因的表达量变化相对明显,CCoAOMT1在25d出现表达高峰,CCoAOMT2则在10d和15d呈现高表达量。本研究表明甲基化酶基因家族COMT和CCoAOMT在棉花的根,茎等维管组织中具有相对一致的高表达量,而在其他组织和发育纤维中则呈现出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和纤维发育时期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咖啡酸-O-甲基转移(COMT) 咖啡酰辅A-O-甲基转移(CCoAOMT) 反转录-聚合链式反应(RT-PCR) 组织异性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鼠肝炎病毒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3
作者 姚玉霞 丛斌 +2 位作者 彭郁葱 尤红煜 刘福英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3-17,共5页
建立特异、灵敏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结合碱性磷酸酶标记的探针杂交检测鼠肝炎病毒(MHV),采用MHV-3,MHV-A59病毒株感染DBT细胞,37℃培养,待细胞出现病变时收集提取病毒RNA。依据MHV基因序列设计一对高度保守... 建立特异、灵敏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结合碱性磷酸酶标记的探针杂交检测鼠肝炎病毒(MHV),采用MHV-3,MHV-A59病毒株感染DBT细胞,37℃培养,待细胞出现病变时收集提取病毒RNA。依据MHV基因序列设计一对高度保守区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扩增,结果可见147bp的鼠肝炎病毒产物特异扩增带。敏感性实验检测到10pg的鼠肝炎病毒RNA,同时用ELISA方法对照。结果提示应用RT—PCR技术结合探针杂交检测鼠肝炎病毒。具有简便、快速、灵敏等优势。本研究在国内尚未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肝 肝炎病毒 探针杂交 逆转录-聚合链反应 RT-PCR 扩增 RNA 异性引物 病毒株 病变
全文增补中
人肿瘤特异抗原MAGE-3基因疫苗的构建和表达 被引量:5
4
作者 倪兵 李燕秋 +3 位作者 王莉 唐艳 周伟 吴玉章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133-1136,共4页
目的 克隆肿瘤特异性共享抗原mage 3基因 ,制备基于α 病毒复制酶的高效黑色素瘤特异性基因疫苗。方法 用RT PCR方法从黑色素瘤细胞系LB3 73中制备mage 3基因 ,以含α 病毒复制酶的哺乳细胞高效表达质粒pSMART2a为载体 ,构建重组DNA... 目的 克隆肿瘤特异性共享抗原mage 3基因 ,制备基于α 病毒复制酶的高效黑色素瘤特异性基因疫苗。方法 用RT PCR方法从黑色素瘤细胞系LB3 73中制备mage 3基因 ,以含α 病毒复制酶的哺乳细胞高效表达质粒pSMART2a为载体 ,构建重组DNA疫苗。重组子用载体中的T7和T3启动子序列为测序引物进行自动测序。再将鉴定过的重组质粒用脂质体法转化 2 93细胞 ,用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法鉴定转化细胞中mage 3蛋白的表达。结果 正确构建了mage 3 pSMART2a重组质粒 ,并且在转化此质粒的 2 93细胞中检测出了mage 3蛋白的表达。结论 此重组mage 3 pSMART2a质粒可以作为肿瘤特异的DNA疫苗 ,可进行下一步的肿瘤动物模型的疫苗接种及相关免疫学效应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异抗原 MAGE-3基因 基因克隆 α-病毒复制 高效黑色素瘤异性基因疫苗 基因治疗 逆转录-聚合链反应 重组DNA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癌转移与特异性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质1(SATB1)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巫家晓 罗婷婷 +1 位作者 于大海 卿海云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5期438-441,共4页
目的:检测特异性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质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SATB1在各组织中的表达。结果:52例口腔鳞癌原发灶中,SATB1蛋白在病理分级Ⅱ~Ⅲ级组... 目的:检测特异性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质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SATB1在各组织中的表达。结果:52例口腔鳞癌原发灶中,SATB1蛋白在病理分级Ⅱ~Ⅲ级组(中~低分化鳞癌)表达明显高于Ⅰ级组(高分化鳞癌)(P〈0.05);在临床分期Ⅲ~Ⅳ期组高于Ⅰ~Ⅱ期组(P〈0.05)。SATB1蛋白和mRNA的表达在16例淋巴结转移组高于36例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SATB1mRNA的表达量在6例淋巴结转移灶高于16例转移组原发灶(P〈0.05)。结论:SATB1蛋白及SATB1mRNA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上调与口腔鳞癌的恶性程度及转移相关;SATB1可能在口腔鳞癌的发展、转移过程中起到促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性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质1 口腔鳞状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 逆转录-聚合链反应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果水晶梨褐色果皮突变体木质素合成相关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刘炳旭 于凤鸣 +4 位作者 张立彬 武军凯 宋立琴 肖啸 杜晓东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8-34,共7页
为研究木质素合成相关基因(PAL1、PAL2、CAD、POD、4CL)在大果水晶梨褐色果皮突变体中的表达特性,并为研究梨褐色果皮形成机制奠定基础。按照RNA试剂盒法提取果皮、花、叶片、果肉、枝条韧皮部中总RNA;利用DNAMAN和Primer 5.0软件设计... 为研究木质素合成相关基因(PAL1、PAL2、CAD、POD、4CL)在大果水晶梨褐色果皮突变体中的表达特性,并为研究梨褐色果皮形成机制奠定基础。按照RNA试剂盒法提取果皮、花、叶片、果肉、枝条韧皮部中总RNA;利用DNAMAN和Primer 5.0软件设计特异引物;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PAL1、PAL2、CAD、POD、4CL的最高相对表达量均出现在果皮中;果皮和果肉中POD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基因,花、叶片和枝条韧皮部中CAD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基因。综上所述,大果水晶梨褐色果皮突变体木质素合成相关的5个酶基因在果皮、果肉、叶片、花和枝条韧皮部中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这些基因可能与大果水晶梨褐色果皮的形成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果水晶梨褐色果皮突变体 木质素合成关键 基因 反转录-聚合链式反应(RT-PCR) 组织异性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乳酒样乳杆菌马乳酒样亚种real-time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吕厚姣 李欣媛 +3 位作者 白小佳 贾龙刚 耿伟涛 王艳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2-108,共7页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特异性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检测方法,根据模式菌株马乳酒样乳杆菌马乳酒样亚种ZW3的16S rDNA序列和全基因组序列设计筛选特异性引物,采用SYBR Green I荧光染料建立r...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特异性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检测方法,根据模式菌株马乳酒样乳杆菌马乳酒样亚种ZW3的16S rDNA序列和全基因组序列设计筛选特异性引物,采用SYBR Green I荧光染料建立real-time PCR方法,并对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和混合体系等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建立real-time PCR的标准曲线,其决定系数R2为0.965,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且在马乳酒样乳杆菌马乳酒样亚种及混合体系中可以特异性检出。综上,本研究建立的real-time PCR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马乳酒样乳杆菌马乳酒样亚种,为马乳酒样乳杆菌的特异性定性定量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乳酒样乳杆菌马乳酒样亚种 实时聚合链式反应 异性引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基因表达的实时定量PCR研究
8
作者 龚树生 丁娟 常青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47-547,共1页
测定环氧化酶-2(COX-2)mRNA在喉鳞癌组织中的含量,并分析COX-2 mRNA与喉鳞癌临床分期及组织分化程度的关系。用序列特异性引物和荧光染料SYBR greenⅠ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检测30例原发性喉鳞癌和癌旁组织中COX-2mRNA表达,采... 测定环氧化酶-2(COX-2)mRNA在喉鳞癌组织中的含量,并分析COX-2 mRNA与喉鳞癌临床分期及组织分化程度的关系。用序列特异性引物和荧光染料SYBR greenⅠ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检测30例原发性喉鳞癌和癌旁组织中COX-2mRNA表达,采用GAPDH作对照。结果,30份标本的扩增产物经熔解曲线分析及DNA琼脂糖凝胶电泳,证实均为COX-2。COX-2mRNA在喉鳞癌中的阳性率是100%,而在癌旁组织阳性率为40%(12/30例),NCOX分别为(16.54±13.27)、(9.24±6.91),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喉癌组织中的COX-2mRNA表达水平与喉癌组织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结果表明,应用荧光染料SYBR greenⅠ的实时定量PCR技术能够对COX-2基因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COX-2基因表达的上调与喉癌的发生有关,且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喉癌分子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化-2(COX-2) 实时定量PCR技术 基因表达水平 喉癌组织 PCR研究 聚合链式反应(PCR) DNA琼脂糖凝胶电泳 mRNA表达 COX-2MRNA 序列异性引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火鸡枝原体
9
作者 李凯年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1994年第9期3-3,共1页
美国Shaohua Zhao等人研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火鸡分枝杆菌(MM)。根据MM种特异性重组株P<sup>MM·2</sup>的DNA顺序合成了一对32 基引物,用该引物扩增约150bp的靶DNA进行MM—PCR。用58~61℃的温度退火其特异... 美国Shaohua Zhao等人研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火鸡分枝杆菌(MM)。根据MM种特异性重组株P<sup>MM·2</sup>的DNA顺序合成了一对32 基引物,用该引物扩增约150bp的靶DNA进行MM—PCR。用58~61℃的温度退火其特异性不受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链反应 引物扩增 DNA 异性 原体 比用 斑点印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A-DQB1 PCR-SSP基因分型技术 被引量:7
10
作者 兰炯采 张祖文 +2 位作者 张玉明 黄志光 武大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2期220-224,共5页
HLA-Ⅱ(DR,DQ,DP)配型对提高异基因骨髓移植存活率减少GVHD有重要意义。既往HLA-DQ采用血清学技术检定表型,近年国外转向基因分型,不少实验室已将其列为常规。国内近年来有人报告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杂交(PCR-SSOP)。
关键词 聚合链反应-序列异性引物 HLA-DQ 基因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谱和ERIC-PCR分型 被引量:16
11
作者 伍晓锋 黎毅敏 +3 位作者 卓超 袁锦屏 杨灵 任筱兰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60-563,共4页
目的研究产金属β-内酰胺酶(MBL)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菌株同源性和耐药谱。方法用纸片协同法筛选出产MBL铜绿假单胞菌株;琼脂扩散法检测MBL阳性株对10种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用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为引物的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 目的研究产金属β-内酰胺酶(MBL)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菌株同源性和耐药谱。方法用纸片协同法筛选出产MBL铜绿假单胞菌株;琼脂扩散法检测MBL阳性株对10种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用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为引物的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方法确定菌株之间的同源性。结果纸片协同法试验检测到18株MBL阳性菌株,它们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头孢他啶完全耐药,对10种抗菌药物呈现7种耐药模式;ERIC-PCR结果显示,18株MBL阳性株呈现4种基因型,15株为同一基因型。结论该院ICU内产MBL铜绿假单胞菌在2005年第二季度出现暴发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聚合链反应 基因间重复-序列引物 金属Β-内酰胺 耐药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SSP对潜在输血需要住院患者ABO基因分型的检测效果与意义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俊勋 詹洁瑜 +5 位作者 张帆 叶壮健 王亦斌 罗敏 肖露露 姜傥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86-792,共7页
【目的】调查潜在输血需要住院患者的ABO血型基因,分析ABO表型相同输血中ABO基因型的错配输血几率。【方法】对502例潜在输血需要的住院患者,采用血清学方法和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扩增技术(PCR-SSP)检测ABO血型的表型及基因型。比... 【目的】调查潜在输血需要住院患者的ABO血型基因,分析ABO表型相同输血中ABO基因型的错配输血几率。【方法】对502例潜在输血需要的住院患者,采用血清学方法和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扩增技术(PCR-SSP)检测ABO血型的表型及基因型。比较两种方法学对ABO血型表型的一致率;统计各ABO等位基因及各ABO基因型的频率;并分析潜在输血需要的住院患者在接受ABO血型表型相同的输血时,ABO基因错配输血几率。【结果】血清学与PCR-SSP对502例潜在输血需要的住院患者的ABO表型识别的一致率为100%。PCR-SSP技术检测出患者中常见ABO基因5个(O1、O2、A1、B1及A2)以及ABO基因型16个(O1O2、O1O1、B1O1、A1O1、A1O2、B1O2、O2O2、A1B1、A1A1、B1B1、A2O1、A2O2、A2B1和A1A2),而血清学仅能识别ABO表型。潜在输血需要住院的患者在接受ABO血型表型相同的随机输血中,与供者之间ABO基因型的错配率分别为:A型65.98%,B型57.39%,O型56.95%,AB型22.55%。【结论】PCR-SSP能识别ABO基因型,不仅可以作为血清学的有力补充,而且可能揭示输血治疗中不明原因的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原因,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 表型 基因型 血型血清学 聚合链反应-序列异性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遵义地区汉族HLA-DRB1、DQB1等位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罗军敏 孙万邦 +4 位作者 黄学贵 冯继红 张忆雄 姚新生 宋明英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42-544,548,共4页
目的:从基因水平调查遵义地区汉族人群HLA-DRB1、DQB1等位基因频率,并了解其多态性分布状况。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对遵义汉族200名健康个体进行HLA-DRB1、DQB1等位基因分型。结果:遵义地区汉族HLA-DRB1、... 目的:从基因水平调查遵义地区汉族人群HLA-DRB1、DQB1等位基因频率,并了解其多态性分布状况。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对遵义汉族200名健康个体进行HLA-DRB1、DQB1等位基因分型。结果:遵义地区汉族HLA-DRB1、DQB1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中低分辨水平,共检出13个DRB1基因,7个DQB1基因,DRB1*09、DRB1*08及DQB1*05基因频率相对较高;DRB1*10及DQB1*04基因频率相对较低。与我国北方、南方汉族比较,更接近南方汉族人群。结论:遵义汉族人群HLA-DRB1、DQB1基因具有较为丰富的多态性,其分布符合南方汉族的特点,可能与重庆汉族人群有较为密切的民族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遵义 HLA-DRB1、DQB1 基因频率 多态性 聚合链反应-序列异性引物(PCR-SS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籍汉族人寻常型银屑病与HLA-Cw*0602等位基因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安平 朱文元 张学军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07-209,共3页
为探讨皖籍汉族人寻常型银屑病(PV)与HLA-Cw0602等位基因的关联性,运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法,检测了安徽籍汉族人166例PV患者HLA-Cw0602等位基因频率,分析了携带该等位基因的PV患者与其家族史的相互关系,并与248例健... 为探讨皖籍汉族人寻常型银屑病(PV)与HLA-Cw0602等位基因的关联性,运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法,检测了安徽籍汉族人166例PV患者HLA-Cw0602等位基因频率,分析了携带该等位基因的PV患者与其家族史的相互关系,并与248例健康对照相比较。结果:病例组HLA-Cw0602等位基因频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17.9%vs5.4%,OR=4.13,95%可信限2.38~7.16,P<0.001),且无性别差异;携带HLA-Cw0602等位基因的PV患者发病年龄早于不具有该等位基因的PV患者;有PV家族史患者携带HLA-Cw0602等位基因的频率显著高于无PV家族史患者(37.4%vs11.5%,OR=5.62,95%可信限2.54~12.57,P<0.001)。表明皖籍汉族人PV与HLA-Cw0602等位基因高度关联,且携带该等位基因的PV患者易发生早发型(发病年龄<40岁)银屑病,并有家族倾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寻常型 抗原 人类白细胞 聚合链反应 序列异性引物 等位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0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付丽红 丛斌 +6 位作者 甄艳凤 李淑瑾 马春玲 倪志宇 张国忠 左敏 姚玉霞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357-1361,共5页
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是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发挥重要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其基因失活与已分化的Th1和Th2细胞染色质结构重塑有关。为了探讨IL-10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基因失活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 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是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发挥重要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其基因失活与已分化的Th1和Th2细胞染色质结构重塑有关。为了探讨IL-10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基因失活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发病和进展中的作用,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及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分别检测3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和30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0mRNA、蛋白表达水平及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结果显示,病例组IL-10mRNA及蛋白表达均低于健康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病例组甲基化率(85.29%)高于健康对照组(43.33%),具有统计学差异(χ2=12.439,P=0.000)。IL-10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与其mRNA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579,P=0.001),与所累关节数显著相关,但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年龄均无相关性(P>0.05)。IL-10mRNA表达与年龄、所累关节数、ESR、CRP及RF均无相关性(P>0.05)。上述结果提示,启动子甲基化可能是IL-10基因失活的重要机制,IL-10基因异常高甲基化状态可能参与了RA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白细胞介素-10 甲基化异性聚合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RSSO基础上HLA-Ⅰ、Ⅱ基因分型的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肖露露 郝桂琴 +3 位作者 叶欣 陈洪涛 谭茵 张升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通过对PCR-DNA技术的分析,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分型方法。方法:采用PCR反向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verse sequence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PCR-RSSO)杂交技术,建立改良半量扩增体系... 目的:通过对PCR-DNA技术的分析,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分型方法。方法:采用PCR反向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verse sequence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PCR-RSSO)杂交技术,建立改良半量扩增体系全自动HLA-I、Ⅱ等位基因分型方法,进行了635份血液标本HLA-A、B、C、DR、DQ等位基因分型,其中166份DNA同时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PCR-SSP)和手工全量扩增体系PCR-RSSO技术。对全自动半量PCR-RSSO、PCR-SSP、手工PCR-RSSO 3种方法做两两比较。结果;全自动半量PCR-RSSO的分型成功率为98.4%(3124/3175),PCR-SSP为98.8%(656/664),手工PCR-RSSO为88.3%(733/830)。经χ^2检验,全自动半量PCR-RSSO与PCR-SSP的分型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与手工PCR-RSSO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PCR-RSSO可识别HLA-I、Ⅱ共706个等位基因,覆盖WHO命名委员会2000年公布的36个等位基因的75.43%;对706个HLA等位基因的分型均为中-高分辨率,有分辨纯合子等位基因的能力;易长期保存书面的实验原始资料,即杂交条;具有成本低、劳动强度低、省时和DNA消耗量少等优点。PCR-RSSO适合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建立造血干细胞及脐带血干细胞库的组织配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抗原 聚合链反应 等位基因 序列分析 DNA 反向杂交 序列异性寡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遗传易感性与HLA-DRB1基因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世群 刘中霖 +4 位作者 邢诒刚 陶恩祥 刘军 杨炼红 苗国栋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73-374,共2页
目的 探讨HLA DRB1基因与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 (sporadicAlzheimer sdisease ,SAD)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 (PCR SSP)技术分别测定 49例SAD患者和 45名正常老年人 (对照组 )的HLA DRB1亚区DRB1 0 3、DR... 目的 探讨HLA DRB1基因与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 (sporadicAlzheimer sdisease ,SAD)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 (PCR SSP)技术分别测定 49例SAD患者和 45名正常老年人 (对照组 )的HLA DRB1亚区DRB1 0 3、DRB1 0 4、DRB1 0 9三种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SAD患者中三种基因频率分别为 19 4%、5 1%、17 3 % ,而正常老年人中的相应基因频率分别为 7 8%、14 4%、2 1 1% ,其中HLA DRB1 0 3 (OR =2 85 2 ,P <0 0 5 )、DRB1 0 4(OR =0 3 18,P <0 0 5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DRB1 0 9(OR =0 784,P >0 0 5 )差异则无显著性。结论 HLA DRB1 0 3可能是SAD的易感基因 ,而HLA DRB1 0 4可能对SAD的发病起到保护作用。HLA DRB1 0 9与SAD发病无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 遗传易感性 HLA-DRBl基因 序列异性引物聚合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群HLA-B等位基因与HIV-1感染者疾病进程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赵彬 韩晓旭 +5 位作者 代娣 董西华 张旻 张子宁 施万英 尚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30-433,435,共5页
目的:通过对中国人群HIV-1感染典型进展者(Typical progressors,TP)和长期不进展者(Long-term nonpmgressors,LTNP)HLA-B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的研究,探讨中国人群HLA-B等位基因与HIV-1感染者疾病进程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随机... 目的:通过对中国人群HIV-1感染典型进展者(Typical progressors,TP)和长期不进展者(Long-term nonpmgressors,LTNP)HLA-B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的研究,探讨中国人群HLA-B等位基因与HIV-1感染者疾病进程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河南、吉林、辽宁、新疆、云南五省收集356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血样,其中289例典型进展者和67例长期不进展者。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PCR-SSP)对其HLA-B等位基因特异性进行检测,并分析了他们的等位基因纯合子情况及Bw4/Bw6血清型,比较二组差异。结果:发现4个HLA-B等位基因位点在中国HIV-1感染人群中的表达频率较高,分别是HLA-B^*13(TP:11.8%;LTNP:15.7%)、HLA-B^*15(TP:17.3%;LTNP:8.2%)、HLA-B^*40(TP:12.5%;LTNP:17.9%)、HIA-B^*51(TP:9%;LTNP:10.4%)。其中长期不进展组HLA-B^*67的等位基因频率为4.5%,典型进展组HLA-B^*67的等位基因频率为1.2%,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22,OR=0.26,95%CI=0.08-0.89)。典型进展组的B^*15的等位基因频率(17.3%)显著高于长期不进展组(8.2%)(P=0.009,OR=2.34,95%CI=1.18~4.76)。结论:HLA-B^*67等位基因可能与延缓中国HIV-1感染者疾病进程相关,HLA-B^*15等位基因可能与加速中国HIV-1感染者疾病进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HLA-B等位基因 多态性 聚合链反应-序列引物技术(PCR-SS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辨率和高分辨率HLA-Ⅱ类PCR-SSP基因分型在骨髓移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郑黎燕 孔繁华 +5 位作者 屠敏 金荔 陈兴国 奚永志 郭斯启 刘楠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42-147,共6页
为满足临床骨髓移植对HLA配型的要求,本研究采用先进、快速的DNA提取方法和低分辨率与高分辨率HLA-ⅡPCR—SSP分型方法,对150例临床骨髓移植供、受者进行HLA-Ⅱ类分型研究,并且对分型方法进行了改进,建立了随时间释放DNA聚合酶活性... 为满足临床骨髓移植对HLA配型的要求,本研究采用先进、快速的DNA提取方法和低分辨率与高分辨率HLA-ⅡPCR—SSP分型方法,对150例临床骨髓移植供、受者进行HLA-Ⅱ类分型研究,并且对分型方法进行了改进,建立了随时间释放DNA聚合酶活性的分型方法。结果表明:DNA提取方法可以满足微量HLA-Ⅱ类DNA分型方法对DNA样本的要求,200μl全血DNA产量为4—12μg,A260/A280为1.7~1.9。低分辨率和高分辨率HLA-Ⅱ类PCR-SSP均具有良好稳定性、可靠性和准确性。低分辨率HLA-Ⅱ类PCR—SSP方法耗时1.5小时,适用于同胞兄弟姐妹间的骨髓移植配型。高分辨率HLA-Ⅱ类亚型PCR-SSP分型方法耗时2小时50分钟,适用于同胞兄弟姐妹间骨髓移植配型的特殊病例和无血缘关系骨髓移植供、受者间的配型。本研究的分型方法对于推动我国骨髓移植工作的开展和未来的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移植 HLA-Ⅱ类抗原 聚合链反应-序列异性引物 基因分型 组织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汉族人群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HLA-DRB1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燕 周晔 +3 位作者 邓安梅 陈波 蒋天舒 仲人前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143-1145,共3页
目的:探讨组织相容性抗原Ⅱ类HLA-DRB1等位基因与原发性肝汁性肝硬化(Primarybiliarycirrhosis,PBC)患者人群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PCR)对105例确诊PBC患者,400例健康人群进行HLA-DRB1等位基因及相关亚型基因分析... 目的:探讨组织相容性抗原Ⅱ类HLA-DRB1等位基因与原发性肝汁性肝硬化(Primarybiliarycirrhosis,PBC)患者人群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PCR)对105例确诊PBC患者,400例健康人群进行HLA-DRB1等位基因及相关亚型基因分析。结果:PBC患者组DRB1*07的频率为37·26%,与正常人组的13·8%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比数比为2·7),所有阳性患者经亚型分析均为DRB1*0701;其余DRB1的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DRB1*0701阳性与阴性患者群体的疾病进程、临床指征、实验室指征等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中国人群PBC患者可能与DRB1*0701易感性相关,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一定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 HLA-DRB1 序列异性引物聚合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