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蜡样芽孢杆菌特异性基因筛选及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1
作者 赵岩岩 王书彦 +7 位作者 赵琳琳 赵璐 周威 崔震昆 张浩 王淼焱 王书贤 赵圣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71-277,共7页
该研究以蜡样芽孢杆菌ATCC 14579的基因组为模板,利用比较基因组学方法筛选并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验证获得3个蜡样芽孢杆菌的特异性基因,用于食品中蜡样芽孢杆菌的快速检测,并对引物的特异性、灵敏度、... 该研究以蜡样芽孢杆菌ATCC 14579的基因组为模板,利用比较基因组学方法筛选并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验证获得3个蜡样芽孢杆菌的特异性基因,用于食品中蜡样芽孢杆菌的快速检测,并对引物的特异性、灵敏度、抗干扰能力和人工污染检测限等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筛选获得的3个基因片段特异性较好。其中以gene2626设计的引物gFA2特异性最好,检测灵敏度可达359. 5 fg/μL。抗干扰评价结果表明在牛肉背景菌群浓度5. 28×10^7CFU/m L和猪肉背景菌群浓度7. 75×10^6CFU/m L的干扰下,蜡样芽孢杆菌的最低检出限为3. 74×10^3CFU/m L。人工污染试验结果表明,蜡样芽孢杆菌经增菌培养10 h后,人工污染的牛肉和猪肉样品中蜡样芽孢杆菌的检出限分别为4. 62和8. 38 CFU/g。因此该研究筛选的特异性基因及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在食品中蜡样芽孢杆菌的快速检测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样芽孢杆菌 异性基因 筛选 聚合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列特异引物引导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SSP)结合血清学在疑难血型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宋艳艳 张羽茜 +2 位作者 曹昕瑞 于笑难 郑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24-827,共4页
目的 探讨血型血清学与序列特异引物引导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SSP)基因分型在ABO疑难血型鉴定中的作用。方法 用血清学分析鉴定的ABO疑难血型标本80例,同时采用PCR-SSP法进行基因分型,结合两种方法学结果,确定血型及制定输血策略。结果... 目的 探讨血型血清学与序列特异引物引导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SSP)基因分型在ABO疑难血型鉴定中的作用。方法 用血清学分析鉴定的ABO疑难血型标本80例,同时采用PCR-SSP法进行基因分型,结合两种方法学结果,确定血型及制定输血策略。结果 血清学鉴定亚型40例,其他原因引起的抗原抗体缺失或减弱正常血型40例;PCR-SSP法基因分型亚型41例(3例二者结果不一致:血清学Ael型1例,基因分型O2O2;血清学O型1例,基因分型BO1;血清学A型1例,基因分型AB),正常血型39例。结论 使用血清学结合基因分型鉴定ABO疑难血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 血型血清学 序列引物引导的聚合链式反应(PCR-SSP) 疑难血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对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效率、灵敏度和特异性的影响
3
作者 蒋城 杨中柱 +1 位作者 赵美莲 宋瑱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24-729,共6页
以人类基因组DNA和志贺氏菌粗制裂解菌液为模板,扩增115 bp的Alu基因片段和402 bp的ipaH基因片段.通过设置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和模板的浓度为变量,分别研究了氧化石墨烯对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 以人类基因组DNA和志贺氏菌粗制裂解菌液为模板,扩增115 bp的Alu基因片段和402 bp的ipaH基因片段.通过设置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和模板的浓度为变量,分别研究了氧化石墨烯对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效率和灵敏度的影响;运用多轮PCR扩增方法研究了氧化石墨烯对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特异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氧化石墨烯有效提高PCR扩增效率的范围为9—14倍,提高PCR灵敏度一个数量级以及增加多轮PCR扩增中的两轮扩增反应.从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的结果可以看出,本文制备的氧化石墨烯片层厚度主要集中在0.5—0.8 nm,少数大于1 nm,总体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除此之外,本文还发现当氧化石墨烯浓度到达μg·μL^(-1)后,引物二聚体与氧化石墨烯的浓度呈正比,说明氧化石墨烯优化PCR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其与引物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聚合链式反应 扩增效率 灵敏度 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纳米粒子对聚合酶链式反应体系中长链DNA特异性扩增的效应
4
作者 刘美荣 朱树华 周杰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91-395,共5页
以乙烯受体基因ETR1(2500bp)和山梨醇脱氢酶基因(SDH)(1100bp)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金纳米粒子对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体系中大于1000bp的长链DNA特异性扩增的效应。结果表明,金纳米粒子显著增强了ETR1和SDH在PCR时的特异性... 以乙烯受体基因ETR1(2500bp)和山梨醇脱氢酶基因(SDH)(1100bp)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金纳米粒子对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体系中大于1000bp的长链DNA特异性扩增的效应。结果表明,金纳米粒子显著增强了ETR1和SDH在PCR时的特异性扩增,有效降低了非特异性扩增。在ETR1和SDH的PCR中,金纳米粒子适宜浓度为0.4nmol·L^-1。在50℃-62℃的退火温度范围内,金纳米粒子均能够显著增强ETR1和SDH的特异性扩增。因此,金纳米粒子不仅提高了1000bp以上的长链DNA在PCR扩增的特异性,而且拓宽了PCR的退火温度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粒子 聚合链式反应 异性扩增 异性扩增 长链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西兰柔鱼与北太平洋柔鱼的品种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鉴定
5
作者 衣洁菡 赵爱华 +3 位作者 王金荣 郭德慧 李燕青 仲米存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0-84,共5页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扩增新西兰柔鱼和北太平洋柔鱼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Ⅰ,COⅠ)基因,通过多重序列比对检测2种鱿鱼之间的多态性位点。根据2种鱿鱼的特异性...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扩增新西兰柔鱼和北太平洋柔鱼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Ⅰ,COⅠ)基因,通过多重序列比对检测2种鱿鱼之间的多态性位点。根据2种鱿鱼的特异性位点分别设计2种鱿鱼的品种特异性引物,并利用多重PCR实现2种鱿鱼品种的特异性鉴定和区分。结果表明:建立的品种特异性PCR鉴别体系对新西兰柔鱼和北太平洋柔鱼分别扩增出214 bp和339 bp的品种特异性条带,该方法的检测限低至0.1 ng,且能检测出新西兰柔鱼中1%的北太平洋柔鱼掺入,并能有效检测市场上2种鱿鱼及其复配鱼糜制品的原料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鱿鱼 新西兰柔鱼 北太平洋柔鱼 多态性位点 品种异性聚合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Ⅲ型登革病毒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研究
6
作者 李刚 王飞 +2 位作者 郭日波 柯伟民 廖育煌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3期235-237,共3页
本文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Ⅲ型登革病毒基因。所设计引物在E基因组,引物2位于核苷酸序列的1139~1158位,引物1位于1453~1471位,反应产物为333bp,内含1个HindⅢ限制性内切酶位点,酶切后有128 bp和199 bp两个片段。... 本文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Ⅲ型登革病毒基因。所设计引物在E基因组,引物2位于核苷酸序列的1139~1158位,引物1位于1453~1471位,反应产物为333bp,内含1个HindⅢ限制性内切酶位点,酶切后有128 bp和199 bp两个片段。产物在含溴化乙锭的2%琼脂糖中电泳。采用RT-PCR法可测出少至5个半数组织细胞培养感染量(TCID_so)的病毒R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聚合反应 登革病毒 异性研究 E基因 组织细胞培养 引物 敏感性 限制性内切 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猪细小病毒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戎伟 杨润德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65-467,共3页
本研究依据编码猪细小病毒结构蛋白VP2基因序列,合成了一对寡核苷酸引物,通过减少病毒核酸的提取时间、费用及优化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条件,成功地从猪细小病毒(PPV)感染的细胞中扩增出预期的158bp片段,经EcoRⅠ酶切鉴定,证实了该扩... 本研究依据编码猪细小病毒结构蛋白VP2基因序列,合成了一对寡核苷酸引物,通过减少病毒核酸的提取时间、费用及优化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条件,成功地从猪细小病毒(PPV)感染的细胞中扩增出预期的158bp片段,经EcoRⅠ酶切鉴定,证实了该扩增片段的特异性。经敏感性试验测定,PCR的最低检出量为0 008病毒血凝(HA)单位。这些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PCR对PPV的检测人有快速、简便、经济、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链式反应 异性 PCR 病毒核酸 血凝 HA 感染 猪细小病毒 PPV 扩增片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甲基化酶基因COMT和CCoAOMT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吕萌 倪志勇 +3 位作者 王娟 李波 罗淑萍 范玲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13-719,共7页
本研究利用半定量RT-PCR分析方法探索了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木质素合成途径中甲基化酶基因家族COMT和CCoAOMT在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时期纤维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COMT1,COMT2,COMT3和CCoAOMT1,CCoAOMT2在棉花的7个组织器官(... 本研究利用半定量RT-PCR分析方法探索了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木质素合成途径中甲基化酶基因家族COMT和CCoAOMT在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时期纤维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COMT1,COMT2,COMT3和CCoAOMT1,CCoAOMT2在棉花的7个组织器官(根、茎、叶、子叶、花瓣、雄蕊、胚珠)中都有表达,其中COMT1和CCoAOMT1在各组织中的表达趋势类似,COMT2,COMT3和CCoAOMT2表达趋势各异。在5~25d的棉纤维发育过程中,COMT1和COMT3表达稳定,COMT2表达量逐渐增加。而CCoAOMT基因家族的2个基因的表达量变化相对明显,CCoAOMT1在25d出现表达高峰,CCoAOMT2则在10d和15d呈现高表达量。本研究表明甲基化酶基因家族COMT和CCoAOMT在棉花的根,茎等维管组织中具有相对一致的高表达量,而在其他组织和发育纤维中则呈现出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和纤维发育时期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咖啡酸-O-甲基转移(COMT) 咖啡酰辅A-O-甲基转移(CCoAOMT) 反转录-聚合链式反应(RT-PCR) 组织异性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鼠肝炎病毒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9
作者 姚玉霞 丛斌 +2 位作者 彭郁葱 尤红煜 刘福英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3-17,共5页
建立特异、灵敏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结合碱性磷酸酶标记的探针杂交检测鼠肝炎病毒(MHV),采用MHV-3,MHV-A59病毒株感染DBT细胞,37℃培养,待细胞出现病变时收集提取病毒RNA。依据MHV基因序列设计一对高度保守... 建立特异、灵敏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结合碱性磷酸酶标记的探针杂交检测鼠肝炎病毒(MHV),采用MHV-3,MHV-A59病毒株感染DBT细胞,37℃培养,待细胞出现病变时收集提取病毒RNA。依据MHV基因序列设计一对高度保守区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扩增,结果可见147bp的鼠肝炎病毒产物特异扩增带。敏感性实验检测到10pg的鼠肝炎病毒RNA,同时用ELISA方法对照。结果提示应用RT—PCR技术结合探针杂交检测鼠肝炎病毒。具有简便、快速、灵敏等优势。本研究在国内尚未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肝 肝炎病毒 探针杂交 逆转录-聚合反应 RT-PCR 扩增 RNA 异性引物 病毒株 病变
全文增补中
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火鸡枝原体
10
作者 李凯年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1994年第9期3-3,共1页
美国Shaohua Zhao等人研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火鸡分枝杆菌(MM)。根据MM种特异性重组株P<sup>MM·2</sup>的DNA顺序合成了一对32 基引物,用该引物扩增约150bp的靶DNA进行MM—PCR。用58~61℃的温度退火其特异... 美国Shaohua Zhao等人研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火鸡分枝杆菌(MM)。根据MM种特异性重组株P<sup>MM·2</sup>的DNA顺序合成了一对32 基引物,用该引物扩增约150bp的靶DNA进行MM—PCR。用58~61℃的温度退火其特异性不受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反应 引物扩增 DNA 异性 原体 比用 斑点印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玉米59122品系的特异性检测 被引量:8
11
作者 许文涛 杨蓉 +4 位作者 陆姣 张南 罗云波 何景 黄昆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9-142,共4页
使用反向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克隆了转基因玉米59122的外源基因与玉米基因组之间的两段侧翼序列,并据其左侧侧翼序列设计了具品系特异性的引物,运用半巢式PCR技术建立了59122的品系特异性二重PCR检测方法,扩增片段100bp,横跨pat终... 使用反向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克隆了转基因玉米59122的外源基因与玉米基因组之间的两段侧翼序列,并据其左侧侧翼序列设计了具品系特异性的引物,运用半巢式PCR技术建立了59122的品系特异性二重PCR检测方法,扩增片段100bp,横跨pat终止子与转基因玉米侧翼基因之间。以转基因玉米59122、MON863、MON810、GA21、NK603,转基因大豆Roundup Ready和转基因油菜GT73等为材料,证明本方法与其他转基因作物具有高特异性。本方法在检测59122时,确定出连接体系中线性DNA的最佳质量浓度为1ng/μL左右,检出限达到0.1%,灵敏度为38个单倍体基因组拷贝数。因此可准确、快速、高效地检测转基因玉米及其产品,或作为常规PCR定性检测后的验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作物 品系异性检测 半巢式聚合链式反应 反向聚合链式反应 二重聚合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炎沙门氏菌种特异性FQ-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12
作者 邓树轩 程安春 +5 位作者 汪铭书 曹平 尹念春 曹省艳 张振华 颜彬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37-542,共6页
根据肠炎沙门氏菌(SE)种特异性DNA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能特异性扩增130bp片段的引物和TaqMan探针,首次建立了SE的种特异性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诊断方法。该法在SEDNA含量为9×10^8-9X104拷贝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检... 根据肠炎沙门氏菌(SE)种特异性DNA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能特异性扩增130bp片段的引物和TaqMan探针,首次建立了SE的种特异性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诊断方法。该法在SEDNA含量为9×10^8-9X104拷贝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检测SEDNA模板的灵敏度为4拷贝/μL,检测SE细菌数的灵敏度为6CFU/mL;特异性试验表明只对SE基因组呈阳性反应。分别应用该技术和传统细菌分离法检测60份来自人工感染鸭、小白鼠和肉兔的心、肝、脑和直肠粪便,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对心、肝、直肠粪便的阳性检测结果符合率为100%,而FQ-PCR对脑的阳性检测率极显著(P〈0.01)高于细菌分离。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快速、灵敏、特异、重复性好且能实时定量检测,可用于SE分离鉴定、SE感染疑似病例检测、SE体内动态分布规律研究及其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炎沙门氏菌(SE) 荧光定量聚合链式反应(FQ-PCR) 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特异性基因筛选及PCR检测体系建立 被引量:4
13
作者 翟立公 王俊颖 +4 位作者 张小雨 孟欣 崔葆 赵婉晴 牛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1-157,共7页
以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为检测目标,通过比较基因组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验证方法筛选到4个该血清型的特异性基因,其中以gene_3105作为该血清型的检测靶点设计引物PA23;并结合沙门菌属特异性引物139-141,建立一... 以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为检测目标,通过比较基因组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验证方法筛选到4个该血清型的特异性基因,其中以gene_3105作为该血清型的检测靶点设计引物PA23;并结合沙门菌属特异性引物139-141,建立一种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PCR检测方法。优化PCR反应体系,并对该检测体系的特异性、灵敏度、抗干扰能力及人工污染样品检出限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当样品中含有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时,该体系能扩增出2条特异性条带,含有其他血清型的沙门菌仅能扩增出284 bp条带,不含沙门菌无扩增条带产生。灵敏度评价表明,基因组DNA和纯菌菌落检出限分别为32.4 pg/μL和4.3×10~3 CFU/m L;抗干扰能力实验显示,当鸡肉背景菌群和猪肉背景菌群浓度在10~6 CFU/m L和4.87×10~7 CFU/m L时,检出限为6.43×10~4 CFU/m L。当无菌的鸡肉和猪肉样品中添加N CFU/25 g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时,经10 h增菌,检测结果为阳性(0<N<10)。实验建立甲型副伤寒沙门菌PCR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可在食品安全领域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比较基因组 血清型异性基因 聚合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果水晶梨褐色果皮突变体木质素合成相关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炳旭 于凤鸣 +4 位作者 张立彬 武军凯 宋立琴 肖啸 杜晓东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8-34,共7页
为研究木质素合成相关基因(PAL1、PAL2、CAD、POD、4CL)在大果水晶梨褐色果皮突变体中的表达特性,并为研究梨褐色果皮形成机制奠定基础。按照RNA试剂盒法提取果皮、花、叶片、果肉、枝条韧皮部中总RNA;利用DNAMAN和Primer 5.0软件设计... 为研究木质素合成相关基因(PAL1、PAL2、CAD、POD、4CL)在大果水晶梨褐色果皮突变体中的表达特性,并为研究梨褐色果皮形成机制奠定基础。按照RNA试剂盒法提取果皮、花、叶片、果肉、枝条韧皮部中总RNA;利用DNAMAN和Primer 5.0软件设计特异引物;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PAL1、PAL2、CAD、POD、4CL的最高相对表达量均出现在果皮中;果皮和果肉中POD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基因,花、叶片和枝条韧皮部中CAD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基因。综上所述,大果水晶梨褐色果皮突变体木质素合成相关的5个酶基因在果皮、果肉、叶片、花和枝条韧皮部中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这些基因可能与大果水晶梨褐色果皮的形成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果水晶梨褐色果皮突变体 木质素合成关键 基因 反转录-聚合链式反应(RT-PCR) 组织异性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usarium boothii特异性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潘逸 张昊 +3 位作者 罗文 徐进 许景升 冯洁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1-124,共4页
根据报道的Fusariumspp.的reductase-like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用于Fusarium boothii的特异性检测引物F-Fg/R-Fg。利用该对引物对包括F.boothii在内的35株镰刀菌的基因组DNA进行了扩增。结果表明:该引物特异性强,仅从F.boothii基因组... 根据报道的Fusariumspp.的reductase-like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用于Fusarium boothii的特异性检测引物F-Fg/R-Fg。利用该对引物对包括F.boothii在内的35株镰刀菌的基因组DNA进行了扩增。结果表明:该引物特异性强,仅从F.boothii基因组DNA中扩增出300bp左右的特异性条带,其他参照菌株及阴性对照均无任何条带;灵敏度验证结果表明,该检测法可以检测出50pg F.boothii基因组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刀菌 异性检测 聚合链式反应 FUSARIUM boothi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eidelberg血清型特异性基因筛选及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16
作者 翟立公 郭元新 +1 位作者 王俊颖 王蓓蓓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0-54,57,共6页
海德尔堡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 serovar Heidelberg,SH)是沙门氏菌属内重要的致病性血清型。通过对SH基因组序列进行BLAST比对和PCR验证,筛选出了4个SH血清型特异性基因(SeHA_C2639、SeHA_C2640、SeHA_C3259和SeHA_C3258)。以Se... 海德尔堡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 serovar Heidelberg,SH)是沙门氏菌属内重要的致病性血清型。通过对SH基因组序列进行BLAST比对和PCR验证,筛选出了4个SH血清型特异性基因(SeHA_C2639、SeHA_C2640、SeHA_C3259和SeHA_C3258)。以SeHA_C3258作为靶点设计引物pHAm8(350bp)和沙门氏菌属特异性引物139-141(284bp),建立SH的PCR检测方法,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经55株不同血清型的沙门氏菌和其他常见食源性致病菌证明,该检测体系具有较好的特异性,纯菌菌落灵敏度为6.1×10~2 CFU/mL。以浓度为N×10~5~N×10~1 CFU/mL的大肠杆菌或鼠伤寒沙门氏菌为干扰菌时,该体系对10~2 CFU/mL的SH检测结果无影响。人工污染SH的牛奶样品,经8h培养,检测限达1.52CFU/mL。该检测方法能快速、准确检测出食品中的SH,有利于在食品安全领域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尔堡沙门氏菌 血清型异性基因 聚合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S rDNA序列分析法快速鉴定西藏地区传统乳制品中的乳酸菌 被引量:20
17
作者 夏雪娟 陈芝兰 +2 位作者 陈宗道 阚建全 杨吉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245-249,共5页
对14株乳酸菌进行菌种鉴定。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属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种特异性PCR与NEBcutter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乳酸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14株菌中,除123-2和23-3外,其余12株菌均属于乳杆菌属;11-2... 对14株乳酸菌进行菌种鉴定。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属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种特异性PCR与NEBcutter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乳酸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14株菌中,除123-2和23-3外,其余12株菌均属于乳杆菌属;11-2、13-3、14-3、16-4、23-3、24-3、26-1、122-1、123-4为干酪乳杆菌或副干酪乳杆菌,17-5、20-2、28-1属于植物乳杆菌,123-2为肠膜状明串株菌,125-2为类布氏乳杆菌,除23-3外均与属特异性PCR结果相匹配;11-2、13-3、14-3、16-4、23-3、24-3、26-1、122-1、123-4均为副干酪乳杆菌。NEBcutter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菌株划分的准确性。该方法快速可靠,且误差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鉴定 异性聚合链式反应 16SrDNA 异性聚合链式反应 NEBcutt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江牡蛎16S rRNA基因片段序列变异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苏天凤 江世贵 +2 位作者 周发林 朱彩艳 陈丕茂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0-103,共4页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扩增了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 (Gould)线粒体DNA16S rRNA基因,获得了大约为500bp的片段.PCR产物纯化后进行序列测定,经Clustal X同源排序,去除引物及部分端部序列,得到了415bp的核苷酸片段.比较并...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扩增了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 (Gould)线粒体DNA16S rRNA基因,获得了大约为500bp的片段.PCR产物纯化后进行序列测定,经Clustal X同源排序,去除引物及部分端部序列,得到了415bp的核苷酸片段.比较并分析了该片段的钦洲湾、长沙湾、镇海湾和珠江口共105个近江牡蛎个体的核苷酸序列多态性,共检测到23个多态性核苷酸突变位点,包括16个转换位点和7个颠换位点,发现了1个核苷酸插入突变位点.4个群体可分为12种单倍型.结果表明:4个群体中广西钦洲湾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其次为长沙湾、珠江口群体,镇海湾群体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RNA基因 核苷酸 多态性 序列变异 突变位点 聚合链式反应 扩增 近江牡蛎 群体遗传 引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区汉族人群中性粒细胞抗原的基因频率与其分子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朱傲雪 杨颖 +3 位作者 张嘉敏 杨启修 高欢欢 朱自严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04-910,共7页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汉族人群人类中性粒细胞抗原(Human neutrophil antigens,HNA)的基因频率分布与其分子特征。方法:使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primer,PCR-SSP)对上海地区326名随机...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汉族人群人类中性粒细胞抗原(Human neutrophil antigens,HNA)的基因频率分布与其分子特征。方法:使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primer,PCR-SSP)对上海地区326名随机健康献血者的HNA-1(-a,-b,-c),HNA-3(-a,-b),HNA-4a(+,-)和HNA-5a(+,-)进行基因分型,测序和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验证其分子特征;并使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另外91份随机健康样本HNA-2a抗原表达。结果:本研究成功分析HNA-1、3-5各系统基因型。发现3例FCGR3B的变异体,其中2例为FCGR3B*01等位基因发生227 A→G和349 G→A的突变,另1例为一条染色体上的FCGR3B*02等位基因发生277 A→G的突变。HNA-1a、1b、1c、3a、3b基因频率分别为0.620、0.380、0、0.653和0.347,HNA-4a(+)、4a(-)、5a(+)、5a(-)基因频率分别为1、0、0.896和0.104,流式结果证实HNA-2a抗原频率为1,所测个体均具有HNA-2a阳性粒细胞,但不同个体具有不同比例的阳性粒细胞。这些分布与高加索人群相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而与广东人群相比,主要是HNA-3系统分布有差异。结论:中国上海人群HNA具有独特的多态性,需要引起输血实践的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中性粒细胞抗原 基因频率 抗原频率 序列异性引物聚合反应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孝感地区RhD阴性个体分子生物学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戈勇 涂同涛 +4 位作者 柯秋高 邓曦 柯卫泽 栾玲峰 魏晴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85-587,共3页
目的分析孝感地区RhD阴性个体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对血清学检测为RhD阴性的标本,通过PCRSSP的方法对RHD特异性外显子7及内含子4,启动子及外显子10进行筛查。阳性标本进一步筛查RHD基因特异性外显子3、4、5、6、7、9及RHD1227A,即DEL... 目的分析孝感地区RhD阴性个体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对血清学检测为RhD阴性的标本,通过PCRSSP的方法对RHD特异性外显子7及内含子4,启动子及外显子10进行筛查。阳性标本进一步筛查RHD基因特异性外显子3、4、5、6、7、9及RHD1227A,即DEL。结果在94例RhD阴性标本中,66.0%(62/94)为RHD基因完全缺失,23.4%(22/94)含完整的RHD基因,其中21例为RHD1227A,占22.3%(21/94),10.6%(10/94)为RHD基因部分缺失。结论 RHD基因缺失为孝感地区RhD阴性个体的主要分子生物学特征,DEL为次主要分子生物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D阴性 RHD1227A 序列异性引物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