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酵母单杂交系统筛选CpG免疫激活序列的特异性结合蛋白 被引量:8
1
作者 胡振林 孙树汉 +1 位作者 戴建新 周凤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42-545,T002,共5页
目的 :寻找与 Cp G免疫激活序列 (imm unostimulatory sequence,ISS)有选择性相互作用的蛋白 ,以进一步探讨其分子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酵母单杂交系统 ,以 4重复的 ISS为“诱饵”,对人骨髓细胞 c DNA文库进行初步筛选 ,并对部分阳性... 目的 :寻找与 Cp G免疫激活序列 (imm unostimulatory sequence,ISS)有选择性相互作用的蛋白 ,以进一步探讨其分子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酵母单杂交系统 ,以 4重复的 ISS为“诱饵”,对人骨髓细胞 c DNA文库进行初步筛选 ,并对部分阳性克隆以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 (EMSA )进行验证。结果 :已获得 4个双阳性克隆 ,其中两个编码功能未知的蛋白 ,而另外两个均属抗体轻链 ,分别与抗 DNA抗体和抗乙肝表面抗原抗体 (HBs Ab)高度同源 ;EMSA发现 HBs Ab可在偏酸 p H条件下 (p H6 .4和 5 .8时 )特异性地与含 ISS的寡核苷酸 (Cp G- ODN)结合。 结论 :HBs Ab可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G免疫激活序列 酶母单杂交系统 免疫球蛋白 异性结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脑炎病毒寡核苷酸基因芯片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张海燕 马文丽 +4 位作者 李凌 吴清华 徐秋林 温颖 郑文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2期1244-1247,共4页
目的:制备检测乙型脑炎病毒寡核苷酸(oligo)基因芯片。方法: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设计60-meroligo探针用于制备基因芯片,乙型脑炎病毒(JEV)基因片段经限制性显示技术扩增标记,用于芯片杂交,清洗和干燥后对芯片进行扫描和数据分析。结果:... 目的:制备检测乙型脑炎病毒寡核苷酸(oligo)基因芯片。方法: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设计60-meroligo探针用于制备基因芯片,乙型脑炎病毒(JEV)基因片段经限制性显示技术扩增标记,用于芯片杂交,清洗和干燥后对芯片进行扫描和数据分析。结果:大部分oligo探针都能特异性与相应样品杂交,呈现阳性荧光信号,而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则基本不能检测到荧光信号。结论:实验中建立的oligo基因芯片检测病原体方法可行,具有应用于临床诊断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脑炎病毒 寡核苷酸基因芯片 限制性显示技术 基因芯片检测 生物信息学 软件设计 基因片段 数据分析 空白对照 阴性对照 临床诊断 光信号 异性 病原体 制备 探针 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标记寡核苷酸探针检测变形链球菌 被引量:2
3
作者 陈罕 凌均棨 刘建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6期16-17,共2页
[目的]建立应用荧光标记寡核苷酸探针BC73快速检测变形链球菌的方法。[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荧光标 记寡核苷酸探针EUB338和BC73与模式菌株和牙菌斑样品荧光原位杂交后的荧光强度和荧光计数。[结果]荧光标记寡核苷 酸探针BC73与变形... [目的]建立应用荧光标记寡核苷酸探针BC73快速检测变形链球菌的方法。[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荧光标 记寡核苷酸探针EUB338和BC73与模式菌株和牙菌斑样品荧光原位杂交后的荧光强度和荧光计数。[结果]荧光标记寡核苷 酸探针BC73与变形链球菌S. mutans 10449杂交的荧光强度7倍于S.mitis 15914和E. coli K12。变形链球菌占牙菌斑中细 菌总数的1.7%。[结论]荧光标记寡核苷酸探针BC73能特异性检测牙菌斑中的变形链球菌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链球菌 寡核苷酸探针 牙菌斑 荧光标记 异性检测 流式细胞仪检测 荧光原位杂交 荧光强度 E.COLI 菌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球小奥德蘑白色菌株特异性标记开发 被引量:1
4
作者 崔玉进 荣成博 +5 位作者 高琪 董永强 宋庆港 刘宇 宋忠娟 王守现 《中国食用菌》 2021年第11期70-75,共6页
丝球小奥德蘑(Oudemansiella apalosarca)菌株JZB2115081是一株颜色洁白但菇柄短、易开伞、产量低的菌株;而丝球小奥德蘑菌株JZB2115055是一株产量高,菇型好但子实体整齐度不高的菌株。目前生产上除出菇试验外,缺乏快速区分鉴定2种菌株... 丝球小奥德蘑(Oudemansiella apalosarca)菌株JZB2115081是一株颜色洁白但菇柄短、易开伞、产量低的菌株;而丝球小奥德蘑菌株JZB2115055是一株产量高,菇型好但子实体整齐度不高的菌株。目前生产上除出菇试验外,缺乏快速区分鉴定2种菌株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杂交育种工作进程,因此试验采用27个ISSR引物同时对2个菌株的DNA模板进行PCR扩增,回收菌株JZB2115081的特异性扩增条带,通过克隆、测序获得7条特异性条带的DNA序列,并设计特异性引物对。最终筛选得出2对特异性扩增丝球小奥德蘑菌株JZB2115081的扩增标记(引物对8071F/R、8122F/R),从而可快速区分菌株JZB2115081与菌株JZB2115055,为后期选育具有JZB2115081菌株特性且兼有菌株JZB2115055优良性状的杂交新菌株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球小奥德蘑 杂交育种 序列异性扩增标记 PCR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反向斑点杂交技术进行脐血HLA-DRB基因分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5
作者 黄以宁 廖灿 +3 位作者 汤雪薇 李焱 谢杏梅 曾瑞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48-152,共5页
HLA分子的多态性对于移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常用的HLA基因分型方法中SSOP基因分型方法有较高分辨率 ,但操作过程复杂 ,仅适于大样本的HLA分型。PCR SSP基因分型方法分辨率较低 ,但操作过程简单 ,适于临床要求。有必要建立一种简便、快... HLA分子的多态性对于移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常用的HLA基因分型方法中SSOP基因分型方法有较高分辨率 ,但操作过程复杂 ,仅适于大样本的HLA分型。PCR SSP基因分型方法分辨率较低 ,但操作过程简单 ,适于临床要求。有必要建立一种简便、快速、价廉、高分辨率的基因分型方法。本研究取 6 3份已知HLA DRB型的脐血标本 ,经盐酸胍方法提取DNA用于反向斑点杂交 (RDB)基因分型 ,同时采用SSOP和PCR SSP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所有样本用RDB方法基因分型均获得成功 ,可准确地分辨 6 0个HLA DRB等位基因 ,且结果与用SSOP和PCR SSP方法的结果完全一致。结论提示 ,RDB方法可准确地分辨HLA DRB等位基因 ,分辨率高 ,操作简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斑点杂交技术 HLA-DRB基因分型 脐血 异性序列引物PCR 序列异性寡核苷酸探针 白细胞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向点杂交法检测中国人N-乙酰化酶基因型 被引量:5
6
作者 陈冰 李金恒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269-1272,共4页
目的 建立快速方便的反向点杂交法 (RDB)检测中国人N 乙酰化酶 (NAT2 )基因型。方法 采用PCR法扩增生物素标记的DNA片段 ,与固定在尼龙膜上的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进行杂交 ,通过非同位素法显色检测杂交结果 ,分析NAT2 5种主要... 目的 建立快速方便的反向点杂交法 (RDB)检测中国人N 乙酰化酶 (NAT2 )基因型。方法 采用PCR法扩增生物素标记的DNA片段 ,与固定在尼龙膜上的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进行杂交 ,通过非同位素法显色检测杂交结果 ,分析NAT2 5种主要突变位点。用本法对 4 8名肺结核患者NAT2基因型进行了分析。结果 RDB法与等位基因特异扩增法结果完全一致。 4 8名肺结核患者NAT2 5、 6、 73种突变型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1 0 4 %、2 2 9%和 15 6 %。野生型纯合子、杂合子和突变型纯合子分别为 33 3%、5 4 2 %和 12 5 %。结论 RDB法检测NAT2基因型准确、方便 ,适用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化酶(NAT2) 多态性 反向点杂交法(RDB) 等位基因异性寡核苷酸探针(ASO) 基因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A-DQB1启动子多态性与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发病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汪希鹏 林其德 +2 位作者 陆佩华 马政文 黄立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837-840,共4页
目的 :探讨HLA DQB1启动子区域基因多态性是否与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发病存在关联。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方法 ,对 32例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患者和 5 3例正常妇女 ,分析DQB1启动子区域基因多态性。结果 :发... 目的 :探讨HLA DQB1启动子区域基因多态性是否与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发病存在关联。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方法 ,对 32例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患者和 5 3例正常妇女 ,分析DQB1启动子区域基因多态性。结果 :发现DQB1启动子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中无统计学上差异 ,而QBP6 2 DQB1 0 6 0 4 0 6 0 5单元型在患者组中的表达频率是 12 5 % ,在对照组中频率是 2 83% ,两者相比差异显著 (RR =4 9,P <0 0 5 )。此外 ,还发现了 6种中国人新的QBP DQB1的单元型。结论 :DQB1启动子与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不存在直接关联 ,但与DQB1组成的单元型可能是导致该病易感性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产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启动子 聚合酶链式反应 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白细胞抗原-DQB1与儿童十二指肠溃疡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钟雪梅 许春娣 +3 位作者 奚容平 陈舜年 许玲娣 范丽安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92-694,共3页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B1等位基因与儿童十二指肠溃疡(DU)和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遗传关联性。方法采用非同位素标记的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CR-SSO)杂交的方法,对上海地区汉族健康儿童80例、DU患儿58例...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B1等位基因与儿童十二指肠溃疡(DU)和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遗传关联性。方法采用非同位素标记的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CR-SSO)杂交的方法,对上海地区汉族健康儿童80例、DU患儿58例的HLA-DQB1等位基因进行分型;并同时检测DU患儿H.pylori感染情况。结果在DU患儿中,HLA-DQB1×05031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健康儿童(分别为:6.02%、0.63%,P<0.05,RR=9),而在H.pylori阳性和H.pylori阴性DU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HLA-DQB1×05031与DU呈正相关,DU患儿与正常对照组儿童之间存在着遗传学的差异;虽然H.pylori感染是DU的重要致病因素,但HLA-DQB1×05031并不是通过H.pylori感染而影响DU的遗传易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溃疡 人类白细胞抗原一DQBl等位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序列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杂交 幽门螺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RSSO基础上HLA-Ⅰ、Ⅱ基因分型的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肖露露 郝桂琴 +3 位作者 叶欣 陈洪涛 谭茵 张升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通过对PCR-DNA技术的分析,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分型方法。方法:采用PCR反向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verse sequence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PCR-RSSO)杂交技术,建立改良半量扩增体系... 目的:通过对PCR-DNA技术的分析,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分型方法。方法:采用PCR反向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verse sequence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PCR-RSSO)杂交技术,建立改良半量扩增体系全自动HLA-I、Ⅱ等位基因分型方法,进行了635份血液标本HLA-A、B、C、DR、DQ等位基因分型,其中166份DNA同时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PCR-SSP)和手工全量扩增体系PCR-RSSO技术。对全自动半量PCR-RSSO、PCR-SSP、手工PCR-RSSO 3种方法做两两比较。结果;全自动半量PCR-RSSO的分型成功率为98.4%(3124/3175),PCR-SSP为98.8%(656/664),手工PCR-RSSO为88.3%(733/830)。经χ^2检验,全自动半量PCR-RSSO与PCR-SSP的分型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与手工PCR-RSSO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PCR-RSSO可识别HLA-I、Ⅱ共706个等位基因,覆盖WHO命名委员会2000年公布的36个等位基因的75.43%;对706个HLA等位基因的分型均为中-高分辨率,有分辨纯合子等位基因的能力;易长期保存书面的实验原始资料,即杂交条;具有成本低、劳动强度低、省时和DNA消耗量少等优点。PCR-RSSO适合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建立造血干细胞及脐带血干细胞库的组织配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抗原 聚合酶链反应 等位基因 序列分析 DNA 反向杂交 序列异性寡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兽共患病病毒基因芯片检测敏感性的测定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永强 康晓平 +5 位作者 王伟周 孙庆歌 刘洪 祝庆余 文其林 杨银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9-222,共4页
目的测定人兽共患病病毒基因芯片检测的敏感性,为建立高通量的人兽共患病病毒检测基因芯片提供依据。方法以黄病毒属的日本脑炎病毒(JBEV)作为检测敏感性的模型,以随机PCR扩增法扩增病毒基因组,然后将扩增产物标记荧光染料后与基因芯片... 目的测定人兽共患病病毒基因芯片检测的敏感性,为建立高通量的人兽共患病病毒检测基因芯片提供依据。方法以黄病毒属的日本脑炎病毒(JBEV)作为检测敏感性的模型,以随机PCR扩增法扩增病毒基因组,然后将扩增产物标记荧光染料后与基因芯片进行杂交,以两种方式测定芯片的敏感性,即最低检出核酸量和最低检出病毒TCID50量。最后,与特异PCR敏感性比较,评估本芯片的检测敏感性。结果人兽共患病病毒基因芯片至少可以检测出300ng的随机PCR产物核酸量。对病毒的检测敏感性可以达到10倍稀释的TCID50病毒量(即每200μl含有105TCID50的病毒量),与特异PCR检测敏感性相当。结论人兽共患病病毒芯片技术达到了较高的检测敏感性;建立高通量的人兽共患病病毒检测基因芯片技术具有可行性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寡核苷酸序列分析 敏感性与异性 基因 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二代测序技术确认PCR-SSOP法检出的HLA罕见等位基因 被引量:2
11
作者 钟显信 巫望达 +1 位作者 全湛柔 高素青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3-208,共6页
目的:确认PCR-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SSOP)法检出的4例磁珠探针HLA基因分型结果格局异常和3例模棱两可结果样本的HLA真实基因型。方法:对HLA高分辨组织配型血样采用PCR-SSOP法检出的4例磁珠探针HLA基因分型结果格局异常和3例模棱两可... 目的:确认PCR-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SSOP)法检出的4例磁珠探针HLA基因分型结果格局异常和3例模棱两可结果样本的HLA真实基因型。方法:对HLA高分辨组织配型血样采用PCR-SSOP法检出的4例磁珠探针HLA基因分型结果格局异常和3例模棱两可结果进一步采用PCR-直接测序分型(SBT)技术和二代测序(NGS)技术复检确认。结果:采用PCR-SSOP方法检出4例磁珠探针HLA基因分型结果格局异常的样本,加做SBT及NGS两种方法复检后结果显示,样本1的HLA-A分型结果与已知基因型不完全匹配,NGS分析显示,该等位基因与同源性最接近的等位基因A*31:01:02:01在第2外显子154位G>A变异,导致28位编码氨基酸由缬氨酸变为蛋氨酸(p.Val28Met),样本2的HLA-C结果为C*03:119, 06:02,样本3的HLA-C结果为C*03:03, 07:137,样本4的HLA-B结果为B*55:02,55:12。采用PCR-SSOP方法检出3例模棱两可结果样本,加做SBT及NGS两种方法复检后结果显示,样本5的HLA-B结果为B*15:58, 38:02,样本6的HLA-DRB1结果为DRB1*04:05, 14:101,样本7的HLA-DQB1结果为DQB1*03:34,05:02。其中等位基因C*03:119、C*07:137和DRB1*14:101均未收录于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常见及确认等位基因(CWD)表2.4版本。结论:PCR-SSOP法磁珠探针HLA基因分型结果格局异常提示可能为HLA罕见等位基因或新等位基因,需要测序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 等位基因 PCR-序列异性寡核苷酸探针 PCR-直接测序分型 二代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汉族HLA-DQB基因遗传多态性研究
12
作者 李琳 邓建强 +1 位作者 赖江华 赖淑苹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27-127,共1页
关键词 DQB 多态性研究 基因遗传 汉族 西安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序列异性寡核苷酸 等位基因多态性 探针杂交技术 聚合酶链反应 群体遗传学 遗传系统 个体识别 遗传标记 亲权鉴定 调查资料 基因座 法医学 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沿海巨蛎属(Crassostrea)牡蛎的种类及其分布 被引量:3
13
作者 于诗奇 韩自强 +2 位作者 陈燕婷 郭团玉 阙华勇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82-1692,共11页
福建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有多条河流入海,适宜牡蛎栖息繁衍,是我国牡蛎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迄今关于福建沿海牡蛎种类组成及分布情况的研究报道尚少,鉴于近20余年福建主要海湾经历了高强度的牡蛎养殖,有必要了... 福建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有多条河流入海,适宜牡蛎栖息繁衍,是我国牡蛎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迄今关于福建沿海牡蛎种类组成及分布情况的研究报道尚少,鉴于近20余年福建主要海湾经历了高强度的牡蛎养殖,有必要了解福建沿海牡蛎自然群体的物种组成和数量占比等自然种质资源状况。基于现场调查取样,结合采用多重种特异性PCR、ITS2杂交种鉴定和CO I测序共同鉴定福建沿海巨蛎属(Crassostrea)牡蛎种类及其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从福建沿海由北至南牡蛎野生种苗海区的19个采样点共960个样品中发现3种巨蛎属牡蛎,分别是福建牡蛎(Crassostrea angulata)、熊本牡蛎(C.sikamea)和香港牡蛎(C.hongkongensis),并未发现以往报道的近江牡蛎(C.ariakensis)。其中福建牡蛎(607个)占63.23%、熊本牡蛎(343个)占35.73%、香港牡蛎(10个)占1.04%。除个别采样点外,福建牡蛎和熊本牡蛎在各采样海区均有分布。香港牡蛎仅在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新发现群体)有少量分布。研究结果揭示的福建沿海地区巨蛎属的物种种类及其分布为后续开展牡蛎遗传多样性分析和遗传分化等种群遗传研究提供了关键基础资料,为牡蛎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打下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种类 巨蛎属 福建沿海 多重种异性PCR 基于ITS2序列杂交种鉴定 CO I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扩增技术
14
作者 武建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1年第3期274-274,共1页
用 DNA 探针技术分析特异的核苷酸序列来诊断传染病和遗传病,使诊断的灵敏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特异的靶序列含量极微,一般情况下即使用 DNA 杂交技术也难以测出,常需将嵌有靶基因的载体导入细菌细胞中,细菌快速繁殖,靶基因得到扩增... 用 DNA 探针技术分析特异的核苷酸序列来诊断传染病和遗传病,使诊断的灵敏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特异的靶序列含量极微,一般情况下即使用 DNA 杂交技术也难以测出,常需将嵌有靶基因的载体导入细菌细胞中,细菌快速繁殖,靶基因得到扩增后再进行检测。此法费时、费事,难于实际应用。1985年 Saiki 和1987年 Mullis 分别建立了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m reaction,PCR),又称特异性 DNA 序列引物定向酶促扩增技术,能选择性扩增、浓集一个特异性 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扩增技术 DNA 探针技术 多聚酶链反应 核苷序列 序列 选择性扩增 杂交技术 异性 多瘤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分析与扩增
15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2年第7期24-30,共7页
922381 温度和寡核苷酸引物长度对聚台酶链反应扩增专一性和有效性的影响[英]/Wu,D.Y.…∥DNACell Biol.-1991,10(3).-233~238[译自DBA, 1991,10(25),91-14514] 由于温度和寡核苷酸控制寡核苷酸杂交的专一性,因此研究了寡核苷酸长度(14... 922381 温度和寡核苷酸引物长度对聚台酶链反应扩增专一性和有效性的影响[英]/Wu,D.Y.…∥DNACell Biol.-1991,10(3).-233~238[译自DBA, 1991,10(25),91-14514] 由于温度和寡核苷酸控制寡核苷酸杂交的专一性,因此研究了寡核苷酸长度(14~20个核苷酸)、碱基组成及退火温度对PCR扩增专一性和有效性的影响。一般情况下,PCR专一性受寡核苷酸长度或引物与模板的退火温度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寡核苷酸引物 聚合酶链反应 退火温度 碱基组成 测序法 序列异性 核昔酸 电泳测序 抗原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珞巴族HLA-DRB1基因多态性
16
作者 康龙丽 高放 +3 位作者 张洪波 袁东亚 赵锋仓 李生斌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5-139,共5页
目的:检测西藏珞巴族HLA DRB1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并将其与18个人群的HLA DRB1频率进行比较,绘制系统发生树。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CR SSO)技术,对我国西藏南部林芝地区3代内无血缘关系的92个珞巴族健康个... 目的:检测西藏珞巴族HLA DRB1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并将其与18个人群的HLA DRB1频率进行比较,绘制系统发生树。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CR SSO)技术,对我国西藏南部林芝地区3代内无血缘关系的92个珞巴族健康个体进行了HLA DRB1位点的基因分型。采用不加权配对组算术方法(UPGMA)绘制系统发生树。结果:在92例珞巴族个体的184个等位基因中共检出11种HLA DRB1等位基因,其中HLA DRB1*04(27. 20% ),DRB*12(25. 50% )在珞巴族中最常见,共占珞巴族可检出等位基因的52. 70%;其他频率大于5%的等位基因还有DRB1*14(15. 20% ),DRB1*15(9. 80% )和DRB1*08(8. 20% )。结论:西藏珞巴族HLA DRB1等位基因分布与其他华人群体均存在很大的差异,显示其HLA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民族独特性;在遗传距离上珞巴族和藏族最近,这与民族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研究结果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珞巴族 HLA-DRB1等位基因 基因多态性 西藏 序列异性寡核苷酸探针 系统发生树 聚合酶链反应 等位基因分布 基因频率分布 基因型频率 无血缘关系 基因分型 健康个体 林芝地区 遗传距离 人群体 社会学 绘制 检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