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白菜蜡质缺失突变体YW71的遗传及序列变异分析
1
作者 杨双娟 唐昊 +8 位作者 赵艳艳 魏小春 王志勇 苏贺楠 张文静 李林 王坐京 原玉香 张晓伟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38,共7页
以大白菜蜡质突变体YW71为对象,研究其亮绿无蜡粉性状的遗传规律和调控基因。通过遗传分析,表明YW71中的亮绿无蜡粉性状由隐性单基因控制。通过等位基因互补实验证明YW71的亮绿性状是BrWAX2等位突变引起的。序列分析表明,在YW71中BrWAX... 以大白菜蜡质突变体YW71为对象,研究其亮绿无蜡粉性状的遗传规律和调控基因。通过遗传分析,表明YW71中的亮绿无蜡粉性状由隐性单基因控制。通过等位基因互补实验证明YW71的亮绿性状是BrWAX2等位突变引起的。序列分析表明,在YW71中BrWAX2基因在第3个外显子末端发生了39 bp的缺失,进而引起转录水平的可变剪切和翻译水平的提前终止。表达模式分析表明,BrWAX2基因在YW71茎和叶中表达量显著下降。此外,研究针对39 bp的变异开发并验证了共显性标记BrWAX2-In Del1。研究结果丰富了白菜类蔬菜蜡质突变遗传资源,将为亮绿无蜡粉品种的分子育种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亮绿突变体 等位基因互补实验 序列变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基因序列变异分析
2
作者 郭晏海 赵君庸 +2 位作者 苏成芝 阎小君 肖乐义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5-9,共5页
为了研究西安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组中C区基因的变异性,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StrandConformationPolrmorphism,SSCP)分析万法,对36份HCVRNA阳性血清的PCR... 为了研究西安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组中C区基因的变异性,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StrandConformationPolrmorphism,SSCP)分析万法,对36份HCVRNA阳性血清的PCR产物进行分析,结果有31份样品的SSCP图谱相同,对其中二份样品进行测序,证明序列是相同的;另外5价样品SSCP图谱不相同,其序列与前者也有差异。说明本地区HCV基因组中C区基因存在一个主要的基因类型。该实验为本地区HCV诊断试剂和疫苗的研究确定了研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蛋白基因 序列变异分析 SSCP 丙型肝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耳孔蜈蚣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变异分析
3
作者 左宝平 宋大祥 +1 位作者 周开亚 孙红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883-2885,共3页
[目的]对中国平耳孔蜈蚣种群的地理变异进行初步探讨。[方法]中国平耳孔蜈蚣标本经95%乙醇浸制后进行总基因组提取、PCR扩增和测序,最后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共定义26个单元型,单元型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3。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波动范... [目的]对中国平耳孔蜈蚣种群的地理变异进行初步探讨。[方法]中国平耳孔蜈蚣标本经95%乙醇浸制后进行总基因组提取、PCR扩增和测序,最后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共定义26个单元型,单元型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3。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波动范围较大,系统发生树中各样地平耳孔蜈蚣的单元型呈现一种混杂的分布格局。[结论]根据节肢动物分子钟,推断现代平耳孔蜈蚣遗传分布格局均比较古老,早在第三纪中期就已经形成,可见更新世冰期对平耳孔蜈蚣种群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序列变异分析 细胞色素B 平耳孔蜈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MOC1基因(ScMOC1)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旭娟 李纯佳 +7 位作者 徐超华 刘洪博 吴转娣 林秀琴 陆鑫 毛钧 字秋艳 刘新龙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34-746,共13页
MONOCULM 1(MOC1)基因在植物腋分生组织和腋芽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植物分蘖关键调控基因。本研究利用同源基因克隆法结合RT-PCR、RACE技术从甘蔗品种ROC22中克隆获得MOC1的同源基因,命名为Sc MOC1。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基因的c DN... MONOCULM 1(MOC1)基因在植物腋分生组织和腋芽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植物分蘖关键调控基因。本研究利用同源基因克隆法结合RT-PCR、RACE技术从甘蔗品种ROC22中克隆获得MOC1的同源基因,命名为Sc MOC1。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基因的c DNA序列包含一个长度为1299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3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含有GRAS保守结构域的非分泌蛋白,其分子量为45.43 k D,理化等电点p I为6.98。序列比对分析显示Sc MOC1与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赖草(Leymus secalinus(Georgi)Tzvel.)、水稻(Oryza sativa L.)等禾本科植物同源蛋白氨基酸序列一致性较高;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其与高粱、小米草(Setaria italica(L.)P.Beauv.)、玉米(Zea mays L.)等禾本科植物MOC1同源蛋白亲缘关系最近;Sc MOC1在甘蔗品种ROC22中的序列变异分析发现,30个克隆得到的序列中共有46个SNP位点和29处In Del位点,其中1个位点发生的单个碱基缺失和另一个位点的4个碱基插入是造成基因编码蛋白序列变化的主要原因。中性检测表明,Sc MOC1在ROC22中遵循中性进化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Sc MOC1在甘蔗品种ROC22分蘖期不同组织部位(根、茎、叶、分蘖芽、叶鞘、生长点)、茎尖生长点和不同发育阶段腋芽(幼嫩腋芽、半大腋芽、较大腋芽、成熟休眠腋芽)的表达特征,结果显示Sc MOC1在分蘖期的ROC22中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在生命活跃的茎尖生长点处表达量最高;在腋芽形成发育过程中该基因表达总体呈现出"升-降-升-降"的趋势,说明Sc MOC1基因可能在甘蔗腋芽形成发育阶段中发挥作用。以上研究可推测Sc MOC1在甘蔗的分蘖性状调控上扮演重要的角色。本研究为Sc MOC1的功能研究及其在甘蔗产量分子辅助育种中的利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分蘖 MOC1基因 序列变异分析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