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四株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红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1
作者
吴启叶
卢丽娜
+5 位作者
刘迎龙
平媛
何鹏搏
何月秋
吴毅歆
何鹏飞
《生物技术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9-247,共9页
【目的】构建广谱复制型荧光蛋白质粒,并对革兰氏阴性细菌标记以评价荧光蛋白质粒适用性。【方法】将gfp、mCherry和组成型启动子PpsbA克隆到质粒pBBR1MCS2'以构建表达载体pBBR1MCS2'-PpsbAGFP和pBBR1MCS2'-PpsbAmCherry,...
【目的】构建广谱复制型荧光蛋白质粒,并对革兰氏阴性细菌标记以评价荧光蛋白质粒适用性。【方法】将gfp、mCherry和组成型启动子PpsbA克隆到质粒pBBR1MCS2'以构建表达载体pBBR1MCS2'-PpsbAGFP和pBBR1MCS2'-PpsbAmCherry,通过接合转移将上述载体分别导入茄科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EP1、胡萝卜果胶杆菌(Pectobactererium 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WB、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JF和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cepacia)1-2中,观察菌落及细胞荧光表现,检测其生长曲线和质粒保持率,并验证相关功能。【结果】荧光蛋白表达载体pBBR1MCS2'-PpsbAGFP和pBBR1MCS2'-PpsbAmCherry被成功构建,并成功地利用绿色和红色荧光蛋白标记了上述4株革兰氏阴性细菌。荧光蛋白标记菌的菌落及细胞个体均有对应的荧光发出,生长速率与野生型菌株一致。然而,荧光蛋白质粒在此4株细菌中的稳定性存在较大差异:绿色和红色荧光蛋白质粒在JF菌株中的稳定性最高,无选择压力继代培养40 h后的质粒持有率分别达90.33%和94.67%,在WB和EP1菌株中次之,在1-2菌株中的稳定性均最差,分别在培养5 h和25 h后就检测不到荧光。此外,荧光标记的1-2菌株溶磷活性和WB致病性与各自野生型菌株无显著差异。【结论】成功构建2种荧光蛋白表达载体,并对R.solanacearum EP1等4株不同革兰氏阴性细菌的荧光蛋白标记。其在质粒保持率中,绿色和红色荧光蛋白在1-2菌株中稳定性较差,在其余3株菌株中均能稳定表达,为后续为革兰氏阴性细菌的标记及其相关功能研究提供重要的研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兰氏阴性细菌
荧光蛋白标记
广谱复制型
接合转移
质粒保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株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红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1
作者
吴启叶
卢丽娜
刘迎龙
平媛
何鹏搏
何月秋
吴毅歆
何鹏飞
机构
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生物技术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9-247,共9页
基金
云南省农业基础研究联合专项重点项目(202101BD070001-01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160672)。
文摘
【目的】构建广谱复制型荧光蛋白质粒,并对革兰氏阴性细菌标记以评价荧光蛋白质粒适用性。【方法】将gfp、mCherry和组成型启动子PpsbA克隆到质粒pBBR1MCS2'以构建表达载体pBBR1MCS2'-PpsbAGFP和pBBR1MCS2'-PpsbAmCherry,通过接合转移将上述载体分别导入茄科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EP1、胡萝卜果胶杆菌(Pectobactererium 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WB、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JF和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cepacia)1-2中,观察菌落及细胞荧光表现,检测其生长曲线和质粒保持率,并验证相关功能。【结果】荧光蛋白表达载体pBBR1MCS2'-PpsbAGFP和pBBR1MCS2'-PpsbAmCherry被成功构建,并成功地利用绿色和红色荧光蛋白标记了上述4株革兰氏阴性细菌。荧光蛋白标记菌的菌落及细胞个体均有对应的荧光发出,生长速率与野生型菌株一致。然而,荧光蛋白质粒在此4株细菌中的稳定性存在较大差异:绿色和红色荧光蛋白质粒在JF菌株中的稳定性最高,无选择压力继代培养40 h后的质粒持有率分别达90.33%和94.67%,在WB和EP1菌株中次之,在1-2菌株中的稳定性均最差,分别在培养5 h和25 h后就检测不到荧光。此外,荧光标记的1-2菌株溶磷活性和WB致病性与各自野生型菌株无显著差异。【结论】成功构建2种荧光蛋白表达载体,并对R.solanacearum EP1等4株不同革兰氏阴性细菌的荧光蛋白标记。其在质粒保持率中,绿色和红色荧光蛋白在1-2菌株中稳定性较差,在其余3株菌株中均能稳定表达,为后续为革兰氏阴性细菌的标记及其相关功能研究提供重要的研究材料。
关键词
革兰氏阴性细菌
荧光蛋白标记
广谱复制型
接合转移
质粒保持率
Keywords
Gram-negative bacteria
broad host range replication type
fluorescent protein labeling
conjugative transfer
plasmid retention rate
分类号
Q78 [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四株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红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吴启叶
卢丽娜
刘迎龙
平媛
何鹏搏
何月秋
吴毅歆
何鹏飞
《生物技术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