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广角数码儿童视网膜成像系统行婴幼儿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护理 被引量:3
1
作者 宋湘梅 康建芳 +3 位作者 郭金莲 何红辉 张国明 赵东升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4期417-419,共3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使用广角数码儿童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的护理。方法 2014年1月~10月在我院儿童眼底外科就诊的眼底血管类疾病婴幼儿共19例。均使用Retcam进行荧光素眼底血... 目的探讨婴幼儿使用广角数码儿童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的护理。方法 2014年1月~10月在我院儿童眼底外科就诊的眼底血管类疾病婴幼儿共19例。均使用Retcam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经FFA确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14例,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2例,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1例,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病变1例,视网膜母细胞瘤1例。所有患儿检查顺利,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Retcam行婴幼儿FF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良好的护理配合能够保证检查准确、顺利地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广角数码儿童视网膜成像系统 婴幼儿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广角眼底成像系统在儿童青少年周边部视网膜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
作者 李国伟 范真 陈雪艺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12期89-92,共4页
目的应用超广角眼底成像系统(Daytona 200)对儿童青少年周边部视网膜病变进行扫描,了解周边部视网膜病变情况及其与近视屈光度的关系。方法518例(1036只眼)儿童青少年,按年龄不同分为初小学生组[6~14岁,428例(856眼)]和高中学生组[15~18... 目的应用超广角眼底成像系统(Daytona 200)对儿童青少年周边部视网膜病变进行扫描,了解周边部视网膜病变情况及其与近视屈光度的关系。方法518例(1036只眼)儿童青少年,按年龄不同分为初小学生组[6~14岁,428例(856眼)]和高中学生组[15~18岁,90例(180眼)];按屈光度不同分为正视组(屈光度<-0.500 D,33眼)、低度近视组(-0.500 D≤屈光度<-3.000 D,298眼)、中度近视组(-3.000 D≤屈光度≤-6.000 D,444眼)、高度近视组(屈光度>-6.000 D,261眼)。所有儿童青少年均行自然瞳孔下5方位(正位、鼻侧、颞侧、上方及下方)欧宝超广角激光扫描采集眼底图像和散瞳后裂隙灯下前置镜眼底检查。分析儿童青少年一般情况,比较不同年龄段组、不同屈光度组各类型周边部视网膜病变检出率。结果518例(1036只眼)儿童青少年中,共135眼存在不同类型的周边部视网膜病变,检出率为13.0%;病变部位主要在颞上、颞下周边视网膜;其中格子样变性最常见(44眼,4.2%)。高中学生组非压迫发白检出率5.6%高于初小学生组的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小学生组和高中学生组格子样变性、霜样变性、囊样变性、视网膜裂孔、色素样变性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屈光度分组中,近视组中,屈光度越高,周边部视网膜病变检出率越高,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高度近视组周边部视网膜病变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趋势χ~2=20.994,P<0.05)。四组格子样变性、囊样变性、视网膜裂孔、色素样变性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霜样变性和非压迫性变白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近视组格子样变性检出率8.0%高于低度近视组的2.3%及中度近视组的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视组囊样变性检出率9.1%高于低度近视组的0.7%、中度近视组的0.5%及高度近视组的0(P<0.05)。高度近视组视网膜裂孔检出率5.7%高于低度近视组的0.3%、中度近视组的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近视组色素样变性检出率5.4%高于低度近视组的1.3%、中度近视组的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广角眼底成像系统筛查儿童青少年周边部视网膜病变可靠、省时、安全性好,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儿因周边部视网膜病变导致视力损伤的风险;年龄越大,非压迫性发白的检出率越高;屈光度越高,周边部视网膜病变检出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周边部视网膜病变 广角眼底成像系统 儿童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眼底病变筛查及视网膜出血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0
3
作者 陈艳丽 徐洁 +1 位作者 纪淑兴 唐文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26-328,共3页
目的:筛查统计新生儿眼底病变的基本情况,并探讨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6-01-01/2018-05-31于我院产科病房及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采用儿童数字化广域成像系统(RetcamⅢ)进行眼底筛查的新生儿,记录其性别、胎龄、分娩... 目的:筛查统计新生儿眼底病变的基本情况,并探讨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6-01-01/2018-05-31于我院产科病房及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采用儿童数字化广域成像系统(RetcamⅢ)进行眼底筛查的新生儿,记录其性别、胎龄、分娩方式、窒息史、母孕史等临床资料,并对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新生儿289例,其中早产儿97例,足月儿192例。检出眼底病变者64例(22. 1%),其中视网膜出血者34例(11. 8%)、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者23例(8. 0%)。单因素分析发现,胎龄、分娩方式、经阴产情况、有无窒息史、有无母孕期妊高征史、分娩史是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产儿、经阴道分娩、有窒息史、母孕期妊高征史是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的高危因素。结论:新生儿视网膜出血发生率较高,其与胎龄、分娩方式、窒息史、母孕期妊高征史等多种因素相关,临床诊疗中应高度重视新生儿眼底病变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出血 新生儿眼底筛查 危险因素 儿童数字化广域成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RetCam3行足月新生儿视网膜筛查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沈冬玲 张光华 +1 位作者 马娟 刘远英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22期26-27,共2页
目的应用广域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3)对足月新生儿视网膜进行筛查,分析研究筛查结果。方法 2155例足月新生儿,采用RetCam3进行视网膜筛查,分析足月新生儿眼部异常发生情况。结果 2155例足月新生儿中399例存在眼部异常,发生率为18.5... 目的应用广域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3)对足月新生儿视网膜进行筛查,分析研究筛查结果。方法 2155例足月新生儿,采用RetCam3进行视网膜筛查,分析足月新生儿眼部异常发生情况。结果 2155例足月新生儿中399例存在眼部异常,发生率为18.52%(399/2155)。其中视网膜出血323例,占异常病例的80.95%(323/399),占比最高。去除视网膜出血后,其余眼部异常发生率为3.53%(76/2155)。其次是新生儿视网膜白色病变67例,其中母亲在孕期明确存在病毒感染12例;家族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5例;先天性脉络膜缺损3例;白化病眼底病变1例。结论新生儿眼部异常发生率较高,建议社会各界应引起高度重视。应用RetCam3行足月新生儿视网膜筛查精准、高效,为儿童的视觉健康起到了阶段性的保障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域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 足月新生儿 视网膜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眼底检查方法及眼底图像特征研究进展
5
作者 李萌 张坚 严宏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83-786,共4页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可预防的儿童期失明主要原因,具有筛查难、诊断难及客观评估难等特点。ROP筛查有多种方式,包括各种接触或非接触成像设备、基于智能手机的眼底照相、基于人工智能的眼底图像分析等。ROP诊断是基于对ROP整个视网...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可预防的儿童期失明主要原因,具有筛查难、诊断难及客观评估难等特点。ROP筛查有多种方式,包括各种接触或非接触成像设备、基于智能手机的眼底照相、基于人工智能的眼底图像分析等。ROP诊断是基于对ROP整个视网膜眼底的可视化和记录,也是后续筛查、治疗评估的基础。眼底筛查对早期识别非常关键,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及时转诊。通过分析总结ROP眼底图像特征,可能发现其潜在的特征规律,及时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治疗。人工智能可促进ROP筛查的自动化、可量化和客观诊断。本文综述目前临床上常用的ROP眼底检查方法及眼底图像特征规律,总结人工智能用于ROP自动诊断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间接检眼镜 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 眼底图像特征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耳蜗脑微血管病并突发周边视野缺损及听力损失:Susac综合征1例(英文)
6
作者 Marcus Kernt Aljoscha S Neubauer +1 位作者 Stephan Thurau Mi-chael W Ulbig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222-224,共3页
目的:报告1例25岁女性患Susac综合征(SS),突发周边视野缺损及听力丧失。方法:报告1例25岁女性患者突发周边视野缺损及听力丧失,并记录视网膜超广角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所展现的视野缺损。结果:患者显现出SS特有的临床三... 目的:报告1例25岁女性患Susac综合征(SS),突发周边视野缺损及听力丧失。方法:报告1例25岁女性患者突发周边视野缺损及听力丧失,并记录视网膜超广角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所展现的视野缺损。结果:患者显现出SS特有的临床三联征。我们可以看出视网膜超广角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和视野缺损之间的一些相互关系。结论:经证明超广角血管造影术是一个在临床治疗中检测和追踪SS周围病变的有价值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SAC综合征 广角血管造影术 欧宝全景照相系统 眼底成像 视网膜微血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WF SS-OCTA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视网膜和脉络膜微血管及微结构的早期变化特征
7
作者 赵颖奕 刘昕舒 +3 位作者 史灿灿 李明新 陈基黎 王贺 《国际眼科杂志》 2025年第7期1140-1146,共7页
目的:利用超广角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UWF SS-OCTA)定量评估不合并视网膜病变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早期视网膜和脉络膜微循环及微结构的变化。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收集2024年5月至2024年10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 目的:利用超广角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UWF SS-OCTA)定量评估不合并视网膜病变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早期视网膜和脉络膜微循环及微结构的变化。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收集2024年5月至2024年10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不合并视网膜病变的SLE患者64例64眼(随机选取其中一眼入组),并选择同期年龄和性别匹配在本院体检健康的人员64名64眼(随机选取其中一眼入组)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参与者均行UWF SS-OCTA检查。比较两组参与者视网膜中央及周边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层(DCP)、浅层毛细血管层(SCP)、全层视网膜、脉络膜毛细血管层(CC)、脉络膜中大血管层的血流密度(VD);脉络膜血管容积(CVV);脉络膜血管指数(CVI);中央区域以及周边区域视网膜内层、视网膜外层、视网膜整体、脉络膜的厚度。SLE患者根据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2K)分为三组:低度及无活动组(SLEDAI-2K≤6)20例20眼;中度活动组(7<SLEDAI-2K≤12)20例20眼;高度活动组(SLEDAI-2K≥13)24例24眼,比较各组间视网膜及脉络膜相关参数。结果:SLE组患者周边区域DCP、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均较健康对照组下降(均P<0.05);CVI在中央及周边区域均较健康对照组下降(均P<0.05)。高度活动组中央区域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与中度活动组比较有差异(P=0.014);低度及无活动组中央区域脉络膜中大血管层血流密度与中度活动组比较有差异(P=0.016)。SLE不同活动度组患者中央区域CVI指数有差异(P=0.038);周边区域视网膜外层厚度比较有差异(P=0.035)。结论:UWF SS-OCTA可较好地显示SLE患者视网膜及脉络膜周边血流变化,在患者未出现视网膜病变时已经观察到周边DCP、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下降以及全区域CVI变化,UWF SS-OCTA在识别SLE患者早期视网膜及脉络膜变化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角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UWF SS-OCTA) 系统性红斑狼疮 视网膜 脉络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眼病的两种筛查模式效果评价 被引量:7
8
作者 林海波 李雯霖 +2 位作者 卓晓 何爱群 陈慕丹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96-598,共3页
目的:探讨并对比两种筛查模式在检查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1/2017-01我院眼科行眼病筛查的600例1 200眼早产儿病例资料,均采用双眼间接检眼镜(binocular indirect ophth... 目的:探讨并对比两种筛查模式在检查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1/2017-01我院眼科行眼病筛查的600例1 200眼早产儿病例资料,均采用双眼间接检眼镜(binocular indirect ophthalmoscope,BIO)和第3代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Ⅲ)检查眼底病变,统计检查结果及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结果:患者600例1200眼中,BIO检出ROP的几率为10.92%,与RetCamⅢ(10.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BIO为"金标准",RetCamⅢ检查ROP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67%、93.13%、99.35%、94.57%、99.16%。BIO、RetCamⅢ检查ROP分期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IO检查眼底非ROP病变的几率为4.83%,与RetCamⅢ(4.5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BIO为"金标准",RetCamⅢ检查眼底非ROP病变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9.67%、94.83%、99.91%、98.21%、99.74%。BIO筛查过程中17例(2.83%)出现不良事件,与RetCamⅢ的7例(1.1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etCamⅢ检查ROP及早产儿眼底非ROP病变结果与BIO基本一致,但在减少操作过程中的不良事件上RetCamⅢ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间接检眼镜 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tCam与BIO在ROP筛查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被引量:8
9
作者 孙淼 张映萍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48-750,共3页
目的:比较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与双目间接检眼镜(BIO)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4-05/2017-05在我院出生的1624例3248眼早产儿进行RetCam与BIO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ROP的筛查结果及不良事件发... 目的:比较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与双目间接检眼镜(BIO)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4-05/2017-05在我院出生的1624例3248眼早产儿进行RetCam与BIO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ROP的筛查结果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早产儿1624例3248眼中,RetCam检出ROP患儿196例392眼,BIO检出ROP患儿189例378眼,二者的分期结果与分区病变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BIO检查结果为标准,RetCam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率、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0%、99.51%、3.57%、96.43%;RetCam与BIO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18%、0.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etCam与BIO筛查ROP具有较高一致性,RetCam可以替代BIO作为ROP的筛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 间接检眼镜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