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南亚热带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潘小梅 李明金 +3 位作者 杨章旗 马姜明 零天旺 颜培栋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6-143,共8页
为揭示南亚热带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植被动态变化规律,通过样方法对广西4种不同林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林下植物进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林下共记录到的128种植物分别隶属于58科93属,科的分布主要集中在... 为揭示南亚热带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植被动态变化规律,通过样方法对广西4种不同林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林下植物进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林下共记录到的128种植物分别隶属于58科93属,科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单属科和小科,属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小属和单种属;(2)林下植物区系均以热带成分为主;(3)通过不同林龄植物属区系结构示意图发现:热带成分>亚洲成分>温带成分>世界广布成分,且热带性质成分远多于其他的性质成分;(4)科与属的R/T值显示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植物的科和属均为热带性质,且R/T值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区系 马尾松人工林 R/T值 广西南亚热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亚热带马尾松人工林根系生物量分布格局 被引量:15
2
作者 宋尊荣 秦佳双 +4 位作者 李明金 马姜明 钟凤跃 杨章旗 颜培栋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9-156,共8页
运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取广西南亚热带4种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根系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进而为探究马尾松人工林生长过程中的物质循环和养分流动,以及评价马尾松人工林生长状态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在0~60 cm的... 运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取广西南亚热带4种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根系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进而为探究马尾松人工林生长过程中的物质循环和养分流动,以及评价马尾松人工林生长状态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在0~60 cm的3个土壤层中,根系大部分集中在0~40 cm的土壤层中,分别为幼龄林(88.6%)、中龄林(92.56%)、成熟林(93.67%)、过熟林(86.24%)。其中在0~20 cm深的土壤层中根系生物量最大,在20~60 cm土壤层中,由成熟林(0.34 t/hm^2)到过熟林(1.08 t/hm^2)的过程根系生物量增幅最大。(2)4种林分不同径级根系分布格局有所不同,在幼龄林和中龄林中,细根(0~2 mm)与小根(2~5 mm)的占比较大,其所占比例之和分别为87.43%和79.32%,而根系径级越大所占比例越小;而在成熟林和过熟林中,中根(5~10 mm)与粗根(>10 mm)生物量占比相较于幼龄林和中龄林开始增大,中根生物量在由成熟林(0.75 t/hm^2)到过熟林(1.94 t/hm^2)的过程中增幅最大,粗根生物量在由中龄林(0.32 t/hm^2)到成熟林(2.72 t/hm^2)的过程中增幅最大。总体来看,根系总生物量随林龄的增加呈逐渐增大的趋势。根系生物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呈逐渐减少的趋势。方差分析表明,土壤深度对根系生物量的影响极显著(F=13.903,P<0.01),林龄对根系生物量的影响不显著(F=1.530,P=0.2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生物量 分布格局 马尾松人工林 广西南亚热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亚热带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恢复过程中林下木本植物生态位动态 被引量:7
3
作者 黎露 王永琪 +4 位作者 马姜明 张惠 黄柳欣 莫燕华 李明金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99-510,共12页
为了解广西南亚热带近自然恢复过程中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林下主要木本植物的生态位动态变化特征,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群落学调查的基础上采用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马尾松人工林亚乔木层和灌... 为了解广西南亚热带近自然恢复过程中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林下主要木本植物的生态位动态变化特征,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群落学调查的基础上采用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马尾松人工林亚乔木层和灌木层木本植物种群生态位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马尾松中龄林亚乔木层的山乌桕Sapium discolor、灌木层的鹅掌柴Schefflera heptaphylla,成熟林亚乔木层的狭基润楠Machilus attenuata、灌木层的三桠苦Evodia lepta,以及过熟林亚乔木层的鹅掌柴、灌木层的纽子果Ardisia palysticta生态位宽度较大,在各自群落中属于优势种群;(2)重要值越大的物种通常生态位宽度越大,但是二者之间的排序并不完全相同,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之间无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随着马尾松人工林从中龄林到成熟林到过熟林近自然恢复的进行,亚乔木层物种间生态位分化程度增加,生态位重叠程度逐渐下降,灌木层物种受到可利用资源和自身生物学特性的限制,物种间生态位分化不明显,生态位重叠程度增加,马尾松人工林群落中亚乔木层较灌木层有更高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近自然恢复 马尾松人工林 广西南亚热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