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省淡水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董路 段博芳 +6 位作者 杨建发 杨红梅 李坤 马洲 董星和 李永华 邹丰才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28,共6页
为了查明云南省淡水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情况和分布特点,从野外和农贸市场采集5种螺共4502份,取其肌肉用组织压片法镜检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再提取组织DNA,采用PCR扩增广州管圆线虫ITS基因。镜检发现,在福寿螺中发现广州管圆线虫第Ⅲ期幼虫... 为了查明云南省淡水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情况和分布特点,从野外和农贸市场采集5种螺共4502份,取其肌肉用组织压片法镜检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再提取组织DNA,采用PCR扩增广州管圆线虫ITS基因。镜检发现,在福寿螺中发现广州管圆线虫第Ⅲ期幼虫;PCR扩增显示:5份样品为广州管圆线虫阳性,总阳性率为0.111%(5/4502);不同地区间,昆明市阳性率最高(0.231%,4/1734),德宏州(0.221%,1/453)次之;不同淡水螺种类中,福寿螺阳性率为0.192%(4/2081),环棱螺阳性率为0.160%(1/624),其余3种螺未检出;不同采样环境下,农贸市场阳性率为0.192%(4/2083),野外环境阳性率为0.041%(1/2419)。不同螺种类和采样环境感染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获悉了云南省部分淡水螺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情况,为云南省广州管圆线虫病的防控提供了重要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螺 广州管圆线虫 ITS基因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导致Balb/c小鼠大脑脱髓鞘的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牛珍 吴小杰 +3 位作者 杨亮 马芷璇 杨君雄 冯英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3-300,共8页
【目的】观察广州管圆线虫(AC)感染导致Balb/c小鼠大脑脱髓鞘症状并分析胼胝体非靶向代谢组的变化,探讨造成脱髓鞘的机制。【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和感染组(6只),感染组每只经灌胃感染30条ACⅢ期幼虫,对照组灌胃等体... 【目的】观察广州管圆线虫(AC)感染导致Balb/c小鼠大脑脱髓鞘症状并分析胼胝体非靶向代谢组的变化,探讨造成脱髓鞘的机制。【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和感染组(6只),感染组每只经灌胃感染30条ACⅢ期幼虫,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感染后第3、6、9、12、15、18、21天检测体质量、视觉及行为学评分评估小鼠神经功能学变化;取感染21 d后脑组织,免疫荧光染色、HE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小鼠大脑髓鞘和视网膜形态学变化;代谢组学检测后,采用火山图和热图分析差异代谢物,倍数变化分布图和条形图分析表征主要代谢物成分,选取差异代谢物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代谢通路分析和调控网络分析。【结果】Balb/c小鼠在AC感染后第9天出现神经行为学评分下降(P<0.05),第15天出现视觉评分下降(P<0.05),第21天时出现明显的体质量下降(P<0.001)和死亡;同时,透射电镜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到大脑胼胝体区域髓鞘出现明显损伤,少突胶质细胞明显减少(P<0.001),HE病理染色观察到视网膜节细胞出现明显破坏。代谢组学分析表明,所有差异代谢物中,甘油磷脂(GP)类代谢物占比最高,类固醇(ST)类和鞘脂(SP)类代谢物占比相对较少,其中胆固醇酯CE(20:2)表现为显著上调(P<0.001),而磷脂酰甲醇PMeOH(18:0_18:1)表现为显著下调(P<0.01);KEGG富集分析和调控网络分析表明,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于类固醇生物合成、胆汁分泌、胆固醇代谢等代谢通路,参与鞘脂代谢、神经信号调控、甘油磷脂代谢等关键代谢通路。【结论】AC感染通过多途径影响小鼠的代谢状态,改变了与髓鞘形成和稳定密切相关的代谢物水平。脱髓鞘可能与这些关键代谢通路的紊乱密切相关,尤其是胆固醇代谢和鞘脂代谢的紊乱,可能在脱髓鞘的发生中发挥了核心作用。此外,磷脂代谢的改变和神经信号的异常调控可能进一步加剧了髓鞘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管圆线虫 代谢组学 脱髓鞘 胆固醇 磷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食感染广州管圆线虫蜗牛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1例
3
作者 户梦婷 张栋 +8 位作者 贾沛瑶 陆旻雅 周梦兰 郭佳钰 苏慧婷 高羿 席婧媛 朱华栋 杨启文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63-1467,共5页
本文报道1例生食蜗牛10 d后出现持续发热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男性病例。结合临床表现、流行病史及病原学检测结果,诊断为广州管圆线虫病。予以阿苯达唑驱虫、地塞米松抗炎治疗后康复。本文梳理该患者的诊疗历程,并结合文献复习,以期为... 本文报道1例生食蜗牛10 d后出现持续发热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男性病例。结合临床表现、流行病史及病原学检测结果,诊断为广州管圆线虫病。予以阿苯达唑驱虫、地塞米松抗炎治疗后康复。本文梳理该患者的诊疗历程,并结合文献复习,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管圆线虫 寄生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 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2023年云南省部分地区市售螺类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情况调查
4
作者 陈奕杉 陶洪 +5 位作者 李彦忠 杨晶晶 王婷婷 张娟 陈萌 周晓梅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84-988,共5页
目的了解云南省部分地区市售螺体内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情况和特点。方法2019-2023年每年4-9月在13个州市采集市售鲜活螺,用胃蛋白酶消化法检测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结果共检查1584份活螺样本,螺类的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率为3.66%。不... 目的了解云南省部分地区市售螺体内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情况和特点。方法2019-2023年每年4-9月在13个州市采集市售鲜活螺,用胃蛋白酶消化法检测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结果共检查1584份活螺样本,螺类的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率为3.66%。不同螺类的感染率由高到低分别为福寿螺(6.41%)、中华圆田螺(2.74%)、环棱螺(2.56%)。除福寿螺外,其它螺类的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7月份的螺类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率最高(7.87%)。除楚雄未检出阳性样品,其余12个州市均有阳性螺,其中红河州的螺类广州圆线虫感染率高达9.52%。结论云南省部分地区市售螺类仍然有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存在食品安全风险隐患。需继续加强监管工作,加大宣传,改善环境,开展灭鼠工作,同时开展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应用研究,为广州管圆线虫病的防控提供更加敏感的监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类 广州管圆线虫 感染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侵软体动物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特性及检测研究进展
5
作者 刘金苓 陈慧莹 +2 位作者 刘仟惠 潘广娜 赵本良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6-222,共7页
广州管圆线虫有复杂的生活史及繁多的宿主,具较强的感染性和致病性,存在严重健康威胁。外来软体动物的入侵已成为广州管圆线虫扩散的重要途径。对入侵软体动物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研究日渐增多,宿主体内线虫的检测技术也在逐步完善。然而... 广州管圆线虫有复杂的生活史及繁多的宿主,具较强的感染性和致病性,存在严重健康威胁。外来软体动物的入侵已成为广州管圆线虫扩散的重要途径。对入侵软体动物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研究日渐增多,宿主体内线虫的检测技术也在逐步完善。然而,国内外学者对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入侵软体动物的文献研究仍较分散,在入侵软体动物的易感特性和检测技术方面仍缺乏系统探讨。因此,文章综述了近20年来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全球入侵软体动物的研究,系统分析了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入侵软体动物的种类、易感性、地理分布、基因特征、寄主响应和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目前报道的易感广州管圆线虫的全球入侵软体动物至少涉及15种。福寿螺、褐云玛瑙螺、中国圆田螺、河蚬可被L1—L3幼虫寄生,感染后氮代谢和氧化代谢增强。入侵软体动物对广州管圆线虫的易感性与宿主种类、发育期、孳生环境、感染剂量及感染时长有关。广州管圆线虫检测包括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后者灵敏度和准确度更高。广州管圆线虫可“搭乘”入侵软体动物在全球扩散。同步阐明入侵软体动物的扩散规律和广州管圆线虫的寄生习性,可为广州管圆线虫的发生、防控及管理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管圆线虫 入侵软体动物 地理分布 易感性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管圆线虫成虫cDNA文库构建 被引量:7
6
作者 梁瑜 王轶 +5 位作者 何蔼 李道宁 俞慕华 李卓雅 张瑞琳 詹希美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4-37,共4页
目的 构建广州管圆线虫成虫cDNA文库。方法 提取广州管圆线虫成虫总RNA ,用Clontech公司SMARTTMcDNA文库构建试剂盒反转录合成第一链cDNA ,然后通过长距离PCR方法合成双链cDNA并扩增 ;PCR产物与λTripIE× 2载体连接并包装 ,建成... 目的 构建广州管圆线虫成虫cDNA文库。方法 提取广州管圆线虫成虫总RNA ,用Clontech公司SMARTTMcDNA文库构建试剂盒反转录合成第一链cDNA ,然后通过长距离PCR方法合成双链cDNA并扩增 ;PCR产物与λTripIE× 2载体连接并包装 ,建成未扩增文库 ;检测未扩增文库滴度和重组效率后 ,进行文库扩增及测定扩增文库的滴度。结果 经测定 ,未扩增文库滴度为 9 7× 1 0 6 pfu/ml,重组效率达 99 2 %以上 ,文库扩增后滴度达 9 1 3× 1 0 9pf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管圆线虫 CDNA文库 构建 广州管圆线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t-ELISA检测广州管圆线虫抗体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朱佩娴 熊钟谨 +1 位作者 吴春云 伍金满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1-53,共3页
目的 研究Dot-ELISA诊断广州管圆线虫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Dot-ELISA法检测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大鼠血清抗体 ,并观察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抗原免疫大鼠血清、猪蛔虫抗原免疫大鼠血清、日本血吸虫感染大鼠血清等 3种异源性血清有无交叉反... 目的 研究Dot-ELISA诊断广州管圆线虫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Dot-ELISA法检测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大鼠血清抗体 ,并观察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抗原免疫大鼠血清、猪蛔虫抗原免疫大鼠血清、日本血吸虫感染大鼠血清等 3种异源性血清有无交叉反应。结果 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大鼠血清阳性率为 10 0 % ,猪蛔虫抗原免疫大鼠血清为 10 % ,其余检测血清均为阴性。结论 Dot -ELISA法用于检测广州管圆线虫病的诊断具有敏感性高 ,特异性强 ,并有简便快速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管圆线虫 免疫血清 DOT-ELISA 广州管圆线虫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食铜锈环棱螺引发广州管圆线虫病报告 被引量:6
8
作者 曾国彬 李友松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08-1008,共1页
关键词 广州管圆线虫 铜锈环棱螺 进食 广州管圆线虫感染 嗜酸性脑膜炎 感染方式 福建省 病原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管圆线虫性脑膜脑炎1例报告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运周 陆兵勋 +1 位作者 周宏珍 杨玉先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144-1144,1147,共2页
报道1例临床罕见的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性脑膜脑炎,并对其发病过程、临床特点、辅助检查结果及治疗情况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 广州管圆线虫性脑膜脑炎 脑膜脑炎 病因学 广州管圆线虫 病例报告 临床特点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管圆线虫病的危害及防治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静雯 郎曌博 《福建畜牧兽医》 2008年第2期19-21,共3页
对广州管圆线虫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广州管圆线虫病的症状、危害、诊治进行综合阐述,得出了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流行原因,提出了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控制与预防对策。
关键词 广州管圆线虫 广州管圆线虫 危害 防治 形态特征 生活史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广州管圆线虫6种新宿主的发现及疫源地的感染率周年变化 被引量:57
11
作者 李莉莎 周晓农 +7 位作者 林金祥 张仪 程由注 张榕燕 方彦炎 林陈鑫 陈宝建 李友松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33-537,共5页
目的探讨福建省广州管圆线虫病自然疫源地的状况。方法选择有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病例或螺类和鼠粪检查阳性的连江、南安2县、市6个村为调查点,在春、夏、秋季对中间宿主、转续宿主和保虫宿主的感染情况与感染因素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两... 目的探讨福建省广州管圆线虫病自然疫源地的状况。方法选择有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病例或螺类和鼠粪检查阳性的连江、南安2县、市6个村为调查点,在春、夏、秋季对中间宿主、转续宿主和保虫宿主的感染情况与感染因素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两县、市6个村共采集检查中间宿主与转续宿主22种7169个样本,发现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幼虫者14种。感染率最高的是褐云玛瑙螺,为36.12%(108/299),其次是沼水蛙和高突足襞蛞蝓,分别为34.72%(25/72)与25.83%(273/1057)。秋季和距离居民点5m内的环境,螺类感染率最高。14种感染宿主中,一待定种环棱螺、光滑颈蛞蝓、罗氏巨楯蛞蝓、黄蛞蝓、双线大蛞蝓和沼水蛙,为广州管圆线虫首次报告的新宿主。结论证实连江、南安2县、市6个村为广州管圆线虫严重的自然疫源地。推想全国同纬度、同自然环境条件地区均有可能有本病的自然疫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管圆线虫 自然疫源地 中间宿主 转续宿主 宿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作为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的发现 被引量:40
12
作者 林金祥 周晓农 +8 位作者 李莉莎 张仪 程由注 张榕燕 李燕榕 林陈鑫 陈宝建 李友松 戴梅英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 确定铜锈环棱螺是否为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方法 收集人工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大鼠粪便 ,分 2批对铜锈环棱螺进行人工感染试验。 2次定性感染成功后 ,再捕捉现场的铜锈环棱螺检查自然感染情况。然后从铜锈环棱螺中分离的广州管... 目的 确定铜锈环棱螺是否为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方法 收集人工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大鼠粪便 ,分 2批对铜锈环棱螺进行人工感染试验。 2次定性感染成功后 ,再捕捉现场的铜锈环棱螺检查自然感染情况。然后从铜锈环棱螺中分离的广州管圆线虫第 3期幼虫感染大鼠 ,以证实之。结果  2批铜锈环棱螺均检及广州管圆线虫第 3期幼虫 ,感染率分别为 34.31% (35 / 10 2 )与 34.15 % (42 / 12 3) ;闽侯、连江两县现场标本的自然感染率 ,分别为 3.85 % (2 / 5 2 )与 2 .37% (5 / 2 11)。分离的第 3期幼虫感染大鼠 ,亦获得发育成熟的成虫。结论 铜锈环棱螺经人工和自然感染调查 ,证实可作为广州管圆线虫的良好中间宿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锈环棱螺 广州管圆线虫 中间宿主 人工感染 自然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广州管圆线虫病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24
13
作者 吕山 周晓农 +2 位作者 张仪 王显红 杨坤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87-988,共2页
关键词 广州管圆线虫 中国大陆 流行病学分析 粒细胞增多性 病例报道 流行病学调查 流行病学特征 脑膜脑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管圆线虫与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文献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佳 张祝平 +1 位作者 许雷涛 李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458-1460,共3页
目的探讨国内外广州管圆线虫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为检索词从PubMed数据库检索1963~2009年4月的文献,以"管圆线虫,广州"为主题词和"广州管圆线虫"为关键词从中国生... 目的探讨国内外广州管圆线虫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为检索词从PubMed数据库检索1963~2009年4月的文献,以"管圆线虫,广州"为主题词和"广州管圆线虫"为关键词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检索1981~2009年4月的文献资料,从时间分布、期刊和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国内外有关广州管圆线虫(病)报道的年刊载量呈上升趋势,且大多数文献刊载在热带医学或寄生虫学的专业杂志;国内文献量自1996年起逐渐增多,且出现两个高峰;文献内容以病例报道和流行病学调查居多,关于致病机制和药物治疗等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结论关于广州管圆线虫(病)的研究尚处在初始阶段,在该病的流行病学、致病机理、实验诊断、药物治疗等方面有着广阔的研究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管圆线虫 广州管圆线虫 文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福寿螺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张榕燕 李莉莎 +2 位作者 林金祥 方彦炎 程由注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83-686,共4页
目的调查福建省福寿螺的分布和自然感染广州管圆线虫情况,为今后控制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福建省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片区,每片区择一定数量的县、市。以网兜捕捞福寿螺,每县、市采集100个以上,带回室内逐个挑出软体用匀浆法... 目的调查福建省福寿螺的分布和自然感染广州管圆线虫情况,为今后控制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福建省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片区,每片区择一定数量的县、市。以网兜捕捞福寿螺,每县、市采集100个以上,带回室内逐个挑出软体用匀浆法或螺肺压片法,镜检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结果全省5个片区中,均发现自然感染,平均感染率为23.76%(915/3851);感染率超过30%的有8个县、市,以闽侯县为最高,达42.00%(52/124),最低为漳平市,仅3.77%(2/53)。不同孳生环境中,以孳生水沟者感染率最高,为30.81%(537/1 743),最低为池塘,11.21%(63/562)。闽中片感染率最高,达28.03%(551/1 966),闽西片最低,仅5.06%(12/237)。螺的感染率与距民宅远近密切相关,越靠近民宅者感染率越高(2χ=94.24,P<0.001)。各地市场和餐馆销售的福寿螺感染率,分别为4.11%(23/559)和11.51%(68/591)。不同重量的福寿螺自然感染率与个体重量成正比(2χ=238.32,P<0.001)。结论证实福建省的福寿螺已遍及全省各地、市,是目前我国发现该螺分布最广、感染广州管圆线虫最高的省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寿螺 广州管圆线虫 自然感染率 自然疫源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褐云玛瑙螺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8
16
作者 孟锦绣 詹希美 +9 位作者 程梅 梁瑜 李素丽 甘明 徐贵峰 李卓雅 余细勇 蒋文玲 李运雄 何蔼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1-194,共4页
目的对广州市褐云玛瑙螺(Achatina fulica)感染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第Ⅲ期幼虫的情况进行调查和比较,填补广州市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流行病学资料。方法分别于2000年7月和2004年7月对广州市天河区、海珠区和越秀区... 目的对广州市褐云玛瑙螺(Achatina fulica)感染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第Ⅲ期幼虫的情况进行调查和比较,填补广州市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流行病学资料。方法分别于2000年7月和2004年7月对广州市天河区、海珠区和越秀区褐云玛瑙螺进行采样收集,消化法分离第Ⅲ期幼虫,计算感染率和感染度并与过去及国内其它地区进行比较,用灌胃法构建大鼠和小鼠动物模型,检测脑部和心肺晚期虫体。结果广州市褐云玛瑙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2000年为44.2%(57/129),感染度401条/螺,而2004年为27.3%(33/121),感染度为72条/螺,2次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χ2=7.5,P<0.01),各区褐云玛瑙螺的感染率差异较大,最高达65.9%。褐云玛瑙螺的感染率与其螺重呈正比。用分离的第Ⅲ期幼虫构建了小鼠和大鼠动物模型,分别从脑部和心肺检出较晚期虫体。结论广州市褐云玛瑙螺的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和感染度2004年较2000年有明显下降,2004年感染率低于曾发生过广州管圆线虫病暴发流行的地区;小鼠适于构建广州管圆线虫第Ⅳ、Ⅴ期模型,大鼠适于构建第Ⅴ期和成虫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管圆线虫 褐云玛瑙螺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龙海市广州管圆线虫贝类宿主种群生态及感染率调查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林国华 黄明松 +6 位作者 程由注 郑瑞丹 颜翠兰 陈韶红 方彦炎 林绍兴 周耀雄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21-827,共7页
目的调查龙海市医学贝类种群及其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方法按不同类型孳生地设调查点,采集水生和陆生贝类。用肺检法检查大瓶螺肺囊,其他贝类用捣碎匀浆法,检查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比较匀浆法和肺检法在褐云玛瑙螺体组织的检查效果... 目的调查龙海市医学贝类种群及其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方法按不同类型孳生地设调查点,采集水生和陆生贝类。用肺检法检查大瓶螺肺囊,其他贝类用捣碎匀浆法,检查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比较匀浆法和肺检法在褐云玛瑙螺体组织的检查效果。调查影响贝类感染率的生态环境因素。结果调查9个乡镇27个调查点1 673份标本,查出大瓶螺、石环棱螺、铜锈环棱螺、瘤拟黑螺、褐云玛瑙螺、高突足襞蛞蝓、双线嗜粘液蛞蝓和同型巴蜗牛等8种贝类,广州管圆线虫总感染率为19.78%。其中高突足襞蛞蝓最高,达56.63%(47/83),褐云玛瑙螺和大瓶螺分别为39.32%(92/234)与27.14%(130/234)。各调查点感染率高低与其距离居民生活区远近密切相关。首次在瘤拟黑螺内检及广州管圆线虫幼虫。肺检法和匀浆法的检出率分别为87.1%与10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突足襞蛞蝓、褐云玛瑙螺和大瓶螺为当地感染广州管圆线虫优势种群,感染率同各种贝类的微生态环境关系密切。瘤拟黑螺充当广州管圆线虫新宿主。肺检法不适合用于褐云玛瑙螺的的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定性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贝类 种群 生态环境 广州管圆线虫 感染率 检测方法 新宿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软体动物概述 被引量:32
18
作者 周卫川 佘书生 +3 位作者 陈德牛 林晶 郭云海 陈寿铃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01-408,共8页
目的自陈心陶教授首次在野鼠心、肺脏内发现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Chen,1935)以来,随着研究的深入,现巳知世界上有78种软体动物可作为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隶属于21科44属和亚属,其中陆生软体动物计37种,其余为... 目的自陈心陶教授首次在野鼠心、肺脏内发现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Chen,1935)以来,随着研究的深入,现巳知世界上有78种软体动物可作为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隶属于21科44属和亚属,其中陆生软体动物计37种,其余为淡水螺类。在这78种软体动物物中,自然感染的有36种,占总数的47%。文献和田间调查证实我国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包括陆生、淡水软体动物共计13种,隶属于8科,12属和亚属,其中有3种系淡水螺类,即亚马逊瓶螺、中国圆田螺、铜锈环棱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管圆线虫 中间宿主陆生和淡水软体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检测螺类感染广州管圆线虫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2
19
作者 魏纪玲 周卫川 +4 位作者 邵碧英 佘书生 王寿昆 陈文炳 陈寿铃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136-1140,共5页
目的建立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的PCR方法检测广州管圆线虫几种中间宿主的感染。方法根据广州管圆线虫大亚基rRNA基因的序列特点,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建立广州管圆线虫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行验证。结果经琼脂糖凝胶... 目的建立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的PCR方法检测广州管圆线虫几种中间宿主的感染。方法根据广州管圆线虫大亚基rRNA基因的序列特点,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建立广州管圆线虫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行验证。结果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和DNA序列测定证实,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较好的特异性。结论初步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可用于中间宿主——螺类携带广州管圆线虫的检测和野外疫情监测,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管圆线虫 PCR 检测 食用贝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管圆线虫半乳凝素基因的克隆表达、蛋白纯化及免疫反应性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郝丽 吴焜 +1 位作者 陈晓光 王琼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84-587,共4页
目的构建在E.coli中高效表达广州管圆线虫半乳凝素蛋白的重组表达质粒,并对重组蛋白纯化条件进行优化及免疫反应性鉴定。方法根据本室构建的广州管圆线虫幼虫cDNA文库EST测序结果,筛选出有诊断潜能的半乳凝素基因,经过PCR扩增其cDNA全... 目的构建在E.coli中高效表达广州管圆线虫半乳凝素蛋白的重组表达质粒,并对重组蛋白纯化条件进行优化及免疫反应性鉴定。方法根据本室构建的广州管圆线虫幼虫cDNA文库EST测序结果,筛选出有诊断潜能的半乳凝素基因,经过PCR扩增其cDNA全长序列后克隆入pET32a(+)载体进行诱导表达,包涵体经洗涤、变性、逐步透析复性,浓缩后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免疫印迹。结果本研究首次克隆出广州管圆线虫半乳凝素蛋白基因全长cDNA序列(GenBank收录编号为DQ384534)。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ET32a(+)-AcGAL,通过IPTG诱导得到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的重组融合蛋白,Western-blot结果显示纯化的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结论克隆表达了广州管圆线虫半乳凝素基因,为广州管圆线虫病诊断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管圆线虫 克隆 表达 纯化 免疫反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