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退化果园到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绿色休闲空间——基于广州海珠湿地修复实践 被引量:6
1
作者 粟娟 潘勇军 《中国城市林业》 2022年第6期25-30,共6页
湿地生态系统支撑着人类可持续发展,共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针对海珠湿地不断涌现的水质、环境以及果园面积缩小等问题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将土地征为国有,建设全国最大的国家湿地公园;以“原生态、少干预、微改造”推进保护修复,并纳... 湿地生态系统支撑着人类可持续发展,共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针对海珠湿地不断涌现的水质、环境以及果园面积缩小等问题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将土地征为国有,建设全国最大的国家湿地公园;以“原生态、少干预、微改造”推进保护修复,并纳入城市生态控制线。经过近10年的生态修复实践,海珠湿地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成为深受市民喜爱的康体休闲目的地,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以其独特的生态功能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生物多样性提升 康体休闲 广州海珠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公园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以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二期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艾锦辉 方小山 +1 位作者 张雪霏 范存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6111-6129,共19页
湿地公园健康状态是开展湿地保护、修复与指导其规划设计的重要依据。近年来城市区域内湿地公园建设迅速但湿地生境整体衰退严重,如珠三角乃至华南地区湿地公园面临高度外部干扰与环境限制,亟需有效手段评估区域内湿地公园健康状态以实... 湿地公园健康状态是开展湿地保护、修复与指导其规划设计的重要依据。近年来城市区域内湿地公园建设迅速但湿地生境整体衰退严重,如珠三角乃至华南地区湿地公园面临高度外部干扰与环境限制,亟需有效手段评估区域内湿地公园健康状态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以“稳定性-功能性-可持续性”为框架,构建了包含3准则11因素40指标的湿地公园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并通过遥感影像处理、实地调研、统计年鉴查阅以及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指标数据,对生态修复后的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二期进行综合健康评价与分析,以期指导其保护修复与可持续发展,为城市区域内湿地公园健康评估与优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稳定性是影响湿地公园健康状态的主要准则,权重排序为稳定性(0.5094)>功能性(0.3046)>可持续性(0.1860);(2)海珠湿地二期综合健康指数为3.7735,呈健康状态;(3)影响二期健康状态的主要因素是生态功能与水体特征,其中,权重排序前5的主要指标为水质类别、净化能力、水文调节、水陆面积比、水体富营养化程度;(4)结合评价结果,从水体修复、植物管护、园区管理等方面提出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公园 健康评价 指标体系 广州海珠湿地二期 优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空间内的详细规划单元划定与规划策略——以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被引量:9
3
作者 刘涛 姚江春 +1 位作者 朱江 李翔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5-108,共4页
采用自然资源资产评估理论和方法,通过评估生态空间内部的自然资源资产价值,识别自然资源资产价值空间差异,利用空间耦合分析方法划定生态空间内的详细规划单元并提出差异化的规划管控策略。在此基础上,以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为例,根... 采用自然资源资产评估理论和方法,通过评估生态空间内部的自然资源资产价值,识别自然资源资产价值空间差异,利用空间耦合分析方法划定生态空间内的详细规划单元并提出差异化的规划管控策略。在此基础上,以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为例,根据自然资源资产价值评估结果将生态空间内的详细规划单元划分为4种类型,并以自然资源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重点聚焦人类活动强度、保护利用、生态修复等重要指标,探讨差异化的规划管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空间 详细规划单元 自然资源资产保值增值 规划管控 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资源资产保值增值视角下超特大城市中心区生态空间保护利用的规划策略研究--以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被引量:7
4
作者 刘涛 姚江春 +1 位作者 朱江 黄慧明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2-59,共8页
从自然资源资产保值增值的视角出发,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依据自然资源资产核算结果呈现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对标国内外先进地区的相关案例,以实现自然资源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从自然资源数量、质量和空间3个维度,提出促进超特大城... 从自然资源资产保值增值的视角出发,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依据自然资源资产核算结果呈现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对标国内外先进地区的相关案例,以实现自然资源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从自然资源数量、质量和空间3个维度,提出促进超特大城市中心区生态空间保护利用的规划策略。一是要结合超特大城市中心区生态空间内自然资源的主导特征,提高主导自然资源的数量;二是要提高自然资源的质量等级;三是要优化生态空间保护利用分区,对自然资源资产价值高的地区做好生态保育,对价值低的地区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并提高生态空间内的设施配套水平和景观环境品质。最后以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资产保值增值 生态空间保护利用 超特大城市中心区 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的水体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研究:以广州海珠湖为例 被引量:7
5
作者 唐诗琴 王庆 +1 位作者 刘璐 杨宇峰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43-1456,I0031-I0035,共19页
于2021年1月,利用环境DNA宏条形码(eDNA)技术,对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海珠湖的水体和沉积物进行无脊椎动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调查,并比较了eDNA和传统形态学鉴定对浮游动物的检出能力。结果表明:eDNA检出海珠湖无脊椎动物9门16纲34目71... 于2021年1月,利用环境DNA宏条形码(eDNA)技术,对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海珠湖的水体和沉积物进行无脊椎动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调查,并比较了eDNA和传统形态学鉴定对浮游动物的检出能力。结果表明:eDNA检出海珠湖无脊椎动物9门16纲34目71科93属137个可操作分类单元(OTUs);其中,水采样品中共检出9门50属68个OTUs,网采样品中共检出6门27属35个OTUs,沉积物休眠卵样品中共检出9门70属103个OTUs。水采和网采样品中,主要的无脊椎动物均为轮虫动物门和节肢动物门;沉积物中主要的无脊椎动物为环节动物门和节肢动物门。沉积物休眠卵OTU丰富度最高,水采样品的OTU丰富度高于网采样品。比较浮游动物的形态鉴定和eDNA鉴定,发现后者在属水平上能鉴定出更多的种类;形态学鉴定的桡足类(100%)和多数轮虫(58.82%)可被eDNA注释出,而eDNA注释出的多数桡足类(71.43%)和轮虫(58.82%)在形态学鉴定中未发现;eDNA未注释出枝角类。结果表明,eDNA在无脊椎动物调查中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与传统形态学鉴定组合应用能更全面地了解无脊椎动物的种类和水生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 环境DNA 无脊椎动物 浮游动物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型绿色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途径与案例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晶 许云飞 陈丹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6-30,共5页
在我国快速城镇化的当下,引入绿色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理念,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城市湿地,促进其生态、社会和文化协调发展,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湿地型绿色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模式。文章选取海珠湿地作为我国湿地型绿色基础设施的典型案... 在我国快速城镇化的当下,引入绿色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理念,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城市湿地,促进其生态、社会和文化协调发展,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湿地型绿色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模式。文章选取海珠湿地作为我国湿地型绿色基础设施的典型案例,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不同层面分析其规划设计方法及建成后的生态社会效益,探讨我国湿地型绿色基础设施规划设计的三条有效途径及具体策略:战略保护与生态网络连通,人工干预的生态修复与管控,以及生态、社会和文化的景观多功能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型绿色基础设施 规划设计途径 广州海珠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