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江广州河段水质和浮游植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18
1
作者 雷光英 杨宇峰 +2 位作者 王庆 胡韧 王朝晖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2-307,共6页
2005年1~12月,对珠江广州河段浮游植物和相关理化因子进行了周年调查.结果表明:广州河段TN和TP含量丰富。中大码头TN和TP年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0.92mg·L^-1和0.41mg·L^-1,黄埔港为9.59mg·L^-1和0.29mg·L^-... 2005年1~12月,对珠江广州河段浮游植物和相关理化因子进行了周年调查.结果表明:广州河段TN和TP含量丰富。中大码头TN和TP年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0.92mg·L^-1和0.41mg·L^-1,黄埔港为9.59mg·L^-1和0.29mg·L^-1;Chl.a质量浓度较高,两站点的年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21.83μg·L^-1和72.33μg·L^-1,最大值达400μg·L^-1和190μg·L^-1.调查期间,发现浮游植物127种,主要优势种为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假鱼腥藻(Pseudanabaena sp.),两优势种有明显的季节演替现象,4月份以前主要以假鱼腥藻占优势,之后以颗粒直链藻占绝对优势.丰水期,浮游植物密度较低,枯水期,浮游植物密度较高.总体上,中大码头浮游植物数量高于黄埔港;最高峰都出现在秋季,中大码头达2.88×10^7/L,黄埔港达1.37×10^7/L.研究发现径流量和TP质量浓度对浮游植物密度有重要影响,此外,浮游植物种群变动还受温度、盐度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理化指标 珠江广州河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广州河段水环境中多环芳烃的组成及其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18
2
作者 杨清书 雷亚平 +3 位作者 欧素英 麦碧娴 傅家谟 盛国英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4-43,共10页
对珠江广州河段白鹅潭水域采集水柱一条,并按6层采集水样,根据美国EPA标准对多环芳烃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广州河段水环境中多环芳烃和16种优控多环芳烃浓度范围分别为2602.4~5145.2ng/L和987.1~2878.5ng/L;颗粒相和溶解相多环... 对珠江广州河段白鹅潭水域采集水柱一条,并按6层采集水样,根据美国EPA标准对多环芳烃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广州河段水环境中多环芳烃和16种优控多环芳烃浓度范围分别为2602.4~5145.2ng/L和987.1~2878.5ng/L;颗粒相和溶解相多环芳烃的含量范围分别为1249.3~3614.9ng/L和919.6~2848.8ng/L。多环芳烃垂向分布特征具有环数越高,其在水柱中下层水体中的含量越高特征,表明水柱可明显分为上层和中下层两层水体,两层水体多环芳烃的组成、污染物的输入方式均有较大的差异,中下层水体高环数的多环芳烃与河口水动力条件密切相关;初步分析表明在涨、落急过程中随流速加大可能引起表层沉积物再悬浮作用造成二次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水环境 垂直分布 珠江广州河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广州河段沉积物无机氮的分布特征和界面交换通量 被引量:16
3
作者 吴文成 吴群河 +1 位作者 梁明易 张恒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28-1133,共6页
基于现场调查与实验测试方法,研究了珠江广州河段0~50cm沉积物中无机氮(包括氨氮、硝态氮及亚硝态氮)的垂向分布特征,并由相应的间隙水与上覆水中无机氮的含量,估算该河段的交换通量。结果表明,氨氮是该河段沉积物无机氮的主要形态,变... 基于现场调查与实验测试方法,研究了珠江广州河段0~50cm沉积物中无机氮(包括氨氮、硝态氮及亚硝态氮)的垂向分布特征,并由相应的间隙水与上覆水中无机氮的含量,估算该河段的交换通量。结果表明,氨氮是该河段沉积物无机氮的主要形态,变化范围在0.0535g·kg-1至1.4554g·kg-1之间,各层平均含量随深度的增加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硝态氮与亚硝态氮含量很低,分布上无明显规律;在该河段的沉积物-水界面中,氨氮呈自沉积物向上覆水扩散的趋势,各点平均交换通量为2.54mg·m-2·d-1,硝态氮与亚硝态氮的扩散方向与氨氮相反,平均交换通量分别为-0.06、-0.03mg·m-2·d-1。珠江广州河段沉积物-水界面无机氮的通量与其他区域相比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广州河段 无机氮 分布特征 交换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广州河段水质及微生物周年变化特征 被引量:10
4
作者 胡晓娟 张俊 杨宇峰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9-93,共5页
为评估珠江广州河段的水质状况和生态环境质量,于2008年5月-2009年4月,对微表层、表层的关键水质因子及几种重要的微生物指标进行了每月1次的周年调查。结果显示,珠江广州河段微表层对氮磷营养盐及微生物均有明显的富集作用。中大码... 为评估珠江广州河段的水质状况和生态环境质量,于2008年5月-2009年4月,对微表层、表层的关键水质因子及几种重要的微生物指标进行了每月1次的周年调查。结果显示,珠江广州河段微表层对氮磷营养盐及微生物均有明显的富集作用。中大码头水体微表层对TN和TP的富集系数分别为1.23和1.08、鱼珠码头分别为2.23和1.30,且氮、磷营养盐含量高。两站点水体的细菌总数大多在104~106cfu/mL,微表层水体对细菌总数的富集系数高达26.03和3,75。中大码头微表层、表层粪大肠菌群的年均值分别为(7.01±2.43)×10^3个/mL、(2.75±0.73)×10^3个/mL,鱼珠码头为(4.81±1.84)×10^3个/mL和(2.45±0.73)×10^3个/mL。相关分析显示,粪大肠菌群的数量与大肠菌群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表明珠江广州河段受生活污水污染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 珠江广州河段水质 微表层 细菌总数 大肠菌群 粪大肠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广州河段轮虫群落结构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庆 杨宇峰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3-239,共7页
2004年4月—2005年4月,对珠江广州河段轮虫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经鉴定,共发现轮虫65种(包括亚种),其中西氏三肢轮虫(Filinia novaezealandiae)、华美腔轮虫(Lecane elegans)为我国的新记录种。优势种为裂痕龟纹轮虫(Anuraeopsi... 2004年4月—2005年4月,对珠江广州河段轮虫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经鉴定,共发现轮虫65种(包括亚种),其中西氏三肢轮虫(Filinia novaezealandiae)、华美腔轮虫(Lecane elegans)为我国的新记录种。优势种为裂痕龟纹轮虫(Anuraeopsis fissa)、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ris)、尾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udatus)、Filinia no-vaezealandiae、暗小异尾轮虫(Trichocerca pusilla)和微型多突轮虫(Liliferotrocha subtilis)。调查发现径流量对轮虫密度有重要影响,轮虫的两次密度高峰分别出现在春末夏初和秋季。丰水期,轮虫密度较低;枯水期前期,轮虫密度较高;枯水期后期,轮虫密度较低。此外,轮虫种群还受到温度、盐度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轮虫在河流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虫 种类组成 时空分布 珠江广州河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广州河段及其邻近河流表层沉积物中烷基酚的污染状况 被引量:8
6
作者 许雷 冉勇 +1 位作者 龚剑 陈迪云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615-1619,共5页
为确定珠江广州河段及其邻近河流水体沉积物中烷基酚的时空分布状况,对该河段表层沉积物采样并应用气相色谱-质谱单离子扫描模式进行了烷基酚(APs)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壬基酚(NP)和辛基酚(OP)在样品中均有检出,其含量(以干质量计)范围分... 为确定珠江广州河段及其邻近河流水体沉积物中烷基酚的时空分布状况,对该河段表层沉积物采样并应用气相色谱-质谱单离子扫描模式进行了烷基酚(APs)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壬基酚(NP)和辛基酚(OP)在样品中均有检出,其含量(以干质量计)范围分别在36.04~24694.10ng·g-1之间(中值为3717.52ng·g-1)和0.36~498.54ng·g-1之间(中值为21.10ng·g-1);珠江广州河段整体含量明显高于其邻近支流各采样点。所研究的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烷基酚含量普遍高于世界上其它都市和工业中心附近地区的污染水平,其中壬基酚含量均低于对摇蚊属昆虫(Chironomus riparius)的10d半致死浓度(LC50),但两个含量最高值均已与壬基酚对小虾(shrimp)的亚急性毒性最低效应浓度(LOEC)相接近,且大部分样品中的辛基酚含量都超过了对淡水螺(Potamopyrgus antipodarum)的8周最低效应浓度值(LOEC)标准。因此,烷基酚对该区生物造成的生态风险是一个必须加以认真对待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酚 壬基酚 辛基酚 沉积物 珠江广州河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广州河段水中有机污染物的GC-MS分析 被引量:30
7
作者 李东 吴惠勤 +1 位作者 黄芳 林晓珊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86-88,共3页
用吹扫捕集、树脂富集珠江广州河段海印断面水中有机物 ,毛细管色谱柱分离 ,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方法测定有机污染物的组成 ,从水中鉴定出60个有机物 ,并作了定量分析 ;结果表明有机物种类多 。
关键词 珠江广州河段 有机污染物 GC-MS 分析 有机化合物 气相色谱-质谱 河流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广州河段底泥的耗氧与细菌总数和总有机碳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朱娴 刘慧璇 《生态科学》 CSCD 1992年第1期116-119,共4页
在珠江广州河段采集10个断面的底泥样品,对各个样品的底泥耗氧量(SOD)、总有机碳(TOC)和细菌总数(TBC)进行测定.通过对各数据的分析,建立起在珠江广州河段中底泥耗氧量与总有机碳、细菌总数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珠江 广州河段 底泥 SOD 细菌总数 TOC 总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广州河段上覆水和间隙水中磷特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冼超彦 吴群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4-87,126,共5页
通过研究污染比较严重的珠江广州河段(雅岗至琶洲大桥)的六个断面,共10个采样点的上覆水和间隙水的磷形态分布特征,得上覆水总磷(TP)值为0.705~3.893mg/L,均为劣V类水质。总溶解性磷(TDP)与磷酸盐磷(PO43-)在各采样点的含量分布不均匀,... 通过研究污染比较严重的珠江广州河段(雅岗至琶洲大桥)的六个断面,共10个采样点的上覆水和间隙水的磷形态分布特征,得上覆水总磷(TP)值为0.705~3.893mg/L,均为劣V类水质。总溶解性磷(TDP)与磷酸盐磷(PO43-)在各采样点的含量分布不均匀,由PO43-含量显示,各采样点已经有明显的富营养化趋势。通过分析各采样点间隙水磷含量和引起其上下层含量差异的环境因素知间隙水TP与TDP有一定相关性。间隙水上下层TP,TDP,PO43-含量差异可能与沉积物有机质和氧化还原环境有一定相关性,总体上认为厌氧环境有利于促进沉积物的磷释放到间隙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广州河段 总磷 总溶解性磷 磷酸盐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广州河段沉积物中典型抗生素的污染特征 被引量:18
10
作者 刘叶新 周志洪 +3 位作者 区晖 魏晓东 赵建亮 刘有胜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8-54,共7页
采用乙腈/柠檬酸缓冲液超声提取沉积物中的抗生素,并以固相萃取法富集和净化萃取物,以高分离度快速液相色谱/质谱(SPE-RRLC-MS/MS)进行测定,研究了珠江广州河段13个采样点41种目标抗生素的质量分数水平和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珠江广... 采用乙腈/柠檬酸缓冲液超声提取沉积物中的抗生素,并以固相萃取法富集和净化萃取物,以高分离度快速液相色谱/质谱(SPE-RRLC-MS/MS)进行测定,研究了珠江广州河段13个采样点41种目标抗生素的质量分数水平和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珠江广州河段沉积物在枯水期或丰水期共有24种抗生素被检出,枯水期和丰水期质量分数范围分别为ND(未检出)~54.800μg/g和ND^3.433μg/g,两季质量分数最高的抗生素均为氧四环素;沉积物中氟喹诺酮类和四环素类抗生素占比较高;在枯水期总抗生素质量分数整体上高于丰水期,抗生素的质量分数在珠江广州河段沉积物中空间分布整体上呈现人口密集城区河涌>人口密集城区航道>航道中下游>航道上游,与广州市区产污排污的分布状况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珠江广州河段 沉积物 污染特征 季节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广州河段水环境质量2000年预测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学灵 《水资源保护》 CAS 1989年第2期40-46,100,共8页
为了配合广州市有关部门做好城市污水处理规划工作,我们收集了近年广州市有关部门监测的水质资料和最新工业污染源普查资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广州市的水环境现状和预测作了初步的研究。研究中首次按广州市的自然状况,按市区... 为了配合广州市有关部门做好城市污水处理规划工作,我们收集了近年广州市有关部门监测的水质资料和最新工业污染源普查资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广州市的水环境现状和预测作了初步的研究。研究中首次按广州市的自然状况,按市区各河涌(支流)自然汇流和废水汇入的情况加以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质量 水质资料 工业污染源 珠江广州河段 河涌 水质级别 生活污水 普查资料 部门监测 工业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广州河段油污染防治对策
12
作者 李美文 《水资源保护》 CAS 1992年第2期21-26,共6页
珠江广州河段是广州市工农业和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兴建,广州市人口不断增长,城市用水量和废水排放量继续增加。近年来,由于航运事业的发展,油污染已是不可忽视的污染源。
关键词 珠江广州河段 污染防治对策 城市用水量 航运事业 水环境 油污染 水质保护 主要水源 环境管理 河流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广州河段粪便污染和溶解有机质的来源解析及分布特征
13
作者 蒋凯 柯常栋 +6 位作者 王丽萍 李朋辉 赖迪智 张杨 吴永洁 吴仁人 肖利平 《生态环境学报》 2025年第9期1452-1462,共11页
准确识别粪便污染与溶解有机质(DOM)污染的来源对于水质管理和生态环境健康至关重要。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三维荧光光谱(3D-EEM)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PARAFAC)解析了珠江广州河段的粪便污染与DOM的来源和分布特征,以及它... 准确识别粪便污染与溶解有机质(DOM)污染的来源对于水质管理和生态环境健康至关重要。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三维荧光光谱(3D-EEM)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PARAFAC)解析了珠江广州河段的粪便污染与DOM的来源和分布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潜在联系。结果发现珠江广州河段人源拟杆菌标记物(BacHum)和噬菌体标记物(CPQ_064)的平均检测浓度分别为(4.56±0.58)、(4.18±0.56)log10(gene copies/100 mL),未检测出其他宿主来源的粪便污染标记物,表明珠江广州河段的粪便污染以人源粪便污染为主。3D-EEM-PARAFAC确定了3种主要DOM组分,即微生物类腐殖质(C1),类色氨酸(C2),陆源类腐殖质(C3);DOM在枯水期和平水期主要来源于内源输入,丰水期以外源输入为主。在丰水期时粪便和DOM污染更为严重,且均沿珠江广州河段的流向呈现先递增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BacHum、CPQ_064与C1、C2和C3呈强显著正相关(p<0.001),总磷(TP)、氨氮(NH_(3)-N)与BacHum和CPQ_064均呈正相关性(p<0.05),表明它们具有污染同源性,可以利用3D-EEM分析作为粪便污染的预检测手段,能够经济、有效和及时地评估水体的粪便污染。该研究可为水体污染控制与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便污染 溶解性有机质 污染源解析 分布特征 珠江广州河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城市河段和湖泊轮虫群落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茹鹏凌 王庆 杨宇峰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24-530,536,共8页
2005年12月-2006年11月,对珠江广州河段及天河、流花公园内湖泊轮虫群落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经鉴定,共发现轮虫21属77种(包括亚种).其中湖泊的优势种分别为暗小异尾轮虫(Trichocerca pusilla)、微型多突轮虫(Liliferotrocha subtilis)... 2005年12月-2006年11月,对珠江广州河段及天河、流花公园内湖泊轮虫群落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经鉴定,共发现轮虫21属77种(包括亚种).其中湖泊的优势种分别为暗小异尾轮虫(Trichocerca pusilla)、微型多突轮虫(Liliferotrocha subtilis)、裂痕龟纹轮虫(Anuraeopsis fissa)和剪形臂尾轮虫(Brachionus forficula),而广州河段则是微型多突轮虫(Liliferotrocha subtilis)、裂痕龟纹轮虫(Anuraeopsis fissa)、暗小异尾轮虫(Trichocerca pusilla)、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ris)和尾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udatus).轮虫数量的两次高峰分别出现在春末夏初和8月份.全年最高密度为5494 ind./L(中大采样点,2005年12月),最低密度为117 ind./L(中大采样点,2006年7月).枯水期,轮虫密度较高,丰水期,轮虫密度较低.4个采样点轮虫年平均密度以天河采样点最高(1260ind./L),中大采样点次之(1123 ind./L),黄埔采样点再次(737 ind./L),流花采样点最低(718 ind./L).径流量、盐度、温度是造成河口和湖泊轮虫密度以及种类组成区别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轮虫在河流和湖泊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虫 群落结构 珠江广州河段 城市湖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低盐河段轮虫群落结构特征及富营养化状况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袁丹妮 王庆 +2 位作者 陈亮东 杨宇峰 刘胜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15,共8页
轮虫是浮游动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河流生态系统微食物网的物质传递和能量流动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也是水质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为研究广州河段轮虫的时空分布和水质特征,于2010年4月至2013年3月,对该河段中大码头(S1)和鱼珠码... 轮虫是浮游动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河流生态系统微食物网的物质传递和能量流动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也是水质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为研究广州河段轮虫的时空分布和水质特征,于2010年4月至2013年3月,对该河段中大码头(S1)和鱼珠码头(S2)站点轮虫群落结构进行每月1次的调查和理化指标的测定,并通过轮虫种类组成及QB/T指数对水质进行了生态学评价.3年调查期间,共记录轮虫48种,其中污染指示种34种.优势种多为耐污种类,主要为裂痕龟纹轮虫(Anuraeopsis fissa)、微型多突轮虫(Lififerotrocha subtilis)、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ris)、暗小异尾轮虫(Trichocerca pusilla)、西氏三肢轮虫(Filinia novaezealandiae)、尾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udatus).轮虫丰度变化为2~4 063 ind./L,中大码头轮虫丰度年平均值为(1 359.46±189.54)ind./L,鱼珠码头年平均值为(1 058.61±156.16)ind./L.调查发现,广州河段盐度很低,均在1.5以下.TN、TP处于较高水平,其中中大码头TN、TP平均值分别为(6.22±0.39)mg/L、(0.84±0.53)mg/L,鱼珠码头TN、TP平均值分别为(6.32±0.35)mg/L、(0.83±0.09)mg/L,两站点TN、TP质量浓度差异不显著.叶绿素a质量浓度的变化范围为7.68~215.33μg/L,中大码头和鱼珠码头年平均值分别为(56.25±45.31)μg/L、(49.77±7.14)μg/L.统计分析表明轮虫丰度(y)与叶绿素a质量浓度(x)呈正相关关系(P<0.05;y=629.750+10.717x).生态学评价和水质评价表明广州河段水质已呈重度富营养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广州河段 轮虫 群落结构 生态学评价 富营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广州段与人工湖泊的富营养化及遗传毒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余江 杨宇峰 杨翠婵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39-143,共5页
为了解流域和人工湖泊的富营养化状况及遗传毒性,采用营养状态质量法和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于2006年4-5月对珠江广州河段与广州、惠州、深圳城市湖泊13个代表性采样点的富营养化现状及遗传毒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水体总氮... 为了解流域和人工湖泊的富营养化状况及遗传毒性,采用营养状态质量法和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于2006年4-5月对珠江广州河段与广州、惠州、深圳城市湖泊13个代表性采样点的富营养化现状及遗传毒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水体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Mn)等指标大部分超过了Ⅲ类或Ⅳ类水质标准(GB3838-2002),富营养化评分值E范围为50-83,且与水体叶绿素a(Chla)含量成正相关,除惠州平湖为中度富营养化水平外,其余水体均已呈富营养化状态;运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发现13个采样点水样的微核率(MCN‰)均值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5.899〉F0.04=2.89,P〈0.01),CODMn、TN、TP等指标与MCN‰之间存在线性相关,提示富营养化水体中存在遗传毒性物质,能诱导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升高,而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是造成这两类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遗传毒性 蚕豆根尖 微核技术 广州河段 城市湖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广州段上覆水及间隙水中氮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文成 任露陆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39-43,48,共6页
通过现场调查与实验测试方法,研究了珠江广州河段上覆水与间隙水中不同形态氮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这两种赋存介质中各形态氮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沉积物间隙水中总氮、有机氮与氨氮远高于上覆水,而硝态氮则相反。上覆水总氮的平... 通过现场调查与实验测试方法,研究了珠江广州河段上覆水与间隙水中不同形态氮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这两种赋存介质中各形态氮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沉积物间隙水中总氮、有机氮与氨氮远高于上覆水,而硝态氮则相反。上覆水总氮的平均含量为13.62 mg/L,前航道的平均含量明显高于西航道,从西航道到前航道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并以有机氮为主要形态,两者呈现显著正相关;间隙水总氮的平均含量为51.31 mg/L,从西航道到前航道略有升高的趋势,但变化不如上覆水明显,以氨氮为主要形态,总氮与氨氮、有机氮三者间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性分析还表明,各形态氮在间隙水和上覆水中的含量均无明显相关性,说明间隙水中赋存的氮含量不是其上覆水中含量的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广州河段 上覆水 间隙水 分布特征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间厂可救一江水
18
《生态科学》 CSCD 2001年第S1期46-46,共1页
一个课题组开出医治珠江广州河段“黑臭病”药方,并提出须尽快分期投资建设这些污水处理厂.以尽快集中统一高效强化治理城市污水。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 珠江广州河段 溶解氧浓度 城市生态 优先控制污染物 饮用水源 生态学会 水中有机污染物 城市污水 生活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遥感
19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02年第5期96-96,共1页
关键词 环境遥感 水体污染 华北地区 珠江广州河段 水污染监测 植被覆盖率 植被指数 环图 沙尘暴 土壤质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