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江广州段水体、沉积物及底栖生物中的多氯联苯 被引量:43
1
作者 聂湘平 蓝崇钰 +2 位作者 栾天罡 黄铭洪 麦志勤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17-421,共5页
对珠江广州江段水体、沉积物及底栖生物体内多氯联苯有机污染物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广州江段7个样点水体中多氯联苯类有机污染物平均含量为2.3ng/L,各点含量无显著差异;沉积物中多氯联苯类有机污染物平均含量为31.52g/kg,各... 对珠江广州江段水体、沉积物及底栖生物体内多氯联苯有机污染物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广州江段7个样点水体中多氯联苯类有机污染物平均含量为2.3ng/L,各点含量无显著差异;沉积物中多氯联苯类有机污染物平均含量为31.52g/kg,各点有显著差异,其中以广州江段南航道y03样点最高,达65.31g/kg;底栖生物体内多氯联苯含量平均为181.77g/kg,其中也以y03样点最高,达317.37g/kg.多氯联苯在水体、沉积物及生物体3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富集和放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氯联苯 水体 沉积物 底栖生物 珠江广州段 生物监测 水体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广州段水体抗生素的复合污染特征及其生态风险 被引量:55
2
作者 周志洪 赵建亮 +1 位作者 魏晓东 刘茂胜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34-1041,共8页
抗生素被广泛用于人和动物的疾病治疗,使用后未完全吸收的抗生素随污水大量进入环境,其环境行为和生态效应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珠江广州段流经珠三角经济发达区域,受到广州市生活污水及周边养殖废水污染。为了解珠江广州段抗生素污... 抗生素被广泛用于人和动物的疾病治疗,使用后未完全吸收的抗生素随污水大量进入环境,其环境行为和生态效应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珠江广州段流经珠三角经济发达区域,受到广州市生活污水及周边养殖废水污染。为了解珠江广州段抗生素污染状况,有必要系统监测其水体抗生素的污染水平,评价其生态风险,为珠江流域抗生素的管理和风险防控提供数据支撑。在2015年12月的枯水期和2016年4月的丰水期,对珠江广州段13个采样断面中41种抗生素化合物的含量水平和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并对抗生素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枯水期检出18种抗生素化合物,含量范围为ND^642 ng?L^(-1),以脱水红霉素含量最高,其中有11种抗生素检出率达到100%;丰水期检出20种抗生素化合物,有9种抗生素检出率为100%,含量范围为ND^703 ng?L^(-1),以氧氟沙星含量最高。上游河段中抗生素化合物的质量浓度较低,城区人口密集区对应的水体中质量浓度较高,而石井河、猎德涌、沙河涌等市区河涌质量浓度最高。对其中13个检出的抗生素化合物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珠江广州段水体单个抗生素以脱水红霉素、罗红霉素和氧氟沙星生态风险较高,其中,脱水红霉素尤其显著。枯水期珠江广州段水体大多数监测断面脱水红霉素的风险商值大于1,其中,石井河口最高,达到6.23。总抗生素加和风险商值普遍较高,最高达到10.6,大部分断面总抗生素风险商属于高风险范围,需采取措施控制水体环境抗生素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广州段 抗生素 污染特征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 a来珠江广州段水环境污染特征演变及驱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彤 邓滢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569-4580,共12页
基于1977—2020年珠江广州段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以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质量浓度、氨氮(NH_(4)^(+))质量浓度和5 d生化需氧量(Five-day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BOD_(5))为主要研究指标,分析40 a来珠江广州段水环境质量演变... 基于1977—2020年珠江广州段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以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质量浓度、氨氮(NH_(4)^(+))质量浓度和5 d生化需氧量(Five-day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BOD_(5))为主要研究指标,分析40 a来珠江广州段水环境质量演变趋势、关联特点及影响因素。采用ArcGIS空间渲染技术展现1980—2020年主要水质指标时空分布状况,再现珠江广州段水环境质量由恶化到改善过程;运用Mann-Kendall(M-K)非参数秩次检验,分析鸦岗、猎德和莲花山3个重点断面主要因子长时间尺度变化趋势。结果显示:40 a来珠江广州段主要水环境指标呈“先恶化后改善”趋势。DO质量浓度总体呈波动态势,趋势性不明显(Z=0.425,p> 0.5),NH_(4)^(+)质量浓度呈极显著下降趋势(Z=-3.179,p<0.01),BOD_(5)虽呈极显著上升趋势(Z=2.747,p<0.01),但总体质量浓度不高。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主要水质因子的内联特点和潜在同源性,揭示污水处理能力的提升与DO质量浓度改善及NH_(4)^(+)质量浓度削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相关分析法,初步解析了重点断面影响DO质量浓度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和驱动机制。结果显示:上游DO质量浓度主要受硝化耗氧和有机耗氧过程影响,中游主要受有机耗氧和硝化耗氧过程影响,下游则主要受硝化耗氧和有机耗氧过程影响。研究为下阶段广州市深入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巩固现有治理成果,实现珠江广州段向优良水体提升转变提供了理论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珠江广州段 水质演变 趋势分析 关联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广州市段PFU原生动物群落特征及其与水质的关系 被引量:37
4
作者 徐润林 白庆笙 谢瑞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79-485,共7页
采用国家标准《水质微型生物群落监测—— PFU法》,对珠江广州市段的原生动物群落进行了群落组成和群集过程的研究。共观察到各类原生动物 2 0 3种。其中植物性鞭毛虫 4 4种 ;动物性鞭毛虫 6 4种 ;肉足虫 1 7种和 78种纤毛虫。分析了原... 采用国家标准《水质微型生物群落监测—— PFU法》,对珠江广州市段的原生动物群落进行了群落组成和群集过程的研究。共观察到各类原生动物 2 0 3种。其中植物性鞭毛虫 4 4种 ;动物性鞭毛虫 6 4种 ;肉足虫 1 7种和 78种纤毛虫。分析了原生动物群落在该河段的组成特点 ,以及它们与水质变化的关系。结果显示 :原生动物群落特征的变化与水质变化相吻合 ,珠江在流经广州市区后 ,水质发生了明显地恶化 ,原生动物群落受到破坏 ;经过一个较长的流程 ,水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原生动物群落也有所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 PFU原生动物群落 水质 广州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在广州城区河段的演变及其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宫清华 袁少雄 陈波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4-399,共6页
珠江河道广州城区段的演变在广州城市生态环境演变,特别是在城市防洪减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融合珠江在广州城区河段(珠江隧道-海印桥)古代、近代、现代的地图资料、遥感资料和文献资料,选取典型断面数据,建立了各断面不同时段... 珠江河道广州城区段的演变在广州城市生态环境演变,特别是在城市防洪减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融合珠江在广州城区河段(珠江隧道-海印桥)古代、近代、现代的地图资料、遥感资料和文献资料,选取典型断面数据,建立了各断面不同时段的岸线图谱,定量反映珠江该段河道的时空演变特征,根据近年来人类工程活动等相关研究成果,推演珠江河道的演变趋势,分析河道演变对于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防洪减灾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20世纪50年代以前,珠江河道以0.6~0.8m/a的速度逐步缩窄;50年代以后,随着珠江堤围系统的完善,河道平面形态总体趋于稳定,局部断面仍在缩窄,最后讨论珠江河道缩窄对城市洪涝灾害、水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等几个方面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城市发展及水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 河道演变 生态环境 广州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地铁三号线洛溪车辆段出入段线设计方案及能力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雄 李剑虹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3-76,共4页
研究目的:地铁车辆段出入段线设计方案对地铁运营效率和成本有重大影响,广州地铁三号线在国内首次采用了3/6辆灵活编组替换运营的全新运营模式,对车辆段的出入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车辆段出入段线方案进行优化和能力分析研究不仅... 研究目的:地铁车辆段出入段线设计方案对地铁运营效率和成本有重大影响,广州地铁三号线在国内首次采用了3/6辆灵活编组替换运营的全新运营模式,对车辆段的出入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车辆段出入段线方案进行优化和能力分析研究不仅对广州地铁三号线车辆段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供其他地铁车辆段设计借鉴和参考。研究方法:通过对广州地铁三号线车辆段出入段线设计方案的比较分析,以及对推荐方案出入段能力的计算分析,研究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适应性。研究结论:在广州地铁三号线的用地和站段位置等限制条件下,经过优化的设计方案具备较强的优越性,能够满足三号线新运营模式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地铁三号线车辆 出入线 设计方案及能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解-ICP-AES/ICP-MS测定沉积物中23种元素的方法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33
7
作者 刘珠丽 李洁 +2 位作者 杨永强 陈繁荣 吴世军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370-2377,共8页
建立了一种硝酸-氢氟酸-硼酸微波消解沉积物、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联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沉积物中23种元素(Al、Fe、K、Mg、Na、Ca、Ti、P、Ba、Mn、V、Sr、Zn、Cu、Cr、Ni、Co、Pb、U、Mo、Tl、Cd和Ag)... 建立了一种硝酸-氢氟酸-硼酸微波消解沉积物、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联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沉积物中23种元素(Al、Fe、K、Mg、Na、Ca、Ti、P、Ba、Mn、V、Sr、Zn、Cu、Cr、Ni、Co、Pb、U、Mo、Tl、Cd和Ag)含量的分析方法.样品经该方法消解后无需蒸干、离心、过滤等操作,既简化了操作,又提高了实验准确性.多次采用该方法消解并测定加拿大标准物质MESS-3,测定值与标准值吻合,重现性和稳定性好.用该方法对珠江广州段某站点沉积柱中元素进行分析测定,结果显示Zn、Cu、Pb和Cr的含量都远高于同区域其他研究结果,与污水处理厂污泥中重金属的含量相近,推测这些重金属主要来源于污水处理厂污泥.采用地质积累指数法对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污染最严重的元素是Cd和Ag,其次是Cu和Zn,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顺序是Cd>Ag>Cu>Zn>Pb>Mo>Cr>Ni>U>Co>V>Tl>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解 ICP-AES ICP—MS 珠江广州段 地质积累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