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空间网络形态研究——基于广州3个地铁站域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
7
1
作者
凌晓红
王颖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7-94,共8页
针对我国城市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交通站点与空间形态发展耦合不足、步行环境欠佳、功能适配性存疑等问题,以广州珠江新城、公园前和长寿路3个地铁站点为例,借助空间句法比较分...
针对我国城市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交通站点与空间形态发展耦合不足、步行环境欠佳、功能适配性存疑等问题,以广州珠江新城、公园前和长寿路3个地铁站点为例,借助空间句法比较分析站域空间网络的组构特性及其与站点布置、步行人流分布、建设强度及功能布局等的关联,考察TOD模式下站域空间形态发展的特征及规律,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厘定。结果显示:珠江新城站域街区网格化程度不足,站点与空间组构耦合互动不足;公园前站域街道网络可达性强,集聚人群活动效应明显,但当前功能布局与空间组构存在不匹配现象;长寿路站域背景网络结构连续均匀,对步行交通出行有利,但商业功能布局对小尺度组构所牵引的人流利用不足。因此,我国未来轨道交通站域建设应关注空间组构对人车流的基础决定力量,提高交通站点、功能布局与空间网络形态之间的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TOD模式
空间网络组构
建设强度
功能布局
广州地铁站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空间网络形态研究——基于广州3个地铁站域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
7
1
作者
凌晓红
王颖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出处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7-94,共8页
基金
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20ZB08)
广东省哲学社科规划项目后期资助项目(GD20HTQ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978268)
文摘
针对我国城市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交通站点与空间形态发展耦合不足、步行环境欠佳、功能适配性存疑等问题,以广州珠江新城、公园前和长寿路3个地铁站点为例,借助空间句法比较分析站域空间网络的组构特性及其与站点布置、步行人流分布、建设强度及功能布局等的关联,考察TOD模式下站域空间形态发展的特征及规律,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厘定。结果显示:珠江新城站域街区网格化程度不足,站点与空间组构耦合互动不足;公园前站域街道网络可达性强,集聚人群活动效应明显,但当前功能布局与空间组构存在不匹配现象;长寿路站域背景网络结构连续均匀,对步行交通出行有利,但商业功能布局对小尺度组构所牵引的人流利用不足。因此,我国未来轨道交通站域建设应关注空间组构对人车流的基础决定力量,提高交通站点、功能布局与空间网络形态之间的协同。
关键词
轨道交通
TOD模式
空间网络组构
建设强度
功能布局
广州地铁站域
Keywords
rail transit
TOD
spatial configuration
development intensity
functional distribution
Guangzhou subway station area
分类号
U231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空间网络形态研究——基于广州3个地铁站域的比较分析
凌晓红
王颖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2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