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广场政治向公民社会转型——网络的政治价值分析
被引量:
2
1
作者
康丽丽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Z期21-23,共3页
日益兴盛的网络空间诞生了新的政治现象——网络政治,中国的政治生态因网络而改变。但是,网民在参与过程中的秩序性缺失和非理性泛滥,政府应对网络问题反应迟缓、引导不规范等弊病,使得网络广场政治的无序化越发明显。网络上的中国需要...
日益兴盛的网络空间诞生了新的政治现象——网络政治,中国的政治生态因网络而改变。但是,网民在参与过程中的秩序性缺失和非理性泛滥,政府应对网络问题反应迟缓、引导不规范等弊病,使得网络广场政治的无序化越发明显。网络上的中国需要由广场政治向公民社会深刻转型,以此来实现网络政治的现实民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政治
广场政治
公民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变动社会中政治信任建设目标的有限性——以社会生态为视野的分析
被引量:
5
2
作者
上官酒瑞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4-51,156,共9页
在政治文化积淀和作用下,中国社会形成了浓厚的政治信任"情结",构筑高信任度也成为共产党革命、改革和建设的重要政治经验。但是,在社会转型推动下,政治信任的条件、因素、空间和基础等已经并将持续发生深刻变革,高度政治信...
在政治文化积淀和作用下,中国社会形成了浓厚的政治信任"情结",构筑高信任度也成为共产党革命、改革和建设的重要政治经验。但是,在社会转型推动下,政治信任的条件、因素、空间和基础等已经并将持续发生深刻变革,高度政治信任形成的社会生态已不复存在。这主要表现为:现代化的社会动员效应造成了政治信任供需结构的失衡;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发轫及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共存和矛盾提出了越来越高且日益多样化的政治信任要求;网络政治所形成的政治信任诉求具有丛林化、非理性的倾向;全球化深度扩张为政治信任建设构成了冲击。从社会生态视角看,变动社会中政治信任建设的目标只能是有限的,不可能重建高度政治信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
信任
供需结构
后物质主义价值观
广场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当代中国民粹主义的表现、实质与应对
被引量:
3
3
作者
布成良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0-98,共9页
从现在世界范围来看,民粹主义思潮尤为活跃。这股思潮伴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持续深化,在世界经济、政治、文化、民生等领域都有所表现。以大众性和抗争性为特征的民粹主义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国内,突出表现为:打着民主的口号,构建"...
从现在世界范围来看,民粹主义思潮尤为活跃。这股思潮伴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持续深化,在世界经济、政治、文化、民生等领域都有所表现。以大众性和抗争性为特征的民粹主义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国内,突出表现为:打着民主的口号,构建"网络广场政治";网络草根文化的建构以平民化和大众化为合法性来源;打着关心平民的旗号,主张不切实际的民生政策;出现民粹主义与民族主义耦合现象。因此,必须准确把握当前中国民粹主义的实质,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以消解民粹主义的社会危害,培育和弘扬当代中国民族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粹主义
网络
广场政治
网络草根文化
民族主义
社会思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底线生存:网络围观生态的考察与反思
被引量:
3
4
作者
王君君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6-142,183,共7页
在社会结构性转型的生活画卷中,因技术变革引起的"话语革命"热潮由此拉开序幕。媒体平台的问世,引领"草根力量"步入"全民麦克风"时代,使之开始活跃于公众的"话语视野"之中。在这新旧体制转轨...
在社会结构性转型的生活画卷中,因技术变革引起的"话语革命"热潮由此拉开序幕。媒体平台的问世,引领"草根力量"步入"全民麦克风"时代,使之开始活跃于公众的"话语视野"之中。在这新旧体制转轨的历史节点上,"线上"与"线下"的话语权博弈在理性与情绪、正义与暴力的结构性张力作用下,上演一幕又一幕舆论狂欢盛宴。"广场政治"式的参与方式更是将围观"负溢出效应"暴露无遗。因此,理性的网络围观生态需要网众坚守思想、伦理、价值三条底线,以此构建合理、合法的网络围观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围观
舆论流动性过剩
负溢出效应
民主协商
广场政治
价值底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广场政治向公民社会转型——网络的政治价值分析
被引量:
2
1
作者
康丽丽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出处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Z期21-23,共3页
文摘
日益兴盛的网络空间诞生了新的政治现象——网络政治,中国的政治生态因网络而改变。但是,网民在参与过程中的秩序性缺失和非理性泛滥,政府应对网络问题反应迟缓、引导不规范等弊病,使得网络广场政治的无序化越发明显。网络上的中国需要由广场政治向公民社会深刻转型,以此来实现网络政治的现实民主价值。
关键词
网络
政治
广场政治
公民社会
分类号
D521 [政治法律—国际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变动社会中政治信任建设目标的有限性——以社会生态为视野的分析
被引量:
5
2
作者
上官酒瑞
机构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上海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4-51,156,共9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青年项目"转型与重构:当代中国政治信任研究"(10YJC810038)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基层社会的官民关系与政治信任:典型案例研究"(2012BZZ001)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在政治文化积淀和作用下,中国社会形成了浓厚的政治信任"情结",构筑高信任度也成为共产党革命、改革和建设的重要政治经验。但是,在社会转型推动下,政治信任的条件、因素、空间和基础等已经并将持续发生深刻变革,高度政治信任形成的社会生态已不复存在。这主要表现为:现代化的社会动员效应造成了政治信任供需结构的失衡;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发轫及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共存和矛盾提出了越来越高且日益多样化的政治信任要求;网络政治所形成的政治信任诉求具有丛林化、非理性的倾向;全球化深度扩张为政治信任建设构成了冲击。从社会生态视角看,变动社会中政治信任建设的目标只能是有限的,不可能重建高度政治信任。
关键词
政治
信任
供需结构
后物质主义价值观
广场政治
Keywords
political trust
structure of supply and demand
post-materialism value
square poli-tics
分类号
D08 [政治法律—政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当代中国民粹主义的表现、实质与应对
被引量:
3
3
作者
布成良
机构
江苏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0-98,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时代人民政协制度发展研究”(19BKS104)
江苏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研究”(17ZD004)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从现在世界范围来看,民粹主义思潮尤为活跃。这股思潮伴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持续深化,在世界经济、政治、文化、民生等领域都有所表现。以大众性和抗争性为特征的民粹主义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国内,突出表现为:打着民主的口号,构建"网络广场政治";网络草根文化的建构以平民化和大众化为合法性来源;打着关心平民的旗号,主张不切实际的民生政策;出现民粹主义与民族主义耦合现象。因此,必须准确把握当前中国民粹主义的实质,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以消解民粹主义的社会危害,培育和弘扬当代中国民族精神。
关键词
民粹主义
网络
广场政治
网络草根文化
民族主义
社会思潮
Keywords
populism
network square politics
network grassroots culture
nationalism
social thoughts
分类号
D07 [政治法律—政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底线生存:网络围观生态的考察与反思
被引量:
3
4
作者
王君君
机构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出处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6-142,183,共7页
文摘
在社会结构性转型的生活画卷中,因技术变革引起的"话语革命"热潮由此拉开序幕。媒体平台的问世,引领"草根力量"步入"全民麦克风"时代,使之开始活跃于公众的"话语视野"之中。在这新旧体制转轨的历史节点上,"线上"与"线下"的话语权博弈在理性与情绪、正义与暴力的结构性张力作用下,上演一幕又一幕舆论狂欢盛宴。"广场政治"式的参与方式更是将围观"负溢出效应"暴露无遗。因此,理性的网络围观生态需要网众坚守思想、伦理、价值三条底线,以此构建合理、合法的网络围观框架。
关键词
网络围观
舆论流动性过剩
负溢出效应
民主协商
广场政治
价值底线
分类号
G206.4 [文化科学—传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广场政治向公民社会转型——网络的政治价值分析
康丽丽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变动社会中政治信任建设目标的有限性——以社会生态为视野的分析
上官酒瑞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当代中国民粹主义的表现、实质与应对
布成良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底线生存:网络围观生态的考察与反思
王君君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