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观察与思考:中国广告观——中国广告产业定位与发展趋势之探讨 被引量:29
1
作者 丁俊杰 黄河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8-81,共4页
由于广告业整体环境的快速变化及日渐多元,以及由此引发的主流舆论环境的尴尬,研究教育的滞后与脱节,行业监管的复杂和艰难,传统媒介及广告从体制到思想都遭遇颠覆等困境,导致业界、学界乃至社会公众对广告及广告业的功能和定位,存在错... 由于广告业整体环境的快速变化及日渐多元,以及由此引发的主流舆论环境的尴尬,研究教育的滞后与脱节,行业监管的复杂和艰难,传统媒介及广告从体制到思想都遭遇颠覆等困境,导致业界、学界乃至社会公众对广告及广告业的功能和定位,存在错误、片面、主观、扭曲或模糊的认识。文章从消费、行业、区域经济、品牌、创意产业、媒体及社会沟通等多个角度出发,论述了广告的积极作用,并进一步提出我们应该先抓"主流",在正确认识广告的角色和功能的同时,对广告多一些宽容、指导和支持。在对广告的定位做出客观的阐释之后,笔者对广告业的发展进行了前瞻性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大困境 广告正名 中国广告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告是人的意识的延伸——对麦克卢汉广告观的解读 被引量:12
2
作者 吕尚彬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1期91-96,共6页
广告是人的意识的延伸,这是麦克卢汉论述广告的一条基本线索。作为意识的延伸,广告依据受众的"共同经验"创造形象,传播生活方式信息;开发人的注意力资源,呈现出图像化趋势;直接作用于人的意识和潜意识心理世界。
关键词 麦克卢汉 广告观 意识的延伸 图像化 潜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本观广告的崛起 被引量:19
3
作者 吕尚彬 兰霞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07-114,共8页
传统的物本观广告以促进销售商品为根本和目的 ,人本观广告则以人为根本目的。人本观广告的崛起既是现代广告观念嬗变的结果 ,又与市场学观念发展、传播观念演进的新态势相一致。人本观广告呈现六个方面的特质 :视受众为生活者 ;注重全... 传统的物本观广告以促进销售商品为根本和目的 ,人本观广告则以人为根本目的。人本观广告的崛起既是现代广告观念嬗变的结果 ,又与市场学观念发展、传播观念演进的新态势相一致。人本观广告呈现六个方面的特质 :视受众为生活者 ;注重全方位沟通、对话和共鸣 ;注重强化品牌 ,使生活者与品牌建立终身恋爱关系 ;注重艺术品位 ;注重社会责任感 ,关注文化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本广告 广告观 广告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本观广告的创意特色 被引量:4
4
作者 吕尚彬 兰霞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7-81,共5页
广告传播环境发展的新趋势,使人本观广告的创意思维呈现出与传统物本观广告迥然相异的特色。创意基点上,表现目标受众群体的生存状态;创意策略上,实施生活方式观念营销;创意表现上,以生活者为中心组织传播要素,从受众的视角表现创意核心。
关键词 人本广告 创意特色 生存状态 生活方式 受众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告传播中女性形象的贬损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兰珍 饶德江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8-373,共6页
20世纪60年代以来,伴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和妇女在社会政治和经济中的地位的不断提升,西方广告传播中的女性形象发生了一些改变,但蕴涵于其中的对女性社会文化角色的认知传统并未得到相应的转变,以女性身体作为商业广告主要的叙事方... 20世纪60年代以来,伴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和妇女在社会政治和经济中的地位的不断提升,西方广告传播中的女性形象发生了一些改变,但蕴涵于其中的对女性社会文化角色的认知传统并未得到相应的转变,以女性身体作为商业广告主要的叙事方式的传播模式也未改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的广告传播,受到西方广告传播模式中对女性的刻板印象的影响,形成了不利于正确建构妇女形象的现实。改变这种状况的出路在于建立以人为本的新广告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告 女性 角色 价值 文化成见 广告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告中的女性社会角色 被引量:7
6
作者 陈嬿如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2-128,共7页
西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证明广告具有性别教育功能。中国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在一定程度上误导女性的社会角色定位。时代和社会要求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应突破某些传统成见 ,体现出女性社会角色的丰富内涵。依据“人本广告观” ,广告不应一... 西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证明广告具有性别教育功能。中国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在一定程度上误导女性的社会角色定位。时代和社会要求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应突破某些传统成见 ,体现出女性社会角色的丰富内涵。依据“人本广告观” ,广告不应一味地渲染女性对男性的依附 ,而应该着力于塑造具有“双性”人格特征的新女性形象。在媒体广告与女性自我定位的关系中 ,媒体可以是引导者 ,也可以是现有定型观念的维持者 ,或者堕落为媚俗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告 女性 社会角色 社会定位 人本广告观 女性形象 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缩减与消解:广告文化的另一种读解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晓洁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3期158-162,共5页
偏向技术审视的工具论广告观越来越不合时宜 ,因而 ,有必要从权力和封闭、缩减与消解等角度入手 ,对广告文化做重新检讨。就运作逻辑而言 ,广告执行着“缺失——填塞”的方法体系 ;就本质属性而论 ,广告以类像特征做着反创造的工作 ;就... 偏向技术审视的工具论广告观越来越不合时宜 ,因而 ,有必要从权力和封闭、缩减与消解等角度入手 ,对广告文化做重新检讨。就运作逻辑而言 ,广告执行着“缺失——填塞”的方法体系 ;就本质属性而论 ,广告以类像特征做着反创造的工作 ;就其文化功能检测 ,广告以迷幻术进行着反文化的勾当 ;广告的媚俗天然地使之远离庄重 ,广告为了达成有效传播的目的 ,也不惜以扩张性别鸿沟牺牲健全人生姿态为代价。广告文化的反思者需要冷静地走上批判理论之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具论 性别分化 广告观 文化功能 广告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