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新广亲和基因的初步分子定位 被引量:7
1
作者 张小惠 朱旭东 +4 位作者 钱前 朱立煌 曾大力 曹立勇 王建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1-16,共6页
对02428与IR24、Pecos杂交分离世代的小穗育性的遗传分析表明,02428/IR24F1表现为半不育,不育性受单基因控制,且由非S-5的新位点引起,美国品种Pecos具有复等位中性基因。随机选取分布于12条染色体上的87个探针,结合7种限制性内切... 对02428与IR24、Pecos杂交分离世代的小穗育性的遗传分析表明,02428/IR24F1表现为半不育,不育性受单基因控制,且由非S-5的新位点引起,美国品种Pecos具有复等位中性基因。随机选取分布于12条染色体上的87个探针,结合7种限制性内切酶,对亲本进行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检测分析,发现其中35个探针能够揭示出亲本间多态性。利用35个表现多态性的探针对Pecos/IR24//02428三交组合后代F155个植株小穗育性的分离进行分析,第11染色体上的RFLP标记RG98和G24与Pecos中的未知籼粳杂交亲和性基因有显著连锁关系。根据小穗育性和RFLP标记的共分离资料,初步绘制了第11染色体上该广亲和基因S-p(t)座位的RFLP连锁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分析 广亲和性基因 RFLP 基因定位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分析及广亲和基因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潘熙淦 朱德瑶 +2 位作者 卢诚 陈大洲 肖叶青 《江西农业学报》 CAS 1989年第2期18-24,共7页
利用广亲和品种与光敏核不育系或籼稻品种进行杂交,配组亚种间杂交稻,在同一条件下栽培,进行杂种优势分析,表明亚种间杂交稻具有穗大粒多以及株高、生育期、有效穗的明显优势,一般可比三系杂交稻增产三成以上.与此同时,对“02428”配组... 利用广亲和品种与光敏核不育系或籼稻品种进行杂交,配组亚种间杂交稻,在同一条件下栽培,进行杂种优势分析,表明亚种间杂交稻具有穗大粒多以及株高、生育期、有效穗的明显优势,一般可比三系杂交稻增产三成以上.与此同时,对“02428”配组后代的育性分离,稃尖色素及株高等进行了遗传分析.研究表明其广亲和性是由简单主基因控制,并与色素原基因C^+连锁,位于第1连锁群上.“02428”育性分离的遗传基础,是由2对独立遗传的孢子体育性基因控制.“02428”的半矮生性基因dd与籼稻的半矮生性基因SdSd是非等位的.研究表明:亚种间杂交稻具有明显杂种优势,在籼、粳稻中确实存在亚种间杂交亲和性好的品种,而且这种广亲和性可以杂交转育,通过广泛杂交,完全可以筛选出结实正常,籽粒充实度好,生育期不超亲,株高适中,产量优势明显的杂交稻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种间杂交稻 杂种优势 广亲和性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