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象山港浮游动物β多样性及其成分变化的环境因子解释 被引量:11
1
作者 戴美霞 朱艺峰 +1 位作者 林霞 毛硕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5780-5789,共10页
根据象山港24个站位浮游动物样品和配套环境数据,采用R语言的gdm工具包对浮游动物β多样性进行了广义非相似性模型(GDM)分析,并利用betapart工具包对β多样性进行了成分(周转和嵌套性)分解,探讨了环境因子与浮游动物β多样性及其成分间... 根据象山港24个站位浮游动物样品和配套环境数据,采用R语言的gdm工具包对浮游动物β多样性进行了广义非相似性模型(GDM)分析,并利用betapart工具包对β多样性进行了成分(周转和嵌套性)分解,探讨了环境因子与浮游动物β多样性及其成分间的关系。GDM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有10个环境变量(表层水温、溶解氧、水深、透明度、p H、叶绿素a、地理距离、电导率、盐度、悬浮颗粒物)对浮游动物β多样性有影响,解释了GDM模型偏差比例的75.2%。在这10个变量中,水温、溶解氧、水深是驱动β多样性变化重要因子,3个变量累计相对贡献比例占63.9%(以GDM模型偏差的可解释比例作为100%),其他7个变量占36.1%;3个变量中,又以水温最重要,相对贡献比例占到38.4%。从各预测变量的影响梯度看,地理距离、p H和盐度分别在约高于25 km、7.8和25,水温、叶绿素a含量分别在约低于22℃和0.5μg/L时,随着变量梯度的增加,β多样性增大;而溶解氧、电导率、透明度和水深则随着梯度增加β多样性一直增加,悬浮颗粒物含量对β多样性几乎无影响。据β多样性成分分解结果,象山港浮游动物在时空变化上总体以周转为主,嵌套性很低。在象山港,浮游动物嵌套性主要发生于大型浮游动物和幼体类群,尤其是幼体类群,嵌套性在时空上几乎都高于周转。进一步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与大型浮游动物嵌套性显著相关的环境因子是水温和溶解氧,而与幼体类嵌套性显著相关的环境因子除水温和溶解氧外,还有电导率和流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山港 浮游动物 β多样性成分 环境因子 广义非相似性模型(GD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州湾秋季鱼类β多样性组分分析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8
2
作者 李雪童 徐宾铎 +2 位作者 薛莹 任一平 张崇良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6-56,共11页
由于过度捕捞等人类活动的胁迫,近年来海州湾渔业资源严重衰退。为了解海州湾鱼类β多样性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根据2013-2017年秋季在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采用S?renson相异性指数等方法计算了调... 由于过度捕捞等人类活动的胁迫,近年来海州湾渔业资源严重衰退。为了解海州湾鱼类β多样性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根据2013-2017年秋季在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采用S?renson相异性指数等方法计算了调查站位间以及海州湾海域整体的鱼类β多样性,并将β多样性分解为周转和嵌套两个组分,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结合海州湾环境数据,采用广义非相似性模型分析海州湾鱼类β多样性及其组分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海州湾鱼类β多样性及其周转和嵌套组分在年际间呈现不同程度的波动态势,浅水区的波动较为明显,深水区其次,海州湾整体则维持在较为稳定的状态;鱼类群落组成以周转模式变化。海水盐度和叶绿素a浓度是影响β多样性及其周转的主要因素,两者累计的模型偏差解释率分别为28.05%和23.33%,温度的影响相对较小;广义非相似性模型对嵌套组分的解释率较低。本研究深入解析了海州湾鱼类β多样性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建立海洋保护区、优化海洋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群落 Β多样性 环境因子 广义非相似性模型 海州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