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卫生与医院感染的时间序列研究:基于广义相加模型(GAM) 被引量:2
1
作者 林凯 陈坤 +7 位作者 王建炳 范芳华 梁辉 陈芳 金凯玲 储文杰 陈伟国 单欢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98-805,共8页
目的定量分析环境卫生对医院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收集某三甲医院2018年1月—2022年12月医院感染与环境卫生学监测资料,采用时间序列的广义相加模型分析环境检出菌落形成单位(CFU)对医院感染发生的影响。结果单污染模型显示,医院感染与... 目的定量分析环境卫生对医院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收集某三甲医院2018年1月—2022年12月医院感染与环境卫生学监测资料,采用时间序列的广义相加模型分析环境检出菌落形成单位(CFU)对医院感染发生的影响。结果单污染模型显示,医院感染与工作人员手细菌菌落数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β1=0.009,P=0.012),工作人员手月度平均菌落形成单位(MCFU/Dish)每升高1个四分位数间距(IQR),医院感染发生率增加13.28%(95%CI:2.82%~24.81%);亚组分析与滞后效应分析显示,工作人员手月度MCFU/Dish(卫生手消毒后)升高1个IQR,当月(lag0)医院感染超额风险(ER)为16.26%(95%CI:15.45%~17.09%)。多污染模型中,物体表面污染与医院感染的相关性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院环境卫生与医院感染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时间序列分析 广义相加模型 环境卫生 手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河流域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分布预测——广义相加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35
2
作者 温仲明 赫晓慧 +1 位作者 焦峰 焦菊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92-201,共10页
物种分布预测,对于物种的保护、利用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广义相加模型(GAM,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对延河流域典型地带性物种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的空间分布预测进行研究,以期为该流域本氏针茅草地的保护、恢复等提供... 物种分布预测,对于物种的保护、利用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广义相加模型(GAM,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对延河流域典型地带性物种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的空间分布预测进行研究,以期为该流域本氏针茅草地的保护、恢复等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本氏针茅分布的环境梯度较广,在坡度、坡向、温度与降雨的各个梯度上都有分布,除高平地和侵蚀剧烈的沟道外,各种地形部位上亦可以存在。建立的广义相加模型表明,本氏针茅的分布主要取决于年均蒸发量和温度季节变化两个因子,而非单纯的降雨、温度因素。从其分布概率看,本氏针茅在延河流域大部分地区都有可能分布,但其分布集中区主要在中北部,与实际观测相符。模型检验表明,建立的模型满足统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植被 植被-环境关系 广义线性模型 广义相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相加模型在气温健康效应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3
作者 董英 赵耐青 +1 位作者 汤军克 陈林利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4-146,共3页
目的估计气温改变对城市居民死亡的影响,探讨广义相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在气温健康效应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2002~2004年的时间序列资料,在尽可能地控制混杂因素的基础上,GAM中拟合二次函... 目的估计气温改变对城市居民死亡的影响,探讨广义相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在气温健康效应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2002~2004年的时间序列资料,在尽可能地控制混杂因素的基础上,GAM中拟合二次函数分析气温变化对城市目居民死亡数的影响。结果根据模型拟合结果求得对于闵行区居民死亡的“适温段”为(11.7℃~20.7l℃),随着气温的升高和降低而偏离“适温段”时。每目居民死亡人数增加。结论上海市日均气温对闵行区居民死亡有影响,GAM应用灵活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死亡率 时间序列 广义相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相加模型在R软件中的实现 被引量:38
4
作者 张云权 朱耀辉 +2 位作者 李存禄 冯仁杰 马露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73-1075,共3页
目的通过R软件实现广义相加模型。方法通过空间污染流行病学的一个实例研究介绍利用R软件mgcv包实现广义相关模型的具体步骤和评价方法。结果广义相加模型可在R软件中方便实现。结论 R软件作为一款自由、免费、开源的统计分析软件,可灵... 目的通过R软件实现广义相加模型。方法通过空间污染流行病学的一个实例研究介绍利用R软件mgcv包实现广义相关模型的具体步骤和评价方法。结果广义相加模型可在R软件中方便实现。结论 R软件作为一款自由、免费、开源的统计分析软件,可灵活方便地构建广义相加模型,在实际研究中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相加模型 空气污染流行病学 R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相加模型在细菌性痢疾预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5
作者 陶芳芳 赵耐青 +3 位作者 何懿 林庆能 毛智盛 孙晓冬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81-483,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广义相加模型进行细菌性痢疾预测预警的可行性。方法收集上海市2004~2008年逐日细菌性痢疾发病资料和当地气象数据。采用时间序列的广义相加模型,在控制长期趋势、季节趋势及星期效应等混杂因素的基础上,分析气温、相对湿... 目的探讨应用广义相加模型进行细菌性痢疾预测预警的可行性。方法收集上海市2004~2008年逐日细菌性痢疾发病资料和当地气象数据。采用时间序列的广义相加模型,在控制长期趋势、季节趋势及星期效应等混杂因素的基础上,分析气温、相对湿度、气压等气象因素与细菌性痢疾发病的关系。将广义相加模型得到的预测值的95%范围的上限值作为当前细菌性痢疾发病水平的预警限。结果模型预测的动态趋势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2009年细菌性痢疾日报告病例数大多数都落入了预测值的可信区间范围,未达到预警限,与实际流行情况相符。结论广义相加模型可应用于细菌性痢疾预测预警,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痢疾 气象因素 广义相加模型 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相加模型在高温热浪对呼吸系统疾病影响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吴凡 景元书 +2 位作者 李雪源 周连 陈晓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5915-5919,共5页
运用广义相加模型探讨南京市高温热浪对当地居民每日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呼吸系统疾病总人数受到当日最高温度、死亡前1d、6d的日最高气温的影响。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当日最高温度,其RR值为0.886(95%CI:0.771~0.972)。... 运用广义相加模型探讨南京市高温热浪对当地居民每日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呼吸系统疾病总人数受到当日最高温度、死亡前1d、6d的日最高气温的影响。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当日最高温度,其RR值为0.886(95%CI:0.771~0.972)。男性主要受到死亡前6d的日最高气温影响,女性受到当日最高温度以及死亡前1d的日最高气温的影响。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主要受到当日的平均温度、死亡前1d以及死亡前6d的日最高气温的影响。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死亡前1d的日最高温度,其RR值1.095(95%CI:1.03~1.163)。广义相加模型预测的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与实际死亡人数较相近,上升与下降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热浪 呼吸系统疾病 广义相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义相加模型的郑州市大气污染与医院感染发生风险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王高帅 陈晓娟 +2 位作者 胡玉守 王瑞涛 梁进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27-732,共6页
目的:探讨大气污染暴露与医院感染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收集郑州市某三甲医院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医院感染日报告数据,采用时间序列的广义相加模型,控制气象因素、时间趋势、星期几效应、假期效应后分析空气质量指数、PM2.5、P... 目的:探讨大气污染暴露与医院感染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收集郑州市某三甲医院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医院感染日报告数据,采用时间序列的广义相加模型,控制气象因素、时间趋势、星期几效应、假期效应后分析空气质量指数、PM2.5、PM10、SO2、NO2与医院感染、呼吸道感染及呼吸机相关肺炎之间的关系。结果:PM2.5每升高1μg/m3,5 d后医院感染的发生风险升高0.20%(P<0.05),PM2.5、PM10和NO2每升高1μg/m3,4 d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风险分别增加0.12%、0.10%和0.49%(P<0.05),而PM2.5、PM10、NO2和SO2每升高1μg/m3,5 d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风险增加0.12%、0.10%、0.59%和0.74%(P<0.05);PM10每升高1μg/m3,3 d和4 d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风险分别增加0.05%和0.04%(P<0.05)。阈值效应分析显示,PM2.5、PM10、NO2和SO2对4 d或5 d后呼吸道感染发生风险的影响存在阈值效应;PM10对3 d和4 d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风险的影响存在阈值效应。结论:空气中PM2.5、PM10、NO2、SO2升高会增加呼吸道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PM10 SO2 NO2 医院感染 呼吸道感染 呼吸机相关肺炎 广义相加模型 郑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相加模型在乌江夏季径流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8
作者 荣艳淑 胡玉恒 +2 位作者 冯瑞瑞 殷雨婷 李崇浩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1-126,共6页
基于前期冬季海温指数,构建具有4个非线性指数和9个线性指数的广义相加模型(GAM),对乌江流域洪家渡夏季径流进行了模拟与预测,利用5种评估指标,包括最小信息准则(AIC)、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概率空间线性误差(LEPS)和... 基于前期冬季海温指数,构建具有4个非线性指数和9个线性指数的广义相加模型(GAM),对乌江流域洪家渡夏季径流进行了模拟与预测,利用5种评估指标,包括最小信息准则(AIC)、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概率空间线性误差(LEPS)和线性相关(r),评估GAM和广义线性模型(GLM)模拟效果。结果表明:在AIC、RMSE和LEPS评估指标上,GAM的模拟效果与实测值相比均小于GLM,在线性相关系数上显著大于GLM。因此,GAM的模拟效果明显优于GLM。利用留一法交叉验证对洪家渡夏季径流分别进行了GAM和GLM预测,结果表明,GAM与实测数据的相关系数提高到0.41,相对误差小于30%的预测值达到60%以上,特别是在洪家渡典型洪水年中,GAM的预测误差仅在10%左右,在典型干旱年中,GAM的预测误差小于10%,GAM的预测结果比GLM明显改善。因此,考虑了径流量与预报因子的非线性关系,在径流预报中使用GAM进行建模,能够有效改善线性回归模型的模拟效果和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相加模型(GAM) 广义线性模型(GLM) 留一法交叉验证 夏季径流 海温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日疟疫情与气象因素的广义相加模型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郑金鑫 史本云 杨国静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74-679,共6页
目的探讨云南省腾冲地区疟疾疫情与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以解释气象因素在疟疾传播与流行中的作用,为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2005-2010年腾冲县间日疟月发病数据以及收集同期该地月平均... 目的探讨云南省腾冲地区疟疾疫情与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以解释气象因素在疟疾传播与流行中的作用,为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2005-2010年腾冲县间日疟月发病数据以及收集同期该地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月降雨量、月平均相对湿度、月最小相对湿度等气象资料,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疟疾发病例数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气象因素及媒介能量与疟疾发病之间的关系。结果最低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及最小相对湿度与本地疟疾发病间存在较弱的正相关关系;媒介能量、相对湿度与疟疾发病间存在较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当媒介能量>10时,呈现正效应,并随媒介能量的增加对疟疾发病的正效应逐渐增强;当平均相对湿度在55%~70%之间时,对疟疾发病产生正效应,但相对湿度>70%时,对本地疟疾发病的效应值降低。结论广义相加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气象因素与本地疟疾发病之间的关系,媒介能量、相对湿度与疟疾疫情间存在着较为复杂的非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广义相加模型 气象因素 媒介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相加模型在北京市PM_(2.5)与救护车出车次数关联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胥芹 王超 +3 位作者 潘蕾 曹凯 刘龙 郭秀花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38-740,共3页
目的探讨北京市每日PM2.5浓度变化与救护车出车次数的关联性。方法应用广义相加模型,在控制多种可能混杂因素的基础上,分析北京市2012年10月8日至2012年12月31日PM2.5污染当天(lag 0)至滞后第7天(lag 7)PM2.5对救护车出车次数的影... 目的探讨北京市每日PM2.5浓度变化与救护车出车次数的关联性。方法应用广义相加模型,在控制多种可能混杂因素的基础上,分析北京市2012年10月8日至2012年12月31日PM2.5污染当天(lag 0)至滞后第7天(lag 7)PM2.5对救护车出车次数的影响。结果模型拟合结果显示PM2.5对滞后第4天救护车出车次数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Z=2.461,P=0.0139),PM2.5每增加50μg/m3,救护车出车次数增加的相对危险度为1.028(95%CI 1.006~1.050)。结论北京市PM2.5浓度的增加对救护车出车次数的增加有影响,广义相加模型应用灵活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污染 救护车出车次数 广义相加模型 时间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相加模型在创伤急诊人次与气象要素时间序列相关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冀翠华 王式功 +1 位作者 尹岭 黎檀实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71-675,共5页
探讨广义相加模型在分析气温、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与医院日创伤疾病急诊人次相关性中的应用.收集北京3家综合性医院2008-2012年日创伤患者资料和同期北京市的气象和环境数据资料,根据赤池信息量准则,在控制长期趋势、短期波动、节假日... 探讨广义相加模型在分析气温、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与医院日创伤疾病急诊人次相关性中的应用.收集北京3家综合性医院2008-2012年日创伤患者资料和同期北京市的气象和环境数据资料,根据赤池信息量准则,在控制长期趋势、短期波动、节假日效应以及污染条件等混杂因素的基础上,构建日创伤急诊就诊人次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广义相加模型,并绘制暴露-反应关系曲线.经广义相加模型分析,医院日创伤急诊就诊人次与日均气温和气压表现出一定的线性正相关和负相关趋势,尤其是气温低于24.5℃时,气压介于1 007~1020hPa之间时,线性变化显著.与日均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表现为复杂的非线性相关,当相对湿度为50%~70%时,相对危险度最高,当日照时数达到9 h时相对危险度最低.针对创伤疾病,利用广义相加模型进行气象要素的作用分析和拟合比较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相加模型 气象因素 创伤 时间序列 气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肿瘤直径影响因素的广义相加模型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龙 汪圣毅 张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494-1498,共5页
目的探索直肠癌患者肿瘤直径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直肠癌根治术的横断面研究数据,按肿瘤直径的中位数分组,比较组间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局部加权回归散点平滑方法(LOWESS)分析肿瘤直径与连续变量之间的关系。广义相加模型(GAM)进一步分... 目的探索直肠癌患者肿瘤直径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直肠癌根治术的横断面研究数据,按肿瘤直径的中位数分组,比较组间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局部加权回归散点平滑方法(LOWESS)分析肿瘤直径与连续变量之间的关系。广义相加模型(GAM)进一步分析肿瘤直径的关联因素。结果直肠癌患者分为肿瘤直径<4 cm和≥4 cm组,组间T分期(P<0.01)、TNM分期(P<0.0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 cm组癌胚抗原(CEA)的中位数[4.90 ng/ml,四分位间距(2.39,9.53)]高于<4 cm组[2.93 ng/ml,四分位间距(1.78,4.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WESS分析发现,年龄、距肛缘的距离、CEA、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与肿瘤直径存在非线性关系。GAM结果显示,血小板增加(P<0.05)、T分期越晚(P<0.01),肿瘤直径越大;CEA升高与肿瘤直径增大有关(P<0.01),存在饱和效应。结论血小板、T分期、CEA与直肠癌的肿瘤直径存在关联关系,有助于对直肠癌肿瘤直径影响因素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肿瘤直径 广义相加模型 局部加权回归散点平滑 癌胚抗原 血小板 T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保定市臭氧浓度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3
作者 唐连发 王琴 +1 位作者 杨晴晴 唐兆鑫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28-533,共6页
通过构建广义相加模型(GAM)探究保定市地表臭氧(O_(3))浓度的影响因素。多因素GAM显示:气象因子对O_(3)浓度的方差解释率(70.60%)大于空气主要污染物(34.30%);在一定范围内,O_(3)浓度随着日最高地面气温、总云量、细颗粒物(PM_(2.5))的... 通过构建广义相加模型(GAM)探究保定市地表臭氧(O_(3))浓度的影响因素。多因素GAM显示:气象因子对O_(3)浓度的方差解释率(70.60%)大于空气主要污染物(34.30%);在一定范围内,O_(3)浓度随着日最高地面气温、总云量、细颗粒物(PM_(2.5))的升高而升高,而随着平均相对湿度和前体物(NO 2、CO)的降低而升高。O_(3)生成最适宜的日照时数为8 h,东南风和西北风为主导风向会使O_(3)浓度升高。从污染控制的角度来看,NO_(2)、CO和PM_(2.5)多种污染物需要共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浓度 广义相加模型 气象因子 保定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颗粒物影响慢性肾脏病患者日住院人次的时间序列分析
14
作者 吴瑞凯 张莹 +2 位作者 马龙 杨浩峰 苏德奇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75-783,共9页
目的探讨大气颗粒物与慢性肾脏病(CKD)住院风险的相关性及其滞后效应。方法收集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乌鲁木齐市9所医院CKD日住院人次数据,以及同期大气污染和气象数据。采用广义相加模型,控制长期趋势、气象因素和“星期几效应... 目的探讨大气颗粒物与慢性肾脏病(CKD)住院风险的相关性及其滞后效应。方法收集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乌鲁木齐市9所医院CKD日住院人次数据,以及同期大气污染和气象数据。采用广义相加模型,控制长期趋势、气象因素和“星期几效应”等潜在混杂因素后,探讨PM_(2.5)和PM_(10)浓度与CKD住院风险的关系,分析单独滞后0~7 d(lag0~lag7)和累积滞后0~7 d(lag01~lag07)的影响,并对性别、年龄、季节进行亚组分析。在单一污染物模型基础上纳入其他污染物(一次最多纳入2个污染物),构建双污染物模型来评价模型的稳定性。结果PM_(2.5)浓度每升高10μg/m^(3),单独滞后在lag2时CKD住院风险最高(RR=1.014,95%CI 1.006~1.023),累积滞后在lag04时CKD住院风险最高(RR=1.018,95%CI 1.007~1.029)。而PM_(10)浓度每升高10μg/m^(3),单独滞后在lag0、累积滞后在lag07时CKD住院风险最高(RR=1.012,95%CI 1.007~1.017;RR=1.024,95%CI 1.016~1.032)。性别分层中,PM_(2.5)浓度每升高10μg/m^(3),累积滞后在lag04时男性CKD住院风险最高(RR=1.023,95%CI 1.008~1.038);PM_(10)浓度每升高10μg/m^(3),单独滞后在lag0时男性CKD住院风险最高(RR=1.013,95%CI 1.006~1.020),单独滞后在lag1时女性CKD住院风险最高(RR=1.013,95%CI 1.006~1.020)。年龄分层中,PM_(2.5)浓度每升高10μg/m^(3),单独滞后在lag3、累积滞后在lag04时<65岁人群CKD住院风险最高(RR=1.016,95%CI 1.007~1.026;RR=1.022,95%CI 1.010~1.035);PM_(10)浓度每升高10μg/m^(3),累积滞后在lag07时<65岁、≥65岁人群CKD住院风险最高(RR=1.027,95%CI 1.017~1.037;RR=1.015,95%CI 1.001~1.028)。季节分层中,冷季PM_(2.5)浓度每升高10μg/m^(3),单独滞后在lag3、累积滞后在lag07时CKD住院风险最高(RR=1.020,95%CI 1.011~1.029;RR=1.025,95%CI 1.011~1.038)。冷季PM_(10)浓度每升高10μg/m^(3),单独滞后在lag2时CKD住院风险最高(RR=1.013,95%CI 1.007~1.019),暖季PM_(10)浓度每升高10μg/m^(3),单独滞后在lag7时CKD住院风险最高(RR=1.015,95%CI 1.006~1.024)。双污染物模型中,PM_(2.5)调整PM_(10)、SO_(2)、O_(3)、CO,PM_(10)调整NO_(2)、SO_(2)、O_(3)、CO后,对CKD住院风险的影响效应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气颗粒物PM_(2.5)和PM_(10)浓度升高会导致CKD住院风险增加,且存在滞后效应;男性、年龄<65岁和寒冷季节(采暖期)中人群对PM_(2.5)和PM_(10)的暴露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气象因素 慢性肾脏病 住院 时间序列分析 广义相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M模型分析南京市循环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与体感温度的关系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佳耘 马新平 +2 位作者 王式功 张莹 尚可政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59-664,共6页
研究了在混杂因子的共同作用下,体感温度的变化对循环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影响,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对两种系统疾病的死亡人数和体感温度的关系做了分析.结果显示,当以周为时间序列单位,体感温度在20℃以下时,每降低1℃,循环系统疾病... 研究了在混杂因子的共同作用下,体感温度的变化对循环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影响,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对两种系统疾病的死亡人数和体感温度的关系做了分析.结果显示,当以周为时间序列单位,体感温度在20℃以下时,每降低1℃,循环系统疾病的死亡人数增加1.31%,降低5℃,增加6.86%;当以日为时间序列单位,体感温度在14℃以下时,每降低1℃,循环系统疾病的死亡人数增加1.19%,降低5℃,增加5.79%.同样以日为时间序列,当体感温度在20℃以下时,每降低1℃,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人数增加1.41%,降低5℃,增加6.86%,说明体感温度的冷效应对死亡人数的影响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感温度 相关性 广义相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淄博市大气中过氧乙酰硝酸酯(PAN)污染特征与生成机制
16
作者 蔡浩晨 覃泽 +5 位作者 刘妍慧 徐勃 白雯宇 王晓丽 耿春梅 杨文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173-4183,共11页
为深入探究工业城市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的浓度水平及其生成机制,本研究于2023年3月至2024年2月在华北平原淄博市对PAN及其他污染物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在线观测.研究期间PAN的平均浓度为1.09×10^(-9)(0.03~10.07×10^(-9)),四季... 为深入探究工业城市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的浓度水平及其生成机制,本研究于2023年3月至2024年2月在华北平原淄博市对PAN及其他污染物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在线观测.研究期间PAN的平均浓度为1.09×10^(-9)(0.03~10.07×10^(-9)),四季浓度排序呈现出冬季(2.07×10^(-9))>秋季(0.98×10^(-9))>春季(0.64×10^(-9))>夏季(0.61×10^(-9))的规律.日变化浓度峰值出现时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夏季峰值出现在中午时段(12:00),而冬季则推迟到下午时段(17:00).广义相加模型(GAM)结果表明,PAN浓度受温度和大气氧化性影响显著.基于零维盒子模型(F0AM)计算结果表明,乙醛对过氧乙酰基(PA)的贡献最大(69%),其次是甲基乙二醛的光解(18%)和氧化(11%),PA的损失主要以一氧化氮(NO)(18%)和二氧化氮(NO_(2))(81%)与PA的相互作用为主;相对增量反应性(RIR)表明PAN的生成对NO_(x)更敏感.该研究丰富了华北平原地区大气PAN污染特征及生成机制的认识,为大气污染管控提供了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乙酰硝酸酯(PAN) 过氧乙酰基(PA) 广义相加模型(GAM) 基于观测模型(OB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极河流可溶性有机碳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评价
17
作者 植殷 杨亚宁 +5 位作者 王世杰 郑磊 刘仲娌 吕行 晏明全 肖峰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5888-5899,共12页
北极河流可溶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输出是北冰洋碳循环的重要组成过程,探究北极DOC浓度变化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在定量分析北极DOC浓度变化的影响因素中,冻土融解过程常被忽略,因此有必要开展北极冻土融解过程与... 北极河流可溶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输出是北冰洋碳循环的重要组成过程,探究北极DOC浓度变化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在定量分析北极DOC浓度变化的影响因素中,冻土融解过程常被忽略,因此有必要开展北极冻土融解过程与DOC浓度变化的研究。以北极六大流域多年冻土区为研究对象,基于DOCUVFW方法,结合遥感影像数据计算2003—2020年河口DOC浓度,采用广义相加模型评估了冻土融解深度对河口DOC浓度的贡献,并进一步分析了冻土的土壤特性对DOC迁移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3—2020年期间,北极地区通过河流由陆地汇入海洋的DOC浓度从76.7μmol/L增加到101.3μmol/L,呈显著上升趋势。(2)冻土融解深度对DOC的影响在初始融解期保持平缓,随后在快速融解期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贡献率为22.2%—77.1%,完全融解期呈现略微下降的趋势。(3)根据K-means将北极流域土壤分为4类,排水能力强的土壤导致河口DOC对活动层融解响应迅速,排水能力弱的土壤则促进土壤有机碳向DOC的转化;吸附能力强的土壤致使活动层融解后期DOC输出减少,吸附能力弱的土壤则促进河口DOC浓度持续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有机碳 冻土活动层融解深度 广义相加模型 冻土土壤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水性湖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关键驱动因子识别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婷 张涛 +5 位作者 高月香 桂琪瑶 孟祥凯 张志伟 朱琳 张毅敏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5-224,共10页
为探究过水性湖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关键驱动因子,选取典型过水性浅水湖泊邵伯湖为研究区域,于2021—2022年丰、平、枯3个水期对邵伯湖浮游植物群落开展了采样调查,共检出8门59属138种,其中丰水期51种、枯水期97种、平水期86种... 为探究过水性湖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关键驱动因子,选取典型过水性浅水湖泊邵伯湖为研究区域,于2021—2022年丰、平、枯3个水期对邵伯湖浮游植物群落开展了采样调查,共检出8门59属138种,其中丰水期51种、枯水期97种、平水期86种。从湖区分布来看,邵伯湖12个点位浮游植物年均生物量及丰度分别为7.90~14.21 mg·L^(-1)和1.27×10^(7)~2.28×10^(7)L^(-1),且整体呈从上游湖区到下游湖区逐渐降低趋势。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水文性演替均较为明显,主要优势种随水文情势(丰—枯—平)呈现铜绿微囊藻—湖沼色球藻—微囊藻变化。多样性指数评价结果显示,邵伯湖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各季度均值为0.41~2.01;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值为0.07~0.21;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值为3.02~5.83。广义相加模型(GAM)分析表明,温度(WT)、透明度(SD)、硝态氮(NO_(3)^(-)-N)浓度是影响浮游植物生物量的主要环境因子,叶绿素a(Chl-a)和溶解氧(DO)浓度是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关键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邵伯湖 环境因子 广义相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境破碎化过程对环鄱阳湖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影响
19
作者 张歌 叶长盛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29-340,共12页
[目的]模拟生境破碎化过程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差异化作用机制,为协调城市群发展与生态安全格局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量化生境面积占比缩减、生境隔离度增加及生境边缘效应加剧3种关键生境破碎化过程,系统表征生境破碎化的空... [目的]模拟生境破碎化过程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差异化作用机制,为协调城市群发展与生态安全格局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量化生境面积占比缩减、生境隔离度增加及生境边缘效应加剧3种关键生境破碎化过程,系统表征生境破碎化的空间特征,结合广义相加模型(GAMs)和地理探测器,深入分析不同破碎化过程对环鄱阳湖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的影响机制。[结果](1) 2005—2020年生境面积占比缩减、生境隔离度增加、生境边缘长度增加的网格占比分别为27.37%,37.64%和41.34%,且主要分布在南昌等城市中心城区范围。(2)碳储量和生境质量下降网格的空间分布与生境破碎化的空间分布相似,而产水量和土壤保持变化的空间分布由南向北逐渐增加,与生境破碎化过程分布规律不同。(3)不同的生境破碎化过程对不同生态系统服务具有线性或非线性影响。其中,生境面积占比缩减是最重要的破碎化过程,且生境破碎化对碳储量和生境质量存在显著影响,对产水量和土壤保持的影响则较小,这主要是因为这两个功能更多地受到气候因素如降水影响。[结论]研究时段内,破碎化是环鄱阳湖城市群生境变化的主导过程,且对与土地利用密切相关的生态系统服务具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生态格局优化与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破碎化 生态系统服务 InVEST模型 广义相加模型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年报语调的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研究
20
作者 孟浩 李谦 《绿色科技》 2025年第1期268-273,280,共7页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重污染行业面临着“投资环保”和“接受处罚”的双重压力,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存在利用年报语调“粉饰”会计信息的可能。本文通过计算综合排放强度重新划分重污染行业,筛选出378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利用2012...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重污染行业面临着“投资环保”和“接受处罚”的双重压力,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存在利用年报语调“粉饰”会计信息的可能。本文通过计算综合排放强度重新划分重污染行业,筛选出378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利用2012-2021年相关数据,在格兰杰检验的基础上,使用线性回归和广义相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GAM)探究年报语调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年报净语调与会计信息质量存在显著的单向因果,并呈正相关线性关系;②与相对“积极”“消极”的语调相比,具有较为“中性”的语调水平的公司更有可能“粉饰”报表,“误导”投资者,这些结论在更换核心解释变量后仍然保持稳健;③公司规模、董事会人数及其独立性等因素对盈余“操纵”的行为具有抑制作用。在提倡高质量发展的当下,投资者应警惕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年报语调的“中性陷阱”,不能被看似“中性”的年报语调所迷惑,因为“中性”也可能是一种“伪装”;环保部门除了要对语调异常的公司进行重点关注外,也不能放松对“中性”语调水平下的重污染行业的监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污染行业 排污强度 语调分析 会计信息质量 广义相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