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义修辞学:研究的语言单位、方法和领域 被引量:14
1
作者 朱玲 李洛枫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36,共7页
广义修辞学是应修辞学科、话语材料的本质以及话语"现代性"的需要而产生的。在研究的语言单位方面,广义修辞学主张展开句级以下和超句级,直至进入文本、文体层面的全方位话语研究;在研究方法方面,广义修辞学研究在运用语言学... 广义修辞学是应修辞学科、话语材料的本质以及话语"现代性"的需要而产生的。在研究的语言单位方面,广义修辞学主张展开句级以下和超句级,直至进入文本、文体层面的全方位话语研究;在研究方法方面,广义修辞学研究在运用语言学科知识的同时,重视从多学科吸取学术资源;同时,它主张将自己的研究视野扩展到社会话语的各个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修辞学 语言单位 研究方法 研究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思广义修辞学:学科建设价值与局限 被引量:9
2
作者 高群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7-42,共6页
结合"广义修辞学"类著作、教育部名栏"修辞学大视野"、修辞学专刊相关论文进行互文对读,梳理广义修辞学成果在个人、团队、学科三个板块的汇聚情形,发掘学术事实背后蕴含的学科意识和学术关怀。
关键词 广义修辞学 学术成果 学术关怀 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修辞学/修辞学大视野:理据与实践 被引量:8
3
作者 谭学纯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3-90,98,共9页
分析狭义修辞学和广义修辞学的功能定位、研究视野,以及作者的修辞研究从狭义向广义转型的主客观理由,据此论述基于广义修辞观的学术专栏"修辞学大视野",以及学术专栏在学科建设中的角色担当和学术召唤意义。
关键词 广义修辞学 修辞学大视野 学术专栏 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间故事结构性夸张构式的广义修辞学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高群 《江淮论坛》 CSSCI 2012年第4期172-176,171,共6页
结构性夸张构式参与语篇生成,是承担语篇结构框架支持功能的修辞元素,控制着语篇叙述路向,使之定型为特定样态。其下位类型封闭性夸张构式与开放性夸张构式都起到支撑语篇结构,影响语篇生成全过程的作用。因为母题链的参与,情节单元多... 结构性夸张构式参与语篇生成,是承担语篇结构框架支持功能的修辞元素,控制着语篇叙述路向,使之定型为特定样态。其下位类型封闭性夸张构式与开放性夸张构式都起到支撑语篇结构,影响语篇生成全过程的作用。因为母题链的参与,情节单元多寡不定,叙述长度增加等因素影响,结构性夸张构式与词汇、句子层面的夸张有很大不同,更多地表现为修辞诗学层面的叙述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故事 结构性夸张构式 广义修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修辞学视域下的跨文化大众传播 被引量:4
5
作者 钟晓文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5-31 167,167,共8页
在广义修辞学理论视域下,跨文化大众传播中的信息挑选与组织、传播发送与传播接受都是一种具有明确目标对象与清晰话语目的的跨文化修辞行为;修辞主要从三个层面参与跨文化大众传播:传播话语的选择与建构、传播文本的文体选择与修辞建... 在广义修辞学理论视域下,跨文化大众传播中的信息挑选与组织、传播发送与传播接受都是一种具有明确目标对象与清晰话语目的的跨文化修辞行为;修辞主要从三个层面参与跨文化大众传播:传播话语的选择与建构、传播文本的文体选择与修辞建构、传播主体的精神建构。从传播话语的时域影响而言,跨文化传播亦因传播者的精心修辞而产生久远而广泛的意识形态影响,常成为传播接受者的异域文化认知及集体记忆的重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修辞学 跨文化大众传播 文化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狭义”到“广义”:中国修辞学研究转型及其学术意义 被引量:12
6
作者 罗渊 毛丽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4-80,共7页
世纪之交,中国修辞学研究正经历着从“狭义”到“广义”的转型。20世纪初建立的狭义修辞学是以语言为本位的,修辞学研究局限在语言学的范围里对表达技巧等做总结归纳,其理论基础、理论深度、理论生命力等都是有限的。广义修辞学以突破... 世纪之交,中国修辞学研究正经历着从“狭义”到“广义”的转型。20世纪初建立的狭义修辞学是以语言为本位的,修辞学研究局限在语言学的范围里对表达技巧等做总结归纳,其理论基础、理论深度、理论生命力等都是有限的。广义修辞学以突破语言学本位观念、走出技巧论为出发点,力图把修辞学理论扎根在更为广泛的社会人文、心理思维、乃至自然存在的基础上。这种“转型”促进了中国修辞学研究的观念鼎新,必将引起中国修辞学研究的深刻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修辞学研究 转型 广义修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柯的生死爱欲》修辞学批评:再叙事与再阐释 被引量:2
7
作者 高群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5-71,共7页
以《福柯的生死爱欲》为修辞学批评对象,分析人物传记叙事具有的再叙事与再阐释特质。再叙事解构传主自我表白叙事、传主著作叙事;评价人文献叙事;建构作者叙事。三重再叙事结构,是本文的再阐释。再阐释体现为叙事的修辞化,先解构作者叙... 以《福柯的生死爱欲》为修辞学批评对象,分析人物传记叙事具有的再叙事与再阐释特质。再叙事解构传主自我表白叙事、传主著作叙事;评价人文献叙事;建构作者叙事。三重再叙事结构,是本文的再阐释。再阐释体现为叙事的修辞化,先解构作者叙事,后重新建构"纸上的福柯"修辞幻象。再叙事和再阐释共同寻找表达背后的动因,发掘文本生成机制。这里可以发现叙事学和广义修辞学的联系与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传记 认知叙事 再叙事 再阐释 广义修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常态下修辞学的学术生态和发展前瞻 被引量:2
8
作者 林旻晖 罗渊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5-180,共6页
中国修辞学经历着一个与学术生态互相磨合、改造和适应的过程。学术生态主要表现为价值导向和学术体制,修辞学因其非实用性而徘徊在主流价值之外;因为缺乏明确的学科定位而在体制内被边沿化。广义修辞学开辟了中国修辞学发展的新方向,... 中国修辞学经历着一个与学术生态互相磨合、改造和适应的过程。学术生态主要表现为价值导向和学术体制,修辞学因其非实用性而徘徊在主流价值之外;因为缺乏明确的学科定位而在体制内被边沿化。广义修辞学开辟了中国修辞学发展的新方向,在新的发展中,应该在个性特色理论建设的同时,主动融入现有学术生态,重视实用价值,开展多样化的应用性研究;尊重学术体制,明确学科定位;强化话语权意识,建设有利的学科平台,最终实现修辞学大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学 广义修辞学 学术生态 学术体制 应用研究 话语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修辞批评两种模式及学科思考 被引量:9
9
作者 肖翠云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1-58,共8页
文学修辞批评的出场方式有两种,分别向两个学科辐射:文艺学界在修辞诗学中延伸,修辞学界在修辞技巧和修辞诗学的双重视域中展开。两种模式同中有异,各具特色,为文学批评和学科建设带来丰富的启示和深刻的思考。
关键词 文学修辞批评 修辞论美学 广义修辞学 学科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三十年小说修辞研究综论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洪雷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1-98,225,共8页
在30年发展历程中,中国的小说修辞学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广义修辞学、小说人物的修辞论阐释、文学修辞学等理论的提出,代表着理论建构的实绩;围绕布斯《小说修辞学》、巴赫金小说修辞思想展开的研究系统深入,在理论的对话和对接... 在30年发展历程中,中国的小说修辞学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广义修辞学、小说人物的修辞论阐释、文学修辞学等理论的提出,代表着理论建构的实绩;围绕布斯《小说修辞学》、巴赫金小说修辞思想展开的研究系统深入,在理论的对话和对接中,小说修辞研究的理论基础不断得到巩固;在古代小说和现当代小说研究领域,广义修辞研究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青睐,在批评实践中渐渐成为主导性的理论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修辞学 广义修辞学 修辞论阐释 修辞智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光大道》:意识形态化的小说语言
11
作者 连晓霞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7-81,共5页
《金光大道》是浩然最满意的长篇小说,也是备受争议的一部作品。本文基于对文学是意识形态这一社会性质的认同,从广义修辞学角度阐述政治意识形态对这部小说语言的规约与统辖,主要从话语生产权、话语符号、言说方式三个方面论述这部小... 《金光大道》是浩然最满意的长篇小说,也是备受争议的一部作品。本文基于对文学是意识形态这一社会性质的认同,从广义修辞学角度阐述政治意识形态对这部小说语言的规约与统辖,主要从话语生产权、话语符号、言说方式三个方面论述这部小说语言的意识形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语言 广义修辞学 意识形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重点栏目征稿启事 被引量:2
12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2-172,共1页
关键词 广义修辞学 哲学社会科学 学报 连续出版物 博士生导师 福建师范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四十年拈连研究得失及辞格研究多元走向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富华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1-67,共7页
审视近四十年拈连研究的价值、缺失,结合近年来辞格研究对研究方法的创新及理论资源更新的呼唤,综述修辞学界运用广义修辞学的解释框架、"三平面"观、构式语法及构式压制、现代语义学等理论进行辞格研究的多元走向,提出运用... 审视近四十年拈连研究的价值、缺失,结合近年来辞格研究对研究方法的创新及理论资源更新的呼唤,综述修辞学界运用广义修辞学的解释框架、"三平面"观、构式语法及构式压制、现代语义学等理论进行辞格研究的多元走向,提出运用新的理论资源对拈连辞格进行再分析的生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拈连 修辞学研究 广义修辞学 构式 构式压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