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鹅凰嶂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及保育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发国 叶华谷 叶育石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7-79,共3页
鹅凰嶂自然保护区有珍稀濒危植物20科27属28种.分析了这些植物的分布状况、分布在此区的可能原因和资源价值,并提出了相应的保育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广东自然保护区 珍稀濒危植物 保育方法 区域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阳春鹅凰嶂自然保护区植被初步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登峰 叶华谷 曹洪麟 《广东林业科技》 2004年第4期27-31,共5页
文章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 ,对广东阳春鹅凰嶂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区系特点、植被类型和群落结构等进行了初步研究 ,发现本区植物以热带成分居多 ,特有种和保护植物丰富 ,植被类型简单 ,次生性较强 ,应加强保护 。
关键词 广东阳春自然保护区 植物区系 植被类型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海拔森林土壤的阳离子交换性能
3
作者 顾晓娟 何至杭 +3 位作者 林子湛 刘林云慧 苏梦 莫其锋 《森林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7-156,共10页
为探究不同海拔森林土壤阳离子交换性能的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广东阳春鹅凰嶂省级自然保护区内不同海拔(100 m和400 m,分别标记为L1和L2)的森林土壤(0~20、20~40、40~60、60~80、80~100 cm)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交换性盐基离子、阳... 为探究不同海拔森林土壤阳离子交换性能的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广东阳春鹅凰嶂省级自然保护区内不同海拔(100 m和400 m,分别标记为L1和L2)的森林土壤(0~20、20~40、40~60、60~80、80~100 cm)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交换性盐基离子、阳离子交换量(CEC)、盐基离子总量(TEB)和盐基饱和度(BS)等指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土壤CEC呈现为L1>L2,且在两个海拔森林土壤中均随土层深度的加深先降低后升高;土壤TEB和BS在整体上呈现为L2>L1,BS在L1森林土壤中随土层深度的加深逐渐降低,但在L2森林土壤中则随土层深度加深逐渐升高。Ca^(2+)与Mg^(2+)含量的比值小于5,说明存在缺钙风险。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值和总有机碳含量分别对L1和L2森林土壤阳离子交换性能的贡献度最高。研究区土壤肥力较低且存在缺钙风险,L2森林土壤的养分保持能力和供应能力更强,更利于植物的生长,海拔变化引起的气温、降水等的差异通过调控风化淋溶作用和有机质周转速率进而改变土壤阳离子交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北缘 广东阳春鹅凰嶂省级自然保护区 海拔 阳离子交换量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季开花的杜鹃山茶
4
作者 侯鸣 《花卉》 2008年第11期22-22,共1页
杜鹃山茶又叫杜鹃茶,或“假大头茶”,属于山茶属,是目前全世界仅在广东省阳春县鹅凰嶂自然保护区内发现过的一个极其珍稀的山茶品种,因外形极像杜鹃而得名。
关键词 山茶属 杜鹃 自然保护区 开花 大头茶 茶品种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