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带季节内振荡对广东6月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23
1
作者 林爱兰 李春晖 +1 位作者 谷德军 郑彬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3-363,共11页
利用1979—2008年共30年广东省86个测站的地面观测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DOE第二套分析资料的大气多要素日平均资料,分析热带大气沿赤道东传的季节内振荡(MJO)对广东6月降水的影响及其物理过程。结果表明:6月MJO活动对广东降水的调制作用... 利用1979—2008年共30年广东省86个测站的地面观测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DOE第二套分析资料的大气多要素日平均资料,分析热带大气沿赤道东传的季节内振荡(MJO)对广东6月降水的影响及其物理过程。结果表明:6月MJO活动对广东降水的调制作用与前汛期(4—6月)期间其它月份不同,对6月广东省降水正(负)异常有指示意义的是强MJO事件的第3(第6)位相。当赤道MJO处于第3位相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明显加强西伸,来源于西太平洋地区的水汽随副高边缘向广东输送明显加强,广东水汽通量明显增加,从而导致广东降水加强。而第6位相的情况基本相反。强MJO第3位相造成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的物理机制与大气对东印度洋非对称热源的响应有关。2010年6月广东两次持续性强降水过程与MJO强度较强且处于第3位相这种活动状态密切相关,进一步证明赤道MJO活动对广东6月强降水的重要指示作用。该结果有助于拓展广东强降水的预报思路,结合动力模式产品将有助于延长预报时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热带季节内振荡 东传模态 广东 6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9年广东汛期降水的季节内振荡 被引量:32
2
作者 唐天毅 吴池胜 +2 位作者 王安宇 侯尔滨 罗会邦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83-689,共7页
根据广东6个代表站和澳门大潭山的降水资料以及NCEP的再分析资料,利用波谱分析法和Marakami的带通滤波技术,分析了1999年4-9月广东降水的季节内振荡(ISO)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的ISO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广东汛期降水的季节内变化的... 根据广东6个代表站和澳门大潭山的降水资料以及NCEP的再分析资料,利用波谱分析法和Marakami的带通滤波技术,分析了1999年4-9月广东降水的季节内振荡(ISO)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的ISO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广东汛期降水的季节内变化的主模是10~20天振荡;850hPa层上影响广东地区的周期为10—20天的低频环流系统有两类传播模型,一类是由中纬度传到广东地区;另一类是来自热带地区,广东降水的10~20天振荡与它们的活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内变化 降水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月MJO对广东降水调制与直接影响系统的联系 被引量:16
3
作者 林爱兰 李春晖 +1 位作者 郑彬 谷德军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7-406,共10页
利用1979—2008年广东省86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及NCEP-DOE第2套分析资料等,提出影响广东500 hPa环流系统的判别方法,分析6月赤道MJO(季节内振荡)活动对广东降水的调制作用随中低纬度环流型的变化。结果表明:强MJO第3位相广东出现强降水... 利用1979—2008年广东省86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及NCEP-DOE第2套分析资料等,提出影响广东500 hPa环流系统的判别方法,分析6月赤道MJO(季节内振荡)活动对广东降水的调制作用随中低纬度环流型的变化。结果表明:强MJO第3位相广东出现强降水的概率最高,是8个位相中唯一强降水等级出现日数超过弱降水日数的位相。在直接影响广东的5种500 hPa环流系统(包括西风槽、西风浅槽、平直西风或高压边缘、副热带高压、热带低压槽)中,西风槽类型影响时,赤道MJO对广东降水的调制作用最强,其他环流类型影响时,MJO的调制作用很弱。广东在西风槽影响下,当处于MJO第3位相(第6位相)时,降水距平百分率达到最高(低)。MJO对广东降水的调制作用随中低纬度环流系统的变化,主要是环流系统之间的不同配合导致降水所需的动力上升条件和水汽输送条件的相互配合发生变化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JO 广东6降水 中低纬度环流系统 西风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期季节内振荡对云南5月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汀 严欣 琚建华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89-496,共8页
采用OLR和风场再分析资料及降水资料,发现一个与云南雨季5月降水显著相关的关键区(77.5~82.5°E,5~10。N),关键区内OLR低频振荡(Ikey)在4月2—3候的平均值(Ikey-Apr)与云南5月降水具有显著负相关,云南5月多雨年时为... 采用OLR和风场再分析资料及降水资料,发现一个与云南雨季5月降水显著相关的关键区(77.5~82.5°E,5~10。N),关键区内OLR低频振荡(Ikey)在4月2—3候的平均值(Ikey-Apr)与云南5月降水具有显著负相关,云南5月多雨年时为负值(低频对流活跃),少雨年时为正值(低频对流受抑制)。多雨年时,关键区在4月2—3候出现的强低频对流标志着亚洲热带季风开始在关键区建立并进入ISO(季节内振荡)活跃期,约20d后的4月末一5月初关键区低频振荡再次进入活跃位相,激发西南季风沿西南一东北方向传播并向云南输送水汽,当低频对流传到云南后,西南季风在云南建立,云南较早进入雨季,5月降水迅速增多。而当关键区低频信号于4月末一5月初较晚出现时,第二次低频对流和西南季风ISO的东北向传播也随之推迟,夏季风在云南建立和云南雨季开始偏晚,5月降水偏少。把Ikey-Apr作为云南雨季开始早晚和降水多寡的前兆信号。云南5月多雨年从4月第4候-5月第5候,低频对流在云南形成了一个完整波型,5月第1候前孟加拉湾和云南处于低频对流抑制区控制下,西南向水汽输送未形成。5月第l候后关键区低频对流开始向西北.东北向传播,孟加拉湾低频西南风加强,暖湿气流逐渐传向云南,西南季风在云南建立,雨季提前开始,降水迅速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内振荡 云南5降水 低频OLR 孟加拉湾西南季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季节及地域的月降水量三层回归模型及应用
5
作者 朱勇华 姜高霞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5,共5页
基于不同地域月降水量的特点,采用聚类方法选取两个具有代表性地域的气象数据。将交互结构数据转化为嵌套分组结构形式,从而将地域因素和季节因素作为层次效应纳入分层线性模型(HLM)。据此建立相应的三层线性模型(HLM3),按照模型理论方... 基于不同地域月降水量的特点,采用聚类方法选取两个具有代表性地域的气象数据。将交互结构数据转化为嵌套分组结构形式,从而将地域因素和季节因素作为层次效应纳入分层线性模型(HLM)。据此建立相应的三层线性模型(HLM3),按照模型理论方法进行模型计算、优化和分析以解释层次效应和检验残差。结果表明,各层解释变量(气象因素、季节效应、地域效应)能很好地解释月降水量的差异,定量指导不同地域不同季节月降水量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季节 地域 三层回归模型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降水的多尺度时空投影预测方法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春晖 潘蔚娟 王婷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7-231,共15页
采用多尺度时空投影(MSTP)预测思路建立广东月降水和季节降水预测方法。通过EOF分解、小波分析和Lanczos滤波方法进行周期分解,采用MSTP方法进行预测。借鉴年际增量法,对预报结果用最小二乘法进行误差订正,得到降水预测结果。PS预测评... 采用多尺度时空投影(MSTP)预测思路建立广东月降水和季节降水预测方法。通过EOF分解、小波分析和Lanczos滤波方法进行周期分解,采用MSTP方法进行预测。借鉴年际增量法,对预报结果用最小二乘法进行误差订正,得到降水预测结果。PS预测评分和均方根误差10年独立样本检验(2006—2015年)结果显示:订正后,PS预测评分起伏较小,68.8%的月降水和季节降水PS预测评分明显提高的年份超过6年,且有87.5%的月降水和季节降水PS预测平均分达到70以上;在±0.5个标准差范围内,订正后均方根误差在40%以上的概率分布明显高于订正前,订正后的月和季节降水占81.3%,订正前占31.3%;在±1个标准差范围内,概率分布在70%以上的月季降水订正前后相差不多,订正后占56.3%,订正前占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TP方法 广东月降水和季节降水 概率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再循环率的初步评估 被引量:14
7
作者 康红文 谷湘潜 +1 位作者 付翔 徐祥德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9-147,共9页
利用1976~1995年的20年月平均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再循环率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总的降雨只有19%来自当地的水汽蒸发,其他81%降水来自外部的水汽流;黄河上游降水主要由来自青藏高原较强的水汽所提供,因此这... 利用1976~1995年的20年月平均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再循环率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总的降雨只有19%来自当地的水汽蒸发,其他81%降水来自外部的水汽流;黄河上游降水主要由来自青藏高原较强的水汽所提供,因此这里的降水再循环率小于15%。但黄河上游的降水蒸发后,在西风的输送下,为黄河下游提供了大量的水汽,通过汇合南北方向来的水汽,在黄河下游形成了降水再循环率达到30%以上的椭圆形区域。评估结果显示降水再循环率随季节变化差异较大,8月份的降水再循环率最高,达31%,而在11、12、1月份3个月的降水再循环率不到5%。结果还显示蒸发率和降水率的空间分布以及它们的年际变化都对应得很好,表明我国北方地区蒸发受降水影响较强。蒸发率、降水率和降水再循环率在20年中均有增加,表明气候变暖对我国北方地区的水汽循环的影响已经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地区 循环率 NCEP/NCAR再分析资料 评估 黄河上游 黄河下游 1995年 黄河流域 青藏高原 圆形区域 季节变化 年际变化 空间分布 降水影响 水汽循环 气候变暖 降水 蒸发率 平均 水蒸发 8 1 显示 西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水量水平空间分布非均匀性的普适分布律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李云 丁裕国 刘晶淼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75-280,共6页
以中国区域逐月降水资料 (2 72个测站 )为基础探讨降水量场的水平空间概率分布模式的普适性。结果表明 ,描述中国区域月降水量水平空间分布非均匀性的普适分布律以 Γ分布的 PDF(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最适宜 ;讨论了其分布参... 以中国区域逐月降水资料 (2 72个测站 )为基础探讨降水量场的水平空间概率分布模式的普适性。结果表明 ,描述中国区域月降水量水平空间分布非均匀性的普适分布律以 Γ分布的 PDF(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最适宜 ;讨论了其分布参数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及其气候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降水资料 空间分布 非均匀性 普适分布律 年际变化 降水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汛期开始日期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纪忠萍 熊亚丽 +2 位作者 谷德军 梁建茵 谢炯光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92-300,共9页
用小波分析和相关统计等方法 ,对近 5 0多年来广东开汛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及与副高、PDO指数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同时也研究了它与后期天气、前期 5 0 0hPa环流场和海温场的关系。结果表明 ,近 5 0年来广东开汛呈偏早的趋势 ,具有明显的 ... 用小波分析和相关统计等方法 ,对近 5 0多年来广东开汛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及与副高、PDO指数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同时也研究了它与后期天气、前期 5 0 0hPa环流场和海温场的关系。结果表明 ,近 5 0年来广东开汛呈偏早的趋势 ,具有明显的 2~ 7年左右的年际和 34年左右的年代际周期振荡 ;开汛的年代际振荡与副高、PDO指数是一致的 ,并与它们存在反向的关系 ,且突变的时间也均发生在 2 0世纪 70年代中后期 ;广东开汛与后期天气的相关分析表明 ,它与广东 4月降水的相关最好 ,与 5 ,6月的相关则差 ;与广东降水集中期初日只有在 1986年以后至今才具有显著的正相关 ,而与降水集中期次数却在 1977年之前就具有显著的负相关 ;广东开汛的早晚与前冬 5 0 0hPa高度场存在几个显著的相关中心 ,与前秋北太平洋西风漂流区的海温异常也有明显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代际变化 广东 年际 500hPa高度场 20世纪70年代 日期 汛期 年代际振荡 1986年 1977年 小波分析 周期振荡 海温异常 北太平洋 PDO 海温场 环流场 50年 中后期 分析表 降水 正相关 集中期 负相关 副高 指数 天气 期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中部闪电活动与相关气象要素季节变化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24
10
作者 袁铁 郄秀书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3-127,共5页
利用 1995年 4月至 2 0 0 2年 12月间卫星观测的闪电资料与NCEP再分析资料中的地表降水率、云功函数和热通量 ,分析了青藏高原中部闪电活动与相关气象要素季节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 :青藏高原中部闪电活动的峰值出现在 7月份 ,并在... 利用 1995年 4月至 2 0 0 2年 12月间卫星观测的闪电资料与NCEP再分析资料中的地表降水率、云功函数和热通量 ,分析了青藏高原中部闪电活动与相关气象要素季节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 :青藏高原中部闪电活动的峰值出现在 7月份 ,并在春季表现出明显的闪电活动 ;相关气象要素中 ,最能够准确描述闪电活动的季节变化及其春季异常特征的仅有地表总热通量 ;降水 (或云功函数 )与鲍恩比 (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之比 )的乘积能够较好地反映闪电活动的季节分布特征与春季的“异常”。结果表明 ,感热通量或鲍恩比可能在对流有效位能向对流上升动能的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鲍恩比可作为修正闪电产生效率的一个重要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气象要素 青藏高原中部 闪电活动 季节变化 相关分析 NCEP再分析资料 2002年12 对流有效位能 感热通量 1995年 鲍恩比 卫星观测 异常特征 分布特征 潜热通量 转化过程 产生效率 功函数 降水 7 春季 地表 上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山祖常绿阔叶林凋落量的季节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亚芬 许大明 +1 位作者 蒋凯丽 骆争荣 《浙江林业科技》 2021年第5期42-49,共8页
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上的森林凋落物产量(凋落强度)的季节动态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为了解百山祖常绿阔叶林营养器官(含叶、小枝、树皮及它们的碎片)凋落强度的季节动态及其影响因素,2009—2016年,在逐月统计百山祖森林固定样地内50个收... 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上的森林凋落物产量(凋落强度)的季节动态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为了解百山祖常绿阔叶林营养器官(含叶、小枝、树皮及它们的碎片)凋落强度的季节动态及其影响因素,2009—2016年,在逐月统计百山祖森林固定样地内50个收集器收集的树木营养器官凋落物及各组分的凋落强度的基础上,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研究月平均气温和单月总降水量年际波动与营养器官凋落物及各组分月凋落强度年际波动的关系。结果表明,百山祖常绿阔叶林营养器官年均凋落强度为362.91 g·m^(-2)·a^(-1),叶凋落物的占比最大,达87.33%,其中常绿树种叶凋落物占67.07%,落叶树种叶凋落物占19.69%,针叶树针叶凋落物仅占0.56%;营养器官凋落物及各组分的凋落强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动态,凋落高峰多在4—5月和10月出现,常绿树种主要在5月前后形成树叶凋落高峰,且在10月左右形成树叶凋落小高峰,落叶树种主要在10月左右出现叶凋落高峰。逐步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去平均单月总降水量(即某月总降水量减去该月总降水量的8年均值)显著提高营养器官凋落物尤其是常绿树种叶凋落物的去平均月凋落强度(即某月凋落强度减去该月凋落强度的8年均值),而月平均气温年际波动对营养器官凋落物及其组分的月凋落强度年际波动无显著影响。降水可能通过形成较强冲击力损毁植物枝叶从而提高营养器官凋落物的凋落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山祖 常绿阔叶林 凋落物组分 季节节律 平均气温 降水 优势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信水源林保护区
12
《广西林业》 1998年第4期28-28,共1页
关键词 水源林保护 那坡县 季节雨林 旱季流量 平均气温 石炭纪石灰岩 降水 水源涵养林 药用植物 石灰岩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