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7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幽门螺杆菌根除性治疗联合益生菌在慢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胃泌素水平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邓远中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9期173-175,200,共4页
目的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性治疗联合益生菌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分析该治疗方法对胃泌素水平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1年3月兴宁市人民医院进行慢性胃炎治疗的患者40例作为本研究对象,对上述患者进行... 目的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性治疗联合益生菌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分析该治疗方法对胃泌素水平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1年3月兴宁市人民医院进行慢性胃炎治疗的患者40例作为本研究对象,对上述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幽门螺杆菌根除性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益生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胃泌素水平以及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结果治疗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胃泌素水平,试验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试验组比对照组根除率高(P<0.05)。结论当患者被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发生慢性胃炎,其体内胃泌素水平会出现异常,采用幽门螺杆菌根除性治疗联合益生菌治疗之后,患者胃泌素水平得到有效调整,呈现出下降状态,患者的症状逐渐得到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治疗效果比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 幽门螺杆菌根除性治疗 胃泌素水平 幽门杆菌根除 益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根除性治疗对慢性胃炎患者的价值评定 被引量:9
2
作者 郭敬 鲁惠 张卫安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3期85-86,共2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根除性治疗对慢性胃炎患者的价值。方法 9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则给予三联疗法联合益生菌药物治疗。比较两组好转情况;胃泌素水平恢复正常时间、胃炎症状...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根除性治疗对慢性胃炎患者的价值。方法 9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则给予三联疗法联合益生菌药物治疗。比较两组好转情况;胃泌素水平恢复正常时间、胃炎症状得到改善时间、根除幽门螺杆菌时间;治疗前后胃泌素、C反应蛋白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好转率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7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胃泌素、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胃泌素、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胃泌素、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泌素水平恢复正常时间、胃炎症状得到改善时间、根除幽门螺杆菌时间分别为(8.11±1.43)、(7.11±1.23)、(8.11±0.22)d,均短于对照组的(10.42±2.21)、(10.42±2.25)、(10.23±1.51)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恶心1例,呕吐2例,头痛1例,便秘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5/45);观察组发生恶心1例,呕吐1例,口干1例,头痛1例,皮疹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5/4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联疗法联合益生菌药物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确切,可改善疾病症状,控制炎症和根除幽门螺杆菌,恢复胃泌素正常水平,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根除性治疗 胃炎患者 三联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贯幽门螺杆菌根除性治疗对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小荣 杨琰琰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15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序贯幽门螺杆菌根除性治疗对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78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序贯治疗组,每组39例。常规治疗组采取兰索拉唑和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序贯治疗组采取序贯幽门螺杆菌根除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 目的探讨序贯幽门螺杆菌根除性治疗对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78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序贯治疗组,每组39例。常规治疗组采取兰索拉唑和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序贯治疗组采取序贯幽门螺杆菌根除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反酸恶心消失时间、胃镜检查显示愈合时间、^(14)C-尿素呼吸试验转阴时间,治疗前后恶心呕吐、餐后腹胀、上腹隐痛、烧心症状积分及胃泌素水平。结果序贯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100.00%高于常规治疗组的7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恶心呕吐、餐后腹胀、上腹隐痛、烧心症状积分及胃泌素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且序贯治疗组恶心呕吐、餐后腹胀、上腹隐痛、烧心症状积分及胃泌素水平分别为(0.23±0.01)分、(0.21±0.02)分、(0.20±0.01)分、(0.23±0.01)分、(72.51±3.24)pg/ml,均低于常规治疗组的(1.21±0.11)分、(1.26±0.12)分、(1.24±0.12)分、(1.24±0.12)分、(89.21±4.51)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治疗组反酸恶心消失时间、胃镜检查显示愈合时间、^(14)C-尿素呼吸试验转阴时间分别为(10.82±0.12)、(12.21±0.42)、(8.82±0.11)d,均短于常规治疗组的(14.24±0.41)、(16.25±0.51)、(13.34±0.4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幽门螺杆菌根除性治疗对慢性胃炎地临床效果优于兰索拉唑和抗生素三联疗法,可更好地改善临床症状和胃泌素,缩短治疗时间,加速症状的消除,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贯幽门螺杆菌根除性治疗 胃炎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性治疗观察及相关指标评估 被引量:2
4
作者 崔忠玉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29期97-98,共2页
目的探究幽门螺杆菌根除性治疗在慢性胃炎中的治疗效果及相关指标评估.方法 8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根除组和常规组,各40例.常规组采用雷贝拉唑+克拉霉素片+胶体铋剂三联治疗方案,根除组采取雷贝拉唑+克拉... 目的探究幽门螺杆菌根除性治疗在慢性胃炎中的治疗效果及相关指标评估.方法 8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根除组和常规组,各40例.常规组采用雷贝拉唑+克拉霉素片+胶体铋剂三联治疗方案,根除组采取雷贝拉唑+克拉霉素片+替硝唑片+枸缘酸铋钾片四联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胃泌素水平.结果根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38/40)高于对照组的80.0%(32/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根除组患者的胃泌素水平为(78.92±8.5)ng/L,常规组为(116.85±11.46)ng/L;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胃泌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根除组低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根除性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降低其胃泌素分泌水平,因此该法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 幽门杆菌 根除治疗 胃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药物联合质子泵抑制剂、铋剂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观察
5
作者 胡育菘 曹柳 宋晓波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3期24-26,共3页
目的:观察抗菌药物联合质子泵抑制剂、铋剂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2年6月—2023年6月兰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70例设为观察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常规组35例,采用质子泵抑... 目的:观察抗菌药物联合质子泵抑制剂、铋剂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2年6月—2023年6月兰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70例设为观察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常规组35例,采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铋剂治疗;研究组35例,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抗菌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胃肠激素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优于常规组,临床症状评分、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抗菌药物联合质子泵抑制剂、铋剂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良好,有助于改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以及胃肠激素水平,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与临床症状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质子泵抑制剂 铋剂 幽门杆菌感染 消化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普瑞酮对萎缩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效果观察
6
作者 窦裁凤 贺俊波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13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替普瑞酮对萎缩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广东省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萎缩性胃炎伴Hp感染患者,分为一般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一般组患者应用常规四联疗法治疗,试验组... 目的:探讨替普瑞酮对萎缩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广东省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萎缩性胃炎伴Hp感染患者,分为一般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一般组患者应用常规四联疗法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替普瑞酮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和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结果:(1)试验组总有效率(100.00%)高于一般组(84.00%),且两组间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试验组患者上腹部疼痛消失时间(1.98±0.78)d、食欲不振消失时间(2.67±1.13)d、恶心呕吐消失时间(2.08±0.12)d均明显早于一般组上述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2.83±1.09)d、(4.97±1.34)d、(3.87±0.89)d],两组间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试验组Hp根除率(84.00%)明显高于一般组(64.00%),两组间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常规四联疗法相比,常规四联疗法+替普瑞酮治疗更有利于萎缩性胃炎伴Hp感染患者病情康复,并可缩短其症状消失时间,提升幽门螺杆菌根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萎缩胃炎伴幽门杆菌感染 替普瑞酮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伏诺拉生替代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分析
7
作者 张条条 季夏薇 +1 位作者 卢光荣 杨守醒 《浙江临床医学》 2025年第1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伏诺拉生替代质子泵抑制剂在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本院确诊的427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分为观察组(220例)及对照组(207例)。观察组治疗方案为阿莫西林1.0 g,2次/d,克拉霉素500 mg,2次... 目的探讨伏诺拉生替代质子泵抑制剂在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本院确诊的427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分为观察组(220例)及对照组(207例)。观察组治疗方案为阿莫西林1.0 g,2次/d,克拉霉素500 mg,2次/d,伏诺拉生片20 mg,1次/d,胶体果胶铋200 mg,2次/d。对照组治疗方案为阿莫西林1.0 g,2次/d,克拉霉素500 mg,2次/d,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20 mg,2次/d,胶体果胶铋200 mg,2次/d。两组疗程均为14 d。治疗结束后4周,通过13C尿素呼气试验复查,比较两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结果观察组按意向治疗(ITT)根除率为75%,对照组为7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按方案分析(PP)的根除率,观察组为87.9%,对照组为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27%和5.3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伏诺拉生铋剂的四联方案在根除幽门螺杆菌方面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诺拉生 四联方案 幽门杆菌 根除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一、二线治疗方案中7天与14天治疗根除率比较的临床观察
8
作者 刘亿托 黎美玲 +2 位作者 叶惠惠 张凌云 杨亚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8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幽门螺杆菌一线、二线治疗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7天后、14天后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方法:本研究纳入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18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以随机信封法将这些患者分为7天一... 目的:探讨应用幽门螺杆菌一线、二线治疗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7天后、14天后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方法:本研究纳入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18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以随机信封法将这些患者分为7天一线治疗组(109例)和14天一线治疗组(109例),对两组患者进行一线治疗。将治疗失败患者随机分为7天二线治疗组(45例)和14天二线治疗组(31例),对两组患者进行二线治疗。对比这些患者治疗效果。结果:14天一线治疗组患者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高于7天一线治疗组患者(P<0.05)。14天二线治疗组患者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高于7天二线治疗组患者(P<0.05)。14天一线治疗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率低于7天一线治疗组患者(P<0.05)。14天二线治疗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率低于7天二线治疗组患者(P<0.05)。14天一线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高于7天一线治疗组患者(P<0.05)。14天二线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高于7天二线治疗组患者(P<0.05)。这些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程度较轻微,以2级和3级为主。对于不良反应较轻的患者,无需对其进行特殊处理。对于不良反应较重的患者,给予其积极处理,可迅速改善其不良反应,促使其继续参与治疗。结论:应用幽门螺杆菌一线、二线治疗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14天后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较高,但随着抗生素使用时间的延长,患者对治疗依从性下降,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上升,发生不良反应的程度普遍较轻,仍在安全可控的范围内,在具体临床用药时,应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为其个体化选择治疗方案,避免其进行过度治疗,降低其医疗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杆菌感染 一线、二线治疗方案 幽门杆菌根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除幽门螺杆菌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免疫重建的关系研究
9
作者 姚源铭 郭磊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研究根除幽门螺杆菌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免疫重建的关系。方法收集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2022年4—10月幽门螺杆菌检测(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的HIV感染患者,且正在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且免疫重建不全。共收... 目的研究根除幽门螺杆菌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免疫重建的关系。方法收集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2022年4—10月幽门螺杆菌检测(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的HIV感染患者,且正在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且免疫重建不全。共收集病例60例,在患者治疗选择方面,根除幽门螺杆菌30例,未根除幽门螺杆菌30例。比较根除幽门螺杆菌干预前、干预后3、9、15个月血液CD4和CD8细胞计数和百分比以及血浆HIV病毒载量变化。比较根除组及未根除组对应时间点血液CD4和CD8细胞计数和百分比以及血浆HIV病毒载量变化。结果干预后15个月,根除幽门螺杆菌患者的血液CD4细胞计数和百分比均高于未根除幽门螺杆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细胞计数和百分比均低于未根除幽门螺杆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除幽门螺杆菌有助于HIV感染者(免疫重建不全)免疫重建,为临床工作中对于HIV感染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进行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感染 免疫重建 免疫重建不全 根除幽门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康复护理在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0
作者 李颖 丁秀影 +5 位作者 庄洁 赵淑丽 李燕 丁辉 房露露 王侠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1期114-116,共3页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在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一集团军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106例作为观察对象,依据奇偶数法进行分组,每组5...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在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一集团军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106例作为观察对象,依据奇偶数法进行分组,每组53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联合组开展综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焦虑、抑郁评分降低,且联合组比对照组低(P<0.05)。护理后,两组物质生活、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评分升高,且联合组比对照组高(P<0.05)。联合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26)。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在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可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升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康复护理 幽门杆菌 消化溃疡 生活质量 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和肠道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炎症性肠病活动性的关系
11
作者 曹立军 李明 +7 位作者 卢水焕 黄应文 熊红 周先宝 黄健能 欧敏 刘阳 贺学强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3期78-81,共4页
目的 评估胃和肠道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炎症性肠病(IBD)活动性的相互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3年6月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消化科初次诊断的165例IBD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克罗恩病(CD)62例和溃疡性结肠炎(UC)103例;选... 目的 评估胃和肠道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炎症性肠病(IBD)活动性的相互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3年6月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消化科初次诊断的165例IBD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克罗恩病(CD)62例和溃疡性结肠炎(UC)103例;选取同期115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受检者胃和肠道Hp感染情况以及与IBD疾病活动性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Hp总感染率为35.1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观察组UC和CD患者胃Hp感染率分别为35.92%、29.0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肠道Hp感染率分别为6.80%、6.4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胃和肠道Hp感染率均无相关性(P> 0.05)。不同疾病活动程度的UC和CD患者Hp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Hp感染与IBD疾病活动性无相关性;IBD患者中胃和肠道Hp感染率不存在关联,且其Hp感染率显著低于健康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肠病 溃疡结肠炎 克罗恩病 幽门杆菌 感染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息肉状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12
作者 任建林 任佳宁 《中国民间疗法》 2025年第5期81-85,129,共6页
目的:探讨胃息肉状病变患者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情况,以及胃息肉状病变与其病理类型、Hp分型、吸烟史、饮酒史、质子泵抑制剂(PPI)用药史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胃部不适患者12 853例,均行胃镜检查、病理活检、Hp检测,通过电话回访和查阅... 目的:探讨胃息肉状病变患者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情况,以及胃息肉状病变与其病理类型、Hp分型、吸烟史、饮酒史、质子泵抑制剂(PPI)用药史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胃部不适患者12 853例,均行胃镜检查、病理活检、Hp检测,通过电话回访和查阅病历,调查患者的吸烟史、饮酒史、PPI用药史,分析这些因素与胃息肉状病变的相关性。结果:共检出胃息肉状病变1 574例(12.25%),Hp阳性者569例(36.15%),Ⅰ型371例(65.20%)。其中胃底腺息肉735例(46.70%),Hp阳性者219例(29.80%),Ⅰ型66例(30.14%);增生性息肉648例(41.17%),Hp阳性者301例(46.45%),Ⅰ型272例(90.37%);胃腺瘤151例(9.59%),Hp阳性者34例(22.52%),Ⅰ型29例(85.29%);错构性息肉40例(2.54%),Hp阳性者15例(37.50%),Ⅰ型4例(26.67%)。胃息肉状病变类型与Hp感染及分型之间存在相关性,增生性息肉Hp阳性率高于胃底腺息肉及胃腺瘤(P<0.05),Ⅰ型感染率高于胃底腺息肉及错构性息肉(P<0.05)。胃息肉状病变的病理类型与性别、长期饮酒史、PPI用药史显著相关(P<0.05),Hp感染情况与性别、年龄、吸烟史、长期饮酒史及PPI用药史具有相关性(P<0.05),Hp亚型与性别、年龄及长期饮酒史相关(P<0.05)。结论:胃息肉状病变多数为增生性息肉及胃底腺息肉,Hp感染尤其是Ⅰ型感染者增生性息肉的发生风险较高。长期饮酒史、PPI用药史为胃息肉状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息肉状病变 胃底腺息肉 增生息肉 胃腺瘤 错构息肉 幽门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巴派特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阴性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药学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辛承益 张劲 +1 位作者 王颖 王法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期125-128,共4页
目的研究瑞巴派特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阴性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巴彦淖尔市医院2020年3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85例Hp阴性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开展试验。将其按照信封法随机分为试验组42例及参考组43例。试验组予... 目的研究瑞巴派特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阴性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巴彦淖尔市医院2020年3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85例Hp阴性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开展试验。将其按照信封法随机分为试验组42例及参考组43例。试验组予以瑞巴派特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参考组则予以瑞巴派特联合硫糖铝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胃黏膜丙二醛(MDA)及前列腺素E_(2)(PGE_(2))水平、血清学指标水平、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考组(P<0.05)。治疗前两组MDA及PGE_(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试验组MDA水平低于参考组,而PGE_(2)水平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血管活性肠肽(VIP)、胃促生长素(Ghreli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试验组血清VIP水平低于参考组,而Ghrelin水平高于参考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瑞巴派特联合泮托拉唑治疗Hp阴性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改善糜烂组织及血清VIP、Ghrelin水平,降低不良反应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烂胃炎 幽门杆菌 瑞巴派特 泮托拉唑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病原菌根除治疗后复燃、再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夏彩钰 刘普 +1 位作者 王志楠 刘改芳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107-110,共4页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人群感染率较高,是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消化道疾病的重要病因。幽门螺杆菌根除方案主要包括高剂量双联方案、三联方案、铋剂四联方案等,根除治疗可以减少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预防胃癌的发生...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人群感染率较高,是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消化道疾病的重要病因。幽门螺杆菌根除方案主要包括高剂量双联方案、三联方案、铋剂四联方案等,根除治疗可以减少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预防胃癌的发生,减少其他相关疾病发生的风险。然而随着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广泛开展,幽门螺杆菌在世界范围内仍具有居高不下的高感染率,这可能与根除成功后复燃、再感染相关。复燃被认为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后原始菌株的再次出现,而实际并未成功根除幽门螺杆菌。再感染被认为幽门螺杆菌根除成功后的新发感染。幽门螺杆菌复燃的危险因素有很多,如幽门螺杆菌对抗生素高耐药率使得胃内菌株被暂时抑制而非真正根除,使用单一的检测方法、尿素呼气试验气体采集时间控制不规范等因素都会导致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出现假阴性。幽门螺杆菌再感染的风险可能与家族聚集性感染、生活卫生条件差、经济水平低下、口腔内幽门螺杆菌定植等多种因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杆菌 幽门杆菌根除治疗 幽门杆菌复燃 幽门杆菌再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除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治疗策略 被引量:12
15
作者 朱峰 罗声政 +3 位作者 郑萍 宛新建 李雷 陆伦根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2年第5期364-366,共3页
目的对质子泵抑制剂(PPI)或铋剂三联疗法作为初治方案以及序贯疗法或四联疗法作为补救方案根除老年人消化性溃疡(PUA)合并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间261例胃镜下尿素酶法诊断的PUA合并Hp感... 目的对质子泵抑制剂(PPI)或铋剂三联疗法作为初治方案以及序贯疗法或四联疗法作为补救方案根除老年人消化性溃疡(PUA)合并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间261例胃镜下尿素酶法诊断的PUA合并Hp感染患者,随机采用PPI三联疗法、铋剂三联1周疗法进行根除,观察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PUA患者经上述抗Hp治疗后继续4周抗溃疡治疗,停药1月后复查胃镜并比较两种方法对Hp根除率及溃疡愈合率的疗效差异。对于首次三联疗法根除Hp失败者,随机应用10日序贯疗法和PPI、铋剂四联1周疗法再次行Hp根除。观察疗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停药1个月后采用”C呼气试验观察Hp根除率。统计分析采用符合方案(PP)群组分析和意向治疗(ITT)群组分析。结果相比于铋剂三联疗法,PPI三联疗法Hp根除率(ITT:77.7%vs62.6%;PP:79.5%v564.1%;P〈0.05)及溃疡愈合率(ITT:78.5%vs64.9%;PP:80.3%vs66.4%;P〈0.05)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1TT:10.8%vs16.8%:PP:11.0%vs17.2%;P〉0.05)。对于首次三联疗法失败者以10日序贯疗法补救,Hp根除率较高(ITT:84.6%vJ61.5%;PP:86.8%v563.2%;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四联疗法低(ITT:12.8%VS35.9%;PP:13.2%VS36.8%;P〈0.05)。结论PPI三联1周疗法进行Hp感染根除可作为PUA患者首选,有较高的溃疡愈合率和Hp根除率;首次根除失败者可优先改用10日序贯疗法进行补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溃疡 老年人 幽门杆菌 根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患者采用益生菌联合铋剂四联治疗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建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4期15-18,共4页
目的探析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应用铋剂四联治疗联合益生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按照用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益生菌联合铋剂四联治疗方案,对照组单用铋剂四联治疗方案... 目的探析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应用铋剂四联治疗联合益生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按照用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益生菌联合铋剂四联治疗方案,对照组单用铋剂四联治疗方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Hp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各症状评分及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GS)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上腹疼痛、反酸嗳气、恶心呕吐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上腹疼痛、反酸嗳气、恶心呕吐评分分别为(0.72±0.64)、(0.36±0.29)、(0.52±0.40)分,低于对照组的(1.09±0.70)、(0.98±0.79)、(1.03±0.94)分(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82.50%)(P<0.05)。观察组的Hp根除率(100.00%)高于对照组(87.50%)(P<0.05)。治疗2周后,两组的PGⅠ、PGⅡ、GS均降低,且观察组PGⅠ(74.11±13.24)μg/L、PGⅡ(4.92±1.79)μg/L、GS(63.26±6.02)pg/ml低于对照组的(101.56±16.33)μg/L、(9.36±2.31)μg/L、(79.33±6.47)pg/ml(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30.00%)(P<0.05)。结论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实施益生菌联合铋剂四联治疗,可改善其临床症状,Hp根除率较高,且不良反应风险小,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杆菌 胃炎 铋剂四联 益生菌 根除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10年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胃镜检出率变化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小艳 王淑英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3-105,共3页
目的了解根除幽门螺旋杆菌(Hp)治疗10年来胃镜下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检出率的变化,探讨疾病的变化趋势及根除Hp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本院1994年1月-1995年12月、2004年1月-2005年12月所有胃镜检查的病例,对比研究胃溃疡、十二指... 目的了解根除幽门螺旋杆菌(Hp)治疗10年来胃镜下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检出率的变化,探讨疾病的变化趋势及根除Hp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本院1994年1月-1995年12月、2004年1月-2005年12月所有胃镜检查的病例,对比研究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的内镜检出率。结果2004年1月-2005年12月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检出率分别为5.53%、10.07%、4.03%,与1994年1月-1995年12月的8.17%、11.21%、6.21%比较显著下降(P<0.05);2004年1月-2005年12月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的平均发病年龄为(53.34±14.91)岁(、46.94±15.60)岁、(62.05±11.08)岁,分别高于1994年1月-1995年12月的(47.55±13.40)岁(、44.10±13.35)岁、(60.28±11.70)岁(P<0.05)。结论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的内镜检出率明显减少且平均发病年龄增大,可能与广泛的根除Hp治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 胃癌 幽门杆菌 根除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联合剂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园园 崔伟丽 +1 位作者 冯泽恩 郭岩松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4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铋剂四联疗法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一2022年12月武警烟台特勤疗养中心收治的82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铋剂四联疗法治疗)与观察组(益生菌联合... 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铋剂四联疗法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一2022年12月武警烟台特勤疗养中心收治的82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铋剂四联疗法治疗)与观察组(益生菌联合铋剂四联疗法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前,两组反酸暖气、上腹痛及恶心呕吐评分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观察组更低(P<0.05)。两组治疗前乳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及肠杆菌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乳杆菌及双歧杆菌水平更高(P<0.05),而肠球菌及肠杆菌水平差异较小(P≥0.05)。治疗前,两组TNF-α、IL-6和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更低(P<0.05)。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与铋剂四联疗法结合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治疗中应用价值较高,不仅可以及早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且有助于肠道菌群及炎性反应改善,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杆菌感染 消化溃疡 铋剂四联疗法 益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胃粘膜相关性淋巴瘤的治疗 被引量:1
19
作者 曲云东 林森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3期66-66,共1页
关键词 幽门杆菌 胃粘膜相关淋巴瘤 治疗 发病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翀 张月华 《淮海医药》 CAS 2009年第3期191-192,共2页
目的观察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消化不良症状的疗效。方法HP阳性的FD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抗HP三联(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1周,同时给予心理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 目的观察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消化不良症状的疗效。方法HP阳性的FD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抗HP三联(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1周,同时给予心理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或促动力药,根据症状缓解或复发情况用药,亦同时给予心理支持治疗。治疗组停药后4周复查HP。治疗前对所有患者的症状进行评分,并比较治疗前及随访1年后的症状评分。结果治疗组40例HP根除者34例(85.0%),HP根除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年消化道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未根除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年的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P根除者与对照组治疗后1年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除HP能明显改善FD的症状,且治疗费用较持续或间断服用PPI或促动力药明显降低,但却能取得同样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杆菌 功能消化不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