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3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益生菌辅助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吴世英 魏方通 +3 位作者 陈子琪 陈勇强 郦萍 顾青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共8页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是一种定植在人体胃部可诱发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的关键致病菌。目前,临床上通常采用抗生素结合质子泵抑制剂或铋剂的三联或四联疗法治疗Hp感染。然而,由于Hp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不断上升,使得抗生素的...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是一种定植在人体胃部可诱发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的关键致病菌。目前,临床上通常采用抗生素结合质子泵抑制剂或铋剂的三联或四联疗法治疗Hp感染。然而,由于Hp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不断上升,使得抗生素的治疗效果逐渐减弱,并且单一疗法的Hp根除率不足80%。研究发现,益生菌在辅助治疗Hp感染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不仅能够减轻Hp导致的胃部炎症,提高Hp根除率,还能降低抗生素治疗的副作用。作者进一步综述了益生菌在治疗Hp感染中的应用,为益生菌辅助治疗的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幽门杆菌 致病机制 作用机制 辅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关键基因的筛选及潜在治疗中药预测 被引量:1
2
作者 易柳凤 陶思羽 +2 位作者 李萌 王少丽 刘震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00-1206,共7页
基于生物信息学筛选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相关性胃炎的关键基因、分析通路机制、预测潜在治疗中药。首先从GEO数据库获取GSE60427与GSE60662数据集,借助R软件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富集分析,通过STRING数据库和Cytosc... 基于生物信息学筛选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相关性胃炎的关键基因、分析通路机制、预测潜在治疗中药。首先从GEO数据库获取GSE60427与GSE60662数据集,借助R软件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富集分析,通过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进一步筛选出关键基因,利用UALCAN数据库、GEPIA数据库对关键基因进行表达验证,在Coremine Medical数据库预测筛选潜在中药。最后筛选出344个差异表达基因,与白细胞粘附、T细胞活化、免疫反应、趋化因子受体结合等生物功能有关,通过Th17细胞分化、Th1和Th2细胞分化等信号通路。得到的10个关键基因是PTPRC、TNF、ITGB2、FCGR3A、CD19、LCK、LCP2、CD48、CTLA4、IL7R。结合中医“毒邪”理论,将预测的潜在中药分为健脾解毒、化湿解毒、活血解毒、清热解毒四大类,可为治疗Hp相关性胃炎,抑制“炎-癌”转化,防治胃癌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杆菌 胃癌防治 关键基因 中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胃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及幽门螺杆菌根除后异时性胃癌的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胡馨月 王斌 +3 位作者 王涛 刘凯军 文良志 陈东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8-114,共7页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胃癌的Ⅰ类致癌因子,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众多研究表明根除HP对胃癌有预防作用,但早期胃癌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后根除HP仍有2.7%~6.1%的患者可发生异时性胃癌(MGC),其发生机制尚不清楚。本文从HP根除后胃黏...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胃癌的Ⅰ类致癌因子,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众多研究表明根除HP对胃癌有预防作用,但早期胃癌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后根除HP仍有2.7%~6.1%的患者可发生异时性胃癌(MGC),其发生机制尚不清楚。本文从HP根除后胃黏膜萎缩及肠化生不能完全逆转、胃黏膜上皮细胞过度增殖及遗传异常累积、表观组稳态失衡、免疫微环境变化、胃黏膜干细胞异常、染色质可及性、染色体重塑改变等角度,阐述早期胃癌行ESD及HP根除后上述分子改变导致癌变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剥离术 幽门杆菌 根除治疗 异时胃癌 发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10年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胃镜检出率变化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小艳 王淑英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3-105,共3页
目的了解根除幽门螺旋杆菌(Hp)治疗10年来胃镜下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检出率的变化,探讨疾病的变化趋势及根除Hp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本院1994年1月-1995年12月、2004年1月-2005年12月所有胃镜检查的病例,对比研究胃溃疡、十二指... 目的了解根除幽门螺旋杆菌(Hp)治疗10年来胃镜下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检出率的变化,探讨疾病的变化趋势及根除Hp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本院1994年1月-1995年12月、2004年1月-2005年12月所有胃镜检查的病例,对比研究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的内镜检出率。结果2004年1月-2005年12月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检出率分别为5.53%、10.07%、4.03%,与1994年1月-1995年12月的8.17%、11.21%、6.21%比较显著下降(P<0.05);2004年1月-2005年12月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的平均发病年龄为(53.34±14.91)岁(、46.94±15.60)岁、(62.05±11.08)岁,分别高于1994年1月-1995年12月的(47.55±13.40)岁(、44.10±13.35)岁、(60.28±11.70)岁(P<0.05)。结论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的内镜检出率明显减少且平均发病年龄增大,可能与广泛的根除Hp治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 胃癌 幽门杆菌 根除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靳蕊蕊 席亚明 +1 位作者 晁荣 陈彻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880-1882,共3页
目的评价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1998年1月至2010年10月PubMed、EMbase、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纳入有关抗Hp方案治疗ITP的RCT。按Meta分析方法提取有效数据,用RevMan5.0.24软件对结... 目的评价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1998年1月至2010年10月PubMed、EMbase、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纳入有关抗Hp方案治疗ITP的RCT。按Meta分析方法提取有效数据,用RevMan5.0.24软件对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RCT,包括60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OR=3.96,95%CI(2.52,6.23),P<0.000 01];实验组治疗3、6个月后血小板升高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1);实验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OR=0.21,95%CI(0.09,0.46),P=0.000 01]。结论抗Hp治疗ITP可提高治疗有效率,并能降低复发率,可作为治疗ITP有效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血小板减少紫癜 幽门杆菌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家庭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治策略
6
作者 赖永康 周显祝 +1 位作者 杜奕奇 李兆申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是胃癌最重要的可控危险因素,根除H.pylori是我国胃癌防控的必经之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H.pylori感染筛查与治疗是切实符合我国国情的H.pylori感染管理和控制策略。该策略具有更高的H.pylori根除成功率与更低... 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是胃癌最重要的可控危险因素,根除H.pylori是我国胃癌防控的必经之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H.pylori感染筛查与治疗是切实符合我国国情的H.pylori感染管理和控制策略。该策略具有更高的H.pylori根除成功率与更低的复发率,同时具有更好的效益成本比,无论在H.pylori高感染地区还是低感染地区均适合推行。在此策略的指导下,我国的胃癌防控工作必将更加精准、高效、全面,为全球胃癌防控工作提供可推广的“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杆菌 家庭感染 根除治疗 胃肿瘤 防治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对胃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影响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李麻图 郑亚 +4 位作者 赵进玉 舒小闯 李强 王玉平 周永宁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7-732,共6页
胃癌是侵袭性强、转移率高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世界前五,其预后与疾病分期密切相关,晚期或转移性胃癌多采取以全身抗肿瘤治疗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但预后普遍较差。随着对肿瘤微环境研究的深入、多组学技术的发展以... 胃癌是侵袭性强、转移率高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世界前五,其预后与疾病分期密切相关,晚期或转移性胃癌多采取以全身抗肿瘤治疗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但预后普遍较差。随着对肿瘤微环境研究的深入、多组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免疫治疗和新辅助放化疗的应用,晚期胃癌的治疗效果已得到初步改善,免疫治疗也因此成为最有潜力的治疗策略之一。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态与胃癌免疫治疗,尤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疗效关系密切,但其对免疫治疗效果的利弊尚无定论。本文就Hp对晚期胃癌的ICIs疗效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幽门杆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PD-1/PD-L1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zrin蛋白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结节性胃炎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王朋 朱宏伟 +3 位作者 姜树原 刘晓蕾 高冰 邵国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0-156,共7页
ERM蛋白家族(包括ezrin、radixin、moesin)在细胞形态、迁移和信号转导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Ezrin是ERM蛋白家族的成员之一,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宿主所致细胞毒性的重要介质,通过ezrin磷酸化可以调节其与肌动蛋... ERM蛋白家族(包括ezrin、radixin、moesin)在细胞形态、迁移和信号转导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Ezrin是ERM蛋白家族的成员之一,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宿主所致细胞毒性的重要介质,通过ezrin磷酸化可以调节其与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相互作用,进而对细胞形态产生显著影响。本文综述了ezrin蛋白在H.pylori感染引发的结节性胃炎中的重要性,探讨了ezrin蛋白的结构及其功能、信号通路及磷酸化与结节性胃炎的关系,为以ezrin蛋白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对结节性胃炎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杆菌 结节胃炎 ERM蛋白 EZR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铋剂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4261例患者的真实世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管仁珍 丁士刚 +1 位作者 石岩岩 薛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42-944,F0003,共4页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Hp感染已经成为全球常见的公共卫生问题,Hp的根除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近年来Hp的根除率呈下...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Hp感染已经成为全球常见的公共卫生问题,Hp的根除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近年来Hp的根除率呈下降趋势,既往“三联”方案已不能满足临床需求。为了提高Hp根除率,目前临床上多推荐进行铋剂四联、序贯疗法等进行治疗^([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杆菌 枸橼酸铋钾 米诺环素 根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胃泌素及胃泌素基因表达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朱承栋 陈朝霞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5期103-105,共3页
目的研究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对其血清胃泌素及胃泌素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88例,给予质子泵抑制剂、甲硝唑和阿莫西林治疗,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胃泌素基因表达和血清胃泌素水平。... 目的研究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对其血清胃泌素及胃泌素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88例,给予质子泵抑制剂、甲硝唑和阿莫西林治疗,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胃泌素基因表达和血清胃泌素水平。结果胃溃疡组和十二指肠溃疡组治疗效果相似。胃溃疡组根除幽门螺杆菌患者的胃泌素基因表达水平降低,但是胃泌素浓度与未根除的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十二指肠溃疡组根除幽门螺杆菌患者胃泌素基因表达水平与胃泌素浓度降低幅度均优于未根除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导致胃泌素基因表达水平升高、胃泌素分泌增多,且与十二指肠溃疡发生密切相关,对于胃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不仅与胃泌素基因表达水平相关,还同胃酸负反馈等其他因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溃疡 幽门杆菌 胃泌素基因 血清胃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基础治疗对胃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影响 被引量:24
11
作者 侯海玲 孟焕新 +2 位作者 胡文杰 杨宗萍 王景文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98-200,共3页
目的 :分析牙周炎与胃内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 ,Hp)的关系以及牙周基础治疗对胃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有慢性牙周炎且胃镜活检尿素酶阳性、病理诊断为慢性胃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患者91人进行三联药物治疗 ,其... 目的 :分析牙周炎与胃内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 ,Hp)的关系以及牙周基础治疗对胃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有慢性牙周炎且胃镜活检尿素酶阳性、病理诊断为慢性胃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患者91人进行三联药物治疗 ,其中 3 3人还同时进行了牙周基础治疗。三联药物治疗后分析胃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与患者牙周临床指数的关系 ,以及牙周基础治疗对胃内Hp根除率的影响。 结果 :4个位点平均牙周袋深 <4mm组的患者三联药物治疗 4周后及 1年后的Hp根除率明显高于平均袋深≥ 4mm组的患者 (80 %vs5 2 .2 % ,62 .9%vs 3 4.5 % ,P <0 .0 5 )。经过牙周基础治疗的患者 1年后的Hp根除率显著高于未做牙周基础治疗的患者 (63 .6%vs 3 4.5 % ,P <0 .0 5 )。结论 :药物治疗Hp的根除率与患者的牙周状况和口腔卫生状况有关。口腔Hp可能是胃Hp再感染的病原因素 ,因此对胃内Hp感染同时伴有牙周炎的患者在进行三联药物治疗的同时应配合牙周基础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幽门杆菌 根除 牙科刮治术 甲硝唑 阿美西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药学服务对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用药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静静 虞燕霞 +3 位作者 唐莲 张金坤 余强 尚尔宁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8年第2期199-204,共6页
目的:评价临床药学服务对幽门螺杆菌(H.pylori)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用药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5年7月-2016年6月我院消化内科门诊H.pylori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96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予常规门诊服务,干... 目的:评价临床药学服务对幽门螺杆菌(H.pylori)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用药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5年7月-2016年6月我院消化内科门诊H.pylori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96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予常规门诊服务,干预组予用药教育及随访。分别于根除H.pylori治疗前后对患者用药依从性、胃肠道症状进行评分,抗酸治疗结束至少4周后^(14)C尿素呼气试验复查H.pylori根除率。结果:临床药学服务干预组患者用药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3.73 vs.2.58,P<0.01),提高程度具有显著性差异(1.71 vs.0.44,P<0.01),干预组患者的完全服药率为81.25%,对照组为6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胃肠道症状改善44人,对照组36人(91.67%vs.75.00%,P<0.05);HP根除率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91.67%vs.72.92%,P<0.05)。结论:临床药学服务能显著提高门诊消化性溃疡患者根除H.pylori治疗的用药依从性和H.pylori根除率,并改善患者胃肠道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学服务 根除幽门杆菌 消化溃疡 用药依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话随访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服药依从性及根除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彭昕 宋丽秀 +1 位作者 陈卫刚 郑勇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8-312,共5页
目的:探讨书面告知结合电话随访对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160例14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电话随访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两组均发放书面告知——《幽门螺... 目的:探讨书面告知结合电话随访对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160例14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电话随访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两组均发放书面告知——《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服药指导》,随访组患者在书面告知基础上实施电话随访。试验结束后分别评价两组患者的H.pylori根除率、服药依从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及H.pylori根除过程中患者心理接受程度有无差异。结果:采用符合方案集分析方法,电话随访组H.pylori根除率为64.4%,对照组为56.5%;采用意向性分析方法,随访组H.pylori根除率为58.8%,对照组为43.8%,两种分析方法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话随访组患者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91.3%vs 77.5%,P<0.05)。电话随访组与对照组分别有11例和36例患者在H.pylori根除过程中出现了恶心、口腔异味、腹胀、纳差和大便习惯改变等不良反应,但电话随访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3.7%vs 58%,P<0.05)。H.pylori根除过程中患者心理接受程度良好者电话随访组高于对照组(75.3%vs 51.6%,P<0.05);接受程度一般者电话随访组低于对照组(19.2%vs 27.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程度较差者电话随访组低于对照组(5.5%vs 21.0%,P<0.05)。结论:电话随访对H.pylori根除率无影响,但可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减轻患者服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在服药过程中对药物治疗的接受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杆菌 电话随访 根除 依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的耐药性及治疗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卢华君 赵忠艳 +3 位作者 陈旺强 朱欢 朱小舟 潘彤彤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1期3876-3880,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Hp)的耐药性及治疗情况,为儿童抗Hp治疗的药物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5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确诊的Hp感染患儿163例,对其胃黏膜活检标本行Hp分离培养,采用E-test法对分离出的H... 目的探讨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Hp)的耐药性及治疗情况,为儿童抗Hp治疗的药物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5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确诊的Hp感染患儿163例,对其胃黏膜活检标本行Hp分离培养,采用E-test法对分离出的Hp菌株进行药敏试验。采用抽签法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83)和观察组(n=80),其中观察组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三联抗Hp治疗,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抗Hp治疗,比较两种不同方案的根除率。结果共分离出Hp 67株,Hp对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呋喃唑酮、替硝唑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3.4%(58/67)、44.8%(30/67)、17.9%(12/67)、92.5%(62/67)、25.4%(17/67)。观察组患儿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85.0%(68/80)比72.3%(83/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P<0.05)。结论本地区儿童感染Hp对克拉霉素、替硝唑的耐药率较高,而对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庆大霉素的耐药率相对较低。目前临床上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的标准三联抗Hp方案对大多数患儿仍然有效。对于标准方案根除失败或者对克拉霉素不能耐受的患儿,采用呋喃唑酮替代克拉霉素是一个有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幽门杆菌 耐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胃动力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黄开宇 胡伟国 +2 位作者 朱欢 卢华君 朱世钗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86-687,共2页
关键词 功能消化不良症状 胃动力障碍 根除幽门杆菌 儿童 幽门杆菌感染 激素分泌异常 Hp感染 胃液体排空 文献报道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和中药与标准四联药物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及安全性的平行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杜亚奇 刘东屏 +1 位作者 王颖 孙明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51-1053,共3页
同步平行对比研究我院目前常用的几种根除幽门螺杆菌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基础用药统一为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A组使用胶体果胶铋胶囊,B组使用益生菌整肠生胶囊,C组使用中药胃得安胶囊,疗程14 d。3种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幽门螺杆... 同步平行对比研究我院目前常用的几种根除幽门螺杆菌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基础用药统一为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A组使用胶体果胶铋胶囊,B组使用益生菌整肠生胶囊,C组使用中药胃得安胶囊,疗程14 d。3种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均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使用益生菌整肠生胶囊方案在除菌治疗复治中疗效更好,使用中药胃得安胶囊方案取得与使用胶体果胶铋胶囊方案同样的除菌疗效,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杆菌 根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反流性食管炎疗效及复发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孙士东 王淑芳 +2 位作者 毕英杰 倪永泽 解洪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60-1162,共3页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对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7月—2008年8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部已确诊的Hp阳性RE患者186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96例,对照组90例。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对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7月—2008年8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部已确诊的Hp阳性RE患者186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96例,对照组9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埃索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根除Hp治疗,总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症状评分、内镜检查、24 h食管pH监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内镜下黏膜损害的改善程度、24 h食管pH<4的时间占总时间的百分比及其他参数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70.8%(63/89)和80.0%(64/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复发时间分别为(140±2)d和(61±1)d,两组患者复发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Hp阳性RE患者,无论是临床症状、内镜下黏膜损害程度的改善,还是24 h食管pH值参数变化,是否根除Hp治疗均不产生显著影响,但根除Hp可延长复发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菌 幽门 食管炎 消化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0例再发性腹痛患儿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治疗 被引量:21
18
作者 米弘瑛 段琼安 吴莉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48-149,共2页
对我院近6年来诊治的120例再发性腹痛患儿(RAP)进行分析,作纤维胃镜检查80例(占66.7%),其中慢性胃炎(CG)50例,十二指肠溃疡(PU)14例,两者发病率高。70例作胃粘膜快速脲素酶检测(HPUT),阳性38例(占受检病例的54.3%)。90例作血清HP-IgG... 对我院近6年来诊治的120例再发性腹痛患儿(RAP)进行分析,作纤维胃镜检查80例(占66.7%),其中慢性胃炎(CG)50例,十二指肠溃疡(PU)14例,两者发病率高。70例作胃粘膜快速脲素酶检测(HPUT),阳性38例(占受检病例的54.3%)。90例作血清HP-IgG检测,阳性77例(占85.6%)。表明HP感染是PU及CG的主要原因,也是致小儿RAP的重要病因。另选择HP-IgG阳性的学龄儿童5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加用思密达,疗程4周~6周。于治疗后1月及3月分别测定HP-IgG。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HP清除率无差异性,但治疗组HP感染根除率71.4%,对照组为30%,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思密达与对HP敏感的黄连素和甲硝唑联用,可提高HP感染的根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发腹痛 幽门杆菌 感染 治疗 儿童 R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奥曲肽方案对出血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的疗效 被引量:19
19
作者 程飞 甘厦 +1 位作者 郑丽 简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3097-3100,共4页
目的探讨含奥曲肽方案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出血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患者的Hp根除效果,以降低Hp感染率及DU再出血率。方法选取2014年01月至2016年12月132例Hp阳性的出血性十二指肠溃疡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案... 目的探讨含奥曲肽方案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出血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患者的Hp根除效果,以降低Hp感染率及DU再出血率。方法选取2014年01月至2016年12月132例Hp阳性的出血性十二指肠溃疡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为标准三联组、铋剂组及奥曲肽组,标准三联组患者口服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铋剂组、奥曲肽组分别在标准三联组方案基础上增加枸橼酸铋钾、奥曲肽,14 d的疗程结束后,各组继续口服奥美拉唑4周,治疗结束后4周复查胃镜检查及H.pylori检测,比较各组患者的Hp根除率、DU愈合率和再出血率。结果 126例患者按方案完成治疗;标准三联组、铋剂组、奥曲肽组ITT根除率分别为72.7%、88.1%和89.1%,PP根除率分别为78.0%、92.5%和91.1%,奥曲肽组和铋剂组的ITT和PP根除率显著高于标准三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奥曲肽组和铋剂组间的ITT和PP根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奥曲肽组和铋剂组的DU愈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标准三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奥曲肽组和铋剂组间的DU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标准三联组和铋剂组溃疡再出血率高于奥曲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标准三联组、铋剂组、奥曲肽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6%、20%和15.6%,铋剂组显著高于标准三联组和奥曲肽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含奥曲肽方案可以提高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Hp根除率,疗效与铋剂四联方案相当,且溃疡再出血率低、不良反应少,适合于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的住院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曲肽 幽门杆菌 根除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屈昊 何学学 +1 位作者 秦岩 季尚玮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9-212,共4页
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其并发症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重要原因。血液透析的常见并发症除心脑血管疾病、肾性贫血、细菌感染、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等外,消化道并发症也十分常见,包括慢性胃炎、消... 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其并发症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重要原因。血液透析的常见并发症除心脑血管疾病、肾性贫血、细菌感染、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等外,消化道并发症也十分常见,包括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胃十二指肠并发症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的慢性感染有密切关联。虽然部分患者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期间甚至可出现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自发转阴现象,但对于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血液透析患者仍建议进行根除治疗,序贯治疗和混合方案较标准三联疗法可能是更好的选择,不仅可提高其根除率,还可明显降低不良反应,早期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可明显降低血液透析患者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本文作者分别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感染状况、根除治疗的必要性和根除治疗方案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衰竭 血液透析 幽门杆菌 根除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