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抗幽门螺杆菌黏附机制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新悦 黄超群 吕文亮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236-2241,共6页
幽门螺杆菌在全世界的感染率居高不下,早期防治幽门螺杆菌感染至关重要。防治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首要任务是抗黏附,中医药抗黏附靶点多样,优势明显。幽门螺杆菌的黏附机制主要有酸适应、黏附素与受体结合及胃内微生态改变。中医药抗黏附... 幽门螺杆菌在全世界的感染率居高不下,早期防治幽门螺杆菌感染至关重要。防治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首要任务是抗黏附,中医药抗黏附靶点多样,优势明显。幽门螺杆菌的黏附机制主要有酸适应、黏附素与受体结合及胃内微生态改变。中医药抗黏附的作用机制可分为构建胃黏膜屏障、抑制幽门螺杆菌黏附素表达及改变幽门螺杆菌生存环境的直接抗黏附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的间接抗黏附。现综述近年来中医药抗幽门螺杆菌黏附的药效机制,旨在为幽门螺杆菌黏附机制研究和中医药防治幽门螺杆菌感染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幽门杆菌 黏附 药效机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逆和胃方联合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阳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内脏高敏感、胃肠激素分泌紊乱的调节效果
2
作者 刘凤 艾玉婷 +2 位作者 毛晓霞 刘苗 姚芸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2-56,共5页
目的观察四逆和胃方联合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内脏高敏感、胃肠激素分泌紊乱的调节效果。方法选取90例Hp阳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给... 目的观察四逆和胃方联合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内脏高敏感、胃肠激素分泌紊乱的调节效果。方法选取90例Hp阳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给予三联疗法治疗,四逆和胃组45例在三联疗法基础上给予四逆和胃方治疗。比较两组疗效、Hp转阴率、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questionnaire,GERDQ)评分、食管动力功能、中医证候评分、胃食管反流病相关生活质量量表(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scale,GERD-HROL)评分、内脏高敏感相关因子、胃肠激素的差异。结果四逆和胃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Hp转阴率与对照组比较,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食管动力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反流后吞咽诱发的蠕动波(Postreflux swallow-induced peristaltic wave,PSPW)指数、食团清除时间、酸反流次数均低于治疗前,且四逆和胃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GERDQ评分、GERD-HROL评分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上述评分低于治疗前,四逆和胃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治疗前内脏高敏感相关因子、胃肠激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物质(Substance P,SP)、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均低于治疗前,且四逆和胃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治疗后胃动素(Motilin,MTL)、胃泌素(Gastrin,GAS)均高于对照组,且四逆和胃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四逆和胃方联合三联疗法可改善Hp阳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动力功能,降低内脏高敏感,调节胃肠激素分泌紊乱情况,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和胃方 三联疗法 幽门杆菌 胃食管反流病 食管动力功能 内脏高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磨汤口服液联合四联疗法对肝胃气滞证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
3
作者 任璐璐 闫明 任士珂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477-2480,共4页
目的探讨四磨汤口服液联合四联疗法对肝胃气滞证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四磨汤口服液,疗程2周。检测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四磨汤口服液联合四联疗法对肝胃气滞证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四磨汤口服液,疗程2周。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炎症指标(IL-1β、TNF-α、NF-κB p50 mRNA、NF-κB p65 mRNA)、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炎症指标降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四磨汤口服液联合四联疗法能安全有效地清除肝胃气滞证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消化不良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改善胃黏膜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磨汤 四联疗法 幽门杆菌相关性胃炎 肝胃气滞 消化不良 肿瘤坏死因子-α 核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4
作者 谢晶日 尤俊方 李贺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9期1831-1833,共3页
随着临床对胃肠病变研究的深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根除治疗逐渐受到重视。西医传统三(四)联疗法的弊端的显现,推动学者们开始探索中医药疗法。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简要总结,从中医分型和中草药两大方面进行了论... 随着临床对胃肠病变研究的深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根除治疗逐渐受到重视。西医传统三(四)联疗法的弊端的显现,推动学者们开始探索中医药疗法。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简要总结,从中医分型和中草药两大方面进行了论述,旨在为广大学者探索中医药疗法的新思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治疗 幽门杆菌 中医分型 单味中药 复方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联合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疗效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筱颖 于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518-521,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药联合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的治疗效果及相关费用情况。方法:24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6组,平均每组40例,分别使用不同治疗方案:治疗组使用纯西药治疗,中医对照组则在序贯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三九胃泰和... 目的:探讨中医药联合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的治疗效果及相关费用情况。方法:24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6组,平均每组40例,分别使用不同治疗方案:治疗组使用纯西药治疗,中医对照组则在序贯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三九胃泰和/或胃苏颗粒治疗。治疗10天后停用抗生素,维持胃黏膜保护剂或三九胃泰治疗2周。停药1个月后复查Hp情况。治疗前后记录患者中医脾胃系疾病PRO量表得分情况、相关治疗费用。结果:6组患者根除率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组治疗成本-效果比为:585.24元、512.08元、495.11元、635.51元、486.64元、505.10元。使用中医脾胃系疾病PRO量表对其生存质量进行评价,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较纯西医治疗组患者具有较好的生存质量改善(心理领域和环境领域)。6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患者可耐受。结论:以埃索美拉唑、左氧氟沙星、奥硝唑三联序贯疗法加用三九胃泰治疗慢性胃炎,可获得较好的Hp根除率、成本-效果比及生存质量改善,有望作为Hp根除治疗优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杆菌 患者结局报告 序贯疗法 成本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中医药研究现状及展望
6
作者 姜惟 顾武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6期383-384,共2页
关键词 幽门杆菌 慢性 胃炎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金亮运用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经验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0年第1期66-66,共1页
关键词 幽门杆菌/中医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研究揽要
8
作者 巩艳春 张贵元 《中医药学刊》 CAS 2001年第5期458-459,共2页
关键词 幽门杆菌 感染 中医药治疗 单味药 复方汤药 中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粘膜免疫及微生物菌群探讨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张思依 吕文亮 +7 位作者 刘洪涛 周姝含 段妍君 徐婧 张平 杨琼 黄超群 高清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626-2634,共9页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人类最为常见的慢性感染之一。Hp感染后引起粘膜免疫应答,固有免疫反应和适应性免疫反应共同发挥免疫效应,同时胃内微生物菌群也发生改变,与粘膜免疫系统相互影响。Th1/Th2、Th17/Treg免疫失衡...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人类最为常见的慢性感染之一。Hp感染后引起粘膜免疫应答,固有免疫反应和适应性免疫反应共同发挥免疫效应,同时胃内微生物菌群也发生改变,与粘膜免疫系统相互影响。Th1/Th2、Th17/Treg免疫失衡,异常炎症状态,胃内微环境改变与Hp感染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于Hp感染的治疗,现有西医疗法存在抗生素耐药、副作用大、复发率高等问题,而中医药参与治疗可有效提高Hp根除率,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副作用。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阐释中医药治疗Hp感染的机制,不仅为中医药赋予科学内涵,也为中医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本文基于Hp感染引起的粘膜免疫应答及其对微生物菌群的影响,探讨中医药治疗Hp感染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杆菌 粘膜免疫 微生物菌群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朴饮加味方抑制耐药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黏膜上皮细胞-1上皮间充质转化的研究
10
作者 毛宁锋 黄超群 +1 位作者 吕文亮 胡运莲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923-1929,共7页
目的:探讨连朴饮加味方(连朴饮方)及其联合疗法对多重耐药幽门螺杆菌(Hp)感染诱导的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抑制作用及对TGF-β/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GES-1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连朴饮组、四联疗法组(阿莫西... 目的:探讨连朴饮加味方(连朴饮方)及其联合疗法对多重耐药幽门螺杆菌(Hp)感染诱导的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抑制作用及对TGF-β/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GES-1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连朴饮组、四联疗法组(阿莫西林+呋喃唑酮+雷贝拉唑+枸橼酸铋钾)、联合疗法组(连朴饮+四联药物),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体外接种耐药Hp,建立耐药Hp感染模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细胞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荧光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蛋白E-cadherin、神经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TGF-β_(1)、Smad2、p-Smad2的表达。将GES-1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抑制剂组、联合疗法组、联合疗法+抑制剂组,免疫荧光法检测E-cadherin蛋白荧光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蛋白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连朴饮组、四联疗法组、联合疗法组细胞炎症介质水平低(P<0.05),其中联合疗法组细胞炎症介质水平最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连朴饮组细胞E-cadherin蛋白表达高(P<0.05),N-cadherin、TGF-β_(1)、p-Smad2蛋白表达低(P<0.05);四联疗法组细胞E-cadherin蛋白表达高(P<0.05),N-cadherin、Vimentin、TGF-β_(1)、p-Smad2蛋白表达低(P<0.05);联合疗法组细胞E-cadherin蛋白表达高(P<0.05),N-cadherin、Vimentin、TGF-β_(1)、Smad2、p-Smad2蛋白表达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抑制剂组、联合疗法组、联合疗法组+抑制剂组细胞E-cadherin蛋白免疫荧光强度高(P<0.01),联合疗法组+抑制剂组细胞E-cadherin蛋白免疫荧光强度最高。与模型组比较,抑制剂组、联合疗法组E-cadherin蛋白表达高(P<0.05),N-cadherin蛋白表达低(P<0.05);联合疗法组+抑制剂组的E-cadherin蛋白表达高(P<0.05),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低(P<0.01,P<0.05)。结论:连朴饮方及其联合疗法能够逆转多重耐药Hp感染GES-1导致的EMT进展,降低炎-癌转化风险,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_(1)/smad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性 幽门杆菌 炎癌转化 连朴饮加味方 联合疗法 胃黏膜上皮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_(1)/Smad信号通路 上皮间充质转化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幽门螺杆菌三联疗法根除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耿甜 余仲苏 +3 位作者 周西西 刘波 张慧华 李中跃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69,共7页
目的探索重庆地区儿童幽门螺杆菌(H.pylori)三联疗法根除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消化科门诊就诊的156例疑似H.pylori感染儿童的胃黏膜标本,进行H.pylori培养、药敏试验和基因检测。H.pylori感染诊断明确的患儿接受三联疗法根除治疗,... 目的探索重庆地区儿童幽门螺杆菌(H.pylori)三联疗法根除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消化科门诊就诊的156例疑似H.pylori感染儿童的胃黏膜标本,进行H.pylori培养、药敏试验和基因检测。H.pylori感染诊断明确的患儿接受三联疗法根除治疗,计算三联疗法根除率并分析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156例疑似H.pylori感染儿童中符合H.pylori诊断标准的有138例,其中109例接受14天的标准三联方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根除治疗,男53例、女56例,平均年龄(9.6±3.0)岁,最终64例(58.7%)根除成功。95例患儿H.pylori培养阳性,克拉霉素敏感株根除率81.6%(40/49)显著高于耐药株34.8%(1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5例患儿中87例行基因检测,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克拉霉素敏感株根除率为76.2%(32/42),显著高于耐药株42.2%(1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儿性别、年龄、内镜诊断、黏膜组织病理炎症程度、CYP 2 C 19基因多态性、毒力基因vacA与cagA与标准三联方案根除率无关(P>0.05)。结论标准三联疗法不适合重庆地区儿童H.pylori治疗,以药敏试验为基础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是更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杆菌 三联疗法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二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改良与探索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威威 彭若琳 +1 位作者 瞿燚 张振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806-2812,共7页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多种胃肠道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及时的根除治疗有利于维护患者健康。随着幽门螺杆菌耐药性增加,质子泵抑制剂联合大剂量阿莫西林的二联疗法逐渐得到重视。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是一类...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多种胃肠道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及时的根除治疗有利于维护患者健康。随着幽门螺杆菌耐药性增加,质子泵抑制剂联合大剂量阿莫西林的二联疗法逐渐得到重视。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是一类新型抑酸剂,相比传统的质子泵抑制剂,其起效更快,抑酸作用更持久,更加适用于二联疗法。近年来,学者们对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二联疗法进行了大量探索、改良及验证,现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杆菌 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 阿莫西林 二联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医药治疗拾零
13
作者 肖理莹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9期415-415,共1页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医药治疗拾零肖理莹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南昌330006)幽门螺杆菌(简称HP),是1990年悉尼第九届世界胃肠病会议确认的命名。近几年,国内外对HP做了大量的实验及临床研究,已证实HP与慢...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医药治疗拾零肖理莹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南昌330006)幽门螺杆菌(简称HP),是1990年悉尼第九届世界胃肠病会议确认的命名。近几年,国内外对HP做了大量的实验及临床研究,已证实HP与慢性胃炎(尤其是活动期)关系密切,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 消化性溃疡 幽门杆菌 感染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综合护理配合标准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秦娟文 郑超伟 +3 位作者 石丹梅 潘东洪 王兴丽 曹云云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7年第10期3564-3566,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护理配合标准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临床疗效的影响,总结一套系统的辅助治疗Hp感染的中医综合护理方法。[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给予中医综合护理和常规护理...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护理配合标准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临床疗效的影响,总结一套系统的辅助治疗Hp感染的中医综合护理方法。[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给予中医综合护理和常规护理。停用抗生素4周后复查14C-尿素呼气试验,观察两组病人服药依从性和Hp根除率。[结果]病人的服药依从率观察组为94%,对照组为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根除率为82%,对照组Hp根除率为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综合护理配合标准三联疗法可有效增强病人服药依从性,提高Hp根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杆菌 感染 标准三联疗法 中医综合护理 服药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疗程铋剂四联疗法在中国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23
15
作者 胡佳丽 兰春慧 +9 位作者 张昊翔 沈才飞 王璞 冯吉 代剑华 闫武 夏一菊 何金龙 陈文生 房殿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44-1055,共12页
目的评价不同疗程(10 d或14 d)铋剂四联疗法在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根除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2005年1月至2016年11月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目的评价不同疗程(10 d或14 d)铋剂四联疗法在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根除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2005年1月至2016年11月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等数据库关于10 d或14 d铋剂四联疗法在中国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提取受试者的基本资料、观察指标(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质量等相关数据,使用Rev Man 5.3软件分析相关指标,计算RR及95%CI,使用漏斗图行发表偏倚评价。结果纳入43篇文献,共7 686例患者。合并结果显示:据意向性分析,10 d或14 d铋剂四联疗法和三联疗法根除率分别是88.96%(95%CI:87.73%~90.19%)和74.11%(95%CI:72.53%~7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20,95%CI:1.16%~1.25%);10 d或14 d铋剂四联疗法和7 d铋剂四联疗法相比,根除率分别是87.34%(95%CI:84.87%~89.80%)、81.65%(95%CI:78.76%~84.54%)(意向性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07,95%CI:1.02%~1.12%);10 d或14 d铋剂四联联疗法与序贯疗法(RR=1.02,95%CI:0.97%~1.07%)及与伴随疗法(RR=1.01,95%CI:0.95%~1.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0 d或14 d铋剂四联疗法与序贯疗法及伴随疗法疗效相当,三联疗法及7 d铋剂四联疗法不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杆菌 铋剂四联疗法 三联疗法 序贯疗法 伴随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花胃康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临床疗效的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研究 被引量:37
16
作者 韩玉山 杨强 +4 位作者 王东旭 张志广 张国梁 曹泽伟 文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1期3639-3642,共4页
目的探讨荆花胃康三联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ylori)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方法,选择H.pylori阳性慢性胃炎患者101例为试验组,予以荆花胃康三联疗法治疗;102例为阳性... 目的探讨荆花胃康三联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ylori)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方法,选择H.pylori阳性慢性胃炎患者101例为试验组,予以荆花胃康三联疗法治疗;102例为阳性对照组,予以标准三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H.pylori根除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有无差异。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H.pylori根除率分别为62.4%和58.8%,两组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0 d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1%和14.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荆花胃康三联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治疗H.pylori阳性慢性胃炎具有等效性,且不良反应率无差异,不良反应均较轻,故荆花胃康三联疗法可以作为一种根除H.pylori的中西医结合新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 幽门杆菌 荆花胃康三联疗法 多中心研究 随机对照试验 双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血清抗体对埃索美拉唑四联疗法根除效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崔梅花 杨友鹏 +6 位作者 岳林 傅怡 乙国兴 牟方宏 杨桂彬 朱红霞 张秀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50-853,共4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血清抗体对埃索美拉唑(耐信)四联疗法根除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1年11月我院诊治的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符合条件的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107例。采用蛋...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血清抗体对埃索美拉唑(耐信)四联疗法根除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1年11月我院诊治的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符合条件的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107例。采用蛋白芯片检测患者血清H.pylori尿素酶(Ure)、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空泡毒素(VacA)、热休克蛋白60(Hsp60)、硝基还原酶(RdxA)的IgG抗体。采用埃索美拉唑四联疗法进行根除H.pylori治疗,疗程结束后4周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判断H.pylori根除效果。结果 H.pylori总体根除率为86.0%(92/107)。不同疾病类型〔消化性溃疡(92.7%)vs.慢性胃炎(78.8%)〕、抗CagA状态〔CagA阳性(90.7%)vs.CagA阴性(75.0%)〕患者H.pylori根除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及抗VacA、抗Hsp60、抗RdxA状态患者H.pylori根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疾病类型〔OR=0.162,95%CI(0.034,0.764),P=0.021〕、抗CagA状态〔OR=0.219,95%CI(0.057,0.837),P=0.026〕对Logistic回归方程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埃索美拉唑四联疗法根除H.pylori效果满意,疾病类型、抗CagA状态是影响H.pylori根除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菌 幽门 抗体 影响因素 四联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贝拉唑为基础的五日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芬 王晓艳 +5 位作者 贾燕 沈守荣 徐灿霞 唐五良 刘少俊 陈雄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89-591,共3页
目的 :观察以雷贝拉唑为基础的短程 5d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 (H .pylori)感染的疗效 ,了解雷贝拉唑、克拉霉素及呋喃唑酮联合用药能否解决近年来H .pylori根除率下降的问题。方法 :95例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消化性溃疡及糜烂性胃炎患者 ,随... 目的 :观察以雷贝拉唑为基础的短程 5d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 (H .pylori)感染的疗效 ,了解雷贝拉唑、克拉霉素及呋喃唑酮联合用药能否解决近年来H .pylori根除率下降的问题。方法 :95例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消化性溃疡及糜烂性胃炎患者 ,随机分为 2组 ,选用雷贝拉唑 10mg、克拉霉素 5 0 0mg及呋喃唑酮 10 0mg ,均为每天 2次口服 ,进行 5d疗法 (5dRCF组 )与 7d疗法 (7dRCF组 )对照观察 ,用药结束后 2 8d复查胃镜、14 C呼气试验及病理检查 ,了解 2组H .pylori根除率、药物副作用及溃疡愈合情况。结果 :H .pylori根除率 ,(1)ITT分析 :5dRCF组为77.8% ,7dRCF组 82 % (P >0 .2 5 ) ;(2 )PP分析 :5dRCF组为 94 .4 % ,7dRCF组为 97.6 % (P >0 .5 )。 2组副作用均少见 ,继续服药不影响治疗。溃疡及糜烂愈合情况 ,5dRCF组为 97.6 % ,7dRCF组为 97.8% (P >0 .2 5 )。结论 :以雷贝拉唑为基础的联合克拉霉素及呋喃唑酮的短程 5d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确定 ,根除率高 ,副作用小 ,进一步提高了抗H .pylori治疗的依从性 ,是有前途的根除H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雷贝拉唑 疗法 根除率 幽门杆菌感染 克拉霉素 呋喃唑酮 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贯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8
19
作者 马春曦 彭国林 +2 位作者 赵勇凯 张晓云 詹丽英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08-911,共4页
目的:评价序贯疗法(sequential treatment regimen)与标准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根除Hp效果及症状改善情况。方法:Hp阳性的130例FD患者随机分为2组:S组给予奥... 目的:评价序贯疗法(sequential treatment regimen)与标准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根除Hp效果及症状改善情况。方法:Hp阳性的130例FD患者随机分为2组:S组给予奥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 000 mg口服5 d后再给予奥美拉唑20 mg、克拉霉素500 mg和替硝唑400 mg口服5 d,均2次/d;T组给予奥美拉唑20 mg、克拉霉素500 mg和阿莫西林1 000 mg口服7 d,均2次/d;治疗后4周及随访1年后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和14C-尿素呼气试验,并对症状进行评分。结果:S组按意图治疗(ITT)Hp根除率为83.58%(56/67),按试验方案(PP)分析为91.80%(56/61);T组根除率按ITT分析为65.08%(41/63),按PP分析为69.49%(41/59),均显著低于S组(P<0.05)。Hp根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评分为4.88±1.76,1年后为2.18±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持续感染组患者治疗前症状评分为4.99±1.66,随访1年后为3.89±1.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序贯疗法对Hp阳性FD患者Hp根除效果明显好于标准三联疗法,Hp根除后消化不良症状可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贯疗法 幽门杆菌 功能性消化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贯疗法和标准三联疗法根除儿童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20
作者 刘风林 甄丽娜 +3 位作者 赵煜 夏志伟 司徒爱明 张书红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25-928,共4页
目的评估序贯疗法在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根治治疗中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将有上消化道症状,经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检测H.pylori为阳性的患儿100例随机分为3组:序贯治疗组、PAC组和PAM组。序贯治疗组:前5 d二联疗法即奥美拉唑+阿莫... 目的评估序贯疗法在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根治治疗中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将有上消化道症状,经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检测H.pylori为阳性的患儿100例随机分为3组:序贯治疗组、PAC组和PAM组。序贯治疗组:前5 d二联疗法即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后5 d三联疗法即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PAC组予以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共10 d;PAM组予以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共10 d。均为每日2次,早晚口服。所有患儿停药至少4周后复查13C-UBT,判断H.pylori根除率。结果三组患儿H.pylori根除率的符合方案数据分析(PP)分别为:序贯治疗组91.18%,PAC组68.97%,PAM组76.67%;序贯治疗组和PA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P<0.05);序贯治疗组和PAM组比较,PAC组和PAM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55、0.44,P均>0.05)。结论 10日序贯疗法根除H.pylori疗效明显优于10日标准三联疗法,10日序贯疗法可能为一有效的根除儿童H.pylori感染的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杆菌 序贯疗法 标准三联疗法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