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8篇文章
< 1 2 9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逆和胃方联合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阳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内脏高敏感、胃肠激素分泌紊乱的调节效果
1
作者 刘凤 艾玉婷 +2 位作者 毛晓霞 刘苗 姚芸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2-56,共5页
目的观察四逆和胃方联合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内脏高敏感、胃肠激素分泌紊乱的调节效果。方法选取90例Hp阳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给... 目的观察四逆和胃方联合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内脏高敏感、胃肠激素分泌紊乱的调节效果。方法选取90例Hp阳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给予三联疗法治疗,四逆和胃组45例在三联疗法基础上给予四逆和胃方治疗。比较两组疗效、Hp转阴率、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questionnaire,GERDQ)评分、食管动力功能、中医证候评分、胃食管反流病相关生活质量量表(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scale,GERD-HROL)评分、内脏高敏感相关因子、胃肠激素的差异。结果四逆和胃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Hp转阴率与对照组比较,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食管动力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反流后吞咽诱发的蠕动波(Postreflux swallow-induced peristaltic wave,PSPW)指数、食团清除时间、酸反流次数均低于治疗前,且四逆和胃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GERDQ评分、GERD-HROL评分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上述评分低于治疗前,四逆和胃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治疗前内脏高敏感相关因子、胃肠激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物质(Substance P,SP)、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均低于治疗前,且四逆和胃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治疗后胃动素(Motilin,MTL)、胃泌素(Gastrin,GAS)均高于对照组,且四逆和胃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四逆和胃方联合三联疗法可改善Hp阳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动力功能,降低内脏高敏感,调节胃肠激素分泌紊乱情况,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和胃方 三联疗法 幽门杆菌 胃食管反流病 食管动力功能 内脏高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磨汤口服液联合四联疗法对肝胃气滞证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
2
作者 任璐璐 闫明 任士珂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477-2480,共4页
目的探讨四磨汤口服液联合四联疗法对肝胃气滞证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四磨汤口服液,疗程2周。检测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四磨汤口服液联合四联疗法对肝胃气滞证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四磨汤口服液,疗程2周。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炎症指标(IL-1β、TNF-α、NF-κB p50 mRNA、NF-κB p65 mRNA)、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炎症指标降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四磨汤口服液联合四联疗法能安全有效地清除肝胃气滞证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消化不良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改善胃黏膜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磨汤 四联疗法 幽门杆菌相关性胃炎 肝胃气滞 消化不良 肿瘤坏死因子-α 核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CagA诱导胃部炎癌转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顾晓 邢莹莹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138,共7页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目前已被列为能导致胃癌发生的Ⅰ类致病菌,近年来,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如何引起胃癌的发生和发展的研究备受瞩目。细胞毒力相关基因A(CagA)作为Hp的首要毒力因子,目前已经有大量研究报道其可以作为Hp...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目前已被列为能导致胃癌发生的Ⅰ类致病菌,近年来,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如何引起胃癌的发生和发展的研究备受瞩目。细胞毒力相关基因A(CagA)作为Hp的首要毒力因子,目前已经有大量研究报道其可以作为Hp产生胃部感染、定植以及促使宿主细胞发生炎癌转化等的关键外分泌毒素发挥功能,感染CagA阳性菌株的患者相比于CagA阴性菌株感染患者具有更高患肿瘤的概率。本文基于前期研究,从毒力蛋白CagA的递送方式、生物活性、免疫调控以及相关分子机制层面对Hp感染所诱导胃癌的发生以及发展过程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幽门杆菌 CAGA 炎癌转化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棘多酚类儿茶素化合物体外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效果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谢坤豪 代爽 +1 位作者 席康博 王树林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2-118,共7页
为明确沙棘多酚类化合物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活性及机理,采用纸片法和肉汤微量稀释法测定沙棘多酚类化合物的最小抑菌浓度,从该类化合物对幽门螺旋杆菌的细胞膜通透性、细胞内容物泄露、膜蛋白和脲酶活力等的影响探究对幽门螺杆菌的抑菌... 为明确沙棘多酚类化合物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活性及机理,采用纸片法和肉汤微量稀释法测定沙棘多酚类化合物的最小抑菌浓度,从该类化合物对幽门螺旋杆菌的细胞膜通透性、细胞内容物泄露、膜蛋白和脲酶活力等的影响探究对幽门螺杆菌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表没食子儿茶素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抑菌圈分别达到17.06、22.59 mm,用最小抑菌浓度处理幽门螺杆菌时抑制率达到50%以上;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幽门螺旋杆菌抑菌效果最好,最小抑菌浓度为156.3μg/mL,用4倍最小抑菌浓度的表没食子儿茶素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处理幽门螺旋杆菌后,细胞膜通透性分别增加0.68、0.82倍,内容物泄露分别增加0.47、0.48倍,脲酶活力分别降低39%、38%。结果表明,沙棘多酚化合物,特别是表没食子儿茶素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幽门螺旋杆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多酚 幽门杆菌 儿茶素 抑菌活性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X4在幽门螺杆菌介导的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5
作者 杜风 徐瑞 +7 位作者 赵梦冉 冀旭 苏珈仪 邱煜婷 朱圣韬 吴静 李鹏 张澍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4-653,共10页
目的探讨SOX4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介导的胃黏膜上皮细胞异型增生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蛋白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S... 目的探讨SOX4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介导的胃黏膜上皮细胞异型增生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蛋白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SOX4在胃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CCK-8和平板克隆实验明确SOX4对胃上皮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PCR array表达芯片筛选SOX4介导H.pylori感染胃上皮细胞后异型增生的下游靶基因;萤光素酶报告实验、启动子截短实验和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阐明SOX4对靶基因MLH3的转录调控作用和结合位点。结果SOX4在H.pylori感染的胃组织中表达显著升高(P<0.05);SOX4过表达显著增强胃正常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P<0.05);SOX4升高导致H.pylori感染胃上皮细胞后MLH3等DNA损伤修复相关分子表达失调(|logFC|>1,P<0.05);H.pylori通过SOX4促进胃上皮细胞MLH3表达;SOX4可直接结合MLH3启动子第5位点转录激活其表达,SOX4和MLH3表达升高与胃癌患者不良预后相关。结论SOX4与H.pylori感染后胃上皮细胞异型增生密切相关,SOX4升高通过转录激活MLH3调控胃上皮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失衡促进H.pylori相关异型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胃癌前病变 幽门杆菌 SOX4 MLH3 转录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结直肠腺瘤切除术后复发相关性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6
作者 尹志豪 孟灵梅 +2 位作者 薛艳 宋志强 周丽雅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57-463,共7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对结直肠腺瘤(colorectal adenoma,CRA)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并探讨其他复发预后因素。方法本项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05年1月~2022年10月同时接受结肠镜检查、息肉切除及胃...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对结直肠腺瘤(colorectal adenoma,CRA)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并探讨其他复发预后因素。方法本项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05年1月~2022年10月同时接受结肠镜检查、息肉切除及胃镜检查的808例CRA患者。根据H.pylori感染状态分为3组:持续阴性组(A组,n=626),阳性转阴组(B组,n=141),持续阳性组(C组,n=41)。评估各组复发及高危CRA/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发生情况,分析复发的预后因素。结果中位随访1.6(1.1,2.4)年,复发率56.4%(456/808),包括高危CRA/CRC 124例(15.3%)[其中CRC 5例(0.6%)],低危CRA 332例(41.1%)。3组复发率分别为55.4%(347/626)、60.3%(85/141)和58.5%(24/41),差异无显著性(log-rankχ2=0.525,P=0.769)。3组高危CRA/CRC复发率分别为14.9%(93/626)、17.7%(25/141)和14.6%(6/41),3组间差异同样无显著性(log-rankχ2=0.340,P=0.844)。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增长(HR=1.011,95%CI:1.002~1.021,P=0.020)和基线高危CRA(HR=1.428,95%CI:1.183~1.724,P<0.001)是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本研究未观察到H.pylori感染与CRA切除术后复发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年龄增长和基线高危CRA是复发的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杆菌 结直肠腺瘤 息肉切除术 复发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诱导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7
作者 陈吉丽 李雷蕾 +3 位作者 陈源佳 赵艳 谢渊 周建奖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0-306,共7页
目的从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UPR MT)角度研究幽门螺杆菌(Hp)诱导胃癌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用Hp感染C57BL6/J小鼠、人胃癌细胞AGS和SGC-7901,提取细胞线粒体蛋白,Western blot检测UPR MT的相关指标:激活转录因子5(ATF5),热休克蛋白60(mt... 目的从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UPR MT)角度研究幽门螺杆菌(Hp)诱导胃癌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用Hp感染C57BL6/J小鼠、人胃癌细胞AGS和SGC-7901,提取细胞线粒体蛋白,Western blot检测UPR MT的相关指标:激活转录因子5(ATF5),热休克蛋白60(mtHSP60)、热休克蛋白70(mtHSP70)及线粒体蛋白酶(ClpP)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定位4个蛋白质在小鼠胃组织中的表达部位。用Hp感染AGS和SGC-7901细胞,RTCA和CCK-8检测细胞增殖。最后,利用UALCAN数据库中TCGA样本分析4个指标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Hp感染能显著促进C57BL6/J小鼠胃上皮细胞、人胃癌细胞AGS和SGC-7901线粒体中ATF5、mtHSP60、mtHSP70、ClpP的表达,促进胃癌细胞增殖。与TCGA样本中人正常胃组织比较,ATF5、mtHSP60、mtHSP70、ClpP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Hp感染能够诱导胃上皮细胞及胃癌细胞发生UPR MT,促进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杆菌 胃癌细胞 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 细胞增殖 线粒体蛋白 激活转录因子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朴饮加减方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小鼠胆汁酸代谢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丁辛 吕文亮 +5 位作者 张思依 张平 周姝含 刘之义 毛宁峰 刘雪峰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230,238,共9页
目的:研究连朴饮加减方对克拉霉素耐药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HAG)小鼠胆汁酸的影响。方法:将50只Balb/c小鼠分为5组:生理盐水组、病理模型组、连朴饮加减方组、抗生素四联组、联合观察组。以0.3 mL药物连续干预14 d,生理盐水组和病理模... 目的:研究连朴饮加减方对克拉霉素耐药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HAG)小鼠胆汁酸的影响。方法:将50只Balb/c小鼠分为5组:生理盐水组、病理模型组、连朴饮加减方组、抗生素四联组、联合观察组。以0.3 mL药物连续干预14 d,生理盐水组和病理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连朴饮加减方组给予0.5 g/mL连朴饮加减方;抗生素四联组给予四联药物的生理盐水溶液;联合观察组给予含有四联药物的连朴饮加减方溶液。干预后以胃黏膜Warthin-Starry银染色观察上皮细胞形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定量胆囊胆汁酸。结果:连朴饮加减方治疗后胃黏膜上皮细胞结构相对清晰完整,腺体排列较为均匀整齐,可预防球形变耐药现象。与病理模型组比较,连朴饮加减方组TNF-α水平降低(P<0.05)。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抗生素四联组有牛磺鹅去氧胆酸(TCDCA)、牛磺脱氧胆酸(TDCA)、牛磺猪去氧胆酸(THDCA)、牛磺石胆酸(TLCA)、甘氨熊脱氧胆酸(GUDCA)共5种胆汁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朴饮加减方组仅有THDCA。结论:连朴饮加减方在小鼠体内可降低TNF-α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与四联疗法比较,在维持胆汁酸生理稳态上具有优势,TLCA、GUDCA可作为药效的判别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朴饮 克拉霉素耐药 幽门杆菌 胃炎 胆汁酸 代谢组学 幽门杆菌 球形变 炎症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伴2型糖尿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炎症因子及肝纤维化进展的关系
9
作者 李京尧 朱晓迪 +3 位作者 苏飞 张云凤 张乃霖 刘启泉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045-2051,共7页
目的分析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炎症因子及肝纤维化进展的关联。方法选择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于河北省中医院肝病科收治的300例MAFLD伴T2DM患者。根据患者感染Hp的情况,将其分为Hp阳性组... 目的分析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炎症因子及肝纤维化进展的关联。方法选择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于河北省中医院肝病科收治的300例MAFLD伴T2DM患者。根据患者感染Hp的情况,将其分为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对比两组的临床资料及炎症因子指标、肝纤维化指标。另外,将Hp阳性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将接受常规Hp根除治疗方案,对照组则给予安慰剂治疗。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究Hp感染与炎症因子、肝纤维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肝纤维化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Hp感染与炎症因子指标预测肝纤维化进展的价值。结果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的年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肝脏硬度值(LSM)等资料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的TNF-α、IL-6、CRP、LSM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的Hp检测值(DPM)水平与TNF-α、IL-6、CRP、LSM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p感染阳性、TNF-α升高、IL-6升高、CRP升高均为影响肝纤维化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Hp感染、TNF-α、IL-6、CRP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0、0786、0.769、0.783,均低于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0.896(P<0.05)。结论MAFLD伴T2DM患者的DPM与炎症因子(TNF-α、IL-6、CRP)及肝纤维化进展密切相关,且联合检测时对于预测肝纤维化进展具有重要价值,能够为临床评估肝纤维化进展风险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2型糖尿病 幽门杆菌 炎症因子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对胃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影响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李麻图 郑亚 +4 位作者 赵进玉 舒小闯 李强 王玉平 周永宁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7-732,共6页
胃癌是侵袭性强、转移率高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世界前五,其预后与疾病分期密切相关,晚期或转移性胃癌多采取以全身抗肿瘤治疗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但预后普遍较差。随着对肿瘤微环境研究的深入、多组学技术的发展以... 胃癌是侵袭性强、转移率高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世界前五,其预后与疾病分期密切相关,晚期或转移性胃癌多采取以全身抗肿瘤治疗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但预后普遍较差。随着对肿瘤微环境研究的深入、多组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免疫治疗和新辅助放化疗的应用,晚期胃癌的治疗效果已得到初步改善,免疫治疗也因此成为最有潜力的治疗策略之一。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态与胃癌免疫治疗,尤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疗效关系密切,但其对免疫治疗效果的利弊尚无定论。本文就Hp对晚期胃癌的ICIs疗效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幽门杆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PD-1/PD-L1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HBV感染相关肝病的关系
11
作者 赵小诺 马素平 肖准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7-342,共6页
慢性乙型肝炎作为我国常见传染病,是通过感染HBV引起机体的免疫应答而导致肝细胞损伤及炎症坏死。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革兰阴性螺杆菌,能够在人胃黏膜定植并持续生存。近年来,有关Hp感染与HBV感染相关肝病之间的密切联系被越来越多的... 慢性乙型肝炎作为我国常见传染病,是通过感染HBV引起机体的免疫应答而导致肝细胞损伤及炎症坏死。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革兰阴性螺杆菌,能够在人胃黏膜定植并持续生存。近年来,有关Hp感染与HBV感染相关肝病之间的密切联系被越来越多的研究所证实。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来有关Hp感染与HBV感染相关肝病的文献,对其相关性进行探讨,分析表明Hp感染与HBV感染相关肝病之间存在相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Hp的易感性会随着乙型肝炎的疾病进展而增加。同时Hp感染也可能会增加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出现食管等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发生率、提高肝性脑病的发生风险。因此,在临床中,对于HBV感染相关肝病患者,应重视Hp感染的筛查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肝硬化 感染 幽门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单体红景天素靶向幽门螺杆菌脲酶活性中心的抑制机制及胃黏膜保护作用
12
作者 孙文静 赵梦冉 +2 位作者 徐俊玄 张政 李鹏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4-662,共9页
目的基于中药活性成分筛选具有抗幽门螺杆菌脲酶(Helicobacter pylori urease,HPU)活性的天然小分子化合物,系统探讨其抑制机制及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后细胞炎症与氧化应激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多维度筛选策略,首... 目的基于中药活性成分筛选具有抗幽门螺杆菌脲酶(Helicobacter pylori urease,HPU)活性的天然小分子化合物,系统探讨其抑制机制及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后细胞炎症与氧化应激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多维度筛选策略,首先基于HPU晶体结构在中药单体数据库中进行计算机虚拟筛选,结合文献计量学分析优选候选分子。随后采用改良Berthelot比色法进行体外脲酶活性抑制实验验证。通过Lineweaver-Burk双倒数曲线分析酶抑制动力学特征。利用巯基阻断剂和活性中心Ni^(2+)竞争抑制剂探究抑制位点,采用AutoDock Vina 1.2.3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建立Hp感染人胃黏膜上皮细胞(human gastric mucosal epithelial cells,GES-1)模型,通过CCK-8法和乳酸脱氢酶释放实验评估化合物细胞毒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8和IL-1β的mRNA表达水平,应用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2′,7′-dichlorodihydrofluorescein diacetate,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结果筛选结果显示,天然小分子化合物红景天素(rhodiosin,RHO)具有显著的抑酶活性,其半数抑制浓度(half-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为(82.38±5.45)μmol/L。酶动力学分析表明RHO对HPU的抑制呈现反竞争性抑制特征,抑制常数Ki为(146.40±2.19)μmol/L,RHO-巯基/Ni^(2+)-HPU相互作用实验证实其作用靶点位于HPU活性中心的巯基,分子对接显示RHO特异性结合于HPU活性口袋的Flap结构域,结合能为-8.678 kcal/mol。细胞实验表明,在80μmol/L及以下浓度范围内,RHO对GES-1无显著毒性,并能显著抑制Hp诱导的IL-6、IL-8和IL-1βmRNA过表达,同时使Hp诱导的ROS生成减少95%。结论中药单体RHO以反竞争性抑制的形式靶向HPU活性中心的巯基位点发挥抑酶作用,并能有效缓解Hp感染引发的胃黏膜上皮细胞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损伤,为开发新型抗Hp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素 幽门杆菌 脲酶 分子对接 炎症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家庭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治策略
13
作者 赖永康 周显祝 +1 位作者 杜奕奇 李兆申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是胃癌最重要的可控危险因素,根除H.pylori是我国胃癌防控的必经之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H.pylori感染筛查与治疗是切实符合我国国情的H.pylori感染管理和控制策略。该策略具有更高的H.pylori根除成功率与更低... 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是胃癌最重要的可控危险因素,根除H.pylori是我国胃癌防控的必经之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H.pylori感染筛查与治疗是切实符合我国国情的H.pylori感染管理和控制策略。该策略具有更高的H.pylori根除成功率与更低的复发率,同时具有更好的效益成本比,无论在H.pylori高感染地区还是低感染地区均适合推行。在此策略的指导下,我国的胃癌防控工作必将更加精准、高效、全面,为全球胃癌防控工作提供可推广的“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杆菌 家庭感染 根除治疗 胃肿瘤 防治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辅助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吴世英 魏方通 +3 位作者 陈子琪 陈勇强 郦萍 顾青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共8页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是一种定植在人体胃部可诱发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的关键致病菌。目前,临床上通常采用抗生素结合质子泵抑制剂或铋剂的三联或四联疗法治疗Hp感染。然而,由于Hp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不断上升,使得抗生素的...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是一种定植在人体胃部可诱发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的关键致病菌。目前,临床上通常采用抗生素结合质子泵抑制剂或铋剂的三联或四联疗法治疗Hp感染。然而,由于Hp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不断上升,使得抗生素的治疗效果逐渐减弱,并且单一疗法的Hp根除率不足80%。研究发现,益生菌在辅助治疗Hp感染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不仅能够减轻Hp导致的胃部炎症,提高Hp根除率,还能降低抗生素治疗的副作用。作者进一步综述了益生菌在治疗Hp感染中的应用,为益生菌辅助治疗的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幽门杆菌 致病机制 作用机制 辅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肠道菌群特征分析
15
作者 刘晶晶 王琦珂 +2 位作者 马志强 梁燕 李忍萍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62-871,共10页
目的通过比较健康人群、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以及HP感染合并NAFLD患者的肠道菌群变化特点,探讨NAFLD合并HP患者肠道菌群特征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3年3月1日—2024年4月3... 目的通过比较健康人群、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以及HP感染合并NAFLD患者的肠道菌群变化特点,探讨NAFLD合并HP患者肠道菌群特征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3年3月1日—2024年4月30日收治的NAFLD患者19例(NAFLD组)、HP感染患者19例(HP组)、NAFLD合并HP感染患者19例(NAFLD合并HP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留取粪便标本,提取标本的总DNA,进行PCR扩增,通过16S rDNA测序,分析4组人群肠道菌群特征及差异性。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菌群物种之间差异性分析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或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NAFLD合并HP组与其他3组相比,肠道菌群丰富度有降低趋势。NAFLD合并HP组与NAFLD组相比、NAFLD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菌群分布具有明显差异性(P值均<0.05)。在门水平上,NAFLD合并HP组占前3位的物种分别为厚壁菌门(59.94%)、变形菌门(17.00%)、放线菌门(14.75%),相比于其他3组,变形菌门占比增加,放线菌门占比减少。在属水平上,NAFLD合并HP组的前5位优势菌属分别为Bifidobacterium、Streptococcus、Escherichia-Shigella、Agathobacter、Ruminococcus gnavus_group。与NAFLD组相比,NAFLD合并HP组Streptococcus、Veillonella、Rothia的丰度升高,Dialister、Ruminococcus toraues_group的丰度降低。与HP组相比,NAFLD合并HP组Collinsella、Subdoligranulum、Catenibacterium、Porphyromonas的丰度降低,而Citrobacter、Olsenella的丰度升高,物种差异性分析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NAFLD合并HP感染患者的肠道菌群发生相应变化,这些菌群可能是HP感染促进NAFLD发生、发展的肠道微生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幽门杆菌 胃肠道微生物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TM6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上皮细胞中PD-L1的作用
16
作者 付玮 宁静 +2 位作者 付伟伟 张静 丁士刚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5-252,共8页
目的:探索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后胃黏膜上皮细胞中含MARVEL结构域的CKLF样因子6(CKLF-like MARVEL transmembrane domain-containing 6,CMTM6)、程序性死亡配体(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表达水平变化及CMTM... 目的:探索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后胃黏膜上皮细胞中含MARVEL结构域的CKLF样因子6(CKLF-like MARVEL transmembrane domain-containing 6,CMTM6)、程序性死亡配体(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表达水平变化及CMTM6对PD-L1的调控作用,并通过微列阵分析探索CMTM6基因敲除前后Hp感染的胃黏膜上皮细胞mRNA表达差异变化情况。方法:将Hp标准菌株ATCC 26695与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共培养6 h、24 h及48 h,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免疫印迹法检测CMTM6及PD-L1表达水平。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CMTM6基因敲除质粒并敲除GES-1细胞的CMTM6基因。将Hp分别与CMTM6基因敲除和野生型GES-1细胞共培养48 h,检测PD-L1转录及蛋白质水平的变化,并利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处理CMTM6基因敲除GES-1细胞,检测PD-L1蛋白水平变化。利用Agilent Human ceRNA Microarray 2019对与Hp共培养48 h的CMTM6基因敲除和野生型GES-1细胞进行mRNA微列阵分析,得到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日本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数据库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富集的信号通路。结果:Hp感染后,GES-1细胞的CMTM6、PD-L1的mRNA及蛋白水平均明显上调,CMTM6 mRNA在感染后48 h上调最明显。CMTM6基因敲除后,Hp感染的GES-1细胞CD274基因转录水平无明显变化,但PD-L1蛋白水平明显下调,应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处理后PD-L1水平回升。CMTM6基因敲除后,67个基因表达差异达到2倍以上,其中TMEM68、FERMT3、GPR142、ATP6V1FNB、NOV、UBE2S等基因转录水平明显下调,PCDHGA6、CAMKMT、PDIA2、NTRK3、SPOCK1等基因转录水平明显上调。CMTM6基因敲除后,编码泛素结合酶E2S(ubiquitin-conjugating enzyme E2S,UBE2S)的基因表达明显下调,可能影响蛋白质泛素化降解。CMTM6基因敲除后,编码肾上腺素能受体α1B(adrenoceptor alpha 1B,ADRA1B)、乙酰胆碱毒蕈碱受体M1(cholinergic receptor muscarinic 1,CHRM1)及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 receptor,PTAFR)的基因表达明显上调。结论:Hp感染上调胃黏膜细胞CMTM6水平,CMTM6发挥稳定PD-L1的作用;CMTM6基因敲除可能影响蛋白质泛素化降解、细胞表面受体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 上皮细胞 幽门杆菌 含MARVEL域蛋白质类(CMTM6) B7-H1抗原(PD-L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唾液乳杆菌Li01对幽门螺杆菌合并苯并芘致长爪沙鼠DNA损伤的改善作用研究
17
作者 黄逸伦 徐芝炫 +5 位作者 郭红刚 张扬帆 刘慧敏 谢文迪 陈永平 褚晓峰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0-539,共10页
目的探讨唾液乳杆菌Li01(Ligilactobacillus salivarius Li01,L.salivarius Li01)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苯并芘(Benzo(a)pyrene,BaP)、Hp+BaP共同作用引起的DNA损伤的保护作用,评价L.salivarius Li01的相关益生特性。... 目的探讨唾液乳杆菌Li01(Ligilactobacillus salivarius Li01,L.salivarius Li01)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苯并芘(Benzo(a)pyrene,BaP)、Hp+BaP共同作用引起的DNA损伤的保护作用,评价L.salivarius Li01的相关益生特性。方法雄性SPF级长爪沙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分组进行Hp、BaP、Hp+BaP灌胃造模。第32周,确定造模成功后使用L.salivarius LiO1灌胃修复。第36周,取长爪沙鼠眼球血做彗星实验并取肝组织检测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1A1(cytochrome P450,family 1,subfamily A,polypeptide 1,CYP1A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p、BaP、Hp+BaP组的彗星尾长、尾部DNA含量和肝Cyp1a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01),其中Hp+BaP组的彗星尾长、Olive尾距、彗星尾部DNA含量和肝Cyp1a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Hp及BaP组(P<0.05)。L.salivarius Li01干预后,各组彗星尾长、Olive尾距、彗星尾部DNA含量及肝Cyp1a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减小(P<0.001)。结论Hp、BaP、Hp+BaP均能引起长爪沙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且Hp和BaP具有协同致损伤作用,而L.salivarius Li01对Hp、BaP、Hp+BaP造成的DNA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乳杆菌 幽门杆菌 苯并芘 长爪沙鼠模型 DNA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朴饮加味方抑制耐药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黏膜上皮细胞-1上皮间充质转化的研究
18
作者 毛宁锋 黄超群 +1 位作者 吕文亮 胡运莲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923-1929,共7页
目的:探讨连朴饮加味方(连朴饮方)及其联合疗法对多重耐药幽门螺杆菌(Hp)感染诱导的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抑制作用及对TGF-β/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GES-1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连朴饮组、四联疗法组(阿莫西... 目的:探讨连朴饮加味方(连朴饮方)及其联合疗法对多重耐药幽门螺杆菌(Hp)感染诱导的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抑制作用及对TGF-β/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GES-1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连朴饮组、四联疗法组(阿莫西林+呋喃唑酮+雷贝拉唑+枸橼酸铋钾)、联合疗法组(连朴饮+四联药物),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体外接种耐药Hp,建立耐药Hp感染模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细胞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荧光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蛋白E-cadherin、神经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TGF-β_(1)、Smad2、p-Smad2的表达。将GES-1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抑制剂组、联合疗法组、联合疗法+抑制剂组,免疫荧光法检测E-cadherin蛋白荧光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蛋白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连朴饮组、四联疗法组、联合疗法组细胞炎症介质水平低(P<0.05),其中联合疗法组细胞炎症介质水平最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连朴饮组细胞E-cadherin蛋白表达高(P<0.05),N-cadherin、TGF-β_(1)、p-Smad2蛋白表达低(P<0.05);四联疗法组细胞E-cadherin蛋白表达高(P<0.05),N-cadherin、Vimentin、TGF-β_(1)、p-Smad2蛋白表达低(P<0.05);联合疗法组细胞E-cadherin蛋白表达高(P<0.05),N-cadherin、Vimentin、TGF-β_(1)、Smad2、p-Smad2蛋白表达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抑制剂组、联合疗法组、联合疗法组+抑制剂组细胞E-cadherin蛋白免疫荧光强度高(P<0.01),联合疗法组+抑制剂组细胞E-cadherin蛋白免疫荧光强度最高。与模型组比较,抑制剂组、联合疗法组E-cadherin蛋白表达高(P<0.05),N-cadherin蛋白表达低(P<0.05);联合疗法组+抑制剂组的E-cadherin蛋白表达高(P<0.05),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低(P<0.01,P<0.05)。结论:连朴饮方及其联合疗法能够逆转多重耐药Hp感染GES-1导致的EMT进展,降低炎-癌转化风险,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_(1)/smad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性 幽门杆菌 炎癌转化 连朴饮加味方 联合疗法 胃黏膜上皮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_(1)/Smad信号通路 上皮间充质转化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产品辅助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研究进展
19
作者 蔡榕璟 林安淇 +3 位作者 林振宇 刘秋霞 林焱 苏松坤 《中国蜂业》 2025年第5期35-38,共4页
中国人聚食制的饮食文化习惯使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在人群中传播的机会大幅提高。幽门螺杆菌可导致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甚至癌症发生。目前,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多采用“四联疗法”,但大量使用抗生素产生的副作用对患者... 中国人聚食制的饮食文化习惯使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在人群中传播的机会大幅提高。幽门螺杆菌可导致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甚至癌症发生。目前,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多采用“四联疗法”,但大量使用抗生素产生的副作用对患者伤害较大,同时增加了幽门螺杆菌耐药性的产生,导致愈后易复发、再感染等问题。蜂产品因其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抗氧化、促进再生等多种功能,被研究作为辅助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手段,已有研究表明蜂产品具有抗幽门螺杆菌的效果,同时能增强免疫力、调节胃肠道菌群平衡。本综述总结目前蜂产品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研究,以期对未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杆菌 蜂蜜 蜂胶 蜂王浆 蜂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铋剂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4261例患者的真实世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管仁珍 丁士刚 +1 位作者 石岩岩 薛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42-944,F0003,共4页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Hp感染已经成为全球常见的公共卫生问题,Hp的根除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近年来Hp的根除率呈下...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Hp感染已经成为全球常见的公共卫生问题,Hp的根除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近年来Hp的根除率呈下降趋势,既往“三联”方案已不能满足临床需求。为了提高Hp根除率,目前临床上多推荐进行铋剂四联、序贯疗法等进行治疗^([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杆菌 枸橼酸铋钾 米诺环素 根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