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幽门螺杆菌感染与TLR4基因G11367C、NADPH氧化酶基因His72Tyr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和特发性成年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被引量:8
1
作者 张超贤 郭李柯 +1 位作者 侯文根 秦咏梅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5-523,共9页
目的探讨胃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与TLR4基因G11367C、NADPH氧化酶基因His72Tyr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和特发性成年骨质疏松症(IOIA)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5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IOIA患者160例,以1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在年... 目的探讨胃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与TLR4基因G11367C、NADPH氧化酶基因His72Tyr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和特发性成年骨质疏松症(IOIA)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5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IOIA患者160例,以1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在年龄、性别、民族、籍贯和生活习惯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以上述各组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为样本,利用PCR-RFLP技术检测了TLR4基因G11367C和NADPH氧化酶基因His72Tyr多态性。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法(^(14)C-UBT)检测受检者,H.Pylori与^(14)C结合的每分钟衰变数(DPM)以判断H.Pylori感染情况。每位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分析,估算G11367C、His72Tyr多态性和H.Pylori感染与LSCC发病风险的调整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95%CI),并分析G11367C、His72Tyr多态性与H.Pylori感染的交互作用。结果G11367C(GC)、His72Tyr(HT)和His72Tyr(TT)基因型频率分布在IOIA组分别为70.62%、35.00%和36.25%,在对照组分别为28.12%、13.12%和13.75%,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均<0.01)。G11367C(GC)基因型者患IOIA的风险均显著增加(OR=6.1442),His72Tyr(HT)和His72Tyr(TT)基因型者患IOIA的风险也显著增加(OR=6.7773,OR=6.4737)。基因突变的协同分析发现G11367C(GC)/His72Tyr(TT)基因型者频率在IOIA组和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25.63%和3.75%,经χ~2检验在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G11367C(GC)/His72Tyr(TT)基因型者患IOIA的风险显著增加(OR=39.5731),G11367C(GC)和His72Tyr(TT)基因型在IOIA发生、发展存在正向的交互作用(γ_2=2.0887,γ_3=1.9856),另外G11367C(GC)和His72Tyr(HT)之间也存在正向交互作用(γ>1)。100≤DPM<500和DPM≥500的H.Pylori感染者频率分布在IOIA组分别为28.75%和40.63%,在对照组分别为15.63%和11.87%,上述H.Pylori感染状况频率在IOIA组与对照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均<0.01)。100≤DPM<500和DPM≥500的H.Pylori感染者患IOIA的风险性均明显增高(OR=4.4463;OR=8.0238),而DPM≥500的H.Pylori感染者患LSCC的风险性则又明显高于100≤DPM<500的H.Pylori感染者(P<0.01)。H.Pylori感染与G11367C(GC)、His72Tyr(HT)和His72Tyr(TT)基因型与均有正向交互作用(γ均大于1)。结论携带G11367C(GC)、His72Tyr(HT)和His72Tyr(TT)基因型的个体属IOIA高危险人群,这些基因型和H.Pylori感染的交互作用促进了IOIA的发生、发展,应当采取根除H.Pylor或调控基因表达的措施以达到有效预防IOIA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成年骨质疏松症(IOIA) TLR4基因G11367C NADPh氧化酶基因his72Tyr 幽门杆菌(h.pylori)感染 多态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改变人肝细胞系HepG2蛋白质表达谱
2
作者 张艳 范学工 +4 位作者 陈仁 肖志强 冯雪萍 田雪飞 陈朝晖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61-565,共5页
目的研究H.pylori作用后肝细胞系HepG2蛋白质表达谱的改变,通过对差异蛋白质点的鉴定与分析,以探讨H.pylori对肝细胞的病理作用。方法采用体外肝细胞和H.pylori共培养,应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H.pylori处理前后细胞总蛋白,筛选出差异表达... 目的研究H.pylori作用后肝细胞系HepG2蛋白质表达谱的改变,通过对差异蛋白质点的鉴定与分析,以探讨H.pylori对肝细胞的病理作用。方法采用体外肝细胞和H.pylori共培养,应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H.pylori处理前后细胞总蛋白,筛选出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并进行质谱分析鉴定。结果鉴定出7种表达上调的蛋白质点,包括整合素-β1、蛋白激酶C-α、LIM同源盒蛋白Lhx1、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β亚单位、PINCH蛋白、MAPK激酶3、Ras相关蛋白Rab-37等。这些蛋白质参与了基因表达调控、细胞免疫、细胞生长、信号传导等众多事件。结论H.pylori可能通过介导这些蛋白质的上调而发挥对HepG2细胞的病理作用。这种蛋白质组的差异分析有助于进一步研究H.pylori与人类肝胆疾病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系hepG2 蛋白质表达谱 幽门杆菌 h.pylori 蛋白激酶C-Α 人肝 整合素β-1 MAPK激酶 基因表达调控 病理作用 s相关蛋白 差异表达 分析鉴定 表达上调 结果鉴定 电泳分离 Β亚单位 起始因子 细胞免疫 细胞生长 信号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异性结合幽门螺杆菌黏附蛋白A(HpaA)核酸适配子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2
3
作者 华影 陈丽萍 +2 位作者 李生 周发友 唐晓磊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33-539,共7页
目的通过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ELEX)筛选特异性结合幽门螺杆菌(H.pylori)黏附蛋白A(HpaA)的核酸适配子,并鉴定其结合特性。方法构建pET28a/HpaA原核表达质粒并诱导表达纯化重组HpaA蛋白;以重组HpaA蛋白为靶标利用SELEX技术筛选... 目的通过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ELEX)筛选特异性结合幽门螺杆菌(H.pylori)黏附蛋白A(HpaA)的核酸适配子,并鉴定其结合特性。方法构建pET28a/HpaA原核表达质粒并诱导表达纯化重组HpaA蛋白;以重组HpaA蛋白为靶标利用SELEX技术筛选出能够与HpaA具有高特异性、高亲和力结合的核酸适配子。随后利用筛选所得HpaA适配子通过体外实验验证与H.pylori菌体的结合以及对临床胃黏膜切片中H.pylori的检测效能。结果本研究培养并提取ATCC26695菌株基因组,通过PCR扩增HpaA部分基因长度约699 bp,并成功克隆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ET28a/HpaA。经异丙基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纯化获得纯度约98%的重组HpaA蛋白作为筛选靶标。利用SELEX技术通过10轮正向筛选和5轮的负向筛选,获得6条与HpaA高亲和力的适配子分别命名为HA1~HA6。其中适配子HA6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和特异性,且适配子HA6核心序列在体外仍表现出与H.pylori菌体较高的结合力;利用羟基荧光素(FAM)标记的HA6适配子对166例H.pylori感染的患者胃黏膜中H.pylori进行检测,检出率为94.58%,高于同批次快速脲酶检测法的检出率(87.95%)。结论本研究筛选出的特异性结合H.pylori菌体表面HpaA的适配子,可能作为一种新的方法应用于胃黏膜组织中H.pylori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杆菌(h.pylori) 幽门杆菌黏附蛋白A(hpaA) 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ELEX) 适配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中PRC2和H3K27me3的表达关系 被引量:7
4
作者 张宁 曾智 +3 位作者 阎丽萍 杨珂 孙庆文 黄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667-672,共6页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对胃癌组织中多梳抑制复合物2(polycomb repressive complex 2,PRC2)和组蛋白H3K27me3表达的影响,探索HP感染在胃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快速尿素酶检测、Giemsa染色和PCR方法...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对胃癌组织中多梳抑制复合物2(polycomb repressive complex 2,PRC2)和组蛋白H3K27me3表达的影响,探索HP感染在胃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快速尿素酶检测、Giemsa染色和PCR方法检测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行胃癌手术的84例患者HP感染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癌和癌旁组织PRC2和H3K27me3蛋白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与HP感染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种方法检测HP感染率分别为70.24%、61.90%和76.19%。PRC2家族成员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EZH2)、SUZ12、EED和H3K27me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76%(67/84)、77.38%(65/84)、40.48%(34/84)和69.05%(58/84),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22.62%、34.52%、8.33%和14.29%,P<0.05)。临床资料分析表明,EZH2和H3K27me3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在HP阳性胃癌组织中,EZH2、SUZ12、EED和H3K27me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9.06%(57/64)、84.38%(54/64)、46.88%(30/64)和82.81%(53/64),均显著高于HP阴性胃癌组织(50.00%、55.00%、20.00%和25.00%,P<0.05)。结论:HP感染与胃癌组织中PRC2和H3K27me3蛋白表达上调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杆菌 多梳抑制复合物2 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 h3K27me3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上消化道疾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探讨 被引量:9
5
作者 汪志凌 王增贵 +2 位作者 毛萌 马桂芬 唐爱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95-696,共2页
关键词 上消化道疾病 幽门杆菌感染 儿童 关系探讨 h.pylori 检查结果分析 病因研究 疾病关系 胃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过敏性紫癜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初步探讨 被引量:21
6
作者 张素桂 刘秀琴 +1 位作者 盖志敏 于凌翔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03-304,共2页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幽门杆菌感染 初步探讨 h.pylori感染 微小病毒B19感染 pylori检测 pylori) 风湿性疾病 消化道症状 儿童时期 临床表现 发病诱因 EB病毒 胃镜检查 常见病 链球菌 支原体 腹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根除效果的影响因素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7
作者 洪军波 刘东升 +1 位作者 汪安江 吕农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2593-2594,共2页
幽门螺杆菌(H.pylori,Hp)与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疾病密切相关.且与多种胃肠道外疾病相关,迫切需要有效的根除方案以防治疾病的发生发展。含质子泵抑制剂(PPI)-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或甲硝唑为国内外共识意见推荐的一线治疗方... 幽门螺杆菌(H.pylori,Hp)与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疾病密切相关.且与多种胃肠道外疾病相关,迫切需要有效的根除方案以防治疾病的发生发展。含质子泵抑制剂(PPI)-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或甲硝唑为国内外共识意见推荐的一线治疗方案.然而。其根除率已逐年下降,在某些地区甚至低于70%.远低于感染性疾病80%的起始治愈率。MaastrichtIV指出标准三联根除率降低的原因为:低依从性、高胃酸、高细菌载量、细菌类型,另外,宿主基因多态性亦为影响根除率的因素,如CYP2C19、多耐药基因(MDRl)和白介素-1β等。本文就却对抗生素耐药、宿主基因多态性及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杆菌根除 影响因素 胃肠道外疾病 h pylori 含质子泵抑制剂 CYP2C19 基因多态性 白介素-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者唾液、菌斑中幽门螺杆菌的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张特 聂敏海 +1 位作者 周骢 胡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78-379,共2页
关键词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口腔牙菌斑 幽门杆菌 h.pylori感染 唾液 患者 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h.pylori 口腔黏膜病 cha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治疗探讨 被引量:8
9
作者 康宏庄 李冰冰 查健忠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773-776,共4页
为探讨儿童消化性溃疡(PU)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关系,观察274例(4~14岁)有上消化道症状的儿童,男174例,女100例,电子胃镜证实PU。病理及H.pylori检测后,随机分为7组根除H.pylori。A、B组应用枸橼酸铋钾(CBS)和克拉霉素(CLA),A... 为探讨儿童消化性溃疡(PU)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关系,观察274例(4~14岁)有上消化道症状的儿童,男174例,女100例,电子胃镜证实PU。病理及H.pylori检测后,随机分为7组根除H.pylori。A、B组应用枸橼酸铋钾(CBS)和克拉霉素(CLA),A组加甲硝唑(MET)、B组加呋喃唑酮(FUR),疗程7d。D组标准三联疗程14d。A、D两组再加泰胃美6周。质子泵抑制剂(PPI)组洛赛克和CLA,加另一抗生素AMO(C组)、MET(E组)、FUR(F组)疗程7d。G组Smecta、AMO和MET疗程14d。停药4周以上复查胃镜和/或^(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结果:①274例患儿H.pylori检出率79.93%,胃镜见十二指肠溃疡95.26%,慢性浅表性胃炎(CSG)89.42%,胃粘膜炎症和溃疡活动度与H.pylori感染有显著相关(P<0.01)。②治疗后1周内PPI组和铋剂A、B两组腹痛缓解均≥90%,各组腹痛消退时问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停药4周以上复胃镜53例,溃疡愈合和消失88.68%。③随访210例,H.pylori转阴81.43%、耐药14.29%,复燃2.86%,再感染1.43%,各组转归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用胃镜复查H.pylori转阴75.76%;用^(13)C-UBT检测H.pylori转阴82.17%;胃镜联合^(13)C-UBT检查20例,H.pylori转阴90%,随访方式与转归之间有显著相关(P<0.01)。表明H.pylori是小儿PU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消化性溃疡 幽门杆菌感染 治疗 电子胃镜 pylori检测 三联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一步加强对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许春娣 刘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86-687,共2页
关键词 幽门杆菌感染 h.pylori 消化性溃疡病 小儿 消化病学 胃粘膜相关性 慢性胃炎 致病因子 胃十二指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双亚单位表位疫苗的构建及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维英 吴超 +1 位作者 石云 邹全明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3-37,66,共6页
目的构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黏附素(HpaA)和尿素酶B亚单位(UreB)双亚基多表位疫苗,并对其免疫原性进行研究。方法设计引物采用PCR法将黏附素(HpaA)的一个B细胞表位与尿素酶B亚单位的三个TH表位及一个B细胞表位串联起来(... 目的构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黏附素(HpaA)和尿素酶B亚单位(UreB)双亚基多表位疫苗,并对其免疫原性进行研究。方法设计引物采用PCR法将黏附素(HpaA)的一个B细胞表位与尿素酶B亚单位的三个TH表位及一个B细胞表位串联起来(HUepi),表位之间用两个赖氨酸(KK)间隔,T-A克隆后构建融合基因表达质粒pET-22b(+)-HUepi,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重组蛋白采用阳离子和疏水层析进行纯化,经鉴定后皮下免疫BALB/c小鼠,检测细胞免疫应答及体液免疫应答。结果PCR法扩增出了约233bp的目的片段;原核表达质粒pET-22b(+)-HUepi经酶切及测序鉴定,目的基因序列与设计序列一致;重组蛋白HUepi表达率约20.0%,PAGE初步测定目的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Mr)约8.38×103Dr,破菌后电泳证实目的蛋白以可溶形式表达,纯化后蛋白纯度大于97.6%,经N端测序证实为设计的表位疫苗蛋白,TH表位多肽、表位疫苗蛋白及rUreB均能够刺激表位疫苗致敏的小鼠淋巴细胞增殖(SI>2),并且此疫苗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结论Hp HpaA、UreB双亚基表位疫苗HUepi经基因克隆获得了较高的表达量,并初步显示了较好的免疫原性。为新一代Hp疫苗的研制奠定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 粘附素(hpaA) 尿素酶B亚单位(UreB) 表位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索拉唑用药前后幽门螺杆菌在胃内分布的变化 被引量:4
12
作者 金珠 董秀云 +3 位作者 林三仁 叶嗣懋 周丽雅 成红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3-186,共4页
目的: 探讨抑酸药兰索拉唑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简称H.pylori)在胃内分布的影响。方法:检查 43例有H.pylori感染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在服用兰索拉唑前后的胃镜活检组织切片,活检部位分别为窦小弯及体大弯,对活检组织切片做HE... 目的: 探讨抑酸药兰索拉唑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简称H.pylori)在胃内分布的影响。方法:检查 43例有H.pylori感染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在服用兰索拉唑前后的胃镜活检组织切片,活检部位分别为窦小弯及体大弯,对活检组织切片做HE及Warthin Starry嗜银染色,观察窦体两部位H.pylori检出率、密度及胃炎活动程度的变化。结果: (1)窦小弯用药前、用药后 4周及 3个月H.pylori的检出率分别为 93. 02%, 58. 14%和 86. 05%,用药后 4周H.pylori检出率及密度明显低于用药前及用药后 3个月(均P<0. 01)。(2)体大弯用药后 4周和 3个月H.pylori的密度较用药前增加。(3)窦小弯用药后 4周胃炎活动性的检出率明显低于用药前及用药后 3个月,胃炎活动程度也轻于后两者。(4)体大弯用药后 4周和 3个月胃炎活动性检出率较用药前增加,胃炎活动程度也加重。(5)窦小弯及体大弯用药前后胃炎活动性与H.pylori检出率之间变化呈正相关 (分别为r=0. 995 1,r=0. 960 8)。结论: 兰索拉唑可使幽门螺杆菌在胃内的定植部位发生改变,窦小弯H.pylori检出率下降、密度减少,而体大弯密度增加,此种影响在用药后 1个月左右最为明显,胃炎活动性与H.pylori检出率的变化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杆菌 兰索拉唑 胃内分布 用药前 WARThIN-STARRY helicobacter h.pylori感染 胃炎活动性 活检组织切片 十二指肠溃疡 检出率 用药后 活检部位 嗜银染色 密度减少 变化关系 大弯 抑酸药 正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尿素酶B亚单位的疫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武晨 郭红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39-1141,共3页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是一种定植在人胃和十二指肠的微需氧、革兰氏阴性、螺旋弯曲菌。H.pylori是上消化道的主要致病菌,与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和胃癌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关键词 幽门杆菌尿素酶B亚单位 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h.pylori 疫苗 革兰氏阴性 消化性溃疡 十二指肠 上消化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融合蛋白UreB-Omp11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与纯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玉霞 章涵 +1 位作者 段广才 郗园林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2-302,304,共2页
关键词 融合蛋白 幽门杆菌 大肠杆菌 h.pylori 基因工程疫苗 纯化 免疫保护效果 原核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胃十二指肠疾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泌素关系分析
15
作者 江超雄 陈芝琴 金建敏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97-698,共2页
关键词 幽门杆菌感染 胃十二指肠疾病 血清胃泌素 h.pylori感染 小儿 十二指肠溃疡 基本因素 细胞释放 多种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尿素通道蛋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丽娟 姜政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664-666,669,共4页
幽门螺杆菌是人类最常见的致病菌,我国普通人群的感染率为50%~80%,而且仍以每年1%~2%的速度增加。H.pylori感染与人B型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同时与MALT淋巴瘤和胃癌以及胃肠外疾病也有重要的关系。实验证明H.pylori能够... 幽门螺杆菌是人类最常见的致病菌,我国普通人群的感染率为50%~80%,而且仍以每年1%~2%的速度增加。H.pylori感染与人B型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同时与MALT淋巴瘤和胃癌以及胃肠外疾病也有重要的关系。实验证明H.pylori能够导致蒙古沙鼠胃癌的发生,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入第一类致癌原。抗生素在H.pylori根除及其相关疾病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其毒副作用明显、疗效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杆菌 尿素通道蛋白 h.pylori感染 MALT淋巴瘤 世界卫生组织 消化性溃疡 胃肠外疾病 普通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尿素酶和组织病理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比较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桂月 胡家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1851-1851,共1页
自从1983年Marshall和Warren成功地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pylori)以来。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大量资料认为,H.pylorl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与慢性胃炎和胃癌,乃至与动脉粥样硬化等也有密切的关系。同时发展了很多检... 自从1983年Marshall和Warren成功地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pylori)以来。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大量资料认为,H.pylorl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与慢性胃炎和胃癌,乃至与动脉粥样硬化等也有密切的关系。同时发展了很多检测H.pylori的方法。如组织病理学检查、尿素酶试验、^13C及^14C尿素酶呼气试验、血清学检查、细菌培养及基因探针技术等。本文就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快速尿素酶试验的一致性作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尿素酶试验 组织病理学检查 幽门杆菌 病理检测 h.pylori 动脉粥样硬化 基因探针技术 消化性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对血浆代谢谱的影响及两者对胃黏膜病变进展的交互作用探索
18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1014-1014,共1页
根除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是潜在的胃癌一级预防策略。除胃癌预防作用外,抗H.pylori治疗对机体的整体影响尚未完全阐明,可能的不良影响仍有待排除。鉴于机体代谢与多种关键生理过程密切相关,同时广泛参与生物学功能调节,阐明根除H.p... 根除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是潜在的胃癌一级预防策略。除胃癌预防作用外,抗H.pylori治疗对机体的整体影响尚未完全阐明,可能的不良影响仍有待排除。鉴于机体代谢与多种关键生理过程密切相关,同时广泛参与生物学功能调节,阐明根除H.pylori对机体代谢谱的整体影响,对明确根除H.pylori感染在大规模人群胃癌预防中的可行性具有潜在的重要意义。北京大学肿瘤医院、Cancer Biology&Medicine编委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李文庆教授团队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潘凯枫教授团队基于一项根除H.pylori感染的干预试验,对183例受试者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ylori 肿瘤医院 根除幽门杆菌 胃黏膜病变 干预试验 交互作用 机体代谢 代谢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螺杆菌感染与肝脏疾病
19
作者 李宁 宣世英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312-313,共2页
自1982年发现H.Pylori以来,迄今已发现至少20余种正式命名的螺杆菌,肝螺杆菌[1](helicobacter hepaticus,Hh)是被证实对某些动物肝脏有致病性的细菌,它可以引起某些品系的小鼠发生慢性活动性肝炎,并能导致敏感小鼠的肝癌.本文就Hh与肝... 自1982年发现H.Pylori以来,迄今已发现至少20余种正式命名的螺杆菌,肝螺杆菌[1](helicobacter hepaticus,Hh)是被证实对某些动物肝脏有致病性的细菌,它可以引起某些品系的小鼠发生慢性活动性肝炎,并能导致敏感小鼠的肝癌.本文就Hh与肝脏疾病相关性的研究概况作一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菌感染 肝脏疾病 h.pylori 慢性活动性肝炎 疾病相关性 杆菌 动物肝脏 致病性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NAP对肝癌H22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晓东 康巧珍 +4 位作者 王小龙 李树芳 王婷 刘鑫 汲振余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95-598,共4页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中性粒细胞激活蛋白(HP-NAP)对肝癌H22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构建p ET28a-NAP重组质粒,转入E.coli BL21(DE3)菌株,IPTG诱导HP-NAP的表达,Ni柱亲和层析法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取BALB/c小鼠,皮下...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中性粒细胞激活蛋白(HP-NAP)对肝癌H22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构建p ET28a-NAP重组质粒,转入E.coli BL21(DE3)菌株,IPTG诱导HP-NAP的表达,Ni柱亲和层析法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取BALB/c小鼠,皮下注射H22细胞(2×106个/只)构建荷瘤模型,随机分为PBS组和HP-NAP组,以皮下瘤旁注射的方式给予PBS或HP-NAP,监测肿瘤体积和小鼠体重变化。1周后牺牲小鼠,取瘤体及各脏器称重,以ELISA法检测脾细胞IFN-γ分泌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肿瘤组织中IFN-γ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利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成功制备了HP-NAP。HP-NAP可显著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对小鼠体重和脏器指数无明显影响。与PBS组相比,HP-NAP组小鼠脾细胞IFN-γ的分泌水平及肿瘤组织中IFN-γmRNA的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结论:HP-NAP可能通过上调IFN-γ的表达抑制肝癌H22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杆菌中性粒细胞激活蛋白 肝癌 h22细胞 IFN-Γ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