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经脐入路腹腔内幽门肌切开术
- 1
-
-
作者
张文同
姜瑞金
庄岩
刘月忠
-
机构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小儿外科
高蜜市人民医院
-
出处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308-308,307,共2页
-
文摘
目的经脐入路腹腔内幽门肌切开术是沿脐部环形皱纹作半周的皮肤切口,切口小、隐蔽,愈后不易被发现。是目前新开展的具有微创和美观两大特点的手术入路。方法我院自2001年以来共治疗9例患儿,开腹后,在肥厚的幽门表面缝两针牵引线,在腹腔内完成切开幽门肌的操作,克服了多数幽门不能牵出腹外的问题。结果9例患儿,男6例,女3例,平均年龄43d。术后2~3d出院。平均住院3.5d。无一例术后并发症。术中无1例粘膜破损及切口延长。结论经脐入路腹腔内幽门肌切开术是一个良好的选择。
-
关键词
经脐入路
腹腔内幽门肌切开术
手术入路
术式选择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新生儿
-
分类号
R726.5
[医药卫生—儿科]
-
-
题名新生儿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的麻醉处理
被引量:1
- 2
-
-
作者
王萍
张建敏
-
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麻醉科
-
出处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67-68,共2页
-
-
关键词
幽门环肌切开术
腹腔镜手术
麻醉处理
新生儿
生理发育
耐受能力
手术中
-
分类号
R726.1
[医药卫生—儿科]
-
-
题名婴儿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的麻醉处理
- 3
-
-
作者
张溪英
汪丽娜
蒋丽丹
-
机构
湖南省儿童医院麻醉科
-
出处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379-380,共2页
-
文摘
目的总结婴儿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的麻醉体会。方法对90例年龄12 ̄62d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的患儿采取气管插管下静脉复合全身麻醉,监测患儿ECG、BP、HR、RR、PETCO2和T。结果全部病例麻醉诱导平稳,围麻醉手术期呼吸参数、血流动力学指标均维持在正常范围,PETCO2在34~42mmHg之间,术毕均顺利拔除气管导管,苏醒时间(术毕至拔管时间)为1~46min。结论婴儿腹腔镜下幽门环切术需加强围麻醉手术期管理,积极改善患儿一般状况,以气管插管全麻为宜,以确保安全。
-
关键词
幽门环肌切开术
外科学
麻醉
外科手术
腹腔镜
婴儿
-
分类号
R726.1
[医药卫生—儿科]
-
-
题名腹腔镜与小斜切口手术治疗肥厚性幽门狭窄
被引量:3
- 4
-
-
作者
马立东
李春雷
周福金
-
机构
沈阳市儿童医院
-
出处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97-99,共3页
-
文摘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与小斜切口手术治疗肥厚性幽门狭窄(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HPS)的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本院确诊并住院手术治疗的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133例,其中54例腹部小斜切口入路(小斜切口组/开放组),79例腹腔镜入路(腹腔镜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33例手术成功,并获得3~6个月随访,术后体重增长与同龄儿无差异,开放组手术时间平均41.76min(41.76±9.82)min,术后住院天数平均4.44d(4.44±1.25)d,术后1例并发切口裂开,再次手术缝合,术后恢复良好。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平均23.54min(23.54±5.22)min,术后住院天数2.38d(2.38±1.17)d,并发症2例,均为皮下气肿,经住院观察3d内均吸收,两组手术时间(t=25.542,P〈0.01)及术后住院天数(t=9.711,P〈0.01)经t检验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x2=0.811,P=0.569)。结论在具有熟练操作腹腔镜经验的前提下,腹腔镜法治疗HPS创口小、住院时间短、效果满意且安全,同时可实现对腹腔其他脏器的探查,是值得推崇的微创技术。
-
关键词
幽门狭窄
肥厚性
腹腔镜
幽门环肌切开术
治疗结果
-
分类号
R726.5
[医药卫生—儿科]
-
-
题名经脐单部位切口和传统腹腔镜治疗婴儿幽门狭窄的比较
被引量:5
- 5
-
-
作者
张悦
马丽霜
张艳霞
李旭
马继东
李龙
-
机构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外科
-
出处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98-401,共4页
-
基金
北京市医管局扬帆计划项目重点医学专业--小儿腔镜外科(ZYLX201316)
-
文摘
目的探讨经脐和传统三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婴儿肥厚性幽门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3月~2014年7月开展的腹腔镜幽门切开术76例资料,其中经脐组33例(在脐缘放置3个trocar),传统三孔组43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指标,术后1个月采用温哥华瘢痕评定量表进行评分。结果 76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无并发症发生,2组住院时间、术中失血、术后并发症等差异无显著性。经脐组手术时间长[(40.3±20.2)min vs.(26.4±15.8)min,t=3.272,P=0.002],但瘢痕评分明显优于传统组[(2.9±2.7)分vs.(5.1±3.2)分,t=-3.256,P=0.001]。结论经脐单一部位切口腹腔镜幽门括约肌切开术安全可行,瘢痕隐蔽,值得在临床推广。
-
关键词
幽门狭窄
幽门环肌切开术
经脐
单部位切口
腹腔镜
新生儿
-
Keywords
Pyloric stenosis
Pyloromyotomy
Transumbilical
Single-site incision
Laparoscopy
Infant
-
分类号
R726.5
[医药卫生—儿科]
-
-
题名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体会
被引量:5
- 6
-
-
作者
刘向阳
陈磊
李洪涛
尹亮
-
机构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沧州市中心医院小儿外科
-
出处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9期860-861,共2页
-
文摘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ongenital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CHPS)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消化道畸形之一。1991年美国Alain等报道经腹腔镜进行幽门环肌切开术获得成功[1]以来,国内外不断有这方面的报道,现在已成为治疗CHPS的经典手术方法。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我院应用腹腔镜治疗CHPS 56例,现将治疗的体会报道如下。
-
关键词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腹腔镜
治疗
幽门环肌切开术
CHPS
消化道畸形
新生儿期
手术方法
-
分类号
R726.5
[医药卫生—儿科]
-
-
题名小儿腹腔镜外科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 7
-
-
作者
周欣
陈道达
-
机构
武汉市儿童医院二外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普外科
-
出处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39-42,46,共5页
-
-
关键词
小儿
腹腔镜
新生儿黄疸
慢性腹部疼痛
急腹症
阑尾切除术
幽门肌切开术
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
隐睾
精索静脉曲张
-
分类号
R726.1
[医药卫生—儿科]
-
-
题名新生儿腹腔镜麻醉中呼吸循环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6
- 8
-
-
作者
张建敏
朱惠英
-
机构
北京儿童医院麻醉科
-
出处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7期354-355,共2页
-
文摘
目的 观察新生儿腹腔镜中 ,CO2 气腹对呼吸循环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 5 0例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的新生儿均行硬膜外麻醉辅以浅全麻 ,术中VT10ml/kg ,调整呼吸频率使PETCO2在 30~ 40mmHg范围内 ,注气前、气腹中、注气毕记录各时点的呼吸循环动力学指标。 结果 气腹后 ,心率、MAP、PETCO2 、最大吸气压 (PIP)、PaCO2 与注气前基础值相比均明显增高 ,pH值明显下降 ,SaO2 值没有显著性变化。PETCO2 在术毕 10分钟内转为基础值。结论 新生儿气腹可引起呼吸循环功能的改变 。
-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幽门环肌切开术
腹腔镜
新生儿
-
Keywords
Epidural anesthesia
Pyloromyotomy
Laparoscopy
Neonate
-
分类号
R726.1
[医药卫生—儿科]
-
-
题名胃轻瘫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新进展
被引量:17
- 9
-
-
作者
姜亚
林琳
-
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
-
出处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1978-1983,共6页
-
文摘
胃轻瘫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胃肠动力障碍疾病之一,其病因多样,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以特发性胃轻瘫(原发性)和糖尿病胃轻瘫(继发性)多见。胃排空延迟是诊断胃轻瘫的必要条件,而改善胃轻瘫是现阶段临床难点之一。饮食调整和促动力药物是目前治疗胃轻瘫的基础,近年来新兴诊疗技术的发展为胃轻瘫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主要总结、分析了近年来胃轻瘫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新进展,以期为提高临床胃轻瘫诊疗水平提供参考。
-
关键词
胃肌轻瘫
诊断
治疗
促动力药
肉毒素
胃电刺激
经口内镜下胃幽门肌切开术
-
Keywords
Gastroparesis
Diagnosis
Therapy
Prokinetic drug
Botulinum neurotoxin
Gastroelectric stimulation
Gastric 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
-
分类号
R573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