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梦幻中为欲望申诉——论大卫·林奇电影的幽暗意识 被引量:2
1
作者 马楠楠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1-62,共2页
在美国独立电影影坛中,大卫·林奇从不回避对'黑暗'的关注,并热衷于对欲望、梦幻领域的探索,其影片以其华丽、阴郁、诡异,极具黑色电影风格,通过梦魇、幻想、潜意识方式,揭露人的欲望,对人性中性和暴力等本能进行了大胆直... 在美国独立电影影坛中,大卫·林奇从不回避对'黑暗'的关注,并热衷于对欲望、梦幻领域的探索,其影片以其华丽、阴郁、诡异,极具黑色电影风格,通过梦魇、幻想、潜意识方式,揭露人的欲望,对人性中性和暴力等本能进行了大胆直露的表现,纵向挖掘人类的潜意识领域,深刻透析精神世界中黑暗、神秘的欲望之地。而这一另类电影语言在探索人类潜意识幽暗领域的同时,也让我们直面并反思人性的罪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欲望 梦幻 幽暗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暗意识视域下斯蒂芬·金小说“非人类”话语的政治书写 被引量:1
2
作者 倪楠 《语文学刊》 2022年第3期96-101,共6页
斯蒂芬·金的作品代表了弥散于美国平民之中的文化观,生动呈现出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文化政治画面。作家的创作根源深植于哥特文学之中,因此作品中存有大量的“非人类”踪迹,这些“非人类”书写无一不提供了反思自然、人性及人类... 斯蒂芬·金的作品代表了弥散于美国平民之中的文化观,生动呈现出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文化政治画面。作家的创作根源深植于哥特文学之中,因此作品中存有大量的“非人类”踪迹,这些“非人类”书写无一不提供了反思自然、人性及人类社会文化的独特视角。斯蒂芬·金深入挖掘人类心理深层的死亡意识,直面并反思人性的自在之恶,展现世界的幽暗和罪恶,以“非人类”话语书写极富时代性的政治思考,基于幽暗意识完成对人类的自我审视和对人类生存状况的拷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蒂芬·金 幽暗意识 “非人类” 政治书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从文的幽暗意识与文学书写
3
作者 张习涛 何新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86-88,共3页
沈从文独特的人生体验,孤独天性和理想主义、自由主义情怀使得他形成一种独特的幽暗意识。通过对人性的正视和文学书写,沈从文力图改善人性,提倡美与爱,重造"神性—原欲—人性"三位一体的"神"。这种努力使得他获得... 沈从文独特的人生体验,孤独天性和理想主义、自由主义情怀使得他形成一种独特的幽暗意识。通过对人性的正视和文学书写,沈从文力图改善人性,提倡美与爱,重造"神性—原欲—人性"三位一体的"神"。这种努力使得他获得了与世界文学对话互动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幽暗意识 文学书写 救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暗意识、诗性之光与自觉的写作——张学东长篇小说论
4
作者 张富宝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0年第3期177-187,共11页
张学东的长篇小说已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和影响,几乎每一部作品都呈现出特别的面相,其写作也因此具备了某种"症候性的意义"。作为一个非典型的"宁夏作家"和"70后"作家,张学东的写作是一种"介入的写作&q... 张学东的长篇小说已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和影响,几乎每一部作品都呈现出特别的面相,其写作也因此具备了某种"症候性的意义"。作为一个非典型的"宁夏作家"和"70后"作家,张学东的写作是一种"介入的写作"和"自觉的写作",他的作品深具"幽暗意识",在"超低空滑翔"的美学操控中,亦闪耀着一种特别的"诗性之光"。张学东企图以自己的观察、想象和虚构,呈现出波澜壮阔的社会内容与历史真相,这其中可以见出一个"70后"作家不断寻求突破和超越的坚韧与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学东 自觉写作 历史化 幽暗意识 诗性之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明忧患与个人幽暗意识——夏目漱石《梦十夜》新解 被引量:4
5
作者 彭芃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84-87,共4页
《梦十夜》是夏目漱石在前期小说外向的文明批判之余,转向内心的一次心灵书写。对《梦十夜》的解读多有分歧,但首先可以确定的有两点:一,《梦十夜》中有很多故事涉及"等待"主题;二,《梦十夜》中渗透着浓烈的死亡意识,出现诸... 《梦十夜》是夏目漱石在前期小说外向的文明批判之余,转向内心的一次心灵书写。对《梦十夜》的解读多有分歧,但首先可以确定的有两点:一,《梦十夜》中有很多故事涉及"等待"主题;二,《梦十夜》中渗透着浓烈的死亡意识,出现诸多死亡事件和死亡场景。这两个核心主题,是早期漱石带有公共性的文明忧患意识,与其个人内在的来自生的不安与死之梦魇的幽暗意识的混合表达,二者相互交融,构成夏目漱石文学独特的幽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梦十夜》 等待 死亡 文明忧患 个人幽暗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韩国电影中的幽暗意识与现实关怀 被引量:1
6
作者 蔡东亮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48-50,共3页
新世纪的韩国电影呈现出浓烈的现实关怀倾向,倾向的来源基于幽暗意识中的民主想象、权力警惕及人性挖掘。在现实主义电影式微的时代,渗透着强烈幽暗意识的韩国电影,成为独特的东方景观。其中部分现实题材电影直击人性深渊,揭露历史与现... 新世纪的韩国电影呈现出浓烈的现实关怀倾向,倾向的来源基于幽暗意识中的民主想象、权力警惕及人性挖掘。在现实主义电影式微的时代,渗透着强烈幽暗意识的韩国电影,成为独特的东方景观。其中部分现实题材电影直击人性深渊,揭露历史与现实的伤,秉持着现实主义情怀,达到了现实主义的应然之态。在现实主义文化思潮衰退的环境下,表现出厚重的现实关怀,既是挽歌也是赞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电影 现实关怀 幽暗意识 民主想象 权力警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丽塔》中的人性之恶--基于幽暗意识的现代启示 被引量:1
7
作者 张茂君 《语文学刊》 2021年第5期111-116,共6页
采用张灏的幽暗意识理论对纳博科夫的代表作《洛丽塔》进行解读并发现亨伯特(们)人性中的黑暗势力与生俱来。其根深蒂固的特性要求人们对其加以警觉,从而避免堕入黑暗。各种儿童虐待的现实数据表明儿童虐待和忽视儿童虐待长期并普遍存在... 采用张灏的幽暗意识理论对纳博科夫的代表作《洛丽塔》进行解读并发现亨伯特(们)人性中的黑暗势力与生俱来。其根深蒂固的特性要求人们对其加以警觉,从而避免堕入黑暗。各种儿童虐待的现实数据表明儿童虐待和忽视儿童虐待长期并普遍存在,它要求各国在法律层面对儿童加以保护,要求教育者对儿童加强教育,使其学会自我保护,也要求家庭对儿童更加关心和爱护,也要求全社会共同努力,不仅要直视幽暗,还要克服幽暗,让洛丽塔的悲剧不再上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丽塔 人性之恶 幽暗意识 警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青蛇》色彩的幽暗意识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倩 《剧影月报》 2009年第4期61-62,共2页
徐克于1993年执导的《青蛇》至今令人魂牵梦绕,其中有如神来之笔的色彩运用功不可没。
关键词 《青蛇》 色彩运用 幽暗意识 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暗意识与榜样教育——一种道德教育的反思
9
《今日教育》 2004年第6期22-22,共1页
关键词 榜样教育 幽暗意识 道德教育 教育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凡人如何不死?——论李宏伟《国王与抒情诗》的“幽暗”叙事
10
作者 郑娟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121-128,共8页
“幽暗意识”在科幻小说领域表现为探溯和想象人类最幽微曲折的面向。李宏伟作为文风独特的青年小说家,其《国王与抒情诗》无论从时空架构还是情感表达抑或是哲学思考,都闪烁着“幽暗意识”的微光。首先小说构建了一个即将到来的未来时... “幽暗意识”在科幻小说领域表现为探溯和想象人类最幽微曲折的面向。李宏伟作为文风独特的青年小说家,其《国王与抒情诗》无论从时空架构还是情感表达抑或是哲学思考,都闪烁着“幽暗意识”的微光。首先小说构建了一个即将到来的未来时空,在这个时空下人类的生存空间看似无限开拓实际上却陷入一种科技“垄断”下的逼仄地带,文本的“幽暗”意图在叙事中缓缓浮现;其次“文字”与“抒情”作为小说中的关键隐喻,其背后隐藏着作者“幽暗”的情思,即“文字”是民族国家文化传承之瑰宝,而“抒情”则是建立在“文字”基础之上自我表达和独立意志的体现;最后“凡人如何不死”这一诘问贯穿于小说的始末,作者对人类社会中科技与人性的罅隙与胶着这一“幽暗”问题的探讨也启发着我们对人类未来发展危机的审视与思考。简言之,李宏伟的“幽暗意识”不仅体现了他对文字文学本身在未来社会发展遭际的预设,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思考了个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王 抒情诗 权力 隐喻 幽暗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视角下的高校师德建设路径 被引量:13
11
作者 冯晓玲 别敦荣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74-78,共5页
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是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文化是影响师德建设的最深层次力量。我国高校师德建设蕴含着止于至善的传统文化基因,而西方则弥漫着强烈的幽暗意识,两者各有其优越性与局限性。当前我国... 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是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文化是影响师德建设的最深层次力量。我国高校师德建设蕴含着止于至善的传统文化基因,而西方则弥漫着强烈的幽暗意识,两者各有其优越性与局限性。当前我国高校师德建设应超越文化差异,实现文化互鉴与优势互补,在路径取向上坚持传统师德文化与现代语境相融合,倡导高尚师德与加强底线师德相并重,注重整体性师德与强化教学道德相协调,师德他律与师德自律相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德 师德建设 至善理念 幽暗意识 文化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铤而走险》:犯罪类型片中的温情叙事
12
作者 崔玉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92-94,共3页
国产犯罪类型片《铤而走险》讲述了发生于重庆山城的一桩复杂案件,呈现了边缘人物的生存困境,在善恶交织的“幽暗意识”中表现了人性的明暗面。并在犯罪片特有的痛感叙事中融入温情元素,与受众形成情感上的联结与共鸣。本文将从以上角... 国产犯罪类型片《铤而走险》讲述了发生于重庆山城的一桩复杂案件,呈现了边缘人物的生存困境,在善恶交织的“幽暗意识”中表现了人性的明暗面。并在犯罪片特有的痛感叙事中融入温情元素,与受众形成情感上的联结与共鸣。本文将从以上角度分析《铤而走险》在我国犯罪类型片发展过程中的成功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铤而走险》 犯罪类型片 边缘人物 幽暗意识 温情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液:致命守护者》:正邪一体超级英雄形象和水墨风格
13
作者 黎乐天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47-50,共4页
郝建教授在其著作《类型电影教程》里提到黑色电影的意义在于探讨人性的幽暗意识,点出了黑色电影的核心。[1]黑色电影就是要让平时看不见被隐藏在暗处的潜意识被摊在手术台上,让人对感受到人性的多样及复杂,并特别关注那些恐惧、阴暗、... 郝建教授在其著作《类型电影教程》里提到黑色电影的意义在于探讨人性的幽暗意识,点出了黑色电影的核心。[1]黑色电影就是要让平时看不见被隐藏在暗处的潜意识被摊在手术台上,让人对感受到人性的多样及复杂,并特别关注那些恐惧、阴暗、自私等邪恶层面的内心世界。超级英雄一直以来是正义的化身[2],而近代的超级英雄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心,善和恶的力量都存在于超级英雄体内﹔反之,大反派也常是拥有善的一面,只是使用的是不可避免的非常之恶手段。另外更重要的是,片中的善和恶也不总是对立的,经常是彼此间相互交融,善经常是受到恶的影响,才因而激发出善的力量,达到一种阴阳交合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雄形象 风格 水墨 黑色电影 内心世界 幽暗意识 类型电影 手术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