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双版纳小叶丁香幼苗移植及生长量观察
1
作者 何双凌 赵仁 +2 位作者 王伟龙 毛志坚 张海文 《热带农业科技》 2005年第3期50-52,共3页
云南西双版纳移栽小叶丁香一年的观察结果表明:选择好植地、采用旱季灌溉、幼苗遮荫等技术; 栽植2年生健壮苗木,能够保证有较高成活率和正常生长,实现小叶丁香的规模种植。
关键词 小叶丁香 幼苗移植 苗龄 生长量 西双版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果树移植对苗期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瑞仁 《福建林业》 2017年第4期37-41,31,共6页
蓝果树是优良的森林景观改造绿化树种,幼苗移植有利于培育生长健壮、根系发达的优质苗木。三因素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蓝果树幼苗移植时间、移植密度及IBA200mg·L^(-1)浓度浸根处理时间的最优组合为移植时间4月份+移植密度49株·m... 蓝果树是优良的森林景观改造绿化树种,幼苗移植有利于培育生长健壮、根系发达的优质苗木。三因素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蓝果树幼苗移植时间、移植密度及IBA200mg·L^(-1)浓度浸根处理时间的最优组合为移植时间4月份+移植密度49株·m^(-2)+IBA200mg·L^(-1)浓度浸根处理10min组合。该组合在移植30d的移植达到98.1%,1年生苗12月份时调查的地径、苗高、≥5cm一级侧根数、根茎比分别为10.38mm、108.2cm、22.7条、0.396,苗木径粗苗壮,根系发达,质量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果树 幼苗移植 地径 苗高 根茎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罂粟生态调查及引种驯化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云祥 甄占萱 +3 位作者 马双马 那淑芝 杨贵明 李季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5834-5835,共2页
以河北省北部塞罕坝机械林场为基点,调查了野罂粟的生态环境,并进一步研究确定了人工种植野罂粟的播种深度、播种量、播种时期、幼苗移植方法及移植时期。
关键词 野罂粟 生态调查 引种驯化 播种 幼苗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扇叶糖棕(Borassus flabelliferL)育苗技术 被引量:4
4
作者 周双云 余彩 周开元 《云南热作科技》 2000年第4期41-42,共2页
关键词 扇叶糖棕 育苗技术 种子萌发 幼苗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材科学栽培管理六要素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永升 《河北农业》 2015年第12期11-12,共2页
在中药材整个生长期进行科学栽培管理,从而收获优质高产中药材。一、整地与作畦中药材播种或移植之前,必须将土壤翻耕,然后整平耙细。整地时期一般于春、秋两季进行,但以秋耕为好。整地深度视中药材种类、土壤状况而定,一般原则是1—2... 在中药材整个生长期进行科学栽培管理,从而收获优质高产中药材。一、整地与作畦中药材播种或移植之前,必须将土壤翻耕,然后整平耙细。整地时期一般于春、秋两季进行,但以秋耕为好。整地深度视中药材种类、土壤状况而定,一般原则是1—2年生草本中药材宜浅,根及地下茎类草本中药材宜深。整地要结合施基肥,尤其是要施足农家肥,同时进行土壤消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平耙细 作畦 密生枝 幼苗移植 于春 抹芽 交叉枝 生长特征 苗期管理 移植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桉树人工林芒萁层片的生态筛效应 被引量:5
6
作者 刘美洁 孙中宇 +3 位作者 耿守保 温美丽 戴佳玲 杨龙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38-1346,共9页
芒萁是华南退化坡地上最具代表性的先锋种、优势种和关键种,能够快速形成密集的单优种层片结构。与传统阻碍更新的观点不同,野外观察发现芒萁层片内仍有少数物种能够成功定居,被认为具有生态筛效应。文章通过设置4种芒萁层片处理(芒萁... 芒萁是华南退化坡地上最具代表性的先锋种、优势种和关键种,能够快速形成密集的单优种层片结构。与传统阻碍更新的观点不同,野外观察发现芒萁层片内仍有少数物种能够成功定居,被认为具有生态筛效应。文章通过设置4种芒萁层片处理(芒萁层片完全剔除-UR;仅保留地上层-AF;仅保留根毯层-AR;芒萁层片全部保留-CK),分别在不同处理下移植目标种幼苗并结合土壤性状,探究芒萁层片生态筛效应及其潜在机理。结果发现:1)桉林芒萁根毯层中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钠、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和阳离子交换量均显著高于芒萁红壤层和裸地红壤;2)多数乔木种和草本种在芒萁根毯层保留时无法存活,仅荷木、桃金娘、梅叶冬青和野牡丹等目标种幼苗在保留芒萁根毯层处理(AR和CK)下能够存活与生长。这表明芒萁层片确实具有生态筛效应,且其关键在于根毯层的作用而并非土壤养分改善作用。理论上,芒萁层片(尤其是根毯层)与生态恢复的生物阈值突破密切相关,未来需要进一步解析芒萁根毯层的结构与功能。应用上,华南地区存在大量以芒萁为单优林下植物的人工林类型(如桉林等),在进行结构优化与林分改造时需注意芒萁的生态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苗生长 林下植被 蕨类 幼苗移植 群落演替 根毯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组织培养技术研究——回顾与体会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小红 《桉树科技》 2003年第1期26-29,共4页
概述了雷州林业局桉树组织培养研究的发展与现状。全面分析了桉树组织培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潜力,阐明了今后桉树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的领域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 桉树 组织培养技术 雷州林业局 无菌培养体 培养基 环境条件 幼苗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茄子黄萎病防治研究
8
作者 廖建军 《陕西农业科学》 2005年第6期47-48,共2页
在新疆不同地区的茄子上分离得到轮枝菌株45个,经鉴定均为大丽轮枝菌。实验证明茄子黄萎 病可通过种子、幼苗移植、土壤等传播;药剂浸种、苗床土壤处理、药剂蘸根对黄萎病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嫁接可以有效地提高茄子对黄萎病的抵抗能力... 在新疆不同地区的茄子上分离得到轮枝菌株45个,经鉴定均为大丽轮枝菌。实验证明茄子黄萎 病可通过种子、幼苗移植、土壤等传播;药剂浸种、苗床土壤处理、药剂蘸根对黄萎病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嫁接可以有效地提高茄子对黄萎病的抵抗能力。在实际生产中,通过综合治理的方法可有效控制黄萎病 的发生和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子黄萎病 新疆 防治 药剂浸种 土壤处理 控制效果 大丽轮枝菌 实验证明 幼苗移植 抵抗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拱棚茄子的栽培技术要点
9
作者 刘红霞 《农村科技》 1995年第6期30-30,共1页
品种选择根据当地市场的需求,可用果实发育快,品质好的圆茄或长茄中的早熟品种。育苗播种方法:茄子种子皮厚,发芽困难,必须浸种催芽。种子在温水中浸泡三昼夜,捞出后放在0.1%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15分种消毒,用清水冲洗几次,晾干种子表面... 品种选择根据当地市场的需求,可用果实发育快,品质好的圆茄或长茄中的早熟品种。育苗播种方法:茄子种子皮厚,发芽困难,必须浸种催芽。种子在温水中浸泡三昼夜,捞出后放在0.1%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15分种消毒,用清水冲洗几次,晾干种子表面的水分,用纱布和湿毛巾裹好保温,放置在30℃的温度中催芽16小时,再放在20℃的温度中8小时,每天翻倒几次并补充水分。变温催芽,发芽快,出芽整齐。分苗幼苗第一片真叶直径长到1厘米左右时,把幼苗移植在10×10厘米的塑料育苗钵中,其中装满配好的基质,浇透营养液。每钵栽一株,摆放在苗床上。分苗后要提高昼夜温度,保证地温,促使根系生长,加速缓苗,每亩需务成苗3300株。育成的壮苗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实发育 茄子种子 浸种催芽 品种选择 早熟品种 高锰酸钾溶液 播种方法 幼苗移植 根系生长 当地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楠竹育苗技术研究初报 被引量:1
10
作者 梁玖华 刘小洪 杜文勇 《贵州林业科技》 2000年第3期22-27,共6页
试验分为楠竹秋季播种育苗试验和春季幼苗移植根部处理试验两部分。在播种育苗试验中 ,不同的苗床覆盖方法对楠竹种子出苗率、幼苗高生长和侧根生长影响较大。在根部处理试验中 ,ABT生根粉 3号和 NA2 促根剂对楠竹幼苗抗逆性和分蘖能力... 试验分为楠竹秋季播种育苗试验和春季幼苗移植根部处理试验两部分。在播种育苗试验中 ,不同的苗床覆盖方法对楠竹种子出苗率、幼苗高生长和侧根生长影响较大。在根部处理试验中 ,ABT生根粉 3号和 NA2 促根剂对楠竹幼苗抗逆性和分蘖能力均有明显促进作用。产苗量大幅度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楠竹 种子育苗 幼苗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方法改良可可品种的农艺性状
11
作者 E. B. Frimpong 林日健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1992年第2期35-38,共4页
本文采用生长调节剂Cultar来控制长势好的可可幼树农艺性状,结果表明,用Cultar处理植株,可在矮化植株、保持稠密树冠和增加抽芽高峰的同时,减少营养生长并提高产量。
关键词 农艺性状 生长调节剂 杂种系 瓜形 幼苗 植株高度 幼苗移植 成龄树 育种方案 试验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漫话胡杨人工育苗
12
作者 魏烈羌 李自珍 《新疆林业》 1992年第3期25-26,共2页
胡杨为我区乡土树种,具有抗旱、抗寒、抗风沙、耐涝、耐盐碱等特点,是沙荒地和盐碱地的主要造林树种。尽管此资源存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人工育苗确为近30年的事。 六十年代初,农二师率先探索胡杨人工造林。当时的苗源完全依赖于天然... 胡杨为我区乡土树种,具有抗旱、抗寒、抗风沙、耐涝、耐盐碱等特点,是沙荒地和盐碱地的主要造林树种。尽管此资源存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人工育苗确为近30年的事。 六十年代初,农二师率先探索胡杨人工造林。当时的苗源完全依赖于天然林中的根蘖苗,但由于天然林资源的匮乏,已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且苗质差,易感染木虱,根系不发达,造林后保存率仅为40—67%,长势纤弱。在形势逼迫下,该师于1960年由周林同志主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育苗 根蘖苗 苗源 乡土树种 盐碱地造林 天然林资源 育苗造林技术 造林成活率 不发达 幼苗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