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作影响员工幸福体验的“双路径模型”探讨——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的视角 被引量:88
1
作者 李爱梅 王笑天 +2 位作者 熊冠星 李斌 凌文辁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24-636,共13页
幸福体验是国内外学者与管理实践者关注的重要问题,文章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和资源保存理论,通过分阶段收集834名在职工作人群样本,构建并检验了"工作影响员工幸福体验的双路径模型"。研究发现:(1)工作要求通过工作-家庭冲... 幸福体验是国内外学者与管理实践者关注的重要问题,文章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和资源保存理论,通过分阶段收集834名在职工作人群样本,构建并检验了"工作影响员工幸福体验的双路径模型"。研究发现:(1)工作要求通过工作-家庭冲突的完全中介作用,负向影响员工幸福体验的资源损耗路径;(2)工作资源通过工作-家庭促进的部分中介作用,正向影响员工幸福体验的资源增益路径;(3)工作资源中的上司支持缓冲工作要求对工作-家庭冲突的正向影响;(4)工作要求和工作资源交互影响员工幸福体验,高要求高资源的工作组合下,员工的幸福体验水平最高。研究从理论上揭示了工作影响员工幸福体验的内在心理机制,提出工作资源作为"利之刃"和工作要求作为"伤之刃"共同影响员工幸福体验的"双刃效应"。这些研究发现对于管理实践如何提升员工幸福体验也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体验 工作要求-资源模型 资源保存理论 双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生五味茶—运用积极心理技术收获幸福体验 被引量:1
2
作者 韦志中 余晓洁 周治琼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4年第9期49-50,共2页
心理学家作的有关幸福的研究中,有一项研究表明,一个人回忆过去发生的事情可以提高幸福感。在中国社会管理中,也运用过"忆苦思甜"来实施对民众的思想教育。以上两种前者是科学,后一种是社会实践,而今我们将两者结合,创作出一... 心理学家作的有关幸福的研究中,有一项研究表明,一个人回忆过去发生的事情可以提高幸福感。在中国社会管理中,也运用过"忆苦思甜"来实施对民众的思想教育。以上两种前者是科学,后一种是社会实践,而今我们将两者结合,创作出一项积极心理技术,以帮助人们获得更好的幸福体验。通过身体味觉的刺激唤醒心理的记忆,通过"人生五味茶"积极心理技术,让每个个体去重新体验和再经验过去的酸甜苦辣咸,并从中收获幸福的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五味茶 积极心理技术 幸福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课堂学习中职校生的幸福体验
3
作者 吴爱华 《当代职业教育》 2018年第3期87-91,共5页
幸福是人类发展和教育实践的共同追求。幸福有五个基本的元素:积极的情绪、投入、意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成就,发展这五个元素能够实现持续的幸福。中职学校教学生态普遍消极,教师和学生幸福指数都不高,课堂教学效果欠佳,学生关键职业... 幸福是人类发展和教育实践的共同追求。幸福有五个基本的元素:积极的情绪、投入、意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成就,发展这五个元素能够实现持续的幸福。中职学校教学生态普遍消极,教师和学生幸福指数都不高,课堂教学效果欠佳,学生关键职业素养难以达成,开展积极职业教育为打破困境提供新思路。积极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获得追求幸福的能力,课堂教学是职业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幸福,对培育学生获取幸福的能力有重要意义。基于以上分析,针对幸福的五个元素,设计一节机械制图公开课,引导学生在积极课堂学习中体验幸福,期望达到培养学生追求幸福的能力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校生 幸福体验 积极课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数字教育幸福体验设计研究
4
作者 张乐凯 施炘婕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78-90,共13页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加速教育从传统面对面模式转向远程教学模式,数字教育迅猛发展。然而大量研究指出由于学生自我掌控不足,数字教育学习完成率、参与度低下。该研究梳理了国内外有关数字教育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应用,基于文献综述和启发式...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加速教育从传统面对面模式转向远程教学模式,数字教育迅猛发展。然而大量研究指出由于学生自我掌控不足,数字教育学习完成率、参与度低下。该研究梳理了国内外有关数字教育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应用,基于文献综述和启发式评估方法,开发了一套数字教育领域的启发式工具集,基于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框架提出18个启发式评估原则,以帮助设计师或研究人员识别并解决数字教育平台中影响用户幸福体验的可用性问题,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工具集的有效性。该研究旨在为数字教育平台提供设计参考,提高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以及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决定理论 数字教育 数字幸福体验 启发式设计原则 启发式工具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技活动,让儿童在幸福体验中滋养德行
5
作者 王金才 《教育视界》 2019年第5期61-63,共3页
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中,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而且,积极开展劳技活动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提... 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中,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而且,积极开展劳技活动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提升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还能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使他们获得幸福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技活动 滋养德行 幸福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体验效用的幸福及其测量 被引量:6
6
作者 刘腾飞 徐富明 +2 位作者 孙彦 张军伟 蒋多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87-1095,共9页
体验幸福是指基于体验效用的时刻评价方式获得的多重情感体验的整合结果。体验幸福的概念主要源于Kahneman等人对体验效应的重新发现与诠释。基于时刻评价的体验效用以及时刻效用的测量假设是测量体验幸福的理论依据。体验幸福的测量方... 体验幸福是指基于体验效用的时刻评价方式获得的多重情感体验的整合结果。体验幸福的概念主要源于Kahneman等人对体验效应的重新发现与诠释。基于时刻评价的体验效用以及时刻效用的测量假设是测量体验幸福的理论依据。体验幸福的测量方法主要有体验取样法与日重现法。基于这两种方法的国民幸福账户与国民时间账户更加直接地分析了人们如何在各种日常活动中分配时间和进行情感体验。同时,体验幸福的概念及其测量为公共政策的评价与制定提供了更加真实具体的、可供参考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幸福 体验效用 日重现法 公共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焦点化提升体验幸福的积极意义及心理机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爱梅 李欣 +2 位作者 熊冠星 孙海龙 谭磊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802-1810,共9页
去焦点化是指通过操纵个体对焦点以外的非焦点事件或因素的关注,从而减少焦点事件对个体认知判断和情绪影响的一种策略。如何利用去焦点化减少聚焦错觉对体验幸福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提升体验幸福,是积极心理学关注的热点。研究发现,可以... 去焦点化是指通过操纵个体对焦点以外的非焦点事件或因素的关注,从而减少焦点事件对个体认知判断和情绪影响的一种策略。如何利用去焦点化减少聚焦错觉对体验幸福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提升体验幸福,是积极心理学关注的热点。研究发现,可以通过去焦点化策略,减少个体对不同类型消极情绪的聚焦错觉,以达到提升体验幸福的目的。其心理机制可从注意分散假设和情感加工理论进行解释。未来研究可进一步关注:(1)一般去焦点化与自我相关去焦点化的比较与探讨;(2)去焦点化对后续体验幸福的影响;(3)重新聚焦对个体体验幸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焦点化 消极情绪 体验幸福 注意分散假设 情感加工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喜福会》中主观幸福感体验的跨文化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杨焯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9-80,共2页
电影《喜福会》讲述了四位华人移民妇女和她们在美国长大的儿女各自之间的故事。影片中的母女两代人代表了两个社会和两种文化的冲突,她们的主观幸福感体验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西文化差异。本文拟从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运用心理学中... 电影《喜福会》讲述了四位华人移民妇女和她们在美国长大的儿女各自之间的故事。影片中的母女两代人代表了两个社会和两种文化的冲突,她们的主观幸福感体验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西文化差异。本文拟从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运用心理学中关于主观幸福感体验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喜福会》中主人公主观幸福感体验折射出的文化差异进行逐一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福会 主观幸福体验 跨文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灵成长:指向幸福的教育追求 被引量:1
9
作者 徐新颖 《江苏教育》 2020年第71期37-38,共2页
教育是奠基未来的事业,教师在工作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在,更要关注学生的未来。教师要为每个学生谋“好前程”,做学生心灵成长的引领者,幸福成长的护航者,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使之不断攀登精神高地,享受幸福人生。
关键词 班级管理 幸福体验 心灵成长 价值引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整合视角的幸福感内涵研析与重构 被引量:42
10
作者 彭怡 陈红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52-1061,共10页
幸福感是一个关注个体最佳心理功能和体验的概念,国内外对幸福感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取向——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和心理幸福感(psychological well-being,PWB),SWB关注个体享乐,PWB关注个体潜能实现。在对现有文献研... 幸福感是一个关注个体最佳心理功能和体验的概念,国内外对幸福感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取向——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和心理幸福感(psychological well-being,PWB),SWB关注个体享乐,PWB关注个体潜能实现。在对现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SWB和PWB的特点及其间的区别与联系,并在一个系统的视角下,从主体行为感知角度对幸福感进行整合,提出了个体幸福感整合模型,呈现了基于主体同一性的幸福感整合路径及特点。在此基础上,重新界定了幸福感的概念,从时间维度分析了个体幸福感的整体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幸福感(SWB) 心理幸福感(PWB) 体验幸福 积淀型幸福 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幸福感研究综述 被引量:40
11
作者 王燕 李悦 金一波 《心理研究》 2010年第2期14-19,共6页
幸福感的研究存在两种研究取向——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本文综述了两种研究取向的界定、测量和不足,梳理了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关系的研究,并指出幸福感研究的两种取向正在呈现相互整合的趋势,最后探讨当前幸福感研究中存在的... 幸福感的研究存在两种研究取向——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本文综述了两种研究取向的界定、测量和不足,梳理了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关系的研究,并指出幸福感研究的两种取向正在呈现相互整合的趋势,最后探讨当前幸福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幸福 心理幸福 概念整合 体验论主观幸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醒幸福
12
作者 马丽娜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第5期36-38,共3页
【活动理念】提起高中生活,很多学生的描述就是累,压抑、枯燥、紧张、焦虑。确实,在高中阶段,由于知识量的增大,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综合性的增强,学生的学习压力感增强,高中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以及生理和某些心理发展同道德... 【活动理念】提起高中生活,很多学生的描述就是累,压抑、枯燥、紧张、焦虑。确实,在高中阶段,由于知识量的增大,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综合性的增强,学生的学习压力感增强,高中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以及生理和某些心理发展同道德或者其他社会意识发展之间的不平衡,造成了高中生种种心理的矛盾和冲突,负性情绪体验多于正性情绪体验。鉴于此,本节课以“提醒幸福”为主题,旨在通过对幸福含义的重新阐释,以及每个人对幸福的体验分享和同伴之间对幸福瞬间的捕捉,使学生认识到,其实幸福就在我们身边,伴随着我们成长,只要我们用心体会,就能嗅到幸福的味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压力 消极情绪 幸福体验 高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
13
作者 邓云华 侯志中 《四川教育》 2023年第25期16-18,共3页
职业幸福感是个体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的幸福体验,这种幸福体验既来自同事领导对其职业能力的认可、服务对象对其职业成效的肯定和社会对其职业行为的评价,更来自从业者个体的自我社会认知以及自我的职业期待与职业业绩之间的契合。职业幸... 职业幸福感是个体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的幸福体验,这种幸福体验既来自同事领导对其职业能力的认可、服务对象对其职业成效的肯定和社会对其职业行为的评价,更来自从业者个体的自我社会认知以及自我的职业期待与职业业绩之间的契合。职业幸福感直接影响个体的生活幸福指数,也间接影响个体的未来职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幸福 提升策略 幸福体验 未来职业发展 职业期待 间接影响 从业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交大附中分校执行校长程学军:以生为本,办一所幸福的学校
14
作者 周彩丽 彭瑞敏 《教育家》 2021年第10期56-58,共3页
"幸福",这是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分校执行校长程学军在访谈中提到频率最高的词。学校以"建一所幸福学校"为愿景,以"学生在成长中体验快乐,教师在成功中体验幸福"为办学理念,打造了德、心、智、美"... "幸福",这是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分校执行校长程学军在访谈中提到频率最高的词。学校以"建一所幸福学校"为愿景,以"学生在成长中体验快乐,教师在成功中体验幸福"为办学理念,打造了德、心、智、美"幸福课程"体系;学校以"幸福币"激励学生;学校获评"京城幸福感领军中学"……在教育内卷化严重、家庭普遍焦虑的时代,如何给学生幸福感?程学军给出他的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生为本 体验快乐 一所 办学理念 大学附属中学 体验幸福 学生幸福 幸福学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活动对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影响:链式中介模型及性别差异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启菲 焦陆英 张国礼 《心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4期375-382,共8页
使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3)、主观锻炼体验量表(SEES)、身体自我描述问卷(PSDQ)和青少年社会适应状况评估问卷(ASAAS)对453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探讨体育活动对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男生在体育活动量和锻炼体验幸... 使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3)、主观锻炼体验量表(SEES)、身体自我描述问卷(PSDQ)和青少年社会适应状况评估问卷(ASAAS)对453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探讨体育活动对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男生在体育活动量和锻炼体验幸福感上得分显著高于女生;高体育活动水平的青少年在主观锻炼体验幸福感、身体自尊和社会适应上得分均显著高于低体育活动水平青少年;锻炼体验幸福感和身体自尊在体育活动与青少年社会适应中起链式中介作用;体育活动→身体自尊→社会适应路径在女生群体中显著,在男生群体中不显著。本研究揭示了体育活动对青少年社会适应的作用机制,对体教融合、体育课教学设计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活动 社会适应 锻炼体验幸福 身体自尊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定价”:概念、后果与心理机制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爱梅 荣恺兮 +2 位作者 高结怡 谭飞 彭元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679-1687,共9页
时间定价(Putting a price on time)是指从金钱的角度衡量和评估时间,给时间赋予经济价值。研究表明:"时间定价"与过度工作、低志愿活动和低幸福体验等三个方面相关。时间定价对个体影响的心理机制可以从认知和情绪视角进行... 时间定价(Putting a price on time)是指从金钱的角度衡量和评估时间,给时间赋予经济价值。研究表明:"时间定价"与过度工作、低志愿活动和低幸福体验等三个方面相关。时间定价对个体影响的心理机制可以从认知和情绪视角进行分析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有:(1)时间定价影响幸福体验的"双刃效应";(2)时间定价对组织管理的启示;(3)时间定价的神经生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定价 过度工作 幸福体验 时间压力 双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生艺术化:朱光潜的人本美学及其伦理向度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泽鸿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8-103,共6页
艺术(审美活动)与人生(生命活动)之关系是中国现代美学的重要论题,以朱光潜为代表的现代美学家曾以"人生艺术化"等学说及其相关论点予以观照和阐发,从而开辟了中国现代美学的人生论传统。"人生艺术化"是朱光潜综合... 艺术(审美活动)与人生(生命活动)之关系是中国现代美学的重要论题,以朱光潜为代表的现代美学家曾以"人生艺术化"等学说及其相关论点予以观照和阐发,从而开辟了中国现代美学的人生论传统。"人生艺术化"是朱光潜综合中西文化和审美思维后的再创造,并成为其人生哲学的逻辑起点。通过这一命题,朱光潜宣扬了人性的高贵,肯定审美经验的共同人性基础,追求内在超越的人生境界。其"人生艺术化"理论即是以知-情-意的人生统一体为出发点,最终指向真-善-美的价值同构(幸福)。因此,向康德式的实践理性(道德理性)与共同人性的无限逼近,是朱光潜人本美学的最高旨趣和先验之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光潜 人生艺术化 真善美价值同构 幸福体验 道德理性先验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心中的管子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振涛 《乐器》 2002年第4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乐器 农民 劳动者 乐师 键盘乐器 钢琴 建筑物 音乐厅 刘万福 幸福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职业情感及提升路径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海燕 《昌吉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40-44,共5页
职业情感是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下同)教育教学实效性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是关系思政课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思政课教学信念的维持、强化以及教学愉悦感的获得等都与教师的职业情感密切相关。按照思政课教学活动的发生发展... 职业情感是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下同)教育教学实效性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是关系思政课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思政课教学信念的维持、强化以及教学愉悦感的获得等都与教师的职业情感密切相关。按照思政课教学活动的发生发展过程,思政课教师的职业情感可以分为职业信念、教学期待以及幸福体验三个维度。其中,职业信念是思政课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情感基石,教学期待是思政课教师保持教学状态的动力维持,幸福体验则是思政课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价值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教师 职业情感 教学信念 教育期待 幸福体验 提升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职业信仰现状研究——以Y省2012年度“国培计划”教师为例
20
作者 高娟 杨超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51-52,共2页
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从薪酬待遇、激励机制、参与科研意愿以及幸福感体验四方面调查义务教育教师职业信仰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尽管教师能够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内心却对教师职业并不持积极态度,甚至不再尊重和热爱。义务教育教师队... 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从薪酬待遇、激励机制、参与科研意愿以及幸福感体验四方面调查义务教育教师职业信仰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尽管教师能够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内心却对教师职业并不持积极态度,甚至不再尊重和热爱。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显现职业信仰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 国培计划 教师职业信仰 薪酬待遇 激励机制 参与科研意愿 幸福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