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IS空间数据格式并行转换的调度算法 被引量:3
1
作者 易法令 严圣华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3期47-49,共3页
分析了GIS两种常见的空间数据格式(GRID、TIN)并行转换的可行性,并给出了两种基于Cluster结构的并行转换的任务调度算法。其中确定模式的调度算法实现比较简单,但在任务的执行有严格的次序;非确定模式的调度算法可以根据任务具体的执行... 分析了GIS两种常见的空间数据格式(GRID、TIN)并行转换的可行性,并给出了两种基于Cluster结构的并行转换的任务调度算法。其中确定模式的调度算法实现比较简单,但在任务的执行有严格的次序;非确定模式的调度算法可以根据任务具体的执行时间确定任务执行的次序。实验表明:在任务分配不均衡时,非确定模式的调度算法效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转换 任务调度算法 任务分配 次序 GIS T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序程序的并行转换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义和 董文平 王振宇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0期204-207,共4页
在分布式系统环境下,如何将在单机上运行的顺序程序转换成可在多机上并行执行的并行程序,是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程序相关图(PDG)的顺序程序的并行转换系统。该系统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对相关图实施优化,系统地削弱了语... 在分布式系统环境下,如何将在单机上运行的顺序程序转换成可在多机上并行执行的并行程序,是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程序相关图(PDG)的顺序程序的并行转换系统。该系统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对相关图实施优化,系统地削弱了语句间的数据相关性,提高了程序的并行性;并在优化的基础上对相关图进行分割,最终生成并行程序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序程序 并行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MIMD系统顺序并行转换的正确性
3
作者 刘键 谢卫 鄢勇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2-16,共5页
本文先根据Keller并行程序模式介绍程序等价性概念,然后重点阐述HZPARA系统中顺序程序并行转换规则及其不变性质,最后,给出顺序程序与其并行转换后的并行程序的等价性定理。
关键词 顺序程序 并行转换 正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步解码式空间矢量数据并行转换算法 被引量:5
4
作者 孙乐乐 金宝轩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768-1776,1804,共10页
传统单机转换工具与基于范围分区方案的并行转换算法存在扩展性差、数据倾斜的问题,为此提出两步解码式空间矢量数据(SVD)并行转换算法.通过归纳地理空间数据库(GDB)中空间矢量数据的存储编码模式,构建优化后的几何解码函数作为基础工具... 传统单机转换工具与基于范围分区方案的并行转换算法存在扩展性差、数据倾斜的问题,为此提出两步解码式空间矢量数据(SVD)并行转换算法.通过归纳地理空间数据库(GDB)中空间矢量数据的存储编码模式,构建优化后的几何解码函数作为基础工具.初次解码:仅解析空间元数据,根据几何复杂度平衡解析任务,提高解析与数据量的均衡度;二次解码:借助几何并行解析机制提取、解析压缩几何字节,提高转换效率.该算法基于Spark实现,将其与ArcGIS单机转换工具、基于范围分区方案的并行查询转换算法进行对比可知,所提算法具有显著的效率、性能扩展优势,转换效率提升了2.5~117倍,大幅降低了几何复杂度不均导致的数据倾斜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矢量数据(SVD) 数据并行转换 数据倾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并行ADC性能扩展的一种比特滑动流水模数转换方法研究
5
作者 潘志铭 王百鸣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9-32,共4页
根据现代通信对模数转换的高速、高分辨率性能要求,在对现有的并行式模数转换电路研究和改进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比特滑动流水并行式模数转换方法,从而简化了电路结构、节省了器件、降低了功耗,更有利于集成化。时域仿真实验结果表明,... 根据现代通信对模数转换的高速、高分辨率性能要求,在对现有的并行式模数转换电路研究和改进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比特滑动流水并行式模数转换方法,从而简化了电路结构、节省了器件、降低了功耗,更有利于集成化。时域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运用该方法实现的ADC,其采样频率达到10M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数转换方法 并行转换 比特滑动 ADC 分段量化 电路设计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量转换的并行优化算法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利国 韩丛英 孙莉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34-35,共2页
针对大规模边界约束优化问题,现有并行变量转换(PVT)算法不适于直接求解。基于此,采用内点法和逐步下降的思想,提出一个并行求解边界约束最优化问题的可行算法。在下降方向满足梯度相关、步长满足Goldstein规则的条件下,证明该算法的收... 针对大规模边界约束优化问题,现有并行变量转换(PVT)算法不适于直接求解。基于此,采用内点法和逐步下降的思想,提出一个并行求解边界约束最优化问题的可行算法。在下降方向满足梯度相关、步长满足Goldstein规则的条件下,证明该算法的收敛性。当约束失效时,该算法退化为求解无约束的PVT算法,从而成为原有算法向约束优化问题的一个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变量转换 边界约束 并行算法 优化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控阈技术的并行式A/D转换器设计 被引量:1
7
作者 吴训威 杭国强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50-256,共7页
该文将数字电路设计中空间-时间等效思想及阈值控制技术两者引入A/D转换器的设计,所设计出的A/D转换器在保证较高速度的同时具有相对简单的电路结构。
关键词 并行式A/D转换 设计 数字电路设计 控阈技术 空间-时间等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替并行模数转换器系统通道的失配误差
8
作者 洪亮 张俊杰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5-129,共5页
研究交替并行模数转换器(TIADC)系统的带宽失配误差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出结合4种通道失配误差和量化误差的信纳比(SINAD)的数学表达式。这些公式能够为消除TIADC通道失配误差提供理论依据。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公式的有效性。
关键词 交替并行模数转换 带宽失配误差 信纳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高速并行A/D转换的激光Z扫描的高频窄脉冲信号幅值测量系统的设计
9
作者 王海燕 邹丽新 马励行 《现代电子技术》 2009年第3期105-107,110,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Z扫描的高频窄先脉冲信号幅值测量的电路设计,采用MAX964进行高速并行A/D转换.并以AT89C52单片机作为处理器,通过RS232C串行口通讯,实现对高频窄脉冲激光信号幅值测量数据实时采集。给出实验采集的多组数据,通... 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Z扫描的高频窄先脉冲信号幅值测量的电路设计,采用MAX964进行高速并行A/D转换.并以AT89C52单片机作为处理器,通过RS232C串行口通讯,实现对高频窄脉冲激光信号幅值测量数据实时采集。给出实验采集的多组数据,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说明该设计可准确测量宽度约4~5ns高频窄激光脉冲信号的幅度,测量误差约为:±3%~±5%,由此使Z扫描实验系统大大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窄脉冲 高速并行A/D转换 Z扫描 微处理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数转换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玉永 曾云 +1 位作者 金湘亮 晏敏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7-10,共4页
简要介绍了当前模数转换主流技术的原理、结构、工作方式以及特点,并指出了各自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对各种模数转换技术的分析,展示了模数转换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模数转换技术 发展趋势 ADC 积分型转换 折叠差值转换 并行转换 远次逼近型转换 流水线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状态自动机的并行确定化及过程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孙玉强 刘三阳 +1 位作者 王明斐 邹凌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93-294,F0003,共3页
本文通过对并行环境下非确定有限自动机和确定有限自动机的等价性和转换进行研究,详细分析了非确定有限自动机到确定有限自动机的并行转换方法及算法,并以实例给出了其间并行转化的过程。
关键词 并行转换 非确定有限自动机 确定有限自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PGA和千兆以太网传输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
12
作者 邓海涛 伍春 陈习龙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56,共5页
为保证开展多点数据采集试验时,数据的采集和传输能够高速稳定进行,设计了一种基于FPGA+PHY硬件平台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以XC7K325T为主控芯片,将多路传感器或信号源输出的电压信号经过增益调整和滤波输入到LTC2358模数转换器进行并... 为保证开展多点数据采集试验时,数据的采集和传输能够高速稳定进行,设计了一种基于FPGA+PHY硬件平台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以XC7K325T为主控芯片,将多路传感器或信号源输出的电压信号经过增益调整和滤波输入到LTC2358模数转换器进行并行转换,将转换后的数据缓存至FIFO中,经过数据组帧处理后存储到eMMC中,通过千兆以太网技术利用PHY芯片将数据传输至上位机。通过Wireshark抓包与采集模拟小信号,试验表明:系统数据传输速度达到954 Mbit/s, 70 m通信距离时丢包率为0.07%,且满足-20~20 mV范围的小信号最值误差低于±0.1 mV和均值误差低于±0.01 mV的指标,验证了设计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通道 数据采集 千兆以太网 FPGA PHY 并行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并行优化算法的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利国 孙莉 贺国平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2期106-108,共3页
对整体的并行优化算法,如:并行变量分块算法(PVD)、并行梯度分块算法(PGD)、并行变量转换算法(PVT)等进行了分析。这些算法将原最优化问题分解为一系列规模较小的且相互独立的子问题,从而用多台处理机同时对这些子问题求解,减少了工作... 对整体的并行优化算法,如:并行变量分块算法(PVD)、并行梯度分块算法(PGD)、并行变量转换算法(PVT)等进行了分析。这些算法将原最优化问题分解为一系列规模较小的且相互独立的子问题,从而用多台处理机同时对这些子问题求解,减少了工作量、缩短了计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梯度分块 并行变量分块 并行变量转换 无约束最优化 并行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0.13μm SiGe BiCMOS工艺的10 GS/s、3 bit模数转换器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翼 沈宇 +3 位作者 李晓鹏 杨磊 刘中华 郭宇锋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6-33,共8页
基于0.13μm SiGe BiCMOS工艺,文中设计了超高速全并行模数转换器,其时钟采样率为10 GS/s、精度为3 bit。该模数转换器采用全差分的电路结构,其中跟踪保持放大器采用电容增强技术获得大带宽。设计中采用差分编码技术降低编码电路的误码... 基于0.13μm SiGe BiCMOS工艺,文中设计了超高速全并行模数转换器,其时钟采样率为10 GS/s、精度为3 bit。该模数转换器采用全差分的电路结构,其中跟踪保持放大器采用电容增强技术获得大带宽。设计中采用差分编码技术降低编码电路的误码率,提高工作速度。电路仿真结果表明,当时钟采样率为10 GS/s时,ADC电路的微分非线性和积分非线性均小于0.2 LSB。该ADC电路在输入信号频率低于10 MHz时的有效位数大于2.8位,在输入信号频率为1 GHz时的有效位数大于2.5位。在-5 V和-3.3 V供电电压下,电路的总功耗为1.6 W,芯片面积为1.0 mm×1.2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模数转换 SIGE BICMOS工艺 差分编码电路 超高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bit 100MS/s混合型模数转换器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章 余文成 解光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0-85,116,共7页
为了提高模数转换器的性能,将全并行模数转换器和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相结合,设计了一种混合型模数转换器.为了进一步降低混合型模数转换器的功耗,提出了一种高位电容跳过与复用的开关策略.理论分析表明,相对于合并电容开关策略,提出... 为了提高模数转换器的性能,将全并行模数转换器和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相结合,设计了一种混合型模数转换器.为了进一步降低混合型模数转换器的功耗,提出了一种高位电容跳过与复用的开关策略.理论分析表明,相对于合并电容开关策略,提出的开关策略使电容阵列所需的电容总数减少了一半,电平切换功耗降低了81.22%.最后,基于中芯国际0.18μm工艺,对混合型模数转换器进行仿真.当采样频率为100MS/s、输入频率为48.144 531 25MHz的正弦波信号时,输出信号的无杂散波动态范围为75.879dB,有效位数为9.902bit,功耗为2.41mW,品质因数为25.19fJ/conversion-step.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混合型模数转换器利用提出的开关策略能在功耗、速率和面积上实现很好的折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模数转换 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 开关切换策略 高位电容跳过与复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速双光路并行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
16
作者 何晓青 王伟 王俊强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1999年第11期1049-1052,共4页
本文提出了用时分复用方法实现双光路并行信号的模数转换方案,讨论了保证精度和并行性的条件,如A/D转换器精度、信号的频率和孔径误差等,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一种高速双光路并行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及其应用... 本文提出了用时分复用方法实现双光路并行信号的模数转换方案,讨论了保证精度和并行性的条件,如A/D转换器精度、信号的频率和孔径误差等,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一种高速双光路并行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及其应用. 在此系统中,用PLD设计的状态机是实时读取数据的关键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光路 并行模数转换 状态机 数据采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时延积分CMOS图像传感器的10 bit全差分双斜坡模数转换器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鹤玖 余宁梅 +1 位作者 吕楠 刘尕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66-1471,共6页
为了满足时间延时积分(TDI)CMOS图像传感器转换全差分信号的需要,同时符合列并行电路列宽的限制,该文提出并实现了一种10 bit全差分双斜坡模数转换器(ADC)。在列并行单斜坡ADC的基础上,采用2个电容的上极板对差分输入进行采样,电容下极... 为了满足时间延时积分(TDI)CMOS图像传感器转换全差分信号的需要,同时符合列并行电路列宽的限制,该文提出并实现了一种10 bit全差分双斜坡模数转换器(ADC)。在列并行单斜坡ADC的基础上,采用2个电容的上极板对差分输入进行采样,电容下极板接2个斜坡输出完成量化。基于电流舵结构的斜坡发生器同时产生上升和下降斜坡,2个斜坡的台阶电压大小相等。该电路使用SMIC 0.18μm CMOS工艺设计实现,ADC以19.49 k S/s的采样频率对1.32 kHz的输入进行采样,仿真得到无杂散动态范围和有效位数分别为87.92 dB和9.84 bit。测试显示该ADC的微分非线性误差和积分非线性误差分别为–0.7/+0.6 LSB和–2.6/+2.1 LS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模数转换 全差分输入 电流舵斜坡发生器 比较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ZPARA系统上的任务分配与调度
18
作者 李胜利 陈性元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5-30,共6页
本文介绍了几种常用的任务分配的模型,详细地论述了基于启发式的任务调度的方法,并给出了在顺序程序并行转换系统中实现的算法。
关键词 顺序程序 并行转换 任务分配 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MOS图像传感器应用的斜坡发生器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生才 龚川 +1 位作者 姚素英 徐江涛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48-1151,共4页
基于CMOS图像传感器应用,针对列并行的单斜模数转换器设计了一种内在精度高、分辨率可调的斜坡发生器IP核.在建立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参考电压实现分辨率在8bits与10bits之间可调.在3.3V电源电压、10MHz采样时钟下,平均功耗为2.28... 基于CMOS图像传感器应用,针对列并行的单斜模数转换器设计了一种内在精度高、分辨率可调的斜坡发生器IP核.在建立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参考电压实现分辨率在8bits与10bits之间可调.在3.3V电源电压、10MHz采样时钟下,平均功耗为2.288mw;8位分辨率时最大微分非线性和积分非线性分别为0.12LSB和0.32LSB;10位分辨率时微分非线性<0.38LSB,积分非线性<0.54LSB,满足百万像素阵列数据处理要求.整体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采用Chartered 0.35 μm CMOS工艺实现,斜坡发生器所占有效面积仅为150×112μ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OS图像传感器 斜坡发生器 内在精度 可调分辨率 并行单斜模数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渐变传输线的TIADC低失配宽带前端功率分配器设计 被引量:1
20
作者 霍然 邹月娴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02-708,共7页
并行交替模拟数字转换器(Time-interleaved analog-to-digital convertor,TIADC)是实现高速高精度模拟数字转换的有效方法。TIADC中各通道电气特性的不一致引入了通道间失配,这大大降低了TIADC系统的性能。宽带低失配TIADC前端模块的设... 并行交替模拟数字转换器(Time-interleaved analog-to-digital convertor,TIADC)是实现高速高精度模拟数字转换的有效方法。TIADC中各通道电气特性的不一致引入了通道间失配,这大大降低了TIADC系统的性能。宽带低失配TIADC前端模块的设计和实现是降低TIADC系统通道失配的关键。本文针对超高速高精度TIADC系统,提出了基于K渐变传输线的宽带低失配功率分配器架构,并针对8通道12 bit 4 Gsps的TIADC系统进行设计、仿真和实现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本设计具有通道易扩展、宽带和低失配的优良特性,为高速高精度TIADC系统的低失配宽带前端功率分配器设计提供了可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渐变 并行交替模拟数学转换 前端模块 功率分配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