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大规模数据处理中并行计算技术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杨多海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17期181-184,共4页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超大规模数据处理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该文主要探讨并行计算技术在超大规模数据处理中的应用,首先详细阐述并行计算和超大规模数据处理的基本理论与概念,特别是并行计算的编程模型与工具,最后通过...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超大规模数据处理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该文主要探讨并行计算技术在超大规模数据处理中的应用,首先详细阐述并行计算和超大规模数据处理的基本理论与概念,特别是并行计算的编程模型与工具,最后通过分析并行计算在搜索引擎、气象预报和金融分析等中的实际案例,阐述并行计算技术在超大规模数据处理中的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计算技术 超大规模数据处理 编程模型与工具 实际案例 具体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前深度偏移中的旅行时并行计算技术 被引量:2
2
作者 林明玉 匡斌 《断块油气田》 CAS 2003年第4期12-14,共3页
旅行时计算技术是基于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的核心内容 ,射线跟踪的数值计算精度和效率直接影响着介质成像质量和实用化。基于三维射线跟踪的微变网络方法和波前重建思路 ,提出一种适用于三维复杂介质地震波走时的快速算法。但它所... 旅行时计算技术是基于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的核心内容 ,射线跟踪的数值计算精度和效率直接影响着介质成像质量和实用化。基于三维射线跟踪的微变网络方法和波前重建思路 ,提出一种适用于三维复杂介质地震波走时的快速算法。但它所需计算量巨大。采用并行计算技术 ,设计出基于“任务缓冲池”的动态负载平衡策略 ,在现有的分布式计算机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深度偏移 旅行时并行计算技术 三维射线跟踪 动态负载平衡 偏移孔径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并行计算技术的雷达电磁环境仿真平台设计
3
作者 刘肖静 王博 邹广超 《雷达与对抗》 2020年第3期61-64,共4页
在研究了提高计算性能的并行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电磁环境的组成特征,构建了基于并行计算技术的雷达电磁环境仿真平台。经过测试验证,该平台能够模拟真实电磁环境中的雷达信号,实时生成到达雷达侦察设备天线口面的密集脉冲流数据,在20万脉... 在研究了提高计算性能的并行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电磁环境的组成特征,构建了基于并行计算技术的雷达电磁环境仿真平台。经过测试验证,该平台能够模拟真实电磁环境中的雷达信号,实时生成到达雷达侦察设备天线口面的密集脉冲流数据,在20万脉冲/s的密度下平台的运行速度比采用串行设计时提高了3倍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电磁环境 并行计算技术 雷达侦察设备 脉冲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楼宇智能监控系统中云计算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刘石忠 《中国新通信》 2013年第3期41-42,共2页
“云计算”由Google公司CEOEricSmith首先提出,其运算性能极强,采用抽象化技术,集群的服务器可对大量的数据信息进行同步处理,管理成本低,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本文将对云计算进行简单的介绍,从功能完善与节约人力成本出发,将云... “云计算”由Google公司CEOEricSmith首先提出,其运算性能极强,采用抽象化技术,集群的服务器可对大量的数据信息进行同步处理,管理成本低,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本文将对云计算进行简单的介绍,从功能完善与节约人力成本出发,将云计算技术应用于楼宇智能监控系统中。一、云计算云计算是一种以互联网为平台,可进行动态的、虚拟化的、可伸缩的资源计算服务模式。云计算服务与IT技术和互联网息息相关。其象征着计算能力也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流通商品。云计算融合了多种先进技术:a.分布式技术;b.并行计算技术;c.网络存储技术;d.负载的均衡化技术;e.虚拟化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计算技术 智能监控系统 应用 Google公司 虚拟化技术 网络存储技术 分布式技术 同步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飞机机翼气动设计技术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斌 张卫民 +1 位作者 杜绵银 郭少杰 《航空制造技术》 2010年第24期54-57,共4页
就目前情况而言,CFD技术在大飞机设计中的大规模应用(包括大网格量级的计算和大批量的状态计算),都需要借助并行计算技术,如何在计算量增加的同时,提高并行计算效率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 CFD技术 气动设计 飞机机翼 并行计算技术 飞机设计 计算效率 大批量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路基状态检测中探地雷达数据并行处理 被引量:12
6
作者 梁胤程 杜翠 +2 位作者 刘杰 杨超宇 杨峰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18,共8页
为快速处理探地雷达检测铁路路基状态所产生的大量检测数据,缩短检测报告的生成周期,采用并行计算技术设计并构建适用于探地雷达数据解析的并行处理平台,利用计算机集群处理解析探地雷达数据;基于服务器计算能力的动态探地雷达数据任务... 为快速处理探地雷达检测铁路路基状态所产生的大量检测数据,缩短检测报告的生成周期,采用并行计算技术设计并构建适用于探地雷达数据解析的并行处理平台,利用计算机集群处理解析探地雷达数据;基于服务器计算能力的动态探地雷达数据任务负载均衡算法,对用户提交的探地雷达数据解析任务统一调度分发。采用实际的铁路路基状态检测雷达数据对构建的并行处理平台进行实验,分析雷达数据并行处理的准确性、时间消耗、并行化加速比和系统可扩展性等指标。结果表明:在8个节点的集群并行处理平台上进行探地雷达数据的处理效率比用单机版软件提高553%,处理时间比基于Hadoop的探地雷达数据并行处理方法缩短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路基 状态检测 探地雷达 数据处理 负载均衡 并行计算技术 计算机集群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客机气动噪声预测 被引量:18
7
作者 张卫民 郝璇 +1 位作者 陈大斌 周家检 《航空制造技术》 2010年第14期66-69,共4页
气动声学是研究流体自身以及流体与固体边界相互作用时发声机理的一门学科,它成功地运用了古典声学尤其是运动介质声学相似的物理概念、基本方法和处理问题的技巧。而计算气动声学正是适应气动声学的发展要求,在计算机水平和并行计算技... 气动声学是研究流体自身以及流体与固体边界相互作用时发声机理的一门学科,它成功地运用了古典声学尤其是运动介质声学相似的物理概念、基本方法和处理问题的技巧。而计算气动声学正是适应气动声学的发展要求,在计算机水平和并行计算技术日益成熟的情况下出现并发展起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气动声学 噪声预测 大型客机 并行计算技术 发声机理 相互作用 物理概念 运动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装箱船大厚板焊接接头面外变形控制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王江超 史雄华 +1 位作者 周宏 刘建峰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562-1568,共7页
集装箱船舷侧的抗扭箱结构,多采用60~85mm级别的高强钢大厚板进行焊接建造;复杂的多层多道焊过程,使得焊接力学响应极为复杂,且焊接面外变形不易预测,直接影响建造精度和造船周期。针对其精度建造问题,本文预测并控制了对接焊接头的面... 集装箱船舷侧的抗扭箱结构,多采用60~85mm级别的高强钢大厚板进行焊接建造;复杂的多层多道焊过程,使得焊接力学响应极为复杂,且焊接面外变形不易预测,直接影响建造精度和造船周期。针对其精度建造问题,本文预测并控制了对接焊接头的面外变形。通过采用基于并行计算技术的热-弹-塑性有限分析,考虑多层多道焊中的重熔现象,高效且精确地预测了传统焊接工艺下变厚度对接接头的面外变形。同时,使用对称顺序焊接、反变形加载,特别是优化坡口等方法,有效地控制了焊接面外变形。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提高了温度场及焊接变形的计算效率;在一次翻身的情况下,实现了大厚板高效且精准地焊接建造,提高了焊接建造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变形 大厚板多层多道焊 高效有限元分析 并行计算技术 对称顺序焊接 反变形施加 焊接坡口优化 抗扭箱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高效高精度水动力模型的多组分污染物输移及衰减反应模型 被引量:8
9
作者 栾广学 侯精明 +4 位作者 杨露 李丙尧 郭敏鹏 杜颖恩 马鑫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1-137,161,共8页
为更好地模拟水污染事件中多组分污染物输移及衰减反应过程,全面耦合了基于图形处理器(GPU)加速技术的二维水动力模型与多组分污染物输移及衰减反应模型,通过改进模型源代码并在污染物输移控制方程中嵌入衰减项与反应项,建立了一个可应... 为更好地模拟水污染事件中多组分污染物输移及衰减反应过程,全面耦合了基于图形处理器(GPU)加速技术的二维水动力模型与多组分污染物输移及衰减反应模型,通过改进模型源代码并在污染物输移控制方程中嵌入衰减项与反应项,建立了一个可应用于大区域复杂地形河道洪水演进全过程及多组分污染物输移和衰减反应的高性能耦合模型,同时引入GPU技术提升计算效率。将耦合模型应用于理想地形静水和两个复杂地形河道入流与溃坝算例的水质模拟,结果表明:多组分污染物输移及衰减反应过程在理想算例中的数值解与解析解基本吻合,在入流与溃坝算例中的模拟结果符合实际物理过程,模型运行速度快且计算效率高,可高效地模拟各类突发水污染事件并进行预警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组分污染物 衰减反应 输移过程 GPU并行计算技术 二维水动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电信重视“IT支撑云”建设 多省迈出实质性步伐
10
作者 郑文武 《通信世界》 2011年第7期41-41,共1页
中国电信"IT支撑云"未来架构将是依托实力比较强大的省公司建立多个区域的云计算中心,然后,集团公司再建立统一的云计算管理中心。
关键词 中国电信 虚拟化技术 并行计算技术 IT 实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面图片说明
11
作者 吴云华(文/图) 张泽中(文/图) +1 位作者 华冰(文/图) 陈志明(文/图)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6-26,共1页
封面图片来自论文“应用卷积神经网络的遥感图像云层自主检测”,是云层覆盖区域测试效果对比图.为达到云层检测识别需要首先,首先,根据遥感图像的特性建立卷积神经网络.然后,使用大量人工标识的遥感图像完成云层检测网络训练,使其达到... 封面图片来自论文“应用卷积神经网络的遥感图像云层自主检测”,是云层覆盖区域测试效果对比图.为达到云层检测识别需要首先,首先,根据遥感图像的特性建立卷积神经网络.然后,使用大量人工标识的遥感图像完成云层检测网络训练,使其达到预期检测精度.最后,在卫星在轨运行阶段,将所拍摄的遥感图像根据尺寸划分为若干个子图,并通过训练完成的卷积神经网络对子图是否被云层覆盖进行分类预测,综合所有子图的预测结果给出整幅遥感图像的云层覆盖占比.结果表明:以Landsat卫星遥感图像为测试对象,该方法可以实现有云层覆盖检测正确率为95.3%,无云层覆盖检测精度为97.8%,误判率为2.58%,漏判率为0.90%,综合精度为97.9%;由于使用了卷积神经网络和并行计算技术,该方法基本满足实时性需求,提高了算法的自主性与鲁棒性,为基于遥感图像的在轨实时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遥感图像 并行计算技术 测试对象 分类预测 云层检测 实时应用 测试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融信推出超万兆网闸产品
12
《中国信息安全》 2017年第8期106-106,共1页
近日,天融信推出超万兆网闸产品,性能超过了10Gbps的阈值。该网闸产品采用其特有的2+1式硬件架构,基于天融信NGTOS下一代安全系统平台开发,采用多路多核并行计算技术,充分挖掘硬件资源,全面提升网闸双主机系统性能。针对隔离硬件的性... 近日,天融信推出超万兆网闸产品,性能超过了10Gbps的阈值。该网闸产品采用其特有的2+1式硬件架构,基于天融信NGTOS下一代安全系统平台开发,采用多路多核并行计算技术,充分挖掘硬件资源,全面提升网闸双主机系统性能。针对隔离硬件的性能瓶颈问题,创造性地采用隔离硬件聚合技术,在传统的双通道模式基础上实现自动引流和智能分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闸 产品 10Gbps 硬件架构 并行计算技术 性能瓶颈 双主机系统 双通道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eling and Generating Realistic Background Traffic by Hybrid Approach 被引量:2
13
作者 QIAN Yaguan GUAN Xiaohui +1 位作者 JIANG Ming CEN Gang 《China Communications》 SCIE CSCD 2015年第10期147-157,共11页
One of the key challenges in largescale network simulation is the huge computation demand in fine-grained traffic simulation.Apart from using 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 facilities and parallelism techniques,an alterna... One of the key challenges in largescale network simulation is the huge computation demand in fine-grained traffic simulation.Apart from using 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 facilities and parallelism techniques,an alternative is to replace the background traffic by simplified abstract models such as fluid flows.This paper suggests a hybrid modeling approach for background traffic,which combines ON/OFF model with TCP activities.The ON/OFF model is to characterize the application activities,and the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ODEs) based on fluid flows is to describe the TCP congestion avoidance functionality.The apparent merits of this approach are(1) to accurately capture the traffic self-similarity at source level,(2) properly reflect the network dynamics,and(3) efficiently decrease the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pproach perfectly makes a proper trade-off between accuracy and complexity in background traffic sim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twork simulation background traffic ON/OFF models fluid flows self-similar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