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2篇文章
< 1 2 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抛物方程模型海底边界处理与并行算法研究
1
作者 瞿宇轩 程兴华 +1 位作者 周晓兰 邹劭芬 《声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1-188,共8页
构建一种迅速而准确的三维声场模型以满足实际海洋条件,始终是当前科学研究的重点目标。作为一种步进求解的手段,抛物方程近似的方法在已知初始地的声场后以间距为单位步进,最终能得到整个波导中的声场,这对于处理声场三维变化和声道水... 构建一种迅速而准确的三维声场模型以满足实际海洋条件,始终是当前科学研究的重点目标。作为一种步进求解的手段,抛物方程近似的方法在已知初始地的声场后以间距为单位步进,最终能得到整个波导中的声场,这对于处理声场三维变化和声道水平变化相关的场景是十分方便的。但相对地,三维空间中的计算复杂度和计算范围要远大于二维空间,这就严重制约了模型的计算精度和速度。为了提高现有抛物方程模型的计算精度和运算速度,文章对同时考虑距离、深度和水平方位角的水下声传播模型,即三维抛物方程模型进行了推导并分析其数学特性。同时通过在海底边界插入完全匹配层的方法,对模型进行了改进,提出一种计算精度更高的抛物方程模型。此外,为了减小三维声场计算的时间,文章研究改进了模型的可并行性,在FOR3D串行算法的基础上基于多线程的共享内存技术OpenMP开发了三维抛物方程模型的并行算法,并与普通吸收层在不同线程数下的运行时间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完全匹配层模型的并行算法与原模型相比,无论是在加速比还是运算速度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抛物方程 人工吸收层 完全匹配层 并行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行算法研究方法学 被引量:45
2
作者 陈国良 孙广中 +1 位作者 徐云 吕敏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493-1502,共10页
并行算法是计算机科学中重要的研究内容,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回顾一下其研究历程,既有高潮也有低谷,究其原因是,它没有形成自身的一套研究方法学.为此文中提出并行算法研究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理论-设计-实现-应用"的学科体... 并行算法是计算机科学中重要的研究内容,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回顾一下其研究历程,既有高潮也有低谷,究其原因是,它没有形成自身的一套研究方法学.为此文中提出并行算法研究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理论-设计-实现-应用"的学科体系,也就是所谓的并行算法研究的生态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够保持并行算法研究稳定、可持续发展,并使得并行算法的研究成果更加实用,从而更富有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法学 并行算法理论 并行算法设计与分析 并行算法实现 并行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luxeFETI-DP并行算法的矩形太阳翼展开动力学高效仿真
3
作者 兰靖杰 张世雄 +1 位作者 荣吉利 刘铖 《宇航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97-1909,共13页
随着柔性太阳翼等可展开空间结构向轻量化和大型化方向发展,其展开过程常面临大转动和大变形等非线性动力学问题。通常采用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高维非线性模型,以精确预测此类复杂动力学行为。然而,计算效率低下已成为限制该数... 随着柔性太阳翼等可展开空间结构向轻量化和大型化方向发展,其展开过程常面临大转动和大变形等非线性动力学问题。通常采用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高维非线性模型,以精确预测此类复杂动力学行为。然而,计算效率低下已成为限制该数值模拟方法的主要瓶颈。为解决这一问题,基于有限元撕裂与连接-对偶原始(FETI-DP)并行算法,引入deluxe缩放方法用于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仿真。该方法通过耦合子域界面的刚度矩阵,利用矩阵组合构造加权因子,平衡材料系数差异导致的刚度矩阵量级不均,从而优化界面方程的条件数,减少迭代次数。最后,基于deluxe FETI-DP并行算法对矩形太阳翼展开动力学进行高效仿真,并与串行算法及传统FETI-DP算法进行对比研究。数值结果表明,deluxe FETI-DP算法的仿真计算效率较串行算法提高了70.98%,较传统FETI-DP算法提高了64.16%。上述并行算法研究为大型矩形太阳翼展开动力学的高效仿真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uxe FETI-DP 并行算法 矩形太阳翼 展开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有限差分深度偏移并行算法的设计和实现 被引量:6
4
作者 匡斌 李心友 +1 位作者 王华忠 曹景忠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83-188,共6页
针对分布式并行系统的特点 ,设计出一个高效实用的同步并行算法 .使用PVM编程 ,将串行的三维叠后深度偏移软件 ,在SP2上实现了并行化 ,获得了理想的并行效率和可扩展性 .已经在地质情况十分复杂的桩西地区进行实验 .在获得的叠后深度偏... 针对分布式并行系统的特点 ,设计出一个高效实用的同步并行算法 .使用PVM编程 ,将串行的三维叠后深度偏移软件 ,在SP2上实现了并行化 ,获得了理想的并行效率和可扩展性 .已经在地质情况十分复杂的桩西地区进行实验 .在获得的叠后深度偏移剖面上 ,同相轴归位准确 ,断面清晰 ,构造形态鲜明 ,符合本地区的地质背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系统 同步并行算法 石油勘探 地震勘探 三维有限差分深度偏移并行算法 PVM编程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立方体多计算机上数据并行算法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林亚平 尹锋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5年第5期109-114,120,共7页
讨论了超立方体多计算机上的数据并行算法,着重分析通信参数对算法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一个计算模型,并以并行归并算法为例,对数据元素数目和处理机数目等设计参数进行性能评价。
关键词 数据并行算法 超立方体 多计算机系统 并行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并行算法的设计与分析》一书作教材的体会
6
作者 李庆华 陆枫 《研究生教育研究》 1996年第3期80-80,共1页
使用《并行算法的设计与分析》一书作教材的体会李庆华,陆枫自1994年9月以来,我们系在本科生高年级和硕士研究生学位课中开设了《并行算法的设计与分析》课程。经多方比较,我们选取了陈国良教授编著的《并行算法的设计与分析》... 使用《并行算法的设计与分析》一书作教材的体会李庆华,陆枫自1994年9月以来,我们系在本科生高年级和硕士研究生学位课中开设了《并行算法的设计与分析》课程。经多方比较,我们选取了陈国良教授编著的《并行算法的设计与分析》一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算法 设计与分析 并行计算模型 方法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 算法研究 并行算法设计 并行处理技术 研究现状 非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新型硬件构架的新一代GIS基础并行算法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吴立新 杨宜舟 +5 位作者 秦承志 张树清 张立强 方金云 孙文彬 刘善军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8,共8页
随着减灾应急、流域模拟、智能交通、宏观规划、区域发展等大型地学问题的不断涌现,地理信息系统(GIS)处理的数据量和计算规模不断扩大,而主流GIS仍以串行计算为基础框架,不能充分利用和发挥当前新型硬件构架(单机多核、多机多核、集群... 随着减灾应急、流域模拟、智能交通、宏观规划、区域发展等大型地学问题的不断涌现,地理信息系统(GIS)处理的数据量和计算规模不断扩大,而主流GIS仍以串行计算为基础框架,不能充分利用和发挥当前新型硬件构架(单机多核、多机多核、集群等)计算机资源的能力,难以满足实际应用的规模与高效需求。该文在分析了基础地理算法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按计算数据的关联性将基础地理算法的计算特征分为本地计算、邻域计算、区域计算和全局计算,按计算过程的资源消耗分为数据密集型、计算密集型和I/O密集型,提出了相应的并行计算策略,包括串行算法的并行改造、并行算法的性能提升和并行算法的创新设计等。进而研发了面向新型硬件构架的新一代GIS的基础地理并行计算算法库和中间件,并已集成到国产高性能GIS平台——HiGIS中,将会促进我国GIS研究、技术、系统和应用的跨越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件构架 并行算法 矢量 栅格 高性能 Hi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电磁暂态实时仿真中并行算法的研究 被引量:70
8
作者 岳程燕 周孝信 李若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7,共7页
该文从软件开发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解决电磁暂态实时仿真问题的分网并行算法。算法中采用"节点分裂"进行网络分割,采用子网内部节点电压方程与子网之间边界点电压相等的关系联合求解网络,并结合长输电线解耦法,在电科院开... 该文从软件开发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解决电磁暂态实时仿真问题的分网并行算法。算法中采用"节点分裂"进行网络分割,采用子网内部节点电压方程与子网之间边界点电压相等的关系联合求解网络,并结合长输电线解耦法,在电科院开发的实时仿真器ADPSS中实现了电磁暂态分网并行计算,使网络中任意点都可以作为边界点进行网络分割。该算法不但能保持长输电线解耦法并行计算的较高并行效率,还能提高分网并行的灵活性。实际系统的计算结果表明:文中所提出的网络并行算法是正确和有效的;节点分裂法即可用于交直流电力系统实时仿真分网并行计算,以实现交直流系统实时仿真。也可应用于电力系统电磁暂态仿真与机电暂态仿真接口计算中, 实现电力系统电磁暂态仿真与机电暂态仿真的混合仿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暂态仿真 交直流电力系统 实时仿真 输电线 混合仿真 节点电压 解耦 并行算法 并行计算 网络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机群的电力系统机电暂态仿真并行算法 被引量:51
9
作者 李亚楼 周孝信 吴中习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6-12,共7页
在电力系统的动态稳定在线评估和实时仿真计算中,并行处理是一种非常有发展前途的技术。许多种类的并行算法已被提出,并在不同类型的并行计算机上实现。由于具有性价比高、升级和扩展性能好的特点,PC机群并行计算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注... 在电力系统的动态稳定在线评估和实时仿真计算中,并行处理是一种非常有发展前途的技术。许多种类的并行算法已被提出,并在不同类型的并行计算机上实现。由于具有性价比高、升级和扩展性能好的特点,PC机群并行计算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本文综述和讨论了几种机电暂态并行算法,特别是在PC机群上实现这些算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本文讨论的并行算法包括:网络分割、线性方程并行求解、牛顿类算法和一些时间并行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机电暂态仿真 并行算法 PC机群 并行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包问题的最优并行算法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李庆华 李肯立 +1 位作者 蒋盛益 张薇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91-896,共6页
利用分治策略,提出一种基于SIMD共享存储计算机模型的并行背包问题求解算法.算法允许使用O(2n/4)1-e个并行处理机单元,0e1,O(2n/2)个存储单元,在O(2n/4(2n/4)e)时间内求解n维背包问题,算法的成本为O(2n/2).将提出的算法与已有文献结论... 利用分治策略,提出一种基于SIMD共享存储计算机模型的并行背包问题求解算法.算法允许使用O(2n/4)1-e个并行处理机单元,0e1,O(2n/2)个存储单元,在O(2n/4(2n/4)e)时间内求解n维背包问题,算法的成本为O(2n/2).将提出的算法与已有文献结论进行对比表明,该算法改进了已有文献的相应结果,是求解背包问题的成本最优并行算法.同时还指出了相关文献主要结论的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包问题 最优并行算法 并行处理 NP完全问题 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仿真并行算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1
作者 薛巍 舒继武 +1 位作者 王心丰 郑纬民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77-182,共6页
随着高性价比的可扩展集群并行系统的逐步成熟和应用,大规模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并行计算和分布式实时仿真成为可能。本文首先介绍了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的计算模型及基本算法,分析了算法中存在的困难。然后从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用效果入手,... 随着高性价比的可扩展集群并行系统的逐步成熟和应用,大规模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并行计算和分布式实时仿真成为可能。本文首先介绍了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的计算模型及基本算法,分析了算法中存在的困难。然后从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用效果入手,综述了空间并行、波形松弛和时空并行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算法的研究进展,比较了各种并行算法的优点和局限性,并指出基于集群系统的粗粒度区域分解暂态稳定并行算法最具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暂态稳定 仿真 并行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掘关联规则的高效并行算法 被引量:37
12
作者 铁治欣 陈奇 俞瑞钊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948-953,共6页
采掘关联规则是数据采掘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文中对采掘关联规则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回顾;给出了一种提高顺序采掘关联规则效率的方法;分析了已有并行采掘关联规则算法的优缺点;设计了一个效率较高的并行采掘关联规则的算法PMAR;... 采掘关联规则是数据采掘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文中对采掘关联规则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回顾;给出了一种提高顺序采掘关联规则效率的方法;分析了已有并行采掘关联规则算法的优缺点;设计了一个效率较高的并行采掘关联规则的算法PMAR;并与其它相应算法进行了比较.实验证明,算法PMAR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采掘 关联规则 并行算法 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M海洋模式的并行算法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冬 刘璟 +2 位作者 韩桂军 张学峰 王喜冬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9-333,350,共6页
POM模式目前尚无正式发布的并行版本。通过对POM串行程序的数据流向分析,讨论了POM模式并行化所涉及的关键算法和主要技术问题;并基于消息传递接口(MPI),研发了POM模式的并行版本。测试结果表明,POM并行软件效率较高,达到了业务化要求,... POM模式目前尚无正式发布的并行版本。通过对POM串行程序的数据流向分析,讨论了POM模式并行化所涉及的关键算法和主要技术问题;并基于消息传递接口(MPI),研发了POM模式的并行版本。测试结果表明,POM并行软件效率较高,达到了业务化要求,业已应用于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的再分析业务化系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M模式 并行算法 MPI 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混合并行算法及其在多相交直流混合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陈来军 陈颖 +3 位作者 梅生伟 许寅 付立军 纪锋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8期39-45,共7页
综合电力系统是典型的多相交直流混合电力系统,多由多相电机和电力电子设备构成。由于多相电机计算量大、端口数多,采用传统并行算法难以提高综合电力系统电磁暂态仿真效率,为此提出一种混合并行算法,该算法由元件级并行和网络级并行2... 综合电力系统是典型的多相交直流混合电力系统,多由多相电机和电力电子设备构成。由于多相电机计算量大、端口数多,采用传统并行算法难以提高综合电力系统电磁暂态仿真效率,为此提出一种混合并行算法,该算法由元件级并行和网络级并行2部分组成。其中前者通过将计算量大的多相电机元件分拆为多个互相耦合的电机,以大幅减少单个元件的计算量和显著提高系统分区的灵活性;后者则利用元件级并行实现系统切分方案的优化设计和计算流程中等待时间的高效利用,从而显著提高网络并行计算的总体效率。典型综合电力系统算例的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计算 元件级并行 混合并行算法 综合电力系统 电磁暂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神威·太湖之光的PETSc可扩展异构并行算法及其性能优化 被引量:16
15
作者 洪文杰 李肯立 +4 位作者 全哲 阳王东 李克勤 郝子宇 谢向辉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057-2069,共13页
共性数学库PETSc(Portable,Extensible Toolkit for Scientific Computation)是高性能计算的基础模块,是超级计算机计算环境的基础算法库之一,其性能直接影响调用数学库的高性能数值计算应用的效率.面向国际上首台100P神威·太湖之... 共性数学库PETSc(Portable,Extensible Toolkit for Scientific Computation)是高性能计算的基础模块,是超级计算机计算环境的基础算法库之一,其性能直接影响调用数学库的高性能数值计算应用的效率.面向国际上首台100P神威·太湖之光异构超级计算机,根据实际研究需要选取PETSc中两个典型用例ex5(单节点线性求解方程组问题)和ex19(多节点求解2D驱动腔问题)进行实验探究.对运行结果分析找到的热点函数主要为PETSc函数库中7个核心函数,针对这7个核心函数(主要包括向量运算与矩阵运算),提出和实现了其异构并行算法,并结合机器的异构体系结构提出了相应的性能优化方法.在超级计算机上的实验结果为:核心函数并行算法在4主核、256从核的单节点上加速比最大可达到16.4;多节点情况下,当输入规模为16 384时,8192个节点相对于256节点的加速比为32,且加速比随着异构处理器数目的增加接近线性增加,表明PETSc核心函数并行算法在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上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算法设计 PETSc数学库 可扩展性 神威·太湖之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逻辑设计的高速CRC并行算法研究及其FPGA实现 被引量:17
16
作者 毕占坤 张羿猛 +1 位作者 黄芝平 王跃科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244-2249,共6页
循环冗余校验码作为一种检出概率高并且易于实现的检错码,被广泛应用于通信及测控领域。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循环冗余校验的基本原理,然后从CRC串行实现的电路结构出发,通过严密的理论推导,得出了基于逻辑设计的高速CRC并行实现递推公式... 循环冗余校验码作为一种检出概率高并且易于实现的检错码,被广泛应用于通信及测控领域。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循环冗余校验的基本原理,然后从CRC串行实现的电路结构出发,通过严密的理论推导,得出了基于逻辑设计的高速CRC并行实现递推公式,可适用于并行处理位宽小于等于生成多项式阶数和大于生成多项式阶数条件下的并行帧校验应用。最后分别设计了这2种条件下的硬件实现电路,电路的综合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更少的资源占用量和更高的工作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冗余校验 高速并行算法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点集凸包的并行算法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郝小柱 胡祥云 +2 位作者 戴光明 张荣 程红杰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2462-2464,共3页
提出了在基于有序简单多边形的平面点集凸包快速求取算法基础上改进的并行算法,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达到了O(n)。在PC机互连构成的机群(COW)并行计算系统上以消息传递方式执行该算法,通过与原串行算法对比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正确性... 提出了在基于有序简单多边形的平面点集凸包快速求取算法基础上改进的并行算法,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达到了O(n)。在PC机互连构成的机群(COW)并行计算系统上以消息传递方式执行该算法,通过与原串行算法对比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正确性和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集凸包 并行算法 机群 消息传递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细观力学分析程序中的快速算法与并行算法设计 被引量:6
18
作者 吴建平 王正华 +2 位作者 朱星明 马怀发 李晓梅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52-358,共7页
针对一套混凝土细观力学分析程序,在分析其计算方法与计算效率的不足之后,提出了采用稀疏矩阵与稀疏向量技术来高效实现有限元刚度矩阵装配过程的算法,并采用双门槛不完全Cholesky分解预条件技术与CG法相结合来高效地求解稀疏线性方程... 针对一套混凝土细观力学分析程序,在分析其计算方法与计算效率的不足之后,提出了采用稀疏矩阵与稀疏向量技术来高效实现有限元刚度矩阵装配过程的算法,并采用双门槛不完全Cholesky分解预条件技术与CG法相结合来高效地求解稀疏线性方程组。之后,从整体上提出了一个将有限单元分布与未知量分布有机结合的并行算法设计方案,并分别针对刚度矩阵装配、双门槛不完全Cholesky分解、稀疏矩阵与稠密向量相乘、稀疏向量相加等核心算法,进行了相应的并行算法设计。最后,在由每节点2 CPU的8个Intel Xeon节点采用千兆以太网连成的机群上,针对两个混凝土数值试样进行了数值实验,第一个试样含44117个网格点与53200个有限单元,第二个试样含71013个网格点与78800个有限单元;对第一个试样,原串行程序进行全程567次加载计算需要984.83小时约41天,采用文中串行算法后,模拟时间减少到22531秒约6.26小时,采用并行算法在16个CPU上的模拟时间进一步降为3860秒约1.07小时。对第二个试样,原串行程序进行全程94次加载计算需要467.19小时约19.5天,采用文中串行算法后,模拟时间减少到11453秒约3.18小时,采用并行算法在16个CPU上的模拟时间进一步降为1704秒约28.4分钟。串行算法的改进与并行算法的设计大大缩短了计算时间,对加快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分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细观力学 有限元 稀疏线性方程组 预条件 并行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点差分格式求解泊松方程并行算法的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廖臣 祝大军 刘盛纲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1-83,127,共4页
以二维静电场泊松方程数值求解的串行算法(雅可比迭代、超松弛迭代)为基础,提出了五点差分格式超松弛迭代(SOR)求解二维静电场泊松方程的并行算法,通过与雅可比迭代(Jacobi)并行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加速比和空间复杂度进行对比,得出超松... 以二维静电场泊松方程数值求解的串行算法(雅可比迭代、超松弛迭代)为基础,提出了五点差分格式超松弛迭代(SOR)求解二维静电场泊松方程的并行算法,通过与雅可比迭代(Jacobi)并行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加速比和空间复杂度进行对比,得出超松弛迭代的并行算法具有更低的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和更高的加速比与效率。通过实验验证,CHIPIC软件的泊松模块宜采用超松弛迭代并行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可比迭代 并行算法 泊松 超松弛迭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非结构网格DSMC并行算法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学德 伍贻兆 +1 位作者 夏健 谭俊杰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500-1505,共6页
基于PC-CLUSTER机群并行体系结构与消息传递库MPI并行环境,研究了三维非结构网格DSMC并行算法。提出一类基于结构背景网格上的非结构网格动态分区策略,保证各子区域的分子数量大致相等,实现计算进程间的动态负载平衡。利用MPI库函数构... 基于PC-CLUSTER机群并行体系结构与消息传递库MPI并行环境,研究了三维非结构网格DSMC并行算法。提出一类基于结构背景网格上的非结构网格动态分区策略,保证各子区域的分子数量大致相等,实现计算进程间的动态负载平衡。利用MPI库函数构造了两类符合DSMC并行原理的通讯法:单步通讯法与多步通讯法。采用单控制多数据流(SPMD)以及Master/Slave并行模式,设计了三维非结构网格DSMC整体并行算法。给出了跟踪模拟分子在四面体网格间迁移运动的详细计算过程。最后对全尺寸航天飞机高超声速绕流进行了并行模拟,验证并行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构网格 直接物理模拟 DSMC 并行算法 动态负载平衡 MP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