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据流Java并行程序设计模型的设计、实现及运行时优化 被引量:6
1
作者 刘弢 范彬 +1 位作者 吴承勇 张兆庆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181-2190,共10页
提出了一种具有数据流特征的Java并行程序设计模型,并针对该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运行时信息反馈的自适应优化算法,使得运行时系统可以利用数据流程序所暴露出的数据并行性,加速程序的运行.此外,在该模型中加入了数据流多态的概念,扩展了... 提出了一种具有数据流特征的Java并行程序设计模型,并针对该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运行时信息反馈的自适应优化算法,使得运行时系统可以利用数据流程序所暴露出的数据并行性,加速程序的运行.此外,在该模型中加入了数据流多态的概念,扩展了该模型的面向对象特性.在一个实际的开放源码Java虚拟机中实现了上述程序设计模型及优化方法.在实际多核多线程机器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程序设计模型及优化能够充分利用硬件的并行处理能力,显著地提高了程序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流 并行程序设计模型 可管理运行时环境 运行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务并行程序设计模型LilyTask在分布存储环境下的设计与实现
2
作者 沈坚 王韬 李晓明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2005年第2期68-70,共3页
LilyTask是一种以任务为单位、基于任务并行的计算模型和程序设计模型。本文介绍的LilyTask系统基于 LilyTask模型,对在分布内存环境下实现任务池系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较好地解决了任务并行在分布存储环境下遇到的 任务间关系、嵌套任... LilyTask是一种以任务为单位、基于任务并行的计算模型和程序设计模型。本文介绍的LilyTask系统基于 LilyTask模型,对在分布内存环境下实现任务池系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较好地解决了任务并行在分布存储环境下遇到的 任务间关系、嵌套任务、一致性等相关问题。此外,本系统还采用函数索引技术实现分布环境下的任务迁移,通过任务窃取 策略有效地实现负载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务并行程序设计模型 计算模型 LILY TASK 分布存储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行程序设计语言中局部性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袁良 张云泉 +1 位作者 白雪瑞 张广婷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16,共10页
大规模并行应用程序的性能优化和并行化的关键瓶颈之一在于多核CPU中越来越深和越来越复杂的存储层次。文中系统地分析和总结了当前主要多核CPU和并行程序设计语言中的局部性设计方法,提出了两种局部性,即横向局部性和纵向局部性,从这... 大规模并行应用程序的性能优化和并行化的关键瓶颈之一在于多核CPU中越来越深和越来越复杂的存储层次。文中系统地分析和总结了当前主要多核CPU和并行程序设计语言中的局部性设计方法,提出了两种局部性,即横向局部性和纵向局部性,从这两种局部性的视角深入分析了当前的主要并行程序设计语言的局部性设计机制,进一步总结对比了其优缺点,并指出了新一代并行程序设计语言应具有的特点,重点提出了新语言应同时综合考虑两种局部性支持的设计机制的研究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程序设计语言 并行程序设计模型 局部性 并行 多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并行计算模型 被引量:9
4
作者 陈国良 苗乾坤 +2 位作者 孙广中 徐云 郑启龙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41-847,共7页
传统单一的并行计算模型变得越来越复杂,对并行计算各阶段针对性不强、指导能力差的特点,为此提出了对并行计算模型分层研究的思想,依此把并行计算模型分为并行算法设计模型、并行程序设计模型、并行程序执行模型三个层次,分别给出了各... 传统单一的并行计算模型变得越来越复杂,对并行计算各阶段针对性不强、指导能力差的特点,为此提出了对并行计算模型分层研究的思想,依此把并行计算模型分为并行算法设计模型、并行程序设计模型、并行程序执行模型三个层次,分别给出了各个模型的特点及研究内容.理论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分层,每个阶段的模型分工明确,目标单一,指导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并行计算模型 并行算法设计模型 并行程序设计模型 并行程序执行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海量数据的并行天文交叉证认 被引量:3
5
作者 赵青 孙济洲 +2 位作者 于策 崔辰州 肖健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056-2059,2206,共5页
交叉证认是实现多波段数据融合的关键技术,天文数据的海量性使这一问题必须要依靠计算机技术加以解决。按照PCAM并行设计模型设计了并行交叉证认算法。针对交叉证认在数据I/O访问方面存在的性能瓶颈,通过调整划分的粒度、过滤空白区域... 交叉证认是实现多波段数据融合的关键技术,天文数据的海量性使这一问题必须要依靠计算机技术加以解决。按照PCAM并行设计模型设计了并行交叉证认算法。针对交叉证认在数据I/O访问方面存在的性能瓶颈,通过调整划分的粒度、过滤空白区域、优化数据加载、计算流程等方法,协调了数据读取量与计算量间的关系。实验表明该并行方法对交叉证认计算的效率提升明显。另一方面还考虑了对HTM、HEALPix两种最常用天文数据索引方式的支持,并通过实验对比了两者的性能,为我国天文数据主题库、虚拟天文台等项目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交叉证认 HTM HEALPix PCAM并行程序设计模型 大规模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